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预防心房颤动程序的双腔频率应答型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摘要)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定 杨坤河 +1 位作者 匡政宇 孙中华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1期99-100,共2页
目的 具有预防防颤程序的DDDR型起搏器 (Vitatron 90 0E型 )的临床应用疗效评价。方法 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筛选病人 ,4例入选患者 ,男性 3例、女性 1例 ,5 4-78岁 ,其中A组 1例 ,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 ,B组 3... 目的 具有预防防颤程序的DDDR型起搏器 (Vitatron 90 0E型 )的临床应用疗效评价。方法 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筛选病人 ,4例入选患者 ,男性 3例、女性 1例 ,5 4-78岁 ,其中A组 1例 ,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 ,B组 3例为单纯性阵发性房颤患者 ,均植入Vitatron 90 0E型DDDR起搏器。第二阶段 :启动起搏器进入房性心律失常记录状态 ,DDD 5 5bpm ,4周 ,探查不同病人发作房颤的可能诱发因素。第三阶段 :启动超速起搏治疗阶段 ,DDD 80bpm ,4周 ,观察超速起搏的抗房颤作用。第四阶段 :启动抗房颤程序 ,DDDR 60bpm ,据第二阶段获悉的房颤的可能触发因素 ,启动 4个预防房颤程序中的相关的项目 ,4周 ,观察抗房颤治疗作用。结果  4例均可有效控制房颤 ,其中第二、第三、第四阶段相比 ,A组患者房颤发作的百分比分别由原来的 3 8.4%下降为 10 .6%及 11.3 % ,B组患者房颤发作的百分比分别由原来的 47.7± 2 5 .4%下降为 2 6.6± 15 .9%及 12 .8± 9.8%。其中A组患者第三、第四阶段相比似无明显的差别 ,B组患者第四阶段的治疗手段优于第三阶段的治疗手段。两组相比 ,第三阶段A组优于B组 ,第四阶段相比A、B两组基本相同。结论 抗房颤起搏有防治阵发性房颤的作用 ,其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心房颤动程序 双腔频率应答型起搏器 临床应用 心房颤动
下载PDF
有预防心房颤动程序的双腔频率应答型起搏器的抗心房颤动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祁述善 周胜华 +1 位作者 刘启明 张翼 《心电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观察具有预防心房颤动程序的DDDR型起搏器 (Vitatron900E型 )防治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机制及效果。方法对1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分3段 (每段2周 ) ,第1段启动起搏器进入房性心律失常记录状态 ,DDD60次/min,探查心房颤动的诱发因素 ;第2段... 目的观察具有预防心房颤动程序的DDDR型起搏器 (Vitatron900E型 )防治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机制及效果。方法对1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分3段 (每段2周 ) ,第1段启动起搏器进入房性心律失常记录状态 ,DDD60次/min,探查心房颤动的诱发因素 ;第2段为起搏治疗段I,DDD85次/min,观察超速起搏的抗心房颤动作用 ;第3段为起搏治疗阶段II,DDD70次/min ,据第1阶段获悉的心房颤动的触发因素 ,启动4个预防心房颤动程序中相关的项目。结果10例均可控制心房颤动 ,3例用心房超速起搏控制 ,7例仅通过启动“房性期前收缩后反应”及/或运动后心率控制程序 ,其中3例尚需用可达龙0.2g/天。结论抗心房颤动起搏器有防治阵发性心房颤动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应答 起搏 阵发性心房颤动 抗心房颤动起搏
下载PDF
频率适应型双腔起搏器对男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运动耐量和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闫哲 豆颖 +1 位作者 王明太 孙福成 《中国医药》 2013年第11期1544-1546,共3页
目的观察频率适应型双腔起搏器(DDDR型起搏器)对男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运动耐量和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共计170例。根据有无植入DDDR型起搏器分组... 目的观察频率适应型双腔起搏器(DDDR型起搏器)对男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运动耐量和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共计170例。根据有无植入DDDR型起搏器分组为对照组(64例)和DDDR组(106例)。采用国际男性性功能判断指数(IIEF-5)量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性功能评分,调查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性功能评分;统计每个月患者性交次数。运动耐量和心功能评价采用6min步行试验和超声心动图,6min步行试验结束时测量患者心率、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计算心输出量。结果DDDR组较对照组治疗后IIFE-5总评分、性交满意度、性交次数明显增加[(20±6)分比(16±5)分,(4.6±1.3)分比(2.6±1.6)分,(6.1±2.9)次/月比(3.4±1.7)次/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DR组较对照组治疗后6min步行试验步行距离、心率、心输出量明显改善[(528±106)m比(379±75)m,(127±9)次/min比(51±8)次/min,(4.8±0.7)L/min比(3.9±0.5)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DR型起搏器对于男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运动耐量和性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主要是起搏器植人增加雷耍肺器及组织的供向和件毕活时的运动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房室传导阻滞 频率适应起搏 性生活质量 运动耐量 男性
下载PDF
双腔及双腔频率应答起搏器在老年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诸宁 宋冠英 胡丽霞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75-177,共3页
双腔及双腔频率应答起搏器在老年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诸宁,宋冠英,胡丽霞双腔(DDD)及双腔频率应答(DDDR)起搏器与VVI起搏器相比具有功能全面、符合生理起搏要求等优点,在国内老年病人中的应用日渐增... 双腔及双腔频率应答起搏器在老年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诸宁,宋冠英,胡丽霞双腔(DDD)及双腔频率应答(DDDR)起搏器与VVI起搏器相比具有功能全面、符合生理起搏要求等优点,在国内老年病人中的应用日渐增多。但双腔及双腔频率应答起搏器在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起搏 频率
下载PDF
闭环双腔频率应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方颖 吴立荣 +3 位作者 周元植 李安敏 李伟 陈建华 《贵州医药》 CAS 2002年第6期520-521,共2页
关键词 植入方法 闭环频率应答起搏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单腔双感知和单腔单感知频率应答式起搏器临床应用分析(附62例随访报告)
6
作者 林纯莹 尹滔业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1999年第2期123-124,共2页
目的 评价单腔双感知和单腔单感知频率应答式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效应。方法 62 例( 男29 例,女33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年龄20 ~70 岁,起搏器均为频率应答式起搏器,起搏电极16 例为单腔双感知( 气动+ 体动) ... 目的 评价单腔双感知和单腔单感知频率应答式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效应。方法 62 例( 男29 例,女33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年龄20 ~70 岁,起搏器均为频率应答式起搏器,起搏电极16 例为单腔双感知( 气动+ 体动) ,42 例单腔单感知( 体动式),4 例为单腔单感知( 气动式) 。术后半年每月随访一次,半年后三个月随访一次,一年后3 ~6 个月随访一次,随访内容包括HOLTER。结果 62 例随访平均6 年,无发生起搏综合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多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动态心电图检查起搏功能良好。结论 单腔双感知和单腔单感知频率应答起搏器对比,当活动量或通气量增加时,起搏频率随之增加,其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对于心动过缓合并房颤患者,建议采用单腔单感知频率应答起搏器已能达到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应答起搏 单感知 感知
下载PDF
双腔及双腔频率应答起搏器的临床探讨
7
作者 宋冠英 诸宁 胡丽霞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 1996年第1期36-37,共2页
本文通过21例双腔(DDD)及双腔频率应答式起搏器(DDDR)的按置和随访,对治疗适应症,起搏导管的按置方法及体外程控调节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起搏 频率应答 起搏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频率应答式双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孙乐瑾 李学文 吕吉元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11期1394-1394,共1页
1资料1.1选择对象选取2007年—2008年因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起搏器患者,根据起搏器模式分为(VVI/VVIR)组和(DDD/DDDR)组;同时将双腔起搏器分为DDD和DDDR组。DDD/DDDR组共118例,男69例,女53例,年龄20岁~88岁(70.00岁±11.5岁)... 1资料1.1选择对象选取2007年—2008年因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起搏器患者,根据起搏器模式分为(VVI/VVIR)组和(DDD/DDDR)组;同时将双腔起搏器分为DDD和DDDR组。DDD/DDDR组共118例,男69例,女53例,年龄20岁~88岁(70.00岁±11.5岁);其中DDD起搏器26例,DDDR起搏器92例。VVI/VVIR组共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24岁~86岁(69.00岁±10.8岁)。基础疾病:高血压病8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 频率应答 疗效分析 临床应用 DDD起搏 缓慢性心律失常 DDDR起搏 植入起搏
下载PDF
应用双腔起搏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实现双室收缩再同步超应答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赵璐露 蒲里津 +3 位作者 赵玲 王钰 华宝桐 郭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1-503,共3页
本文报道了1例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通过双腔起搏器单左心室起搏运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RAAV)功能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通过术后6个月随访,QRS波时限由术前170 ms变窄为术后118 m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由术前78 mm缩小... 本文报道了1例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通过双腔起搏器单左心室起搏运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RAAV)功能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通过术后6个月随访,QRS波时限由术前170 ms变窄为术后118 m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由术前78 mm缩小为术后49 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由术前32%升高为术后48%,心胸比由术前0.64减小为术后0.55,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由术前Ⅲ级降低为术后Ⅰ级,左房室瓣反流面积(MRA)由术前14.0 cm^2减少为术后1.8 cm^2,左心室12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12)由术前150 ms减少为术后77 ms,主、肺动脉射血时间差(IVMD)由术前47 ms改善为术后33 ms,达到超应答标准。同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双腔起搏器通过RAAV实现双室收缩再同步的认识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疗法 起搏 生理性起搏 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
下载PDF
双腔及双腔频率应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木胡牙提.乌拉斯汉 胡永涛 +4 位作者 马依彤 汤宝鹏 程祖亨 张燕一 刘晓 《新疆医学》 2006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术后近期并发症,DDD起搏器及DDDR起搏器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0月~2005年9月169例DDD起搏器及DDDR起搏器临床应用资料。结果:1.169例DDD起搏器及DDDR起搏器患者,男性95例,女... 目的:探讨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术后近期并发症,DDD起搏器及DDDR起搏器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0月~2005年9月169例DDD起搏器及DDDR起搏器临床应用资料。结果:1.169例DDD起搏器及DDDR起搏器患者,男性95例,女性74例。其相关疾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02例,Ⅲ°房室传导阻滞33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Ⅱ°房室传导阻滞10例,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和(或)窦房传导阻滞14例,扩张性心肌病5例,肥厚型心肌病3例,其他疾病9例;其相伴疾病:原发性高血压83例,冠心病36例,糖尿病20例,脑梗死7例,其他疾病8例。2.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显著改善临床症状(P<0.05),临床疗效明显。3.术后近期并发症分别是囊袋内血肿(2例),心室电极微脱位(1例),气胸(1例)等。4.DDD起搏器及DDDR起搏器的特点突出且实用。结论:DDD起搏器及DDDR起搏器符合生理、功能全面,只要操作技术娴熟,有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适应证的患者应作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 频率应答起搏 适应证 近期并发症 生存质量 量表
下载PDF
双腔频率应答型心脏起搏1例
11
作者 张传旗 罗云 《江西医药》 CAS 1998年第5期319-320,共2页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情况:患者,女,14岁,学生。因反复发作性头昏胸闷7个月伴晕厥1次入院。缘于7个月前洗澡时,突然晕倒在地,持续约1min后苏醒,无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心电图示Ⅲ房室传导阻滞(ⅢAVB),心室...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情况:患者,女,14岁,学生。因反复发作性头昏胸闷7个月伴晕厥1次入院。缘于7个月前洗澡时,突然晕倒在地,持续约1min后苏醒,无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心电图示Ⅲ房室传导阻滞(ⅢAVB),心室率38次/min。急诊安装临时心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频率应答 起搏
下载PDF
双传感器频率调节性单腔起搏器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坚 王方正 +7 位作者 张奎俊 王锦志 余培桢 田瑞国 王玉山 尹彦琳 孙瑞龙 陈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9期566-567,共2页
双传感器频率调节性单腔起搏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临床电生理研究室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临床电生理研究室马坚,王方正,张奎俊,王锦志,余培桢,田瑞国,王玉山,尹彦琳,孙瑞龙,陈新频率调节性起搏器能调节... 双传感器频率调节性单腔起搏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临床电生理研究室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临床电生理研究室马坚,王方正,张奎俊,王锦志,余培桢,田瑞国,王玉山,尹彦琳,孙瑞龙,陈新频率调节性起搏器能调节运动时起搏频率,提供符合生理需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传感 频率调节性 起搏
下载PDF
闭环频率适应性双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迟路湘 何国祥 +4 位作者 宋治远 舒茂琴 胡厚源 唐波 史光鉴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34-134,共1页
关键词 闭环频率适应性起搏 临床应用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房室传导阻滞
下载PDF
全自动型双腔起搏器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晓琴 武维恒 陈菊萍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51-252,共2页
关键词 肥厚性梗阻心肌病 全自动起搏 护理 HOCM
下载PDF
双腔频率应答起搏对病窦综合征合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干预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作义 曾兆俞 +1 位作者 黄冬兰 谷玉平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4期270-272,共3页
探讨双腔频率应答起搏对病窦综合征(SSS)合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窦性心律维持及电生理干预。48例SSS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安装了双腔频率应答起搏器,通过起搏器正确的心房感知监测房颤的发作情况,在窦性心律时测量P波时限和P波离... 探讨双腔频率应答起搏对病窦综合征(SSS)合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窦性心律维持及电生理干预。48例SSS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安装了双腔频率应答起搏器,通过起搏器正确的心房感知监测房颤的发作情况,在窦性心律时测量P波时限和P波离散度,心脏B超测量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术后1,12个月以及房颤控制组与复发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置入起搏器术后1年,房颤控制和房颤负荷减少37例,占77%。术后1个月与1年左房内径,P波时限,房颤平均每天发作时间、发作次数均有显著性差异(3.6±0.6cmvs3.2±0.5cm,129.2±11.0msvs111.2±9.3ms,93.6±10.4min/dvs42.8±9.6min/d,8.1±3.2次/天vs5.3±1.4次/天,P<0.001)。与术后房颤复发组比较,房颤控制组术前左房内径较小,P波时限较短、离散度小(P<0.001)。结论:双腔频率应答起搏对SSS合并的阵发性房颤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频率应答起搏 阵发性心房颤动 病窦综合征 随访
下载PDF
双腔起搏器起搏频率的合理程控对预防心房颤动发作的作用
16
作者 范洁 周乐今 +6 位作者 谢红 兰炳炎 邓旭 苗云波 孟洁 叶琼芝 张彤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年第6期439-439,共1页
了解安装双腔起搏器 (DDD)及程控起搏频率后对心房颤动(AF)发作的影响 ,对 45例病窦综合征合并阵发AF者安装DDD起搏器 ,并根据AF发作前心动周期PP或P′P间期计算心率 ,以此为基础增加 5次 /分心跳 ,程控患者起搏频率 ,追踪观察安装DDD... 了解安装双腔起搏器 (DDD)及程控起搏频率后对心房颤动(AF)发作的影响 ,对 45例病窦综合征合并阵发AF者安装DDD起搏器 ,并根据AF发作前心动周期PP或P′P间期计算心率 ,以此为基础增加 5次 /分心跳 ,程控患者起搏频率 ,追踪观察安装DDD起搏器前、后及程控起搏频率后 ,每月平均AF发作次数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安装DDD起搏器后AF发作次数较安装起搏器前减少 (2 .8±1.92vs 4.3± 2 .3 1次 /月 ,P <0 .0 5 ) ,12例未发作。程控起搏频率后AF发作较安装起搏器前AF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2 .2± 1.48vs 4.3±2 .3 1次 /月 ,P <0 .0 1) ,19例未发作 ;较程控起搏频率前AF发作例数明显减少 (P <0 .0 5 ) ,7例未发作。结论 :病窦综合征伴阵发AF患者安装DDD起搏器及适当程控起搏频率可预防AF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 起搏频率 预防 心血管病学 病窦综合征 心房颤动
下载PDF
Kappa 700型双腔起搏器的临床随访
17
作者 张燕 王景峰 +3 位作者 伍卫 聂如琼 周淑娴 孔敏仪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第4期267-269,共3页
观察具有自动夺获功能的双腔起搏器 (Kappa 70 0 )置入后参数的变化和安全性情况。随访 1 3例置入Kappa70 0型起搏器患者 ,观察术中、术后 1周及术后 1 ,3,6个月心室起搏阈值、输出电压、输出脉宽、电极阻抗、R波振幅的变化 ,了解起搏... 观察具有自动夺获功能的双腔起搏器 (Kappa 70 0 )置入后参数的变化和安全性情况。随访 1 3例置入Kappa70 0型起搏器患者 ,观察术中、术后 1周及术后 1 ,3,6个月心室起搏阈值、输出电压、输出脉宽、电极阻抗、R波振幅的变化 ,了解起搏器的工作情况。术后测得的起搏阈值较术中明显升高 ( 0 .71± 0 .2 3Vvs 0 .39± 0 .0 6V ,P <0 .0 5 ) ,术后不同时间测得的起搏阈值无明显差异。R波振幅术中、术后无明显差异。术后阻抗较术中明显降低 ( 62 5 .7± 1 2 3.0Ωvs 894.3± 1 90 .3Ω ,P <0 .0 5 ) ,术后 1个月后的阻抗基本稳定。起搏器自动夺获功能打开后 ,平均输出电压为 0 .96~ 1 .1 6V ,平均输出脉宽 0 .32~ 0 .34ms,平均心房感知灵敏度 0 .71~ 0 .83mV ,心室感知灵敏度 3.82~3.91mV。随访期间起搏、感知功能正常 ,无误感知现象。具有自动夺获功能的双腔起搏器输出电压低 ,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ppa700起搏 临床随访 心律失常 心血管病学 自动夺获功能
下载PDF
DDD双腔起搏器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临床研究
18
作者 武维恒 金云女 《全科医生》 1999年第1期18-19,共2页
本文采用短A-V间期双腔起搏器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6例。结果:5例病人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例除偶有头晕外,无其它症状,心脏杂音明显减轻。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流出道狭窄程度明显减轻、其压力阶由术前32-87mmHg降... 本文采用短A-V间期双腔起搏器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6例。结果:5例病人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例除偶有头晕外,无其它症状,心脏杂音明显减轻。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流出道狭窄程度明显减轻、其压力阶由术前32-87mmHg降至12-28mmHg,心脏功能明显改善,因此,该方法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可以代替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 肥厚性梗阻 心肌病 治病
下载PDF
双腔起搏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实现心脏再同步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璐露 郭涛 +5 位作者 赵玲 王钰 华宝桐 代荣俗 丁旭萌 蒲里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3498-3499,共2页
患者男,52岁,因"胸闷,呼吸困难1个月,再发加重1周"于2017年3月8日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感冒"后出现胸闷、轻微活动后感气促,呼吸困难,不伴咳嗽、咳痰,胸痛,晕厥等不适。入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窦性心律,心功能Ⅱ级。入院后动态心... 患者男,52岁,因"胸闷,呼吸困难1个月,再发加重1周"于2017年3月8日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感冒"后出现胸闷、轻微活动后感气促,呼吸困难,不伴咳嗽、咳痰,胸痛,晕厥等不适。入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窦性心律,心功能Ⅱ级。入院后动态心电图(Holter)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60次/min及130次/min的PR间期分别为220 ms及180 ms,QRS波时限为158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适应性 起搏 房室延迟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同步 心脏 扩张心肌病 QRS波时限
下载PDF
双腔起搏器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随访观察
20
作者 史亮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4年第9期86-87,共2页
目的随访观察双腔起搏器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双腔起搏器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心动图各项参数的变... 目的随访观察双腔起搏器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双腔起搏器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心动图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术后患者劳累后呼吸困难症状消失,在术后半年出现心悸症状,经Holter检查、程控后,发现为房性心动过速,经调整起搏器参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症状消失。心脏超声心动图各项参数发生较大的变化。室间隔厚度由治疗前的15mm降至13mm,左心室后壁厚度由10mm降至8mm,左心射血分数由治疗前的60%提高至65%。结论采用双腔起搏器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效果满意,术后应加强随访,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 肥厚性梗阻心肌病 治疗效果 随访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