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位心合并永存左上腔经右侧上腔静脉植入双腔永久起搏器一例 被引量:5
1
作者 丁立刚 金汉 +3 位作者 潘国忠 华伟 姚焰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24-1124,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2岁,因乏力、头晕半年入院,门诊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收入院。入院时查体:血压160/90 mmHg(1mmHg=0.133 kPa),心率75次/min,心浊音界位于右侧胸腔,未闻及杂音。超声心脏图示右位心,左心室增大,二尖瓣少量反流。Hol...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2岁,因乏力、头晕半年入院,门诊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收入院。入院时查体:血压160/90 mmHg(1mmHg=0.133 kPa),心率75次/min,心浊音界位于右侧胸腔,未闻及杂音。超声心脏图示右位心,左心室增大,二尖瓣少量反流。Holter检查示窦性停搏、最长RR间期3 972 ms,大于2 s停搏232次,平均心率49次/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侧胸 双腔永久起搏器 右位心 静脉植入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HOLTER检查 窦性停搏 平均心率
下载PDF
1例病窦综合征伴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双腔永久起搏器置入术护理 被引量:1
2
作者 靳婉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年第7期172-174,共3页
病窦综合征是心血管领域多发性疾病,属一种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本病以老年人群为主要发病群体,易并发心房颤动、心源性晕厥,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1]。双腔永久起搏器置入术是现阶段治疗本病的重要术式,是通过将电子治疗仪... 病窦综合征是心血管领域多发性疾病,属一种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本病以老年人群为主要发病群体,易并发心房颤动、心源性晕厥,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1]。双腔永久起搏器置入术是现阶段治疗本病的重要术式,是通过将电子治疗仪植入患者体内,对适宜的电脉冲发放,进而刺激到心脏,加快激动和收缩恢复进程,可对心力衰竭进行防范,最终发挥有效控制病情的作用[2-3]。但因患者多背负沉重的压力,特别是在伴气管切开时,存在感染、出血等多项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窦综合征 气管切开 双腔永久起搏器置入术 护理
下载PDF
心脏超声指导双腔永久起搏器AV间期调整1例
3
作者 郝骥 苏力 +1 位作者 祁春梅 陈雪瑾 《心电与循环》 2022年第4期397-397,400,I0003,共3页
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8月12日收治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1例,行双腔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患者偶有乏力、心悸等不适,常规程控起搏器相关参数指标良好。11月13日患者自感乏力较前明显,伴下肢轻度水肿、腹胀。11月14日行心脏... 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8月12日收治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1例,行双腔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患者偶有乏力、心悸等不适,常规程控起搏器相关参数指标良好。11月13日患者自感乏力较前明显,伴下肢轻度水肿、腹胀。11月14日行心脏超声检查提示舒张功能不全,左心室室壁运动不协调,予心脏超声指导下调整起搏器AV间期后,患者症状得到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永久起搏器 AV间期 心脏超声 心功能
下载PDF
永久性心脏双腔起搏器右心室不同起搏位点对三尖瓣反流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徐尚誉 唐胜惠 沈旭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5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双腔起搏器(cardiac dual chamber pacemaker,DDD)右心室不同起搏位点对三尖瓣反流的影响及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540例植入永久性DDD且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根据右...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双腔起搏器(cardiac dual chamber pacemaker,DDD)右心室不同起搏位点对三尖瓣反流的影响及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540例植入永久性DDD且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根据右心室不同起搏位点将患者分为心尖部组200例与流出道间隔部组240例,根据程控数据分为高心室起搏亚组和低心室起搏亚组。统计分析各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共78例(14.4%)出现三尖瓣反流;其中心尖部组三尖瓣反流发生率比流出道间隔部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77%(54/260)vs. 8.57%(24/280),P=0.017]。心尖部组术后三尖瓣反流面积/右心房面积(TR/RA)比流出道间隔部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24±0.314 vs. 0.465±0.213, P=0.035)。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低心室起搏亚组相比,高心室起搏亚组术后三尖瓣反流面积/右心房面积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52±0.287 vs. 0.435±0.223,P=0.026)。结论永久性DDD心尖部起搏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三尖瓣反流,其发生机制与起搏电极及三尖瓣位置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心脏起搏 三尖瓣反流 右心室起搏 心尖部起搏 流出道间隔部起搏
下载PDF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永久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服用倍他乐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洪承路 袁秀 +2 位作者 谢晋国 彭健 黄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83-85,共3页
目的观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永久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服用倍他乐克对心功能、房颤负荷及QT间期离散度(QTd)的改善效果。方法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择期行永久双腔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55例,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31例。观察组术后1周服用倍... 目的观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永久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服用倍他乐克对心功能、房颤负荷及QT间期离散度(QTd)的改善效果。方法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择期行永久双腔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55例,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31例。观察组术后1周服用倍他乐克,从小剂量(23.75 mg)开始,逐渐增加直至最大耐受剂量(95mg),期间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剂量,每例患者倍他乐克至少服用1年;对照组未应用任何β受体阻滞剂药物。分别于术后1周、6个月、1年进行起搏器程控、超声心动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及血BNP检测,比较两组心室起搏占比、房颤负荷、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QTd及血BNP水平。结果两组起搏器电池、电极阻抗、心房、心室起搏及感知阈值等未见异常。观察组术后1年房颤负荷高于术后1周时,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心率低于术后1周时(P均<0.05);与术后1周时相比,对照组术后1年房颤负荷、LAD、LVEDD增大,QTd及血BNP水平增高,心率加快,LVEF降低(P均<0.05);观察组术后1周心率较对照组快(P<0.05);观察组术后1年房颤负荷、LAD、LVEDD、心率、QTd、血BNP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永久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服用倍他乐克可改善心功能、降低房颤负荷及Q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 永久起搏植入术 倍他乐克 心功能 房颤负荷 QT间期离散度
下载PDF
右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室间隔部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功能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伊娜 王政华 《交通医学》 2013年第6期641-642,644,共3页
目的:观察右室心尖部(RVA)起搏与右室间隔部(RVS)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功能影响。方法:入选住院植入双腔永久起搏器患者68例,随机分为右室心尖部(RSA)起搏组(36例)与右室间隔部(RVS)起搏组(32例),观察起搏参数、心功能指标的变化。... 目的:观察右室心尖部(RVA)起搏与右室间隔部(RVS)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功能影响。方法:入选住院植入双腔永久起搏器患者68例,随机分为右室心尖部(RSA)起搏组(36例)与右室间隔部(RVS)起搏组(32例),观察起搏参数、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1)RVA起搏与RVS起搏阈值、R波感知、阻抗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RVA组术后射血分数明显减少(P<0.05)、血清脑钠肽较术前增高,RVS组术后射血分数减少,但减少程度较RVA组小(P<0.05)。(3)起搏器植入术后3个月,RVA起搏组与RVS起搏组心电图在QRS时程均较术前明显增宽,RVA起搏组较RVS起搏组增加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右室心尖部起搏比较,右室间隔部起搏对患者心功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右室间隔部起搏 右室心尖部起搏 双腔永久起搏器 心功能
下载PDF
儿童经胸植入左房左室心外膜永久双腔起搏器疗效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小梅 张宴 +3 位作者 潘广玉 刘海菊 李洪银 吴清玉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78-583,共6页
目的探讨植入左房左室心外膜永久双腔起搏器治疗儿童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可行性、优越性及疗效。方法本组11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中位年龄4.0岁(0.5—7.6岁),其中男6例,女5例,药物治疗均无效,均植入心外膜左房左室永久... 目的探讨植入左房左室心外膜永久双腔起搏器治疗儿童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可行性、优越性及疗效。方法本组11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中位年龄4.0岁(0.5—7.6岁),其中男6例,女5例,药物治疗均无效,均植入心外膜左房左室永久双腔起搏器。本组术前均为右室临时或永久起搏方式,3例存在心功能不全。经左侧第4肋间腋前线开胸,将心外膜起搏电极固定于左心耳及左室心外膜,于腹部左季肋下制作囊袋置入脉冲发生器,经皮下隧道连接起搏电极导线。术后随访心功能变化、起搏参数和功能、心电图参数。结果11例患儿均成功植入左房左室心外膜永久双腔起搏器。左室起搏QRS问期较术前右室起搏QRS间期明显缩短[(140±24)ms7)S.(180±33)ms,t=8.8,P〈0.05]。3例右室或右房右室起搏方式存在心功能受损患儿,植入左房左室心外膜起搏器随访2~14个月,左室射血分数逐渐恢复正常(65%±8%),与植入前左室射血分数(30%±1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P〈0.05)。其余8例患儿随访期间心脏大小及左室收缩功能保持在正常范围。全部患儿随访显示起搏及感知功能良好。结论在因条件限制需植入心外膜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房室传导阻滞患儿,可选择左房左室心外膜起搏,以尽可能小的创伤、最大限度保护患儿的心脏功能.有效避免或逆转起搏器综合征.可作为植入心脏起搏器心外膜电极首选及常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房室传导阻滞 永久起搏 左房左室心外膜电极
原文传递
右室不同间隔部位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亚玲 张飞宇 +3 位作者 张杨 刘涛 饶明月 张晓丹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1013-1018,共6页
目的:研究对比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与右室高位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将我院100例进行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纳入研究,按照1∶1的分配比例,将患者完全随机分配到两个组别,每组5... 目的:研究对比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与右室高位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将我院100例进行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纳入研究,按照1∶1的分配比例,将患者完全随机分配到两个组别,每组50例。A组于右室高位间隔部起搏,B组于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比较两组的N末端脑钠肽水平(NT-proBNP)、心脏彩超监测指标、QRS波时限、生命质量评分、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NT-proBNP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而术后3个月、6个月时B组的NT-proBNP水平均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LVEF、LVEDD、LVESD、LAEF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而术后3个月、6个月时,B组的LVEF、LAEF均高于A组(P<0.05),B组的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QRS波时限均较术前显著缩短(P<0.05),而术后3个月、6个月时B组的QRS波时限短于A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生命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而术后3个月、6个月时B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A组(P<0.05)。术后6个月内,A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0%,B组4.0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对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可起到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其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右室高位间隔部起搏,且心脏不良事件风险未增高,安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永久起搏植入术 起搏部位 右室高位间隔部 右室中位间隔部 心功能
下载PDF
永久起搏器被动导线引起迟发心房穿孔一例
9
作者 郑晶 董颖雪 +6 位作者 杨延宗 高连君 张树龙 夏云龙 常栋 于晓红 邱接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5年第6期451-452,共2页
永久起搏器是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石。国内外文献报道永久起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7%,其中导线穿孔发生率为0.3%-1.2%,少见且后果严重”,而被动导线相关的迟发心肌穿孔则更为罕见。本例为植入双腔永久起搏器(被动固定... 永久起搏器是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石。国内外文献报道永久起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7%,其中导线穿孔发生率为0.3%-1.2%,少见且后果严重”,而被动导线相关的迟发心肌穿孔则更为罕见。本例为植入双腔永久起搏器(被动固定导线)术后10个月发现心房阈值增高,术后7年经影像学证实为心房导线穿孔,但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永久起搏器 固定导线 心肌穿孔 心房 迟发 缓慢性心律失常 起搏并发症 严重并发症
原文传递
学科
10
《中国医院院长》 2015年第18期22-22,共1页
天津市人民医院 完成首例ICD起搏器植入手术 日前,该院血管疾病诊疗中心成功为一名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植入了一台带有远程监控功能的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此手术为该院首例。区别于普通双腔永久起搏器,ICD自带除颤功能... 天津市人民医院 完成首例ICD起搏器植入手术 日前,该院血管疾病诊疗中心成功为一名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植入了一台带有远程监控功能的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此手术为该院首例。区别于普通双腔永久起搏器,ICD自带除颤功能,患者发生室速、室颤时可放电除颤,预防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ICD起搏 双腔永久起搏器 植入手术 远程监控 血管疾病 天津市
下载PDF
心电迷走积分法识别原发性阵发性房室阻滞1例
11
作者 丁娣 孙旭森 +3 位作者 钱晓琳 王韦 刘海波 张政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2年第5期375-377,共3页
阵发性房室阻滞(paroxymal atrioventricular block,P-AVB)定义为患者的心律突然从明显正常的1∶1房室传导变成了三度房室阻滞;当P-AVB持续时间较长并伴室率缓慢时,可引起晕厥先兆及晕厥,甚至心脏性猝死。P-AVB可分为原发性、迷走性和... 阵发性房室阻滞(paroxymal atrioventricular block,P-AVB)定义为患者的心律突然从明显正常的1∶1房室传导变成了三度房室阻滞;当P-AVB持续时间较长并伴室率缓慢时,可引起晕厥先兆及晕厥,甚至心脏性猝死。P-AVB可分为原发性、迷走性和特发性三种类型,其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均不同。心电迷走积分法是鉴别三类P-AVB的重要方法,本文据此识别1例典型原发性P-AVB,为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室阻滞 迷走积分法 电生理 心源性晕厥 永久起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