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用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赵玉霞 刘巧巧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23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72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氯吡格雷单独治疗,观察组予以双...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72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氯吡格雷单独治疗,观察组予以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司匹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Barthel评分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的临床价值较高,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糖尿病 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
下载PDF
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艳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第9期81-82,共2页
目的研究与分析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患有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疾病的患者32例,随后将这32例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与联合阿司匹林组,每组各16例。其中对氯吡... 目的研究与分析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患有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疾病的患者32例,随后将这32例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与联合阿司匹林组,每组各16例。其中对氯吡格雷组患者采取氯吡格雷药物进行治疗,而对联合阿司匹林组患者采取氯吡格雷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取阿司匹林肠溶片药物进行治疗。结果联合阿司匹林组与氯吡格雷组患者的血糖水平、Barthel指数评分、NIHSS评分以及血小板参数等指标更佳,但是联合阿司匹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脑梗死 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用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作用
3
作者 武峰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第16期34-35,共2页
目的探究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用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氯... 目的探究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用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自理能力评分(Barthe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治疗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和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PG、HbA1c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实施双良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治疗有效率较高,自理能力提升并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 治疗有效率
下载PDF
糖尿病并脑梗塞患者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段庆希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第12期85-86,共2页
目的探究糖尿病并脑梗塞患者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12月收治的糖尿病并脑梗塞病患64例,按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参照组采取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 目的探究糖尿病并脑梗塞患者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12月收治的糖尿病并脑梗塞病患64例,按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参照组采取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小板参数[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分布宽(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PLT)]以及总体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LCR、PDW、MPV和PLT等血小板参数均明显低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3.7%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并脑梗塞病患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可有效改善病患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防止血小板聚集,有利于提高整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脑梗塞 双联血小板聚集 疗效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用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作用研究
5
作者 郑志涛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第11期18-19,22,共3页
目的 分析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用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8月期间该院接收的58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器随机法将其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对患者... 目的 分析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用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8月期间该院接收的58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器随机法将其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对患者施以治疗,试验组利用双联疗法(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为患者施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自理能力方面的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分别为(6.44±0.41)mmol/L、(6.91±0.29)%、(11.05±2.84)分以及(77.61±4.51)分,其数据与参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t=11.609,P=0.000;t=19.715,P=0.000;t=4.131,P=0.000;t=15.881,P=0.000).结论 应用双联疗法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施以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和自理能力,有利于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疗法 糖尿病 脑梗死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6
作者 岳青 李博文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0期83-86,共4页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许昌万荣心脑血管病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7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双联抗血...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许昌万荣心脑血管病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7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血脂水平、神经功能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更高;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更低;两组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个数、斑块面积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经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可改善凝血功能、血脂水平,缓解CAS程度,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钙 双联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短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娇 王琼芝 李秋云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23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短中期疗效,以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合并CAS患者治疗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 目的探讨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短中期疗效,以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合并CAS患者治疗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丁苯酞序贯疗法,均治疗3个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88.5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和68.57%(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8.57%比7.14%,P=0.753)。结论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脑梗死合并CAS的短中期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调控血脂,减轻炎性反应,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序贯疗法 双联血小板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短中期疗效 血脂
下载PDF
替罗非班桥接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侯玉静 耿纪超 秦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14期27-29,33,共4页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桥接双联抗血小板聚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先静脉...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桥接双联抗血小板聚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先静脉泵入替罗非班治疗48 h,后过渡为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双联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脑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颅内出血、全身性出血和3个月内死亡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mRS评分与S100-β、NSE、VILIP-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DF-1水平、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替罗非班桥接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可有效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提高预后效果,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替罗非班 阿司匹林肠溶片 氯吡格雷 双联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应用原则 被引量:20
9
作者 吴川杰 宋海庆 +1 位作者 王玉平 吉训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69-672,共4页
目前,卒中仍是世界各国的主要致残性和致死性疾病之一),我国的卒中防治形势尤为严峻。
关键词 卒中 缺血性卒中 急性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双联血小板聚集治疗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凯胜 韩巧琳 +5 位作者 彭扬君 杨白杨 林东 陈栎 张展青 黄晓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7期19-22,共4页
目的观察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的临床效果。方法103例超时间窗AP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52例)和单一组(51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单一组行双联抗血小... 目的观察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的临床效果。方法103例超时间窗AP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52例)和单一组(51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单一组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行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单一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ADL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上升,且联合组NIHSS评分(8.67±2.91)分显著低于单一组的(14.75±3.69)分,ADL评分(88.25±4.11)分显著高于单一组的(68.32±4.0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SE、Hcy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单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超时间窗APCI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清NSE、Hcy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可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血小板 丁苯酞序贯疗法 超时间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下载PDF
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双联抗血小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MGB1、MMP-9、3-MST、Fibulin-5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周璇 薛艺东 郭杰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8期498-503,共6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双联抗血小板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3(3-MST)和扣针蛋白-5(Fibulin-5)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ACI患... 目的观察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双联抗血小板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3(3-MST)和扣针蛋白-5(Fibulin-5)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ACI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序贯疗法。比较两组临床预后,治疗前后评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HS)、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并测定外周血HMGB1、MMP-9、3-MST、Fibulin-5水平。结果治疗28d、3个月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FMA评分、MBI和MM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d、7d、28d,观察组血清HMGB1、MMP-9、Fibulin-5低于对照组,3-MS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88.46%,高于对照组的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ACI能够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恢复,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HMGB1、MMP-9、Fibulin-5和上调3-MST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序贯疗法 双联血小板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3 扣针蛋白-5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宇 张华 《中国疗养医学》 2017年第12期1291-1293,共3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将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2013-05—2016-08收治的86例TIA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每组中TIA发作次数每24 h≥2次者均为22例,观察...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将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2013-05—2016-08收治的86例TIA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每组中TIA发作次数每24 h≥2次者均为22例,观察组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硫酸氢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及基础治疗,对照组仅应用阿司匹林及基础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7%,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TIA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血小板聚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硫酸氢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下载PDF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丁苯酞治疗高龄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被引量:26
13
作者 呼格吉乐 丛殿宝 +5 位作者 张建辉 石蕊 于靳洋 李良媚 袁悦 杜艳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5183-5186,共4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丁苯酞治疗高龄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1例高龄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5)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丁苯酞治疗高龄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1例高龄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5)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组(n=36)实施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C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舒张压、收缩压、三酰甘油(TG)、梗死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实验室各项指标〔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二醛(MD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丁苯酞治疗高龄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能够有效改善软脑膜侧支循环及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血小板聚集治疗 丁苯酞 大脑中动脉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探究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
14
作者 吴冰 周增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44-46,共3页
探究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140例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实施常规阿司匹林治疗的为对照组,实施阿司... 探究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140例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实施常规阿司匹林治疗的为对照组,实施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的为观察组。将两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血糖水平、NISHSS评分、BI指数、mRS评分差异性不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空腹血糖水平分别为(6.60±1.26)%、(6.23±1.31)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1578、9.3645。治疗有效率为98.6%,明显高于对照组,X2=6.3984;疾病复发率为1.4%,明显低于对照组,X2=7.3126。NISHSS评分、BI指数、m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3667、9.3787、8.6488,(P<0.05)。结论 采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效果较为理想可以将其推广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 糖尿病 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 双联血小板疗法 安全性
下载PDF
术前持续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近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志龙 王联群 郭志刚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948-952,共5页
目的评估术前持续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DAPT)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观察性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天津市胸科医院行初次单纯OPCABG的不稳定性... 目的评估术前持续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DAPT)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观察性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天津市胸科医院行初次单纯OPCABG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79例。按照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情况分为DAPT组[148例,阿司匹林(100 mg/d)联合氯吡格雷(75 mg/d)服用至术前1 d]和对照组(131例,术前5 d停止DAPT)。比较2组术后总引流量、血制品输注量、二次开胸发生率、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的临床结果。结果2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和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APT组患者在术后总的胸腔引流量和围手术期红细胞、新鲜血浆以及血小板输血比例和输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术后出血所致二次开胸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ICU停留时间、气管内插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期间未观察到卒中和其他严重的胸外出血,2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OPCABG患者术前持续DAPT可增加术后胸腔引流量和血制品输注需求,但不增加出血剖胸探查术发生率,不影响OPCABG患者的近期预后和术后恢复。如果临床情况许可,拟行初次单纯OPCABG的患者术前持续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阿司匹林 输血 预后 氯吡格雷 双联血小板聚集治疗
下载PDF
早期应用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苏清梅 苏全喜 +3 位作者 陈石伙 梁允强 严银宗 陈东燃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8期102-104,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3例急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3例)和研究组(2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双联抗血小板...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3例急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3例)和研究组(2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7 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生活能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7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研究组NIHSS评分(14.63±1.34)分略低于对照组的(14.77±1.48)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8.03±1.5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56±2.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mRS评分(0.98±0.3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0.4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早期应用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状态,恢复患者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低分子肝素 双联血小板聚集药物 穿支动脉 脑梗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经丁苯酞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雷娜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9期115-116,共2页
目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丁苯酞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实施治疗,探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均匀分组作为原则实施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于对照组患者... 目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丁苯酞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实施治疗,探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均匀分组作为原则实施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于对照组患者中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实施治疗,于观察组患者中联合应用丁苯酞与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改善情况予以比较。结果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评分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有效率显著较高(P <0.05)。结论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丁苯酞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实施治疗的效果显著,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同时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双联血小板聚集药物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卒中预警综合征初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宁宁 冯国栋 +4 位作者 吴旭青 宋斐斐 鲍海峰 马昱 范薇 《中国临床医学》 2021年第4期665-669,共5页
目的:探讨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双抗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8例,进行为期6个月... 目的:探讨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双抗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8例,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分析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采用静脉溶栓联合双抗治疗的疗效与预后。结果:8例患者中,7例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患者静脉溶栓24 h内发作频率减少,其中6例遗留神经功能缺损。通过给予所有患者双抗治疗结合个体化血压管理,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发病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发病后6个月内,所有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对于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给予静脉溶栓联合双抗治疗结合个体化血压管理,对于稳定病情及改善预后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预警综合征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双联血小板聚集治疗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抗凝治疗急性后循环大动脉狭窄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姚玉琴 雷淇松 蒋灿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2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抗凝治疗急性后循环大动脉狭窄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后循环大动脉狭窄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抗凝治疗急性后循环大动脉狭窄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后循环大动脉狭窄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抗凝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的TT、PT、APTT长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的MES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高于对照组的51.11%(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抗凝治疗急性后循环大动脉狭窄性脑梗死的效果确切,可改善凝血功能指标、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后循环 大动脉狭窄 脑梗死 双联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老年中高危TIA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郝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7期112-114,共3页
目的研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老年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00例老年中高危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组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基... 目的研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老年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00例老年中高危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组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7 d后临床疗效、治疗90 d内急性脑梗死发生情况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90 d内急性脑梗死发生率为12%低于对照组的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老年中高危TIA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短期症状,降低90 d内脑梗死发生率,无显著的药物不良反应,药物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软胶囊 双联血小板聚集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疗效与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