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9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克氏综合征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永章 吴雪昌 +1 位作者 金龙金 董杰影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1-275,共5页
探讨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ual color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D FISH)检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克氏综合征的应用价值,建立常规分裂期染色体和间期细胞FISH技术的实验方法。以Biotin标记的X染色体α 卫星DNA(pBamX7)探针和以Dig... 探讨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ual color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D FISH)检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克氏综合征的应用价值,建立常规分裂期染色体和间期细胞FISH技术的实验方法。以Biotin标记的X染色体α 卫星DNA(pBamX7)探针和以Digoxigenin标记的Y染色体长臂末端重复序列(pY3.4)探针对19例克氏综合征标本同时进行外周血染色体及其间期细胞核的原位杂交,分别用Avidin FITC和Rhodamine FITC及其Anti avidin进行信号的检测与放大,DAPI复染。于OlympusAX 70型荧光显微镜下,分别通过WIB、WIG及其WU滤光镜观察杂交信号及其染色体或间期核背景,并统计外周血中期染色体及其间期细胞核的杂交信号颗粒数量。在显微镜下可见以Biotin标记的pBamX7探针显示2个绿色杂交信号,以Digoxigenin标记的pY3.4探针显示1个红色杂交信号,染色体或间期核背景经DAPI复染显示蓝色;18例出现XXY杂交信号的细胞,染色体及其间期细胞核杂交平均出现率分别为95.89%和95%,明显大于正常对照标准值2.75%,证实核型为47,XXY,与染色体检测的结果一致;其余1例染色体核型检测为嵌合体,XXY杂交信号细胞出现率为92%,同时检出6.7%的XY杂交信号细胞(>正常对照标准值4.17%)。用FISH技术检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克氏综合征具有快速、敏感度高、信号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克氏综合征 DNA特异性探针 性染色体数目异常 诊断检测
下载PDF
应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一例49,XXXXY性染色体异常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永章 曾瑄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87-291,I003,共6页
目的:探讨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ual-colo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D-FISH)检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实验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以Biotin标记的X染色体α-卫星DNA(pBamX7)探针和以Digoxigenin标记的Y染色体长臂末端重... 目的:探讨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ual-colo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D-FISH)检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实验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以Biotin标记的X染色体α-卫星DNA(pBamX7)探针和以Digoxigenin标记的Y染色体长臂末端重复顺序(pY3.4)探针与经处理的标本同时进行外周血染色体及间期细胞核的原位杂交,分别用Avidin-FITC和Rhodamine-FITC及其Anti-avidin进行信号的检测与放大,DAPI复染。于Olympus AX-70型荧光显微镜下,分别通过WIB、WIG及其WU滤光镜观察杂交信号及其染色体或间期核背景,并统计外周血中期染色体和间期细胞核的杂交信号颗粒数。结果:在显微镜下可见以Biotin标记的pBamX7探针显示4个绿色杂交信号,以Digoxigenin标记的pY3.4探针显示1个红色杂交信号,染色体或细胞质背景经DAPI复染显示兰色;统计350个中期染色体和间期细胞核,X染色体杂交信号阳性率分别为91.43%和92.57%;Y染色体杂交信号阳性率分别为99.5%和99.8%。结论: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检测49,XXXXY性染色体异常以及其他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患者的一种十分有价值的技术,具有高效、灵敏、可靠等特点,可为临床提供良好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检测 49 XXXXY性 染色体异常 DNA特异性探针
下载PDF
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鉴定血痕性别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少华 FISCHER FRAUKE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51-153,F003,共4页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血痕性别鉴定中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对20例新鲜人血及20例1-2年人血痕的X、Y染色体采用双色荧光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分析。结果 人新鲜血,男性X、Y信号检出的完整率为98.8%,其中Y信号的检出率为100%,女性X、X...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血痕性别鉴定中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对20例新鲜人血及20例1-2年人血痕的X、Y染色体采用双色荧光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分析。结果 人新鲜血,男性X、Y信号检出的完整率为98.8%,其中Y信号的检出率为100%,女性X、X信号检出的完整率为96.5%;1-2年人血痕,男性X、Y信号检出的完整率为88%,其中Y信号的检出率为90%,女性X、X信号检出的完整率为80%;40例血液(痕)性别检测的符合率为100%。结论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鉴定血痕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血痕 性别鉴定 鉴定方法 法医物证学
下载PDF
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的精子染色体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永章 竺海波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 :探讨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D FISH)检测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的精子染色体的实验方法和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 ,以Biotin标记的 13q 14 .3特异性探针和以Digoxigenin标记的 14 q11.1特异性探针对 2例罗伯... 目的 :探讨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D FISH)检测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的精子染色体的实验方法和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 ,以Biotin标记的 13q 14 .3特异性探针和以Digoxigenin标记的 14 q11.1特异性探针对 2例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精子标本进行原位杂交 ,并统计精子间期核 13、14号染色体的杂交信号颗粒数量。 结果 :在显微镜下可见精子头部有以Biotin标记的 13q 14 .3特异性探针显示 1个绿色杂交信号 ,以Digoxi genin标记的 14 q11.1特异性探针显示 1个红色杂交信号 ,间期核背景经DAPI复染显示蓝色 ;共统计 30 0 0个精子间期核 ,显示 1个绿色 1个红色杂交信号的精子为 13q/ 14q ,占39.33% ;显示 1个绿色 2个红色杂交信号为 13q/ 14q ,14q ,占 11.5 7% ;仅显示 1个绿色杂交信号为 13q/ ,占 9.2 7% ;显示 2个绿色 1个红色杂交信号为 13q ,13q/ 14 q ,占12 .87% ;仅显示 1个红色杂交信号为 / 14 q ,占9.87% ;显示 2个绿色 2个红色杂交信号为 13q ,13q/ 14q ,14 q ,占12 .2 6 %。 结论 :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染色体结构异常患者的精子 ,可以分析其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离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携带者 罗伯逊易位 人精子染色体 DNA特异性探针
下载PDF
应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性染色体异常疾病 被引量:4
5
作者 赵丽 李红 +2 位作者 薛永权 潘金兰 徐新红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4年第4期50-51,53,F002,共4页
目的 探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对性染色体异常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X、Y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对 2 9例常规染色体分析疑有性染色体异常患者的外周血或间期细胞进行杂交。结果  2 9例均证实有性染色体异常 ,其类型包括 :4 5 ,X(1... 目的 探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对性染色体异常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X、Y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对 2 9例常规染色体分析疑有性染色体异常患者的外周血或间期细胞进行杂交。结果  2 9例均证实有性染色体异常 ,其类型包括 :4 5 ,X(10 )、4 5 ,X/46 ,XX(2 )、4 5 ,X/46 ,Xr(X) (1)、4 7,XXY(13)、4 7,XYY(2 )和 4 7,XXX(1)等多种。结论 FISH技术可以准确而快速地诊断性染色体的异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双色 性染色体异常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C-分带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鉴定普通小麦-黑麦-簇毛麦双重易位系1RS·1BL,6VS·6AL 被引量:16
6
作者 丌增军 刘大钧 陈佩度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7-273,T003,T004,共9页
为改进小麦-黑麦 1RS· 1BL易位系的抗病性,丰富栽培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本文通过1RS·1BL与6VS·6AL易位系杂交,在后代中利用染色体CW带技术从杂种F2中鉴定出小麦-黑麦-簇毛麦双重易位纯合... 为改进小麦-黑麦 1RS· 1BL易位系的抗病性,丰富栽培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本文通过1RS·1BL与6VS·6AL易位系杂交,在后代中利用染色体CW带技术从杂种F2中鉴定出小麦-黑麦-簇毛麦双重易位纯合体 1RS· 1BL,6VS· 6AL(2n= 42),PMC MI染色体平均构型为19.14 +1.86 ,表明该易位系具有良好的细胞学稳定性;利用生物素和地高辛分别标记的黑麦和簇毛麦基因组DNA为探针进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在RTC和PMC中均清晰地观察到呈黄绿色的黑麦染色质和呈红色的簇毛麦染色质,小麦染色质呈蓝色,进一步证实了C-分带结果。该易位系育性正常,并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和白粉病抗性,是同时利用1RS·1BL和6VS·6AL易位染色体进行小麦品种改良和遗传研究的有用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黑麦-簇毛麦双重易位系 1BL·1RS 6VS·6AL C-分带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的影响因素
7
作者 郭碧容 王敏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07-0110,共4页
探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乳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基因状态检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40例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外科手术切除乳... 探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乳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基因状态检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40例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外科手术切除乳腺癌组织标本,使用FISH检测HER2基因状态,观察不同的酶消化时间、煮片的温度与时间、组织前期处理固定效果对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的影响。结果 酶消化11分钟癌细胞杂交成功率>75%,实验较为稳定;酶消化9分钟时提示消化时间不足;酶消化13分钟提示消化过度。煮片水温在92℃,时间在15~25分钟左右会出现荧光杂交信号弱量较少情况;温度在97℃,时间15分钟会出现荧光杂交信号弱量较少情况,时间在20~25分钟会出现荧光杂交信号强度不均匀情况;煮片水温在95℃,时间保证在20分钟左右最佳。在乳腺组织离体30min内使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最佳,乳腺组织离体到固定时间间隔不超过1h,不宜用微波快速固定。结论 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扩增时,在乳腺组织离体30min内使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酶消化11分钟、煮片水温在95℃,时间保证在20分钟左右具有较高的杂交成功率,同时可以保持实验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乳腺癌 HER2基因
下载PDF
揭秘基因密码—荧光原位杂交分子病理报告解读
8
作者 陈烨 滕孝静 陈光勇 《科技视界》 2024年第2期11-13,共3页
生命是一部由基因编写的复杂交响曲,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揭示这部交响曲内在奥秘的重要工具之一。FISH是一种生物分子分析技术,用于研究细胞和组织中的染色体结构、基因定位和基因表达。该... 生命是一部由基因编写的复杂交响曲,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揭示这部交响曲内在奥秘的重要工具之一。FISH是一种生物分子分析技术,用于研究细胞和组织中的染色体结构、基因定位和基因表达。该技术通过使用荧光标记的DNA或RNA探针与目标DNA或RNA序列杂交,然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杂交信号的位置和数量。FISH技术让人们能够在细胞和组织层面上观察基因、染色体的情况,了解患者病变部位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从而为个体化医疗提供支持。但对于许多患者而言,他们并不了解FISH,甚至对为何进行FISH检测存在疑惑。本文将从科普角度解读FISH分子病理报告,以及FISH走入临床工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病理 荧光原位杂交 个体化医疗 染色体结构 基因密码 FISH技术 生物分子 分子生物学特征
下载PDF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异性间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建勇 过宇 +3 位作者 薛永权 吴德沛 夏学鸣 阮长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429-430,共2页
关键词 异性间造血干细胞移植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白血病
原文传递
免疫组织化学法双色银染原位杂交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继英 陈明光 +2 位作者 韩明其 龚云辉 黎辉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1991-1995,共5页
目的: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双色银染原位杂交(D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的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单侧,取组织标本行IHC、... 目的: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双色银染原位杂交(D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的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单侧,取组织标本行IHC、DISH、FISH检查HER-2。结果:180例患者中各检测方式对HER-2基因的检查效果:IHC检查HER-2表达阴性118例、HER-2表达阳性49例,可疑阳性13例;DISH检查HER-2基因扩增56例、无扩增107例、不确定17例;FISH检查HER-2扩增54例、无扩增107例、不确定19例。各检测方式比较:DISH与IHC检查HER-2基因的Kappa值为0.788,一致性较好;FISH与IHC检查HER-2基因的Kappa值为0.784,一致性较好;DISH与FISH检查HER-2基因的Kappa值为0.939,一致性高。结论:IHC、DISH、FISH均可对乳腺癌患者的HER-2基因状态行评估,可以IHC作为筛查手段,若医疗资源许可应当结合DISH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2 免疫组织化学 双色银染原位杂交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乳腺癌
下载PDF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膀胱尿路上皮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宇 倪泽称 +2 位作者 胡岚亭 张宁 汪清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诊断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标记为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及9号染色体p16位点9p21区带探针,采用FISH对80例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尿液间期细胞核进行FISH,同时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 目的探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诊断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标记为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及9号染色体p16位点9p21区带探针,采用FISH对80例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尿液间期细胞核进行FISH,同时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建立阈值,以组织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统计染色体畸变情况,分析其与病理分期、分级的关系以及染色体畸变组合诊断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的敏感性。结果3、7、17号染色体和9p21的畸变率分别为47.5%(38/80)、60.7%(49/80)、51.3%(41/80)和58.8%(47/80),3、7、9和17号染色体联合检测膀胱癌的阳性率为76.3%(61/80),畸变和肿瘤分期无相关性,3、7、17号染色体与肿瘤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的进展可能与染色体的畸变有关,FISH可以作为膀胱尿路上皮肿瘤诊断的一项重要方法,并可能在术后监测复发以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尿路上皮肿瘤 染色体畸变 诊断
原文传递
不同染色技术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宽翅菘蓝(Isatis violascens Bunge)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12
作者 戚大石 汤佳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3期485-488,共4页
为了解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宽翅菘蓝(宽翅菘蓝,Isatis violascens Bunge)的染色体结构,本文利用45SrDNA和5SrDNA双色荧光原位杂交、银染技术和CMA3对宽翅菘蓝进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45SrDNA和5SrDNA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宽翅菘蓝染色... 为了解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宽翅菘蓝(宽翅菘蓝,Isatis violascens Bunge)的染色体结构,本文利用45SrDNA和5SrDNA双色荧光原位杂交、银染技术和CMA3对宽翅菘蓝进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45SrDNA和5SrDNA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宽翅菘蓝染色体上有1对45SrDNA信号和1对5SrDNA信号;银染结果显示其中期染色体有1对银染点;CMA3染色结果发现宽翅菘蓝中期染色体存在1对CMA3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翅菘蓝 银染 45SrDNA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CMA3染色
原文传递
应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转基因小鼠进行整合位点的染色体定位
13
作者 林丹 龚秀丽 +3 位作者 李伟 郭歆冰 朱怡文 黄英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高度灵敏、特异的双色荧光原位杂交(dual-colo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D-FISH)技术,对两种双阳性转基因小鼠外源基因进行整合位点的染色体定位。方法对一只整合单纯疱疹病毒胸苷嘧啶激酶(herpes simplex ... 目的建立一种高度灵敏、特异的双色荧光原位杂交(dual-colo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D-FISH)技术,对两种双阳性转基因小鼠外源基因进行整合位点的染色体定位。方法对一只整合单纯疱疹病毒胸苷嘧啶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 HSV-tk)/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nlmne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 eGFP)的转基因小鼠以及两只整合RNA干扰载体( RNA interference, RNAi) 的β^654地中海贫血模型小鼠进行实验,脾脏细胞经培养后获得中期分裂相标本片,各加入适量生物素、地高辛标记探针混合液杂交,分别用罗丹明红色荧光抗体及FITC绿色荧光抗体进行D-FISH检测。结果两种转基因小鼠均能在同一个分裂相上同时检测到双色荧光信号。其中,HSV-tk/eGFP双阳性小鼠的分裂相上出现较强的绿色HSV-tk信号和红色eGFP信号,分别定位于染色体2E5-G3及8A2-A4;β^654/RNAi双阳性小鼠检测到红色β^654荧光信号及绿色RNAi荧光信号。经定位分析,β^654均整合在染色体7D3-E2,RNAi病毒载体则是随机整合,其中一只鼠主要整合在12B1位点,而另一只鼠主要整合在染色体1E2.3-1F、3A3两个位点。结论用自行制备的DNA探针建立了高度灵敏、特异的D-FISH技术,同时结合G显带对双阳性转基因小鼠进行染色体基因定位。该技术平台的建立对于转基因动物和基因治疗动物模型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鼠 整合位点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定位
原文传递
新型寡聚核苷酸荧光原位杂交: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春秀 姚伟 +1 位作者 张木清 邓祖湖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9-356,共8页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是分子细胞遗传学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可以实现DNA或RNA序列在染色体上精确的可视化的直观定位。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测序成本的降低,大量物种的基因组信息被不断公...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是分子细胞遗传学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可以实现DNA或RNA序列在染色体上精确的可视化的直观定位。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测序成本的降低,大量物种的基因组信息被不断公布,基于高通量测序和参考基因组衍生的寡聚核苷酸序列(Oligo,oligonucleotide)探针在FISH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和传统FISH探针相比,Oligo-FISH能更加精确、深入地揭示植物在进化过程中染色体的进化、遗传与变异。本研究对荧光标记的靶标DNA与荧光探针的种类与应用,寡聚核苷酸探针的种类及制备技术进行了综述,重点聚焦于Oligo-FISH的起源发展及其在鉴定植物染色体、识别植物同源染色体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Oligo-FISH技术可用于构建物种属内的染色体核型,利用Oligo-FISH结果可为该属没有全基因组的作物的基因组组装提供指导,Oligo涂染还可以很好地解决异源多倍体物种中非同源染色体间的融合与交换问题,能够准确地检测染色体间是否存在易位等行为及异源重组。因此,Oligo-FISH技术的发展为基因组染色体水平的组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未来Oligo-FISH技术与信号放大技术结合能够克服重复序列高度富集区域Oligo探针密度低的困难,可对非常短的基因区域进行可视化,如对启动子、增强子的检测,在转基因中对基因片段定位等,这些研究将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物种遗传和进化,进一步推动作物遗传育种的改良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寡聚核苷酸 物种进化 染色体识别
下载PDF
簇毛麦和中间偃麦草rRNA基因位点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裴自友 袁文业 +3 位作者 孙善澄 孙玉 富田因则 安室喜正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0,共5页
簇毛麦和中间偃麦草是小麦改良的重要抗源 ,为了对导入的外源染色体及片段进行有效鉴定 ,应用分带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将 2 5S 5 8S 18SrRNA、 5SrRNA基因分别定于簇毛麦染色体 1V短臂和 5V短臂上。分别在中间偃麦草的 3对、 4对染色... 簇毛麦和中间偃麦草是小麦改良的重要抗源 ,为了对导入的外源染色体及片段进行有效鉴定 ,应用分带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将 2 5S 5 8S 18SrRNA、 5SrRNA基因分别定于簇毛麦染色体 1V短臂和 5V短臂上。分别在中间偃麦草的 3对、 4对染色体上观察到 2 5S 5 8S 18SrRNA和 5SrRNA基因 ,其中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毛麦 中间偃麦草 RRNA基因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基因定位 小麦 抗性种质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细胞遗传学和绘制基因图谱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杨国华 英加 +2 位作者 李滨 刘建中 李振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21-429,共9页
荧光原位杂交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外源染色质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探针主要有染色体重复序列、总基因组 DNA、寡单拷贝序列和染色体涂色集中等 ,该技术在研究植物细胞遗传学、基因扩增、基因作图及植物进化和亲缘关系的鉴定上已广泛应用。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植物细胞遗传学 基因图谱 基因作图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产前诊断染色体嵌合体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显筝 许玲 +2 位作者 胡晶晶 黎凤珍 蔡婵慧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产前诊断染色体嵌合体中的应用。方法:22例行绒毛/羊水细胞体外培养染色体核型结果提示可能存在染色体嵌合现象的病例,进一步用染色体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检测(c...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产前诊断染色体嵌合体中的应用。方法:22例行绒毛/羊水细胞体外培养染色体核型结果提示可能存在染色体嵌合现象的病例,进一步用染色体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检测(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aysis,CMA)和FISH技术分析确定其异常核型及嵌合比例。结果:22例核型结果提示嵌合体的病例中,性染色体数目嵌合13例,常染色体三体嵌合6例,性染色体结构异常嵌合3例。近50%病例CMA结果未检测到嵌合现象,可能与CMA技术仅能检测基因拷贝数变化且无法检测低比例嵌合有关。因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对胎儿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嵌合病例中,除1例病例外其余均选择终止妊娠。3例结构异常嵌合病例经核型分析结合CMA及FISH结果确定均为性染色体双着丝粒染色体复杂结构嵌合。结论:对于产前诊断提示可能存在染色体嵌合的病例,不应急于终止妊娠,需采用多种方法加以验证,应充分应用CMA技术和FISH技术结合G显带核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需要对胎儿形态进行细致的超声评估,从而更加准确地确定嵌合类型以及异常核型的嵌合比例,为临床医师指导遗传咨询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荧光 芯片分析技术 微阵列分析 染色体畸变 镶嵌现象 产前诊断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广超 陈丽颖 +2 位作者 王艳玲 耿娟 付彦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71-372,共2页
从荧光原位杂交探针的类型、探针的标记方法、探针和染色体的杂交、染色体显带、荧光显微镜检测等方面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并对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探针 技术
下载PDF
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学异常检测中的信号模式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江梅 张长林 +3 位作者 辛艳红 刘淑媛 李欣 万腊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5-380,共6页
目的:研究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dual-color-dual-fusion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DCDF-FISH)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遗传学异常检测中的常见信号模式,并探讨其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断的68例... 目的:研究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dual-color-dual-fusion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DCDF-FISH)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遗传学异常检测中的常见信号模式,并探讨其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断的68例ALL病人临床资料,采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流式细胞技术、常规G显带技术以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骨髓标本,并分析其结果的相关性,通过DCDF-FISH技术动态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结果:在68例患者中DCDF-FISH检测见有16种信号模式,其中变异性信号模式14种(1R2G、2R3G、2R4G及3R3G为无BCR/ABL融合基因的异常信号模式;1R1G1F、1R1G3F、1R1G4F、1R2G1F、1R2G2F、1R2G3F、1Rn G2F(n≥3)、2R2G1F、1G4F、1R4F这些信号模式的细胞内都存在着BCR/ABL融合基因),Ph^+共17例,所有检出Ph^+的病例均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或伴髓系表达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My^+-B-ALL),其中常规显带技术检测出Ph染色体12例,阳性率为18%(12/68),DCDF-FISH及RT-PCR检测结果一致,阳性检出率为25%(17/68)。通过DCDF-FISH技术动态观察患者化疗前后荧光模式变化显示:经过化疗药物的选择作用,其信号模式在数量上和形式上发生变化,共同特征是都存在Ph染色体。结论:DCDF-FISH法检测ALL病人的BCR/ABL融合基因敏感、可靠,分析DCDF-FISH信号模式及其动态变化对ALL病人的治疗反应性、耐药情况、疗效判定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 遗传学异常 BCR/ABL融合基因 费城染色体
下载PDF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3号染色体三体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建勇 潘金兰 +6 位作者 葛峥 沈云峰 仇海荣 吴冠宇 吴亚芳 肖冰 薛永权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6-57,i0002,共3页
关键词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多发性骨髓瘤 染色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