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背侧前额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申变红 张开元 +3 位作者 汪程鹏 高可润 张智雯 汤剑平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23期2518-2521,2530,共5页
目的 探讨双背侧前额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40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奥氮平联合经... 目的 探讨双背侧前额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40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奥氮平联合经颅磁刺激)和对照组(奥氮平联合伪刺激疗法),每组2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神经心理状态评定量表(RBAN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5、10 d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各因子评分、RBANS各因子评分及血清BDN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力、延迟记忆评分及血清BDNF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合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背侧前额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缓解期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明显,能改善患者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背侧前额叶 低频 重复经颅磁刺激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双背侧前额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酒精依赖患者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冯枫 徐杰 +3 位作者 孙沛 李洁 程晓东 徐莉莎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双背侧前额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精依赖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1日到2023年6月1日在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确诊酒精依赖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目的探究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双背侧前额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精依赖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1日到2023年6月1日在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确诊酒精依赖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双背侧前额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酒精依赖程度、戒断反应、负性情绪、认知功能变化情况,记录两组复饮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AST评分、CIWA-Ar评分、SAS评分、SDS评分、MoC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AST评分、CIWA-Ar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MoCA评分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P<0.05)更低(P<0.05),观察组MoCA评分更高,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饮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17.50%(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1,P=0.020)。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双背侧前额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减轻酒精依赖程度和改善戒断反应,能有效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认知功能,降低复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依赖 双背侧前额叶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互联网 认知行为治疗
原文传递
脑电波定量指数、MRS影像学DLPFC代谢物指标与抑郁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抑郁症疗效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张艳 徐玉平 高咏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842-846,共5页
目的探讨脑电波定量指数C3、T3、FP1、F3、F7各频段的(δ+θ)/(α+β)值及磁共振波谱(MRS)影像学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代谢物指标的胆碱(Cho)/肌酸(Cr)、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Cr、肌醇(MI)/Cr比值与抑郁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 目的探讨脑电波定量指数C3、T3、FP1、F3、F7各频段的(δ+θ)/(α+β)值及磁共振波谱(MRS)影像学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代谢物指标的胆碱(Cho)/肌酸(Cr)、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Cr、肌醇(MI)/Cr比值与抑郁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抑郁症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36例抑郁症患者作为抑郁症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抑郁,另选同期2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进行定量脑电图检查与MRS检查,比较两组脑电波定量指数C3、T3、FP1、F3、F7各频段的(δ+θ)/(α+β)值及MRS-DLPFC代谢物Cho/Cr、NAA/Cr、MI/Cr比值,分析各指标与抑郁症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各指标联合检测对抑郁症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抑郁症组各频段(δ+θ)/(α+β)值均高于对照组,轻度抑郁患者各频段(δ+θ)/(α+β)值<中度抑郁<重度抑郁(P<0.05);抑郁症组双侧DLPFC代谢物NAA/Cr低于对照组,Cho/Cr高于对照组,轻度抑郁患者NAA/Cr>中度抑郁>重度抑郁,轻度抑郁患者Cho/Cr<中度抑郁<重度抑郁(P<0.05);抑郁症严重程度与各频段(δ+θ)/(α+β)值、双侧Cho/Cr呈正相关,与双侧NAA/Cr呈负相关(P<0.05);有效抑郁症患者各频段(δ+θ)/(α+β)值、双侧Cho/Cr均小于无效患者,双侧NAA/Cr大于无效患者(P<0.05);脑电波定量指数各频段(δ+θ)/(α+β)值及MRS-DLPFC代谢物Cho/Cr、NAA/Cr联合检测预测抑郁症患者疗效的AUC为0.900。结论脑电波定量指数各频段(δ+θ)/(α+β)值及MRS-DLPFC代谢物Cho/Cr、NAA/Cr均与抑郁症患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联合检测对抑郁症疗效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磁共振波谱 脑电波定量 前额皮质
下载PDF
不同刺激参数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田丽 王宸 +1 位作者 宋晓蓉 高磊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1年第8期540-545,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频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干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汉族ASD儿童,平均年龄(6.83±2.63)岁,随机分为研究组(n=41)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频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干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汉族ASD儿童,平均年龄(6.83±2.63)岁,随机分为研究组(n=41)和对照组(n=41).研究组采取左侧高频+右侧低频刺激,对照组被试者接受双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低频刺激,两组刺激周期为每周5次,共刺激8周.分别在rTMS干预前、干预1个疗程、干预2个疗程后进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重复行为问卷-第2版(RBQ-2)、长处和困难问卷(家长版)(SDQ)和简式感觉剖析量表(SSP)评定.结果79例儿童完成了全部试验.两组干预前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CARS评分方面,组别主效应不显著[F(1,76)=3.651,P=0.063];疗程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2,75)=82.154,P<0.01];组别与疗程的交互作用不明显[F(2,75)=0.153,P=0.696].RBQ-2方面:组别主效应[F(1,76)=5.273,P=0.012]、疗程主效应[F(2,75)=64.312,P<0.01]和两者交互作用[F(2,75)=14.314,P=0.004]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SDQ方面:组别主效应[F(1,76)=7.321,P=0.011]、疗程主效应[F(2,75)=75.643,P<0.01]和两者交互作用[F(2,75)=8.752,P=0.005]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SSP方面:组别主效应不显著[F(1,76)=2.778,P=0.071];疗程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5)=122.306,P<0.01];组别与疗程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5)=4.752,P=0.046].通过简单效应分析,进一步分析组别与疗程的交互作用发现,RBQ-2在第一疗程(P=0.001)和第二疗程(P=0.014)测量时,研究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DQ在第一疗程(P=0.021)和第二疗程(P=0.035)测量时,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SP仅在第一疗程结束时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27).结论左侧高频+右侧低频及双侧低频rTMS刺激ASD儿童双侧DLPFC都改善ASD的症状,左侧高频+右侧低频有利于控制患者的情绪障碍,双侧低频有利于控制患者的重复刻板行为和感觉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孤独症谱系障碍 前额 刺激参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