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PCI治疗后双联抗栓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
1
作者 孙玉翠 闫增强 +2 位作者 杜荣生 路林峰 张彪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73-477,共5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不同双联抗栓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67例心...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不同双联抗栓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67例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双联抗栓治疗方法将167例患者分为A、B、C 3组。A组56例,采用利伐沙班+氯吡格雷;B组56例,采用达比加群酯+氯吡格雷;C组55例,采用华法林+氯吡格雷。比较3组患者栓塞复合事件、出血事件、凝血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血栓栓塞复合事件总发生率为14.29%,B组为16.07%,C组为32.73%;A、B组血栓栓塞复合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为8.93%,B组为12.50%,C组为25.45%;A、B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治疗后PT、TT、APTT、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消化不良、恶心、呼吸困难、头痛及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血小板药物选择氯吡格雷的基础上,联合利伐沙班或达比加群酯可更有效预防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且安全性相对更高、出血事件发生风险相对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双联抗栓治疗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PCI术后双联与三联抗栓治疗对比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晓晴 李树仁 +1 位作者 牛绍乾 郝潇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7期782-787,共6页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应用双联与三联抗栓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Embase、Web of Sc...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应用双联与三联抗栓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后进行Meta分析。将研究对象分为双联抗栓治疗(DAT组)与三联抗栓治疗(TAT组),研究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MI),支架血栓(ST),卒中等有效性及主要出血事件等安全性指标。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包括17 203例冠心病合并房颤PCI术后患者,其中DAT组8981例,TAT组8222例。Meta分析表明,冠心病合并房颤PCI术后患者应用DAT与TAT相比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降低(RR=0.73,95%CI:0.62~0.87,P=0.0003),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I、卒中等事件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但ST发生率较高(RR=1.44,95%CI:1.02~2.04,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冠心病合并房颤PCI术后患者应用DAT相比于TAT安全性较好,但在PCI早期,应谨慎选择DAT方案,尤其是在缺血事件复发及支架血栓高危的AF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房颤动 双联抗栓治疗 三联抗栓治疗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双联与三联抗栓治疗对比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晓晴 李树仁 +1 位作者 牛绍乾 郝潇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1495-1500,共6页
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评估伴有冠心病和/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双联与三联抗栓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 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评估伴有冠心病和/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双联与三联抗栓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后进行Meta分析,研究终点包括不良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MI,ST,卒中等有效性及主要出血事件,颅内出血等安全性指标。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包括12044例伴有冠心病和/或接受PCI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VKA+DAPT相比,VKA+P2Y12抑制剂(OR=0.52,95%CI:0.31~0.86)及NOAC+P2Y12抑制剂(OR=0.52,95%CI:0.35~0.76)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OAC+DAPT(OR=0.71,95%CI:0.42~1.19),VKA+阿司匹林(OR=0.93,95%CI:0.34~2.52)与VKA+DAPT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VKA+DAPT相比,各种干预措施在不良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MI,ST,卒中等事件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伴有冠心病和/或接受PCI的AF患者中,NOAC+P2Y12抑制剂与VKA+DAPT相比,出血并发症较少(包括颅内出血),在缺血事件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其他DAT方案相比于VKA+DAPT出血风险较低或有降低趋势,因此应避免在此类患者中应用VKA+DAPT抗栓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房颤动 双联抗栓治疗 三联抗栓治疗 META分析
下载PDF
抗凝疗法治疗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梁精晶 林振宇 吴紫莹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24期4371-4372,共2页
目的探究抗凝疗法治疗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40例,依据入院单双号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抗凝治疗,对照组给予双联抗栓治疗。对两组患者PPI(... 目的探究抗凝疗法治疗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40例,依据入院单双号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抗凝治疗,对照组给予双联抗栓治疗。对两组患者PPI(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随访情况以及CHADS2、HAS-BLED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PPI使用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事件及次要重点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S-BLE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HADS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治疗方法应用于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双联抗栓治疗,可以降低出血风险事件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双联抗栓治疗 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 质子泵抑制剂
下载PDF
一例联合应用华法林和氯吡格雷导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2
5
作者 邓华容 敬怀志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1例联合抗栓治疗导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抗栓治疗方案优化及临床药师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疾病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因素,通过文献查阅,比较不同抗血小板药物特点,针对患者不同临床疾病进展,合理选用抗栓治... 目的探讨1例联合抗栓治疗导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抗栓治疗方案优化及临床药师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疾病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因素,通过文献查阅,比较不同抗血小板药物特点,针对患者不同临床疾病进展,合理选用抗栓治疗药物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患者的消化道出血与华法林+氯吡格雷联合抗栓治疗有关,临床药师建议华法林+氯吡格雷调整为华法林+吲哚布芬,监护3个月,患者无出血发生。结论在抗栓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评估患者出血及栓塞的风险,从药物机制、药物相互作用、患者临床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最适合的抗栓治疗方案,保证了患者的安全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双联抗栓治疗 吲哚布芬
下载PDF
ABCD3评分法指导内囊预警综合征分层抗栓治疗
6
作者 吕辉 许波 +4 位作者 王萍 袁海成 汪东 房雷 薛承景 《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6期-,共4页
目的 观察采用ABCD3评分法指导内囊预警综合征(CWS)分层抗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CWS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ABCD3评分法进行卒中危险分层,并指导抗栓治疗.分别对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90 d后的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CWS发... 目的 观察采用ABCD3评分法指导内囊预警综合征(CWS)分层抗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CWS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ABCD3评分法进行卒中危险分层,并指导抗栓治疗.分别对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90 d后的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CWS发病率占全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2.51%(15/597);平均年龄(70.27±8.29)岁;首次TIA发作时间10~ 30 min平均(17.33±1.53) min,ABCD3评分5.0~9.0分,平均(7.00±0.26)分,24 h内共发作51次,持续时间3.0~60.0min,平均(18.13±15.36) min.主要临床表现为偏侧肢体中枢性瘫痪,9例伴构音障碍,5例伴同侧中枢性面瘫,均未表现皮层功能受损体征.发作时NIHSS评分为1.0~6.0分,平均(3.20±0.31)分.14例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其中2例患者首剂量接受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顿服;1例患者实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平均住院(7.67±0.29)d,出院时NIHSS评分0分.随访90 d时,所有患者均无TIA或卒中发作,亦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或死亡事件.结论 CWS容易进展至脑梗死,ABCD3评分指导抗栓治疗可能降低卒中发生风险,改善CWS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囊预警综合征 缺血性卒中 ABCD3评分 双联抗栓治疗
原文传递
TOAT与DAPT在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应用价值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冰 丁水印 李新春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9期91-94,共4页
目的:比较三联口服抗栓治疗(TOAT)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在心房颤动(AF)合并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AF合并CHD并行PCI术后的患者为研究... 目的:比较三联口服抗栓治疗(TOAT)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在心房颤动(AF)合并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AF合并CHD并行PCI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联组与双抗组,每组各46例。双抗组给予DAPT,三联组给予TOAT(阿司匹林+DAPT)。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个月的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全血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变化,观察治疗12个月内两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FIB及D-二聚体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三联组明显低于双抗组;两组患者PT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三联组明显高于双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ESR、全血黏度及红细胞刚性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三联组均明显低于双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期间,两组患者的再次PCI、支架内血栓(ST)、心肌梗死(MI)、缺血性脑卒中(CIS)、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出血、次要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联组患者的微小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双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AT较DAPT在对AF合并CHD患者PCI术后的治疗中具有更好的抗栓效果,但TOAT明显增加出血风险。因此,需要准确评估患者卒中与出血风险,寻求平衡,及时调整,在患者获益最大时尽可能降低风险,确保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三联抗栓治疗 双联抗栓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