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导管流量及再循环率的测定 被引量:6
1
作者 鄢建军 严贺 +2 位作者 童辉 刘慎微 徐钢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12年第7期33-35,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型号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实际流量以及不同流量和连接方法下导管再循环率的情况,为永久性双腔导管的临床应用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将56例使用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根据留置导管不同分为Perm-cath组(... 目的了解不同型号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实际流量以及不同流量和连接方法下导管再循环率的情况,为永久性双腔导管的临床应用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将56例使用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根据留置导管不同分为Perm-cath组(P组)30例,Tal Palindrome TM组(T组)26例,利用Transonic HD02血液透析监护仪进行实际血流量监测。测定正接和反接状态下,泵设流量分别为150、200、250、300、350mL/min时的再循环率。结果无论正接还是反接,两组实际流量均能达到泵设流量的要求;不同泵设流量时正接和反接实际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接时泵设流量150~350mL/min,两组几乎没有再循环。反接时,不同泵设流量组内再循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各不同泵设流量下,P组再循环率显著高于T组(均P<0.01)。结论两种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留置导管血流量能满足泵设流量需求,正接时都没有再循环;反接时Tal Palindrome TM型再循环率比Permcath型低,两种导管再循环率不随泵设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应尽量避免反接导管,必须反接时,可相应提高血流量,以保证透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超声稀释法 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导管 导管连接方式 血液流量 再循环率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引导在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置管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明 敖华 +3 位作者 陈文祥 张秋玲 李传红 刘万红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5年第5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引导在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置管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常规盲穿及超声引导下长期透析导管置管失败患者64例。采用DSA技术,通过造影剂观察血管情况,标定体表标识指导穿刺血管,必要时立即进行溶栓、...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引导在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置管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常规盲穿及超声引导下长期透析导管置管失败患者64例。采用DSA技术,通过造影剂观察血管情况,标定体表标识指导穿刺血管,必要时立即进行溶栓、球囊扩张等辅助手段协助长期透析导管植入,确保导管达到满意的位置,满足透析需要。并对置管失败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4例在DSA可视下置管,全部成功,首次穿刺成功率高达95%(61例)。所有患者术后透析时导管血流量均在200~280 mL/min,未出现导管功能不良及感染等。结论:DSA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能显著提高置管成功率,可作为传统盲穿法及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困难患者的补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血液 血管通路 双腔血液透析导管
下载PDF
肝素封管后短时间内对全身凝血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吕美 杨冰 +8 位作者 李艳玲 任亚莉 张倩 王丹 许静 孙亚丽 范永霞 赵慧敏 茹雪 《中国血液净化》 2016年第2期86-90,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肝素封管液短时间内对全身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11例(男性5例)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平均年龄(59.6±14.2)岁,平均透析龄(3.6±1.1)年。收集每例患者封管前后的凝血指标,一次使用3125U/m L浓度的肝素盐水封...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肝素封管液短时间内对全身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11例(男性5例)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平均年龄(59.6±14.2)岁,平均透析龄(3.6±1.1)年。收集每例患者封管前后的凝血指标,一次使用3125U/m L浓度的肝素盐水封管,另一次采用1000U/mL肝素盐水封管,每次注入的肝素溶液容量均按照导管的标称容量。封管前和封管后10分钟从外周静脉采血测量活化的部分凝血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比较封管对凝血监测指标的影响,及不同浓度肝素的影响的差异。结果高浓度肝素封管液导致APTT显著延长[(44.9±33.2)s vs.(112.3±33.8)s,t=-6.194,P=0.000],TT延长[(18.8±2.3)s vs.(24.6±11.8)s,t=-1.962,P=0.079],PTA显著下降[(93.1±29.7)%vs.(77.5±22.8)%,t=5.123,P=0.000]和INR显著升高[1.0(0.9,1.1)s vs.1.1(0.9,1.2)s,Z=33.000,P=0.001);高浓度肝素封管液封管后,凝血指标的变化程度均高于低浓度肝素封管液导致的变化,其中APTT的变化差异为45.4(10.3,95.9)s有显著意义(Z=24.500,P=0.010)、TT的变化差异为2.4(0.5,4.0)s有显著意义(Z=30.0,P=0.005)。结论以导管标称容量注入肝素封管液后即刻对全身抗凝状态发生影响,使用肝素浓度越大,对全身凝血状态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肝素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血液导管 抗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