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酚A对光滑双脐螺生存和代谢活动的影响
1
作者 胡楠楠 殷旭仁 +2 位作者 曲国立 乔树苗 戴洋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65-70,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光滑双脐螺在双酚A污染水体中的生存状态,以探究在类似污染条件下该物种的定殖潜力。【方法】采用“静水式呼吸室”法,分别测定了0、0.05、0.10、0.20和0.40 mg/L五个浓度双酚A条件下,不同个体大小光滑双脐螺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光滑双脐螺在双酚A污染水体中的生存状态,以探究在类似污染条件下该物种的定殖潜力。【方法】采用“静水式呼吸室”法,分别测定了0、0.05、0.10、0.20和0.40 mg/L五个浓度双酚A条件下,不同个体大小光滑双脐螺的死亡率、耗氧率和排氨率。此外,还深入分析了光滑双脐螺在双酚A暴露下的软体干质量与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关系。【结果】光滑双脐螺的软体干质量与耗氧率和排氨率呈负相关。软体干质量小的螺,其耗氧率和排氨率大于软体干质量大的螺。对照组中,小螺(壳宽<8 mm)的耗氧率为1.368、排氨率为83.372,大螺(壳宽≥8 mm)的耗氧率为0.743、排氨率为33.701,随着双酚A浓度升高,不同个体大小光滑双脐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小螺的下降幅度更大(P<0.05)。双酚A的浓度越高,光滑双脐螺的死亡率越高。双酚A浓度为0.40 mg/L时,小螺的死亡率达到31.3%,大螺的死亡率达到25.6%,且小螺和大螺的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含有双酚A的水体能显著抑制光滑双脐螺的生存和代谢活动,且这种抑制效果与个体大小密切相关。随着污染物浓度升高,小螺的生理机能受到更为严重的抑制,导致更高的死亡率。这些结果对于评估污染环境中光滑双脐螺的入侵潜力和制定相关管理策略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双脐螺 酚A 死亡率 耗氧率 排氨率
下载PDF
曼氏血吸虫与光滑双脐螺的关系:遗传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章俊华 刘文琪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CAS 2003年第3期120-124,共5页
光滑双脐螺是曼氏血吸虫的主要中间宿主。为调控血吸虫的发育 ,从 2 0世纪中叶开始对其免疫学和遗传学特性进行研究 ,建立了大量遗传学特征明确的螺种群库 ,并在寻找参与双脐螺 血吸虫相互关系的细胞和体液成份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曼氏血吸虫 光滑双脐螺 遗传学 分子生物学 种群库 单基因性状 多基因性状
下载PDF
研究光滑双脐螺曼氏血吸虫相互作用的分子技术:连锁分析与基因表达成像
3
作者 陈锡慰 吴观陵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3年第3期127-133,共7页
本文将介绍应用于螺 血吸虫相互作用中的基因鉴定和连锁分析技术 。
关键词 曼氏血吸虫 光滑双脐螺 相互作用 连锁分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曼氏血吸虫宿主藁杆双脐螺与几种扁蜷螺形态解剖学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幼杨 谢广龙 +2 位作者 周春花 欧阳珊 吴小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5-31,共7页
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螺藁杆双脐螺和其他3种隶属扁蜷螺科的吸虫及线虫中间宿主螺,其形态极为相似,缺乏分类学资料,比较几种扁蜷螺的形态及生殖系统构造,明确其分类学特征,能为监测及防控部门准确鉴定物种提供依据。电子数显卡尺测量所有... 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螺藁杆双脐螺和其他3种隶属扁蜷螺科的吸虫及线虫中间宿主螺,其形态极为相似,缺乏分类学资料,比较几种扁蜷螺的形态及生殖系统构造,明确其分类学特征,能为监测及防控部门准确鉴定物种提供依据。电子数显卡尺测量所有样本螺壳参数;解剖4种扁蜷螺生殖系统并绘图;扫描电镜观察齿舌形态。方差分析表明,4种扁蜷螺壳高(H)和直径(D)比值差异显著(F=64.171,P<0.01)。4种扁蜷螺齿舌均为中央齿1列,双齿型,但中央齿齿尖形态、侧齿及缘齿列数、齿尖数量及形态等依种类不同均有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的齿舌形态是重要鉴别特征之一。生殖系统阴茎复合体构造在属间差异明显,种间较为相似(旋螺属的凸旋螺、小旋螺)。尽管4种扁蜷螺贝壳形态较为相似,但壳高(H)和直径(D)比值、齿舌列数、齿尖以及生殖系统的阴茎复合体构造等特征,对入侵物种藁杆双脐螺和中国几种常见扁蜷螺的准确鉴定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蜷Planorbidae 藁杆双脐螺(Biomphalariastraminea) 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mansoni) 形态特征 生殖系统
下载PDF
Boo2杀光滑双脐螺的效果及与氯硝柳胺复方增效作用研究
5
作者 陈弘 梁幼生 +4 位作者 戴建荣 朱荫昌 G.C.Coles 王锐 王浦海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2000年第4期148-150,共3页
目的观察Boo2对光滑双脐螺的直接作用 ,及与氯硝柳胺合用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 2 5℃室内浸泡48h法。结果用 1 5 6 3mg/LBoo2溶液浸泡 8h ,光滑双脐螺软体麻痹率为 5 3 3 % ;36h麻痹率为 10 0 %。Boo2浸泡 48h ,LC50 为 3 6 76mg/L。与... 目的观察Boo2对光滑双脐螺的直接作用 ,及与氯硝柳胺合用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 2 5℃室内浸泡48h法。结果用 1 5 6 3mg/LBoo2溶液浸泡 8h ,光滑双脐螺软体麻痹率为 5 3 3 % ;36h麻痹率为 10 0 %。Boo2浸泡 48h ,LC50 为 3 6 76mg/L。与氯硝柳胺组成混合液 ,在Boo2浓度为 3 12 5mg/L溶液中 ,氯硝柳胺的LC50由单独浸杀的 0 0 96mg/L降至 0 0 46mg/L ,杀螺效果提高 2 1倍。结论Boo2对光滑双脐螺有明显麻痹与杀灭作用 ,与氯硝柳胺复方用药有显著杀螺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双脐螺 氯硝柳胺 增效作用 灭钉
下载PDF
斜睾吸虫感染光滑双脐螺对曼氏血吸虫攻击感染的影响
6
作者 唐建霞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4年第5期235-236,共2页
关键词 宿主 光滑双脐螺 曼氏血吸虫 吸虫感染 寄生虫 腺组织 体内 阉割 拮抗作用 幼虫
下载PDF
血吸虫中间宿主浦氏双脐螺的时空遗传变异
7
作者 蔡国斌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2年第3期143-144,共2页
作者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amamplified polmorphic DNA,RAPD)分析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浦氏双脐螺(Biomphalariapfeifferi)种群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上的遗传变异。
关键词 遗传变异 血吸虫 中间宿主 浦氏双脐螺
下载PDF
氢化考的松对光滑双脐螺细胞防御机制的影响
8
作者 褚宏亮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4年第2期95-95,共1页
关键词 氢化考的松 免疫抑制 光滑双脐螺 细胞防御机制 吞噬细胞 寄生虫
下载PDF
巴西藁杆双脐螺对3株曼氏血吸虫的敏感性
9
作者 公茂庆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3年第5期239-240,共2页
关键词 巴西藁杆双脐螺 曼氏血吸虫 敏感性 化疗药物
下载PDF
壳打孔固定光滑双脐螺——一种为组织学研究开辟的新方法
10
作者 王妍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3年第2期94-94,共1页
关键词 壳打孔固定 光滑双脐螺 组织学 血吸虫感染
下载PDF
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光滑双脐螺被动抗性转移的进一步描述
11
作者 李淑梅 李珣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3年第2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曼氏血吸虫 中间宿主 光滑双脐螺 被动抗性转移
下载PDF
在玻利维亚发现的亚马孙双脐螺可能可作为曼氏血吸虫的中间宿主
12
作者 姚永伟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4年第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玻利维亚 亚马孙双脐螺 曼氏血吸虫 中间宿主
下载PDF
光滑双脐螺敏感和抗性株感染曼氏血吸虫的遗传学标记
13
作者 胡小邦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3年第5期239-239,共1页
关键词 光滑双脐螺敏感 抗性株感染 曼氏血吸虫 遗传学标记
下载PDF
巴西双脐螺的基因多样性及分子鉴定
14
作者 王琼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2年第5期238-239,共2页
在热带地区和非洲,双脐螺分布广泛并对线虫有很高的易感性,它们是曼氏血吸虫最重要的中间宿主。在巴西,现已经鉴定出双脐螺的10个种和一个亚种,它们分别是:光滑双脐螺(B.glabrata)、浅滩双脐螺(B.tenagophila)、藁杆双脐螺(B.straminea... 在热带地区和非洲,双脐螺分布广泛并对线虫有很高的易感性,它们是曼氏血吸虫最重要的中间宿主。在巴西,现已经鉴定出双脐螺的10个种和一个亚种,它们分别是:光滑双脐螺(B.glabrata)、浅滩双脐螺(B.tenagophila)、藁杆双脐螺(B.straminea)、西方双脐螺(B.occidenta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双脐螺 基因多样性 分子鉴定
下载PDF
氯代水杨胺杀灭光滑双脐螺和藁杆双脐螺效果研究
15
作者 涂珍 赵琴平 +4 位作者 李博 单晓伟 张聪 孙凌聪 元艺 《中国热带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观察新型灭螺剂10%氯代水杨胺制剂(chlorosalicylicamide,LDS)对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 mansoni)中间宿主光滑双脐螺(Biomphalaria glabrata)和藁杆双脐螺(Biomphalaria straminea)的作用效果,为该灭螺剂的现场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目的观察新型灭螺剂10%氯代水杨胺制剂(chlorosalicylicamide,LDS)对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 mansoni)中间宿主光滑双脐螺(Biomphalaria glabrata)和藁杆双脐螺(Biomphalaria straminea)的作用效果,为该灭螺剂的现场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10%LDS配制成有效浓度分别为0.4000、0.2000、0.1000、0.0500、0.0250、0.0125 mg/L的系列标准溶液,在实验室浸泡光滑双脐螺和藁杆双脐螺,观察在不同浓度溶液中浸杀上述2种双脐螺24、48、72 h后螺的死亡情况,统计各组死亡率并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_(50))和相对毒力指数,同时设立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50%wet‐table power of niclosamide ethanolamine salt,WPN)为药物对照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去氯水)。结果LDS有效浓度在0.1000 mg/L及以上时,WPN有效浓度在0.2000 mg/L及以上时光滑双脐螺和藁杆双脐螺浸泡24、48、72 h后死亡率均能达到100%。光滑双脐螺浸泡在LDS系列浓度溶液中,24、48、72 h LC_(50)分别为0.04795、0.04652、0.03710 mg/L;光滑双脐螺浸泡在WPN系列浓度溶液中,24、48、72 h LC_(50)分别为0.06348、0.05705、0.05705 mg/L。藁杆双脐螺浸泡在LDS系列浓度溶液中,24、48、72 h LC_(50)分别为0.01235、0.01399、0.00840 mg/L;藁杆双脐螺浸泡在WPN系列浓度溶液中,24、48、72 h LC_(50)分别为0.05895、0.02571、0.02375 mg/L。以LC_(50)值较大的WPN为标准药物,其相对毒力指数为1.00,LDS对光滑双脐螺浸杀24、48、72 h后的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1.32、1.23、1.54;LDS对藁杆双脐螺浸杀24、48、72 h后的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4.77、1.84、2.83。使用LDS浸杀上述2种双脐螺24、48、72 h后,光滑双脐螺存活数均高于藁杆双脐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44、5.263、4.658,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灭螺药物WPN,10%LDS对光滑双脐螺和藁杆双脐螺杀灭效果更佳,尤其对藁杆双脐螺作用效果更为敏感,具有替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双脐螺 藁杆双脐螺 曼氏血吸虫 氯代水杨胺
原文传递
我国藁杆双脐螺分子溯源研究
16
作者 段磊 屈磊 +4 位作者 郭云海 顾文彪 吕山 张仪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2-278,285,共8页
目的了解我国藁杆双脐螺来源,为我国曼氏血吸虫病流行风险评估和双脐螺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国深圳市观澜河,大沙河,深圳水库,葵涌河上、下游,新圳河作为采样点,每个采样点采集10个双脐螺样本,提取螺样本基因组DNA。自南美洲巴西米... 目的了解我国藁杆双脐螺来源,为我国曼氏血吸虫病流行风险评估和双脐螺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国深圳市观澜河,大沙河,深圳水库,葵涌河上、下游,新圳河作为采样点,每个采样点采集10个双脐螺样本,提取螺样本基因组DNA。自南美洲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帕拉州、联邦区、伯南布哥州、圣保罗州的5个采样点获得15个藁杆双脐螺DNA样本。对上述DNA样本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Ⅰ,COI)和线粒体16S核糖体RNA(16S ribosomal RNA,16S rRNA)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同时,从GenBank中下载藁杆双脐螺COI和16S rRNA基因序列,并获取其采样点信息。将所有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并构建进化树,分析我国和南美洲双脐螺样本的遗传相似度和谱系进化关系。结果从我国双脐螺样本中共获得60个长度为529 bp的COI序列,其中3个为单倍型。从GenBank中获得165条藁杆双脐螺COI序列,与上述60条序列比对后,共获得33个单倍型。进化树分析显示,采自我国的双脐螺3个单倍型聚在一支,其中单倍型China11与GenBank中获得的来自巴西的3个样本属于同一单倍型。地理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巴西东部沿海3个采样点的样本有与我国China11相同的单倍型,另2个采样点的样本与China11亲缘关系较近。扩增我国双脐螺样本16S r DNA基因,共获得60条长度约为322 bp的序列和2个单倍型。从GenBank中获得70条藁杆双脐螺16S rDNA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我国双脐螺样本聚为一支,其中单倍型China64与来自巴西的229BS为同一单倍型。将GenBank中获取的来自巴西南部25个采样点的49个藁杆双脐螺16S r DNA序列纳入分析,发现其中3个采样点的藁杆双脐螺与我国China64有相同的单倍型。综合分析藁杆双脐螺COI和16S rRNA的地理系统进化关系,发现仅巴西东部沿海地带样本与我国双脐螺样本在两个基因片段序列上具有相同单倍型。结论我国双脐螺为藁杆双脐螺,遗传多样性较低,与来自巴西东部沿海地区的样本遗传学相似度很高,可能来源于巴西东部沿海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藁杆双脐螺 曼氏血吸虫 分子溯源 线粒体16S核糖体RNA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中国 巴西
原文传递
深圳市大沙河、观澜河藁杆双脐螺分布及其生态环境调查 被引量:18
17
作者 高世同 李晓恒 +4 位作者 黄少玉 谢旭 梅树江 阮彩文 黄达娜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313-314,317,共3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大沙河、观澜河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藁杆双脐螺的分布及其生态环境。方法分别在目标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布点调查,手采法收集发现的淡水螺,实验室形态鉴定螺种,观察并描述其滋生环境。结果在观澜河的上游、中游、下游... 目的了解深圳市大沙河、观澜河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藁杆双脐螺的分布及其生态环境。方法分别在目标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布点调查,手采法收集发现的淡水螺,实验室形态鉴定螺种,观察并描述其滋生环境。结果在观澜河的上游、中游、下游以及大沙河的上游、中游查见藁杆双脐螺活体;缓流、水草丰富、腐殖质较多且水质较好的水体环境,双脐螺生长良好,数量多,平均螺体较大。结论藁杆双脐螺在深圳大沙河、观澜河广泛存在,水体环境适宜双脐螺的生长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藁杆双脐螺 调查 大沙河 观澜河 深圳市
原文传递
深圳市盐田河、葵涌河藁杆双脐螺分布状况及其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晓恒 高世同 +6 位作者 谢旭 梅树江 黄达娜 黄少玉 阮彩文 王鑫 陈丹蕾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1276-1278,共3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盐田河、葵涌河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藁杆双脐螺的分布现状及其生态环境.为制定查灭螺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在盐田河、葵涌河目标河流的上、中、下游布点调查,圆形纱布捞网捕捞收集发现的螺体,实验室形态鉴定螺种... 目的了解深圳市盐田河、葵涌河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藁杆双脐螺的分布现状及其生态环境.为制定查灭螺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在盐田河、葵涌河目标河流的上、中、下游布点调查,圆形纱布捞网捕捞收集发现的螺体,实验室形态鉴定螺种。在捕捉螺的同时记录孳生河流生态环境、植被、水温、流速、pH值等。结果在盐田河的上、中游发现中等至较低密度的藁杆双脐螺,葵涌河下游查见藁杆双脐螺密度高;水质较好且缓流、水草丰富、腐植较多的水体环境,水温约16~25℃,藁杆双脐螺生长良好,数量多,平均螺体较大。结论藁杆双脐螺在深盐田河及葵涌河部分河段广泛存在,水体环境适宜藁杆双脐螺生长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藁杆双脐螺 分布现状 盐田河 葵涌河
原文传递
藁杆双脐螺在中国内陆的分布现状与传病风险 被引量:17
19
作者 黄少玉 张启明 +1 位作者 李晓恒 卓晖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35-237,共3页
藁杆双脐螺可作为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1981年证实在深圳市局部地区有该螺孳生;2013年再次调查发现,该螺已在深圳市、以及周边的东莞市和惠州市等地大范围蔓延扩散,并已在当地形成较优势种群,有进一步扩散的趋势。由于深圳市及周边地区... 藁杆双脐螺可作为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1981年证实在深圳市局部地区有该螺孳生;2013年再次调查发现,该螺已在深圳市、以及周边的东莞市和惠州市等地大范围蔓延扩散,并已在当地形成较优势种群,有进一步扩散的趋势。由于深圳市及周边地区与国际交流密切,劳务输出等人口流动性大,且目前我国由境外输入的曼氏血吸虫病病例报道亦逐渐增多,因此曼氏血吸虫病在我国传播或流行的潜在风险因素正在逐步增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加强监测,降低该病在我国传播或流行的风险。本文就藁杆双脐螺在中国内陆的发现、分布、扩散蔓延及传病风险等进行了综述,并提出相关的防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血吸虫 藁杆双脐螺 分布与扩散 输入病例 传病风险
原文传递
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光滑双脐螺在中国大陆的定殖风险及潜在地理分布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宜安 杨坤 +4 位作者 梁幼生 曲国立 石锋 邢云天 戴建荣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9-254,259,共7页
目的基于螺的生态学数据和气象站点的温度资料,预测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光滑双脐螺在中国大陆定殖风险及潜在地理分布。方法采用生态学方法实验室测定光滑双脐螺螺卵、幼螺及成螺生存极值高温、极值低温、发育起点温度和世代发育有效积温... 目的基于螺的生态学数据和气象站点的温度资料,预测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光滑双脐螺在中国大陆定殖风险及潜在地理分布。方法采用生态学方法实验室测定光滑双脐螺螺卵、幼螺及成螺生存极值高温、极值低温、发育起点温度和世代发育有效积温;采集中国大陆南方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国家级气象站点1955-2010年温度资料,建立光滑双脐螺环境温度相关基础数据库,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预测光滑双脐螺在中国大陆定殖风险及潜在空间分布区域。结果光滑双脐螺螺卵、幼螺及成螺的半数致死低温分别为6.80、6.34℃和6.60℃,半数致死高温分别为35.99、33.59℃和32.20℃,发育起点温度为7.16℃,平均世代发育有效积温为(1 970.07±455.10)日·度。结合我国南方229个国家级气象站点温度资料的GIS分析显示,中国大陆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和福建省的局部地区以及海南全省的气温条件已能满足光滑双脐螺生存的温度要求;其中广东少部分地区和整个海南省区,甚至可完成3个世代以上发育繁殖,可成为该螺入侵后的高风险潜在地理分布区域;并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大陆适合光滑双脐螺定殖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域有由南向北扩展的趋势。结论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地区已具备适合光滑双脐螺定殖的温度条件,且此区域呈由南向北扩展的趋势。因此,中国大陆存在光滑双脐螺传入后的定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血吸虫 光滑双脐螺 定殖 潜在地理分布 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大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