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椎斜向置钉联合双节段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严重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韩尧政 马俊 +4 位作者 黄亮亮 苏林涛 雷昌宇 江剑峰 康辉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83-589,共7页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伤椎斜向置钉联合双节段椎间融合治疗合并椎间盘严重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22例合并椎间盘严重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伤椎斜向置钉联合双节段椎间融合治疗合并椎间盘严重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22例合并椎间盘严重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5例,女7例;年龄43.50(29.75,52.25)岁;骨折按AO分型:B2型12例,C3型10例。均采用后路伤椎斜向置钉联合双节段椎间融合治疗。比较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高度比(AVHR)、局部Cobb角(KCA)、伤椎楔形角(VWA)和椎管内占位率(SCER)。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采用CT三维重建评估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6.1±1.3)个月。术后1周所有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显著下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周进一步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AVHR、KCA、VWA、SCER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时SCER较术后1周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全部椎间隙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采用单纯后路伤椎斜向置钉联合双节段椎间融合治疗合并椎间盘严重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充分解除神经压迫、恢复伤椎高度、重建骨折区域的曲度、椎间融合可靠,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斜向置钉 双节段椎间融合
原文传递
单次给药法静滴氨甲环酸对双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白细胞与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2
作者 郝申申 安晓龙 +5 位作者 董胜利 刘帅 李洪珂 王鹏程 张韶民 康凯 《中国骨伤》 CAS 2024年第10期978-984,共7页
目的:观察单次给药法静滴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双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探讨围术期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 目的:观察单次给药法静滴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双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探讨围术期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变化及趋势。方法: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采用双节段PLIF治疗了4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男18例,女28例,年龄34~80(60.24±10.68)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61.04±9.03)岁;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3例,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18例,腰椎滑脱症(lumbar spondylolisthesis,LS)7例;在全身麻醉后切皮前15 min开始一次性静滴TXA(1 g/100 ml)。对照组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59.00±13.04)岁;LDH 5例,LSS 9例,LS 4例;不使用TXA。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术后住院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platelet,PLT)、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术后第1、4、7天和末次测量的WBC、ESR和CRP。结果:术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均无DVT。46例患者获随访,时间3~6个月。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00.0(300.0,500.0)ml、术后引流量260.0(220.0,450.0)ml,低于对照组600.0(400.0,1000.0)ml及395.0(300.0,450.0)ml(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APTT、PT、TT、FIB、PLT、RBC、HB、HCT,术后不同时间WBC、ESR和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次给药法静滴TXA可减少双节段PLIF失血,且对术后的WBC、ESR和CRP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后路腰融合 氨甲环酸 失血量
下载PDF
双节段ALIF内固定选择对邻近节段退变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3
作者 唐树杰 刘红杰 +2 位作者 唐勇 张玉佩 周志刚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4-36,I0005,I0006,共5页
目的 比较双节段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不同后路内固定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 建立L1~5运动节段正常有限元模型,根据正常模型分别建立L3~4与L4~5双节段前路腰椎椎间融合并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与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两个模... 目的 比较双节段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不同后路内固定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 建立L1~5运动节段正常有限元模型,根据正常模型分别建立L3~4与L4~5双节段前路腰椎椎间融合并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与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两个模型。对各模型分别施以265N轴向压缩载荷与10 Nm前屈、后伸、侧弯与扭转力矩,计算L2~3运动节段椎间盘髓核内压与椎间运动范围。结果 正常模型L2~3运动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弯与扭转运动状态下,椎间盘髓核内压与椎间运动范围均最小;同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模型相比,椎弓根螺钉固定模型髓核内压在前屈、后伸、侧弯与扭转运动状态下分别增加14.8%、15.2%、8%与8.7%,而椎间运动范围分别增加9.8%、7.3%、9.3%与8.3%。结论双节段腰椎前路椎间融合辅以椎弓根螺钉固定比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更易导致邻近节段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前路融合 弓根钉 板关节突螺钉 有限元 邻近节退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