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能量CT增强与磁共振弹性成像联合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古晓利 潘秋合 +1 位作者 陈建波 郭青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ual-energy CT,DECT)增强和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MRE)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方法对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于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诊治的85例慢性...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ual-energy CT,DECT)增强和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MRE)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方法对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于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诊治的8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研究。本组患者均先后行DECT扫描、MRE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根据肝纤维化严重度分为S0组、S1~S2组、S3~S4组,对比三组MRE弹性值、动脉期肝实质碘浓度(hepatic parenchymal iodine concentration atarterial stage,Ia)、门静脉期肝实质碘浓度(hepatic parenchymal iodine concentration inportal vein stage,Ip)及肝动脉碘分数(arterial iodine fraction,AIF);通过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肝纤维化分级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临床诊断的效能。结果本组85例患者经病理活检证实,S0组28例,S1~S2组35例,S3~S4组22例,三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S0组、S1~S2组、S3~S4组的MRE弹性值、Ia、Ip及AIF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严重度与MRE弹性值、Ia及AIF呈正相关(r分别为0.705、0.543、0.685,均P<0.05),与Ip呈负相关(r为-0.607,P<0.05)。MRE与DECT增强联合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单一方法诊断(P<0.05)。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DECT增强、MRE及联合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69、0.833、0.926。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中,DECT增强、MRE检查均有较好效果,两者联合可提高诊断效能,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增强 磁共振弹性成像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双能量CT增强碘图形态学特征联合标准化碘浓度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隋愿 张丽英 +2 位作者 王兴龙 李玉舟 郑吟诗 《癌症进展》 2022年第21期2206-2209,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增强碘图形态学特征联合标准化碘浓度(NIC)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均经双能量软件处理得到碘图,并获得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颈动脉内碘浓度(IC颈动脉),测量正常...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增强碘图形态学特征联合标准化碘浓度(NIC)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均经双能量软件处理得到碘图,并获得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颈动脉内碘浓度(IC颈动脉),测量正常甲状腺碘浓度(IC甲状腺)与病灶内碘浓度(IC病灶),得出NIC、碘浓度的差异(ICD)和碘浓度差异比(ICDNR)。对结节进行形态学分析,分析双能量CT增强碘图联合NIC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80例患者中良性结节66个,恶性结节50个。平扫期,良性结节ICDNR和ICD均低于恶性结节,IC病灶高于恶性结节;动脉期,良性结节ICDNR和ICD均高于恶性结节,IC病灶低于恶性结节;静脉期,良性结节NIC高于恶性结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量CT增强碘图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00%、86.36%、84.48%,高于普通图像的78.00%、83.33%、81.03%。静脉期NIC诊断恶性结节的最佳截断值为0.635,曲线下面积为0.816,灵敏度为77.30%,特异度为80.60%。双能量CT增强碘图联合NIC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8.00%、90.91%、89.66%。结论双能量CT增强碘图形态学特征联合NIC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可提高诊断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增强碘图 形态学特征 标准化碘浓度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扫描技术对急性胰腺炎胰周血管成像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马春燕 乔洪梅 +3 位作者 刘虎 单惠萍 沈维英 易亚辉 《浙江实用医学》 2024年第2期147-148,153,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不同能量成像技术对急性胰腺炎胰周血管图像质量优化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行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的34例胰腺炎患者,应用双能量后处理软件,分别采用100kV、140kV、最佳单...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不同能量成像技术对急性胰腺炎胰周血管图像质量优化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行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的34例胰腺炎患者,应用双能量后处理软件,分别采用100kV、140kV、最佳单能量及70keV单能量4种模式模式模式重建处理,测量并计算脾动脉、脾静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4支血管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并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4种模式下脾动脉、脾静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4支血管的SNR和CNR均有差异(P均<0.01),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140kV模式下4支血管的图像SNR、CNR均最低,与其他三组模式比较均有差异(P<0.05);在70keV单能量模式下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SNR、CNR均最高,在最佳单能量模式下脾静脉SNR和肠系膜上静脉的SNR和CNR均最高,在100kV模式下的脾静脉CNR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不同能量成像技术重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胰周血管成像质量有影响。建议采用多模式重建,70keV单能量模式下观察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最佳单能量模式下观察肠系膜上静脉,对于脾静脉应同时采用最佳单能量模式和100kV模式观察,从而提高胰周血管的显示,有利于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作出预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ct 能量增强ct扫描技术 胰周血管
下载PDF
双能量增强CT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景俊峰 迟达 +2 位作者 张昕 韦宇明 张博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5期961-965,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增强CT扫描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接诊的100例行肺部双能量增强CT扫描的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诊断是否发生纵膈淋巴结转移将患者转移组... 目的:探讨双能量增强CT扫描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接诊的100例行肺部双能量增强CT扫描的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诊断是否发生纵膈淋巴结转移将患者转移组(42例)和未转移组(58例)。比较组间能谱曲线斜率(λHU)、淋巴结与原发癌灶能谱曲线斜率比值(简称斜率比值)、碘浓度(IC)、水浓度(WC)、标准化碘浓度(NIC)、标准化水浓度(NWC)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双能CT参数与NSCLC发生纵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双能CT参数诊断NSCLC发生纵膈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转移组λHU、斜率比值、IC、NIC均低于未转移组(P<0.05),转移组λHU、IC、WC、NIC、NWC与原发病灶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转移组λHU、IC、NIC高于原发病灶(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λHU、斜率比值、IC、NIC均与纵膈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λHU、斜率比值、IC、NIC诊断NSCLC纵膈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849、0.871、0.838、0.860,灵敏度分别为80.95%、85.71%、78.57%、83.33%,特异度分别为79.31%、84.48%、81.03%、82.76%。结论:双能量增强CT扫描检查有助于提高NSCLC淋巴结转移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增强ct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能谱曲线 能谱曲线斜率 标准化碘浓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