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老年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宁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6年第6期426-428,共3页
目的:探讨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老年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收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双腔非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治疗,实验组给予双腔频率适应性起... 目的:探讨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老年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收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双腔非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治疗,实验组给予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LVEF、6-MWT和BNP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2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等级分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力、精神健康与总体健康评分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老年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显著,并优于双腔非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安光玉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第9期148-149,共2页
目的评估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宴房结综合征(SS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安装双腔起搏器的老年SSS患者,据起搏器的类型分为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DDDR)组35例和双腔非频率适应性起搏器(DDD)组33例。采用心... 目的评估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宴房结综合征(SS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安装双腔起搏器的老年SSS患者,据起搏器的类型分为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DDDR)组35例和双腔非频率适应性起搏器(DDD)组33例。采用心脏超声、运动耐量测定及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调查,综合评估2组生活质量。结果DDDR组的运动耐力指标高于DDD组,且前者的生理功能、角色限制、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多项指标得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可明显提高老年SSS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闭环刺激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卢才义 杨玉兰 +3 位作者 魏璇 黄丛春 罗慧兰 高月琴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 介绍感知体动和精神活动的闭环刺激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初步应用经验。方法 植入第3d开启闭环刺激频率适应功能,患者进行坐卧位、散步、快走、上下楼、思考等活动,第7d动态心电图检查和起搏器程控。3个月后随访,重复上... 目的 介绍感知体动和精神活动的闭环刺激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初步应用经验。方法 植入第3d开启闭环刺激频率适应功能,患者进行坐卧位、散步、快走、上下楼、思考等活动,第7d动态心电图检查和起搏器程控。3个月后随访,重复上述活动和检查,对比分析结果。结果18例患者植入闭环刺激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Biotronik公司的 Inos~2CLS DDDR),心室起搏阈值0.3~0.7(0.4±0.3)V,R波振幅 9.5~21.8 (l4.6 ± 7.5)mV,阻抗 520~870(610±78)Ω;心房起搏阈值0.3~08(0.5±0.3)V,A波振幅7.2~16.4(11.6±5.7)mV,阻抗510~872(697±92)mV。随访50~486(236±107)d,均为频率适应性双腔起搏,体力和脑力活动时起搏频率能按需增加。与植入时相比,频率适应功能增强且更加个体化。结论 Inos~2CLS除适应体动变化外,还能适应精神负荷变化,自动完成初始参数和昼夜频率调整,程控简单,随访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 频率适应性 闭环刺激原理
原文传递
闭环频率适应性双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迟路湘 何国祥 +4 位作者 宋治远 舒茂琴 胡厚源 唐波 史光鉴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34-134,共1页
关键词 闭环频率适应性起搏 临床应用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房室传导阻滞
下载PDF
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SSS患者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王秀君 李健 《医学信息》 2020年第16期107-109,共3页
目的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采用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分析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 目的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采用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分析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双腔非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治疗,观察组采用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6个月心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左房舒张末期内径(LA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6分钟步行实验(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脑钠肽(BN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中采用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治疗的疗效确切,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心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双腔起搏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实现心脏再同步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璐露 郭涛 +5 位作者 赵玲 王钰 华宝桐 代荣俗 丁旭萌 蒲里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3498-3499,共2页
患者男,52岁,因"胸闷,呼吸困难1个月,再发加重1周"于2017年3月8日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感冒"后出现胸闷、轻微活动后感气促,呼吸困难,不伴咳嗽、咳痰,胸痛,晕厥等不适。入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窦性心律,心功能Ⅱ级。入院后动态心... 患者男,52岁,因"胸闷,呼吸困难1个月,再发加重1周"于2017年3月8日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感冒"后出现胸闷、轻微活动后感气促,呼吸困难,不伴咳嗽、咳痰,胸痛,晕厥等不适。入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窦性心律,心功能Ⅱ级。入院后动态心电图(Holter)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60次/min及130次/min的PR间期分别为220 ms及180 ms,QRS波时限为158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适应性 起搏 房室延迟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同步 心脏 扩张型心肌病 QRS波时限
下载PDF
应用双腔起搏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实现双室收缩再同步超应答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赵璐露 蒲里津 +3 位作者 赵玲 王钰 华宝桐 郭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1-503,共3页
本文报道了1例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通过双腔起搏器单左心室起搏运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RAAV)功能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通过术后6个月随访,QRS波时限由术前170 ms变窄为术后118 m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由术前78 mm缩小... 本文报道了1例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通过双腔起搏器单左心室起搏运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RAAV)功能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通过术后6个月随访,QRS波时限由术前170 ms变窄为术后118 m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由术前78 mm缩小为术后49 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由术前32%升高为术后48%,心胸比由术前0.64减小为术后0.55,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由术前Ⅲ级降低为术后Ⅰ级,左房室瓣反流面积(MRA)由术前14.0 cm^2减少为术后1.8 cm^2,左心室12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12)由术前150 ms减少为术后77 ms,主、肺动脉射血时间差(IVMD)由术前47 ms改善为术后33 ms,达到超应答标准。同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双腔起搏器通过RAAV实现双室收缩再同步的认识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疗法 起搏 生理性起搏 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
下载PDF
频率适应型双腔起搏器对男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运动耐量和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闫哲 豆颖 +1 位作者 王明太 孙福成 《中国医药》 2013年第11期1544-1546,共3页
目的观察频率适应型双腔起搏器(DDDR型起搏器)对男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运动耐量和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共计170例。根据有无植入DDDR型起搏器分组... 目的观察频率适应型双腔起搏器(DDDR型起搏器)对男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运动耐量和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共计170例。根据有无植入DDDR型起搏器分组为对照组(64例)和DDDR组(106例)。采用国际男性性功能判断指数(IIEF-5)量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性功能评分,调查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性功能评分;统计每个月患者性交次数。运动耐量和心功能评价采用6min步行试验和超声心动图,6min步行试验结束时测量患者心率、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计算心输出量。结果DDDR组较对照组治疗后IIFE-5总评分、性交满意度、性交次数明显增加[(20±6)分比(16±5)分,(4.6±1.3)分比(2.6±1.6)分,(6.1±2.9)次/月比(3.4±1.7)次/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DR组较对照组治疗后6min步行试验步行距离、心率、心输出量明显改善[(528±106)m比(379±75)m,(127±9)次/min比(51±8)次/min,(4.8±0.7)L/min比(3.9±0.5)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DR型起搏器对于男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运动耐量和性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主要是起搏器植人增加雷耍肺器及组织的供向和件毕活时的运动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房室传导阻滞 频率适应起搏 性生活质量 运动耐量 男性
下载PDF
闭环式情绪体动双项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张树林 李鲁光 +5 位作者 刘星 张桂珍 和渝斌 潭琛 于燕秋 左树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临床应用的主要类型是感知体动 ,但存在局限性。本组使用感知情绪、体动变化的闭环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可同时感知情绪及体动变化 ,相应增加或减少起搏心率 ,满足机体需求。  方法 :患者 10例 ,全部为窦房结... 目的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临床应用的主要类型是感知体动 ,但存在局限性。本组使用感知情绪、体动变化的闭环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可同时感知情绪及体动变化 ,相应增加或减少起搏心率 ,满足机体需求。  方法 :患者 10例 ,全部为窦房结功能障碍者 ,置入双腔闭环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Biotronik INOS2 CL S)。起搏器机制为情绪激动或体动增加时 ,心肌收缩力及心肌阻抗明显增加 ,心室电极能感知局部心肌阻抗的变化 ,反馈增加或减少起搏心率。本组病例术后 8~ 9天、3个月、6个月分别随访做情绪紧张、步行运动及情绪紧张 +步行运动实验。  结果 :起搏器传感器对交感神经兴奋及步行体动反馈均敏感 ,两者相加无超敏感现象。本组较单体动起搏器组起搏心率明显增加。  结论 :闭环式情绪、体动双项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是一种感知情绪、体动变化反应好 ,更接近人体生理的心脏起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适应性起搏 闭环式 情绪 体动 项感知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体动感知与体动+QT间期双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应答频率的比较
10
作者 李学渊 齐国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23-724,共2页
目的:比较体动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与体动+QT间期双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应答频率。方法:受试者被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应用体动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患者;第二组为应用体动+QT间期双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患者;第三组为对照者。通... 目的:比较体动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与体动+QT间期双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应答频率。方法:受试者被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应用体动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患者;第二组为应用体动+QT间期双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患者;第三组为对照者。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或起搏器的Holter监测获得各人群在静息和睡眠时最低心率,比较其变异程度。结果:第一组与对照组静息及睡眠时心率变异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第二组与对照组静息及睡眠时心率变异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体动+QT间期双感知传感器的频率适应性功能较体动感知单传感器更接近于窦房结功能,它的生理性更好,但不能完全模拟窦房结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适应性起搏 传感 体动感知 体动+QT间期感知
下载PDF
神奇的可重复“3+1”现象——双腔起搏器的A-cap^(TM)confirm功能
11
作者 杨曼 胡振彦 刘刚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35-338,共4页
本文报告1例因窦性停搏安装圣犹达起搏器后,动态心电图上出现连续可重复的心电图片段,可见3跳房室顺序起搏后恢复1跳基础起搏间期,即“3+1”现象;持续一段时间后可见17跳基础频率起搏后外加1跳心房测试脉冲下的失夺获起搏,即“17+1”现... 本文报告1例因窦性停搏安装圣犹达起搏器后,动态心电图上出现连续可重复的心电图片段,可见3跳房室顺序起搏后恢复1跳基础起搏间期,即“3+1”现象;持续一段时间后可见17跳基础频率起搏后外加1跳心房测试脉冲下的失夺获起搏,即“17+1”现象。上述两种现象在1 d中每隔8 h又可重复出现。既往报道圣犹达心室自动化阈值管理功能,即自动夺获(Auto Capture)功能的文章较多,较少有心房自动化阈值管理(A-cap^(TM)confirm)功能的相关报道,而本文主要介绍A-cap^(TM)confirm功能在动态心电图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停搏 动态心电图 起搏 A-cap^(TM)confirm功能
下载PDF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奇峰 李斌 +2 位作者 叶卓联 古献芳 张鹏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48-1249,共2页
目的探讨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62例行起搏器治疗老年SSS患者,根据患者植入的起搏器是否具有频率适应功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分别考察并比较... 目的探讨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62例行起搏器治疗老年SSS患者,根据患者植入的起搏器是否具有频率适应功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分别考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运动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日常生活中,观察组平均起搏心率、最大起搏心率以及6 min行走身体反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脏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E/A比值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试验中观察组患者的最大心率、运动持续时间以及最大心输出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最大每搏量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社会、心理功能得分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物质功能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频率适应性起搏器能够明显改善老年SSS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运动耐受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适应性起搏 窦房结综合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具有预防心房颤动程序的双腔频率应答型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摘要)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定 杨坤河 +1 位作者 匡政宇 孙中华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1期99-100,共2页
目的 具有预防防颤程序的DDDR型起搏器 (Vitatron 90 0E型 )的临床应用疗效评价。方法 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筛选病人 ,4例入选患者 ,男性 3例、女性 1例 ,5 4-78岁 ,其中A组 1例 ,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 ,B组 3... 目的 具有预防防颤程序的DDDR型起搏器 (Vitatron 90 0E型 )的临床应用疗效评价。方法 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筛选病人 ,4例入选患者 ,男性 3例、女性 1例 ,5 4-78岁 ,其中A组 1例 ,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 ,B组 3例为单纯性阵发性房颤患者 ,均植入Vitatron 90 0E型DDDR起搏器。第二阶段 :启动起搏器进入房性心律失常记录状态 ,DDD 5 5bpm ,4周 ,探查不同病人发作房颤的可能诱发因素。第三阶段 :启动超速起搏治疗阶段 ,DDD 80bpm ,4周 ,观察超速起搏的抗房颤作用。第四阶段 :启动抗房颤程序 ,DDDR 60bpm ,据第二阶段获悉的房颤的可能触发因素 ,启动 4个预防房颤程序中的相关的项目 ,4周 ,观察抗房颤治疗作用。结果  4例均可有效控制房颤 ,其中第二、第三、第四阶段相比 ,A组患者房颤发作的百分比分别由原来的 3 8.4%下降为 10 .6%及 11.3 % ,B组患者房颤发作的百分比分别由原来的 47.7± 2 5 .4%下降为 2 6.6± 15 .9%及 12 .8± 9.8%。其中A组患者第三、第四阶段相比似无明显的差别 ,B组患者第四阶段的治疗手段优于第三阶段的治疗手段。两组相比 ,第三阶段A组优于B组 ,第四阶段相比A、B两组基本相同。结论 抗房颤起搏有防治阵发性房颤的作用 ,其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心房颤动程序 频率应答型起搏 临床应用 心房颤动
下载PDF
双传感器频率调节性单腔起搏器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坚 王方正 +7 位作者 张奎俊 王锦志 余培桢 田瑞国 王玉山 尹彦琳 孙瑞龙 陈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9期566-567,共2页
双传感器频率调节性单腔起搏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临床电生理研究室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临床电生理研究室马坚,王方正,张奎俊,王锦志,余培桢,田瑞国,王玉山,尹彦琳,孙瑞龙,陈新频率调节性起搏器能调节... 双传感器频率调节性单腔起搏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临床电生理研究室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临床电生理研究室马坚,王方正,张奎俊,王锦志,余培桢,田瑞国,王玉山,尹彦琳,孙瑞龙,陈新频率调节性起搏器能调节运动时起搏频率,提供符合生理需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传感 频率调节性 起搏
下载PDF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阳 汤宝鹏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6年第4期426-429,共4页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往往伴有窦房结变时功能不全。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主要适应证是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现探讨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评价。
关键词 频率适应性起搏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有预防心房颤动程序的双腔频率应答型起搏器的抗心房颤动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祁述善 周胜华 +1 位作者 刘启明 张翼 《心电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观察具有预防心房颤动程序的DDDR型起搏器 (Vitatron900E型 )防治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机制及效果。方法对1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分3段 (每段2周 ) ,第1段启动起搏器进入房性心律失常记录状态 ,DDD60次/min,探查心房颤动的诱发因素 ;第2段... 目的观察具有预防心房颤动程序的DDDR型起搏器 (Vitatron900E型 )防治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机制及效果。方法对1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分3段 (每段2周 ) ,第1段启动起搏器进入房性心律失常记录状态 ,DDD60次/min,探查心房颤动的诱发因素 ;第2段为起搏治疗段I,DDD85次/min,观察超速起搏的抗心房颤动作用 ;第3段为起搏治疗阶段II,DDD70次/min ,据第1阶段获悉的心房颤动的触发因素 ,启动4个预防心房颤动程序中相关的项目。结果10例均可控制心房颤动 ,3例用心房超速起搏控制 ,7例仅通过启动“房性期前收缩后反应”及/或运动后心率控制程序 ,其中3例尚需用可达龙0.2g/天。结论抗心房颤动起搏器有防治阵发性心房颤动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应答型 起搏 阵发性心房颤动 抗心房颤动起搏
下载PDF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文志 宿燕岗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6年第4期430-433,共4页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是起搏器发展史上的重大进展。现对频率适应性起搏器作简要介绍,并对近年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传感器(特别是双感受器传感器)、算式和适应证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 频率适应性起搏 传感 算式
下载PDF
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文新 阳跃忠 郭继鸿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0年第4期266-267,共2页
关键词 自主神经系统 频率适应性 起搏 工作原理
下载PDF
双腔及双腔频率应答起搏器在老年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诸宁 宋冠英 胡丽霞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75-177,共3页
双腔及双腔频率应答起搏器在老年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诸宁,宋冠英,胡丽霞双腔(DDD)及双腔频率应答(DDDR)起搏器与VVI起搏器相比具有功能全面、符合生理起搏要求等优点,在国内老年病人中的应用日渐增... 双腔及双腔频率应答起搏器在老年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诸宁,宋冠英,胡丽霞双腔(DDD)及双腔频率应答(DDDR)起搏器与VVI起搏器相比具有功能全面、符合生理起搏要求等优点,在国内老年病人中的应用日渐增多。但双腔及双腔频率应答起搏器在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起搏 频率
下载PDF
闭环双腔频率应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20
作者 方颖 吴立荣 +3 位作者 周元植 李安敏 李伟 陈建华 《贵州医药》 CAS 2002年第6期520-521,共2页
关键词 植入方法 闭环频率应答起搏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