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低剂量增强扫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
作者 吕绍兴 熊辉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3期493-496,共4页
目的:关于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低剂量增强扫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择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样本例数为80例,接收时间段介于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间。以上患者均给予西门子... 目的:关于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低剂量增强扫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择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样本例数为80例,接收时间段介于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间。以上患者均给予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低剂量增强扫描检查,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该项检查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对比80kv及100kv下原发性肝癌的扫描图像质量。结果:80例疑似肝癌患者中,经过病理诊断,26例为阳性,54例为肝癌。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低剂量增强扫描技术的疾病诊断准确性、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4.44%、76.92%、88.75%。肝癌患者的VNC参数结果显示,其BF明显升高,BV升高,出现TTS延长和PS增加,相比于良性结节存在明显差异,P<0.05。80kv及100kv的扫描图像结果评分,分别为3.62±0.22,3.69±0.24分,对比t=1.923,P=0.056>0.05。结论: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低剂量增强扫描技术于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可获得理想的应用价值,其可以准确检出疾病,向病症诊断提供有利参考依据,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能量 低剂量 增强扫描技术 原发性肝癌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扫描技术对急性胰腺炎胰周血管成像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马春燕 乔洪梅 +3 位作者 刘虎 单惠萍 沈维英 易亚辉 《浙江实用医学》 2024年第2期147-148,153,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不同能量成像技术对急性胰腺炎胰周血管图像质量优化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行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的34例胰腺炎患者,应用双能量后处理软件,分别采用100kV、140kV、最佳单...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不同能量成像技术对急性胰腺炎胰周血管图像质量优化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行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的34例胰腺炎患者,应用双能量后处理软件,分别采用100kV、140kV、最佳单能量及70keV单能量4种模式模式模式重建处理,测量并计算脾动脉、脾静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4支血管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并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4种模式下脾动脉、脾静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4支血管的SNR和CNR均有差异(P均<0.01),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140kV模式下4支血管的图像SNR、CNR均最低,与其他三组模式比较均有差异(P<0.05);在70keV单能量模式下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SNR、CNR均最高,在最佳单能量模式下脾静脉SNR和肠系膜上静脉的SNR和CNR均最高,在100kV模式下的脾静脉CNR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不同能量成像技术重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胰周血管成像质量有影响。建议采用多模式重建,70keV单能量模式下观察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最佳单能量模式下观察肠系膜上静脉,对于脾静脉应同时采用最佳单能量模式和100kV模式观察,从而提高胰周血管的显示,有利于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作出预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ct 双能量增强ct扫描技术 胰周血管
下载PDF
胸部CT低剂量扫描结合光谱虚拟单能量图像技术在肺结节高危患者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陈美银 杨一春 江锋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0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胸部CT低剂量扫描结合光谱虚拟单能量图像技术(Mono E)在高危结节患者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4例肺结节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 目的探讨胸部CT低剂量扫描结合光谱虚拟单能量图像技术(Mono E)在高危结节患者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4例肺结节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胸部CT扫描及Mono E成像,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胸部CT扫描,试验组采用低剂量胸部CT扫描。比较两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结果试验组CT剂量指数(CTDIvol)、CT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辐射剂量(ED)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T值与图像信噪比(SNR)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标准差(S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CT低剂量扫描结合Mono E能提高肺结节高危患者胸部CT扫描图像CT值与SNR,且不影响图像质量,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低剂量扫描 肺结节 光谱虚拟单能量图像技术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双能量CT增强与磁共振弹性成像联合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古晓利 潘秋合 +1 位作者 陈建波 郭青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ual-energy CT,DECT)增强和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MRE)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方法对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于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诊治的85例慢性...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ual-energy CT,DECT)增强和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MRE)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方法对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于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诊治的8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研究。本组患者均先后行DECT扫描、MRE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根据肝纤维化严重度分为S0组、S1~S2组、S3~S4组,对比三组MRE弹性值、动脉期肝实质碘浓度(hepatic parenchymal iodine concentration atarterial stage,Ia)、门静脉期肝实质碘浓度(hepatic parenchymal iodine concentration inportal vein stage,Ip)及肝动脉碘分数(arterial iodine fraction,AIF);通过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肝纤维化分级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临床诊断的效能。结果本组85例患者经病理活检证实,S0组28例,S1~S2组35例,S3~S4组22例,三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S0组、S1~S2组、S3~S4组的MRE弹性值、Ia、Ip及AIF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严重度与MRE弹性值、Ia及AIF呈正相关(r分别为0.705、0.543、0.685,均P<0.05),与Ip呈负相关(r为-0.607,P<0.05)。MRE与DECT增强联合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单一方法诊断(P<0.05)。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DECT增强、MRE及联合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69、0.833、0.926。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中,DECT增强、MRE检查均有较好效果,两者联合可提高诊断效能,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ct增强 磁共振弹性成像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张婧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0例疑似肝脏疾病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对其进行检查。以肝脏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的诊断效能(敏感度、特异度、阳...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0例疑似肝脏疾病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对其进行检查。以肝脏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的诊断效能(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一致性及影像学表现。结果300例疑似肝脏疾病患者中,金标准检查结果示216例为肝脏疾病,剩余84例为其他患者;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检查结果示肝脏疾病患者212例,其他患者88例。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诊断敏感度为95.83%(207/216)、特异度为94.05%(79/84)、准确度为95.33%(286/300)、阳性预测值为97.64%(207/212)、阴性预测值为89.77%(79/88)。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检查结果和肝脏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一致较高(kappa=0.787)。216例确诊的肝脏疾病患者中,100例患者肝内存在较明显的病灶影。216例患者中20例患者肝内存在多发小强化病灶,有3例患者肝内多发小病灶在进行平扫以及超声检查后并未进行提示。在对患者进行二期扫描,即门静脉期扫描时图像显示216例患者下腔静脉、门静脉与其分支、脾静脉、肝静脉均能清晰显示,脾脏均匀强化,肝实质均匀强化。在一期扫描中强化病灶患者40例,在二期扫描中密度显著降低,表现为低密度影,其中12例患者门脉主干存在充盈缺损。在动脉期并未表现出显著变化的20例患者,在二期扫描中边缘表现为不规则强化,在进行三期扫描或延迟扫描时,该20例患者可见病灶造影剂逐步向中心进行充填,另外还有10例患者病灶在二期扫描时表现出不规则强化。在将患者图像与临床症状进行结合后发现,216例患者中,100例患者诊断为肝血管瘤,70例患者诊断为原发性肝癌,30例患者存在肝内多发转移以及门脉癌栓,还有16例患者诊断为肝脓肿。患者肝脏血液的主要供应来源为门静脉以及肝内动脉,其中肝总共血流中肝动脉占比在20%以上。结论对肝脏疾病患者进行诊断时实施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的诊断准确度较高,临床医师能够更全面的了解患者肝脏病灶及其周边情况,临床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螺旋ct 增强扫描技术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与MRI对椎体新鲜骨折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6
作者 朱彬 陈士新 张良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分析双能量CT虚拟去钙(VNCa)技术与磁共振成像(MRI)对椎体新鲜骨折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86例椎体新鲜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MRI、双能量CT对患者进行检查,并以MRI结果作为诊... 目的分析双能量CT虚拟去钙(VNCa)技术与磁共振成像(MRI)对椎体新鲜骨折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86例椎体新鲜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MRI、双能量CT对患者进行检查,并以MRI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常规CT、VNCa图主观评价和CT差值评价在椎体新鲜骨折骨髓水肿(BME)中的诊断效能及其检查结果与MRI的Kappa检验一致性;另测量常规CT图和VNCa图椎体新鲜骨折患者真阳性区和真阴性区的CT值,并采用双变量Spearman相关性检验VNCa CT值与常规CT值的相关性。结果MRI检查结果显示,86例患者T 0~L 5水平中共420个椎体,其中260个BME(胸椎64个,腰椎96个);1、2、3、4级信号分别有160、98、76、86个。常规CT评价椎体新鲜骨折BME与MRI成像的Kappa系数为0.715,一致性较强;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分别为241、145、15、19例。VNCa图主观评价椎体新鲜骨折BME与MRI成像的Kappa系数为0.835,一致性很强;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分别为255、157、3、5例。CT差值评价椎体新鲜骨折BME与MRI成像的Kappa系数为0.859;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分别为257、158、2、3例。椎体新鲜骨折真阳性区常规CT值和VNCa CT值分别为278.56±20.64、-72.65±10.12,均高于真阴性区(197.54±20.54、-90.58±1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新鲜骨折患者的骨髓VNCa CT值与常规CT值呈负相关(P<0.05)。常规CT对椎体新鲜骨折患者BME的诊断价值一般,AUC值0.784;VNCa CT和CT差值对椎体新鲜骨折患者BME的诊断价值较高,AUC值分别为0.867、0.874。结论双能量VNCa在鉴别诊断椎体新鲜骨折中具有较为可靠的准确性,且与MRI的一致性较高,有利于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新鲜骨折 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 MRI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用于消除腰椎内固定伪影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周子茜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8期141-143,共3页
目的:研究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消除腰椎内固定伪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放射科行腰椎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查,观察去伪... 目的:研究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消除腰椎内固定伪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放射科行腰椎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查,观察去伪影前后的椎体、椎管、肌肉CT值及CT值的标准差(SD值),并评估图像质量。结果:去伪影后椎体、椎管、肌肉的CT值均低于去伪影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伪影前后椎体、椎管的S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伪影后肌肉的SD值高于去伪影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量线性融合图像在多平面重建技术、容积显示、最大密度投影中的图像质量优于120kV能量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可更好地消除腰椎内固定伪影,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能量成像技术 消除 腰椎内固定 伪影
下载PDF
双能量CT增强碘图形态学特征联合标准化碘浓度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探讨
8
作者 李向阳 石莹莹 庞婉春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089-1091,共3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增强碘图形态学特征联合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行甲状腺良恶性... 目的:探讨双能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增强碘图形态学特征联合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行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128例(153个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学检查及双能量CT增强扫描。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获取碘图进行形态学特征分析,分析双能量CT增强碘图形态学特征联合NIC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价值。结果:128例患者纳入的153个甲状腺结节经显示共96个良性结节,57个恶性结节。双能量CT增强碘图形态学特征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特异度、灵敏度及Kappa值分别为82.46%、86.46%、0.682;NIC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特异度、灵敏度及Kappa值分别为82.46%、87.50%、0.695;双能量CT增强碘图形态学特征联合NIC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特异度、灵敏度及Kappa值分别为87.72%、90.63%、0.778。结论:双能量CT增强碘图形态学特征联合NIC可提高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能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增强碘图 形态学特征 标准化碘浓度
下载PDF
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用于骶髂关节炎骨髓水肿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9
作者 李土娇 揭育添 +2 位作者 兰莹 林晓锐 龙成 《大医生》 2024年第7期120-122,共3页
目的研究双能量CT虚拟去钙(VNCa)技术在骶髂关节炎骨髓水肿(BME)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骶髂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伴发BME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8... 目的研究双能量CT虚拟去钙(VNCa)技术在骶髂关节炎骨髓水肿(BME)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骶髂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伴发BME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8例,未发生BME)和观察组(40例,骶髂关节炎BME),患者均接受MRI和双能量CT VNCa技术检查,记录CT值,分析其判断骶髂关节炎BME的价值。结果经MRI证实40例伴发BME,双能量CT VNCa技术检查与MRI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0.687,P<0.05),双能量CT VNCa技术诊断骶髂关节炎BME的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83.33%,准确率为86.21%,阳性预测值为92.11%,阴性预测值为75.00%。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髂骨VNCa CT值判断骶髂关节炎BME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8(P<0.05),敏感度为0.833,特异度为0.525。结论VNCa技术用于骶髂关节炎BME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以髂骨VNCa CT值诊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 核磁共振 骶髂关节炎 骨髓水肿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双能量CT虚拟去钙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退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指标分析
10
作者 王树昌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2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双能量CT虚拟去钙(VNCa)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退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指标分析。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阳信县商店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均进行腰椎双能量CT和MRI检查,根据Pfirrmann分级评估腰... 目的:观察双能量CT虚拟去钙(VNCa)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退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指标分析。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阳信县商店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均进行腰椎双能量CT和MRI检查,根据Pfirrmann分级评估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并进行分级,比较不同Pfirrmann分级(PG)患者VNCa灰度图及彩色编码图结果。结果:100例患者共检查336个腰椎间盘,不同PG级别的患者VNCa视觉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NCa视觉分型与PG呈正相关(r=0.703,P<0.001);VNCa图上,PG各级间髓核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量CT虚拟去钙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退变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和诊断腰椎间盘退变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 能量ct 虚拟去钙成像技术
下载PDF
基于浅静脉血管评级的护士能级匹配联合视觉辅助技术在CT增强扫描检查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侠 刘梦婷 +3 位作者 王莉 刘玉娥 梅婷 支明峰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浅静脉血管评级的护士能级匹配联合视觉辅助技术在CT增强扫描检查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按照检查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行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基于... 目的探讨基于浅静脉血管评级的护士能级匹配联合视觉辅助技术在CT增强扫描检查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按照检查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行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基于浅静脉血管评级情况匹配相应能级护士和视觉辅助技术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CT增强扫描成功率、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及穿刺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CT增强扫描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穿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采用基于浅静脉血管评级的护士能级匹配联合视觉辅助技术实施静脉留置针穿刺,可以提高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一次性CT增强扫描成功率,降低造影剂外渗发生率,确保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静脉血管评级 视觉辅助技术 护士能级 静脉穿刺 ct增强扫描
下载PDF
低浓度对比剂结合低kVpCT扫描技术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沈璐 梁妍 +4 位作者 衣闯 王岩 尹永芳 冯艳 陈志仁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8期957-961,共5页
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升高,早期结直肠癌多无临床症状,其诊断主要通过对无症状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主要筛查手段有粪便隐血筛查、T抗原筛查、结直肠癌单克隆抗体筛查和纤维结肠镜筛查、CT结肠成像扫描等[1]。结肠CT增强检查在临床结直肠... 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升高,早期结直肠癌多无临床症状,其诊断主要通过对无症状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主要筛查手段有粪便隐血筛查、T抗原筛查、结直肠癌单克隆抗体筛查和纤维结肠镜筛查、CT结肠成像扫描等[1]。结肠CT增强检查在临床结直肠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结肠成像 抗体筛查 ct增强检查 结直肠癌 无症状 ct扫描技术 T抗原 低浓度对比剂
下载PDF
双源双能量CT视觉评估和定量分析对椎体骨髓水肿的诊断价值
13
作者 张发平 束玲玲 +3 位作者 戴春宏 邢斌 宋方 朱通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DECT)虚拟去钙(VNCa)技术中视觉评估(VE)和定量分析对椎体骨髓水肿(BM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4月60例胸腰椎新鲜骨折(观察组)及60例陈旧性骨折(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以MRI结果...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DECT)虚拟去钙(VNCa)技术中视觉评估(VE)和定量分析对椎体骨髓水肿(BM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4月60例胸腰椎新鲜骨折(观察组)及60例陈旧性骨折(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以MRI结果为参考,将DECT的VE结果与之对比,分析1.75和1.45斜率对BME的诊断效能;比较新鲜与陈旧性骨折的定量参数(vCT、rCT、CaD、FF、ΔvCT)差异并绘制ROC曲线,采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差异;进一步评估VE与定量参数联合的诊断效能。结果:1.75与1.45斜率VE诊断新鲜与陈旧性骨折的敏感度分别为88.0%、69.3%,特异度分别为93.8%、87.5%,1.75斜率的诊断符合率为90.3%,高于1.45斜率的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7,P<0.05)。椎体新鲜与陈旧性骨折的vCT、rCT、FF、Δv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ΔvCT值的AUC值最高(0.96),诊断阈值为28.5 HU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3%、96.2%,与其他定量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E的Youden指数(0.82)高于vCT(0.62)而略低于ΔvCT(0.86);VE与定量参数联合的AUC值(0.95)低于ΔvCT。结论:VNCa技术VE和定量分析对椎体骨髓水肿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两者联合的诊断价值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骨髓水肿 能量ct 虚拟去钙技术 骨折 压缩性 视觉评估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中的Overlay、NIC及临床意义分析
14
作者 郑一兵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9期84-86,共3页
目的:探究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中的碘增加值(Overlay)、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s,NIC)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扬州友好医院胸外科2020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72例肺部病变患者... 目的:探究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中的碘增加值(Overlay)、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s,NIC)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扬州友好医院胸外科2020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72例肺部病变患者。按照病变类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36例)以及观察组(肺癌疾病患者,36例)。对两组患者均实行双源CT双能量技术诊断。比较两组患者动脉期与静脉期碘增加值、碘浓度(iodine concentration)、NIC、肿块体积、容积平均CT值、容积CT剂量指数值、平均容积CT增强值、容积CT净增值差异。结果:观察组静脉期NI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静脉期碘增加值、碘浓度、动脉期碘增加值、碘浓度、NI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动脉期与静脉期碘增加值、碘浓度、NIC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期碘增加值高于动脉期,NIC高于动脉期,差异显著(P<0.01);碘浓度静脉期与动脉期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肿块体积、容积平均CT值、容积CT剂量指数值、平均容积CT增强值、容积CT净增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肺部良恶性病变患者实行双源CT双能量技术,能判断患者肿瘤良恶性病变情况,可辅助医师尽快判断患者临床病症发生情况,并实行针对性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能量技术 肺部病变 良恶性病变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动态增强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宇翔 王娜 +5 位作者 焦次来 刘金芝 程志刚 颜钦文 胡胜 韩丹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动态增强在胰腺癌的诊断及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40例经手术证实的胰腺癌患者,术前2周行双源CT双能量及常规增强扫描各20例,回顾性分析胰腺癌CT征象,根据肿瘤病灶特征、局部侵犯、血管受累和...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动态增强在胰腺癌的诊断及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40例经手术证实的胰腺癌患者,术前2周行双源CT双能量及常规增强扫描各20例,回顾性分析胰腺癌CT征象,根据肿瘤病灶特征、局部侵犯、血管受累和转移情况进行可切除性评估,并对比评估两种扫描方法。结果双源CT双能量及常规动态成像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0%(18/20)、75.0%(15/20);肿块检出率分别为88.8%(16/18)、86.6%(13/15);胰周侵犯、胰周血管受累评价准确率分别为85.7%(12/14)、80.0%(12/15)及83.3%(10/12)、69.2%(9/13)。双源CT双能量动态增强评估手术可切除8例,实际切除7例;10例认为不可切除,实际不可切除9例;判断胰腺癌可切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7.5%、90.0%及90.0%。采用虚拟平扫,辐射剂量较常规扫描辐射剂量明显下降。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能够准确评价胰腺癌且大大减少辐射剂量,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ct能量扫描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可切除性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用于腮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磊 张继春 吴小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7期79-81,共3页
目的:观察腮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采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选取东台市中医院2016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腮腺占位病变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前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观察腮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采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选取东台市中医院2016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腮腺占位病变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前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腮腺占位性病变影像特征、CT值情况、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腮腺占位性病变准确性。结果: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良恶性腮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约登指数高于CT平扫,诊断漏诊率、误诊率低于CT平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占位性病变影像特征:恶性病变病灶边界不清、外形不规则、合并坏死区域、病灶同周围组织CT差值大占比均显著高于良性腮腺占位性病变(P<0.01)。恶性腮腺占位性病变、良性腮腺占位性病变患者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CT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腮腺占位性病变发生后影响患者生活,不同性质疾病治疗预后差异大,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以获取腮腺病灶清晰影像,通过观察病灶及邻近组织关系情况,准确鉴别患者病情,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占位性病变 螺旋ct增强扫描 多形性腺瘤 腺淋巴瘤 ct
下载PDF
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低剂量增强扫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治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姜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20期89-90,共2页
目的:体会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应用西门子双源C T双能量低剂量增强扫描技术的价值。方法:借助回顾性方式展开研究,研究时段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5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分组分别对其实施80k V、1... 目的:体会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应用西门子双源C T双能量低剂量增强扫描技术的价值。方法:借助回顾性方式展开研究,研究时段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5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分组分别对其实施80k V、140k V和100k V、140k V动态增强扫描,评价两组图像结果。结果:5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接受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低剂量增强扫描,80kV与120kV、100kV与120kV数据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80kV与140KV、120kV与140kV、100kV与140kV、120kV与140kV数据相较,统计学成立(P<O.05)。管电压在80kV,140k V时,图像质量较好,且辐射剂量较低。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低剂量增强扫描价值显著,可确保图像成像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门子ct 能量 低剂量 增强扫描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单源双能量CT扫描单能谱成像技术基物质图像在痛风结节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钱小建 杨志勇 +1 位作者 姜艳丽 肖志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2期154-155,171,共3页
目的探讨单源双能量CT扫描单能谱成像技术基物质图像在痛风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7例高度怀疑痛风患者,均进行单源双能量扫描及尿酸基图和钙基图的分拆、重建,同时结合常规能量扫描进行诊断。... 目的探讨单源双能量CT扫描单能谱成像技术基物质图像在痛风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7例高度怀疑痛风患者,均进行单源双能量扫描及尿酸基图和钙基图的分拆、重建,同时结合常规能量扫描进行诊断。以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痛风诊断标准为基准,计算单源双能量CT诊断痛风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率。结果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痛风诊断标准,77例患者中57例患者确诊为痛风结节。共56例患者经单源双能量CT扫描检测到痛风结节,其中11例为单关节受累,45例为多关节受累。单源双能量CT诊断痛风的敏感度为91.23%,特异度为80.00%,准确率为87.18%;常规CT诊断痛风的敏感度为77.19%,特异度为60.00%,准确率为72.73%。单源双能量CT诊断痛风的敏感度、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CT(P<0.05)。单源双能量CT共检出痛风结节131处,直径0.1~14.7cm;常规CT共检出痛风结节104处,直径0.4~14.7cm,0.1~0.3cm痛风结节未能显示。结论单源双能量CT扫描操作简单、费用低,可利用单能谱成像技术基物质图像上的结晶标记颜色鉴别尿酸和非尿酸结晶沉积,痛风结节诊断的敏感度与准确率较高,且可检出较小痛风结节,值得在痛风的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结节 单源能量ct 单能谱成像技术 基物质图像 结晶沉积
下载PDF
双能量CT线性融合优化对比技术对肝脏增强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永强 李剑 +1 位作者 王栋 石明国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5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线性融合优化对比技术对肝脏增强图像质量影响,获得线性融合方式在肝脏图像质量应用中最佳加权因子。方法收集50例肝脏双能量CT增强扫描患者线性融合图像数据进行分析测量,比较门静脉期加权因子0.1~0.9融合图像的噪声(...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线性融合优化对比技术对肝脏增强图像质量影响,获得线性融合方式在肝脏图像质量应用中最佳加权因子。方法收集50例肝脏双能量CT增强扫描患者线性融合图像数据进行分析测量,比较门静脉期加权因子0.1~0.9融合图像的噪声(SD)、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并对各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在加权因子为0.4~0.6的混合能量图像中图像SD较低。加权因子为0.5~0.7时图像的SNR较高,加权因子为0.6~0.8时图像的CNR较高,图像CT值在0.1~0.9加权因子中呈递增趋势。加权因子0.5与0.6、0.6与0.7组SD、SNR、CNR、CT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5与0.7组组间比较CT值有统计学意义。加权因子0.5、0.6、0.7主观图像质量评价评分较高,0.7组最高,0.6组次之。结论双能肝脏增强扫描中加权因子为0.6、0.7时均可获取具有相对较低的SD和较高的SNR、CNR、CT值图像,对于观察肝脏乏血供病灶时选择加权因子0.7融合图像最佳,当在肝损害、脂肪肝背景下时,选用较低SD的加权因子0.6时图像观察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ct 线性融合 肝脏增强 图像质量 加权因子
下载PDF
早期胰腺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志英 鲁广华 贾克玲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69-69,共1页
早期胰腺癌文称小胰腺癌,系指最大直径小于或等于2cm,其5年生存率(30%)明显高于晚期胰腺癌,故小胰腺癌的早期发现及正确分期是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关键.早期胰腺癌在螺旋CT平扫时往往呈等密度,仅可见胰腺轮廓改变或没有改变,因此临床中不... 早期胰腺癌文称小胰腺癌,系指最大直径小于或等于2cm,其5年生存率(30%)明显高于晚期胰腺癌,故小胰腺癌的早期发现及正确分期是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关键.早期胰腺癌在螺旋CT平扫时往往呈等密度,仅可见胰腺轮廓改变或没有改变,因此临床中不易在平扫CT图上识别,仅少数小胰腺癌表现为低密度或高密度改变,故单纯平扫其漏诊率甚高.应用螺旋CT(spiral CT,SCT)扫描速度快,可选择扫描时相的特点,对胰腺分期扫描技术的应用,既能获取胰腺和周围结构,尤其胰周血管的增强高峰图像,又可清晰地观察胰腺内低密度癌灶及肝内转移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胰腺癌 螺旋ct检查 ct增强扫描 临床应用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