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XCR4-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及与microRNA-494的靶向作用
1
作者 林海霞 舒丹桦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11期1405-1408,共4页
目的 构建野生型与突变型CXCR4基因3’-非编码区(3’-UTR)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验证microRNA-494 (miR-494)对CXCR4的靶向调控作用。方法 使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预测miR-494与CXCR4之间的靶向关系;利用PCR法扩增CXCR4的目的基因... 目的 构建野生型与突变型CXCR4基因3’-非编码区(3’-UTR)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验证microRNA-494 (miR-494)对CXCR4的靶向调控作用。方法 使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预测miR-494与CXCR4之间的靶向关系;利用PCR法扩增CXCR4的目的基因片段构建野生型与突变型CXCR4基因3’-UTR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将miR-494模拟物和阴性对照物分别与野生型pMIR-CXCR4-wt-3’-UTR或突变型pMIR-CXCR4-mut-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共同转染NRK-49F细胞,然后进一步检测相对荧光值。结果 成功构建野生型与突变型CXCR4基因3’-UTR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荧光结果显示加入miR-494模拟物可使野生型pMIR-CXCR4-wt-3’-UTR的荧光素酶活性降低约52%,但突变型pMIR-CXCR4-mut-3’-UTR的荧光素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结论 初步证实miR-494与CXCR4之间存在靶向调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R4 3’-非编码区 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 miR-494
下载PDF
CART基因启动子双荧光素酶重组载体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高艳萍 任静 李鹏飞 《中国牛业科学》 2023年第1期25-29,共5页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ocaine-and amphetamine regulated transcript peptides,CART)是一种内源性神经肽,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系统。CART具有多种不同的生理功能,在牛繁殖机能研究中发现,CART还可以通过影响雌激素分泌...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ocaine-and amphetamine regulated transcript peptides,CART)是一种内源性神经肽,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系统。CART具有多种不同的生理功能,在牛繁殖机能研究中发现,CART还可以通过影响雌激素分泌抑制卵泡发育。这一发现为深入分析牛卵泡闭锁以及提高母畜繁殖率提供理论依据。然而%CART%基因转录调控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利用pGL3系列萤火虫荧光素酶表达载体,%Mlu%I、%Xho%I双酶切割牛%CART%基因启动子-475 bp~+22 bp区域,成功构建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检测相对荧光活性,为后续筛选%CART%基因核心启动子活性片段创造条件,进而为%CART%转录调控分子机制的探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T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启动子 转录调控
下载PDF
牦牛VEGFA双荧光素酶载体构建及与miR-200b的靶向验证
3
作者 谢建鹏 陈平 +1 位作者 王斐 何振富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745-749,共5页
为探究微小RNA(miR-200b)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基因之间的靶向关系,采用miRanda和Targetscan软件预测牦牛miR-200b与VEGFA可能存在结合位点,构建了VEGFA基因3′UTR区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双荧光素酶载体。利用与目的miRNA靶种子序列... 为探究微小RNA(miR-200b)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基因之间的靶向关系,采用miRanda和Targetscan软件预测牦牛miR-200b与VEGFA可能存在结合位点,构建了VEGFA基因3′UTR区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双荧光素酶载体。利用与目的miRNA靶种子序列相结合基因的突变序列,构建该靶基因的突变型重组质粒(pGL3-promoter-mut VEGFA),再进行重组质粒和目的miRNA的miRNA mimic的共转染实验。结果表明,预测到的miR-200b与VEGFA基因的3′UTR区存在结合位点。PCR进行扩增和测序之后,VEGFA基因3′UTR区的野生型、突变型载体构建成功。共转染VEGFA野生型载体和miR-200b mimic的双荧光素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VEGFA突变型载体和miR-200b mimic共转染的双荧光素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VEGFA基因的3′UTR区能与miR-200b结合并抑制双荧光素酶活性,验证了VEGFA是miR-200b的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载体构建 双荧光素酶 VEGFA基因 miR-200b
下载PDF
基于Golden Gate高效构建psiCHECK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方法及应用
4
作者 杜雅婷 于文君 +2 位作者 李燕 付元磊 孙考祥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80-185,共6页
目的 基于Golden Gate技术构建psiCHECK-CcdB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探讨其能否用于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药物筛选。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CcdB致死基因、氯霉素基因与Golden Gate组... 目的 基于Golden Gate技术构建psiCHECK-CcdB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探讨其能否用于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药物筛选。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CcdB致死基因、氯霉素基因与Golden Gate组装所需的BsmBI酶切位点,将其克隆至psiCHECK-2载体,构建出重组载体psiCHECK-CcdB。利用2种大肠杆菌DB3.1与DH5α对该载体的致死效率进行检测,选用1 387 bp大小的外源片段克隆至psiCHECK-CcdB载体,检测其连接效率,并验证重组载体能否发挥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功能,监测目的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菌落PCR以及测序鉴定psiCHECK-CcdB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该质粒可有效致死无法耐受CcdB毒素的大肠杆菌DH5α菌株,在DB3.1菌株中正常生长。采用Golden Gate的方法可将外源片段简单快速克隆至psiCHECKCcdB载体中,连接效率显著提高且低背景克隆。通过测定双荧光素酶表达强度,证实了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靶向性结合目的基因可显著下调荧光素酶的表达,成功发挥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功能。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siCHECK-CcdB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应用Golden Gate组装技术,简化了实验操作流程,降低了实验成本,具备较高的阳性克隆率与多片段一次性组装的潜力,在RNAi药物筛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en Gate CcdB基因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分子克隆 RNAi药物筛选
下载PDF
TNF-α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构建及丹参酮类药物筛选 被引量:5
5
作者 韦忠红 朱智杰 +8 位作者 刘玉萍 刘兆国 盛晓波 汪思亮 陶丽 祝娉婷 陈文星 王爱云 陆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构建并鉴定p GL3-TNF-α3'端非翻译区(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DLR)表达系统,以此基于调控TNF-α转录后水平对丹参酮类成分进行筛选。方法反转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mRNA成c DNA,以之为模板,PCR扩增含TNF-α3'-UTR的DN... 目的构建并鉴定p GL3-TNF-α3'端非翻译区(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DLR)表达系统,以此基于调控TNF-α转录后水平对丹参酮类成分进行筛选。方法反转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mRNA成c DNA,以之为模板,PCR扩增含TNF-α3'-UTR的DNA片段全长,经酶切后连接至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 GL3-control上,构建出p GL3-TNF-α3'UTR全长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进行鉴定。将所构建的p GL3-TNF-α3'UTR与p SVRenilla质粒组成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共转染至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经脂多糖诱导后利用该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系统判定丹参酮类成分对TNF-α转录后调控是否有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 GL3-TNF-α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克隆获得的DNA片段大小及序列与Genbank报道的一致。脂多糖(LPS)可以明显诱导转入p GL3-TNF-α3'UTR载体细胞的荧光强度。丹参酮类成分中隐丹参酮可以明显降低LPS诱导的p GL3-TNF-α3'UTR载体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结论成功构建含TNF-α3'UTR区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系统,并以此从丹参酮类化合物中筛选出隐丹参酮,可以对TNF-α的转录后水平进行抑制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 3′非编码区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转录后调控 隐丹参酮 药物筛选
下载PDF
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法验证乳腺癌中miR-155靶标 被引量:4
6
作者 孟丽 纪婷 +5 位作者 李鹿丰 张喜平 杨红健 朱聪 郭江峰 丁先锋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9-195,共7页
MiR-155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以乳腺癌组织和血清中均显著高表达的miR-155为研究对象,利用TargetScan和PicTar预测miR-155的靶基因.根据miR-155与靶基因结合的保守性、动力学及靶基因功能,筛选出miR-155的靶基因ACTA1(actin ... MiR-155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以乳腺癌组织和血清中均显著高表达的miR-155为研究对象,利用TargetScan和PicTar预测miR-155的靶基因.根据miR-155与靶基因结合的保守性、动力学及靶基因功能,筛选出miR-155的靶基因ACTA1(actin alpha 1,skeletal muscle)和CEBPB(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beta),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法验证.将ACTA1和CEBPB的3'-UTR(3'-untranslated region)全长序列载入海肾荧光素酶基因的下游,并构建结合位点的突变序列,得到pRL-TK-Aw、pRL-TK-Am、pRL-TK-Cw、pRL-TK-Cm载体.不同海肾荧光素酶载体转染Bcap37乳腺癌细胞,同时转染miR-155及内参对照萤火虫荧光素酶载体pGL3-control.根据不同转染的海肾荧光素酶表达活性,运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显示,CEBPB是miR-155在乳腺癌中的直接靶基因(P<0.05).miR-155通过下调CEBPB影响乳腺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5 靶基因 双荧光素酶报告法 CEBPB
下载PDF
Gluc-Fluc双荧光素酶质粒转染MB49细胞后荧光表达特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信基 石小军 +3 位作者 孙鹏宇 张哲欢 付昕阳 谭万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9-503,共5页
目的利用生物发光成像技术对Gluc-Fluc双荧光素酶质粒转染MB49膀胱癌细胞后双荧光表达量变化特性进行研究。方法用pAAV2neo-Gluc和pAAV2neoCAG-Gluc-2A-Fluc分别转染MB49细胞,利用荧光照度计来研究双荧光素酶质粒中Gluc、Fluc的特性;利... 目的利用生物发光成像技术对Gluc-Fluc双荧光素酶质粒转染MB49膀胱癌细胞后双荧光表达量变化特性进行研究。方法用pAAV2neo-Gluc和pAAV2neoCAG-Gluc-2A-Fluc分别转染MB49细胞,利用荧光照度计来研究双荧光素酶质粒中Gluc、Fluc的特性;利用体外活体成像系统对双荧光素酶质粒Gluc-Fluc转染MB49膀胱癌细胞后荧光表达情况的检测。结果荧光照度计检测结果显示:Gluc随着细胞数的增多或时间的延长,荧光表达量呈相应的增加。Fluc随细胞数目的增多,荧光表达量增加;但随时间的延长,荧光表达量变化不大。体外活体成像结果显示:Gluc-Fluc双荧光素酶质粒已转染入MB49膀胱癌细胞,经过G418加压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株。结论双荧光素酶基因的构建并未改变Gluc的自身荧光表达特性。转染双荧光素酶质粒的MB49膀胱癌细胞,由于其Fluc在活体成像时的定位优势和Gluc易分泌、检测灵敏度高的定量优势,为后期动态检测肿瘤生长变化以及评价药物治疗效果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基石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荧光素酶 转染 活体成像 膀胱癌
下载PDF
NOTCH1基因3'-UTR段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构建及其活性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邵新宏 韩渊 +1 位作者 于游 张才全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2-316,共5页
目的:构建含NOTCH1基因3'-UTR段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验证其活性。方法:使用PCR方法扩增含NOTCH1基因3'-UTR区序列,插入到双酶切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中;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可能与NOTCH1基因3'-UTR相互作用的miRNA;使... 目的:构建含NOTCH1基因3'-UTR段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验证其活性。方法:使用PCR方法扩增含NOTCH1基因3'-UTR区序列,插入到双酶切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中;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可能与NOTCH1基因3'-UTR相互作用的miRNA;使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将重组质粒或空质粒和miR-34a inhibitor或control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HEK293T细胞,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测定荧光素酶活性。结果:得到含NOTCH1基因3'-UTR(1 648 bp)序列的双荧光素酶报告重组质粒,并用凝胶电泳和基因测序的方法验证。NOTCH1基因3'-UTR上可能有miR-34a的调控作用靶点;用重组质粒和miR-34a inhibitor共转染的HEK293T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比空质粒组高45%。结论:含NOTCH1基因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构建成功,miR-34a对NOTCH1基因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 微小RNA 3'非编码区 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 基因调控 基因转染
下载PDF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CYP3A4* 1G增强CYP3A4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卫红 闫良 +3 位作者 刘利娥 赵登职 张卫 张莉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5-768,共4页
目的:探讨CYP3A4*1G增强CYP3A4基因表达的负调控作用。方法:设计合成包含CYP3A4*1G G或A等位基因的一系列基因片段(外显子10与内含子10交界处287和181 bp),构建CYP3A4*1G正向位于CYP3A4启动子上游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与内参质粒pRL... 目的:探讨CYP3A4*1G增强CYP3A4基因表达的负调控作用。方法:设计合成包含CYP3A4*1G G或A等位基因的一系列基因片段(外显子10与内含子10交界处287和181 bp),构建CYP3A4*1G正向位于CYP3A4启动子上游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与内参质粒pRL-TK共转染Hep G2细胞,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与CYP3A4启动子相比较,G与A等位基因在287 bp DNA片段中均降低了荧光素酶表达(F=795.575,P<0.001),且G与A等位基因对CYP3A4启动子活性的抑制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YP3A4启动子相比较,G与A等位基因在181 bp DNA片段中均降低了荧光素酶表达(F=23.218,P<0.001),而G与A等位基因对CYP3A4启动子活性的抑制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YP3A4内含子10与外显子10交界处CYP3A4*1G存在与CYP3A4*1G变异无关的CYP3A4启动子的抑制元件,该抑制元件对CYP3A4*1G增强CYP3A4基因表达起负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3A4*1G CYP3A4启动子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转录调控
下载PDF
NLRP3基因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的构建及miR-22-3p靶向调控 被引量:3
10
作者 伍军 李相友 +2 位作者 朱戈丽 张艳霞 毕智敏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23期3463-3468,共6页
目的构建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ACHT,LRR and PYD domains-containing protein 3,NLRP3)基因3'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野生型及突变型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载体,分析微小RNA(miR)-22-3p对NLRP3的调控作用。... 目的构建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ACHT,LRR and PYD domains-containing protein 3,NLRP3)基因3'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野生型及突变型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载体,分析微小RNA(miR)-22-3p对NLRP3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生物信息软件预测miR-22-3p与NLRP3基因的结合位点;将NLRP3基因的3'UTR序列及其突变体克隆到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si CHECK2中,构建野生型及突变型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载体,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及基因测序方法鉴定载体是否构建成功;将培养的人胚肾293T细胞(HEK293T)分为4组:(1) miR-22-3p对照+psi CHECK2;(2) miR-22-3p对照+psi CHECK2-NLRP3-3'UTR(野生型);(3) miR-22-3p模拟物(mimic)+psi CHECK2-NLRP3-3'UTR(野生型);(4) miR-22-3p模拟物(mimic)+psi CHECK2-NLRP3-3'UTR^(mut)(突变型),分别检测细胞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NLRP3基因3'UTR野生型及突变型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载体; NLRP3-3'UTR野生型与miR-22-3p mimic共转染293T细胞后,荧光素酶活性降低,下降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成功构建NLRP3基因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载体并初步验证miR-22-3p对NLRP3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3 miR-22-3p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下载PDF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hsa-miR-1291对ARHGAP29基因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倩 汪沙 +3 位作者 刘麒薇 吕承晓 甘露 柳鑫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验证hsa-miR-1291对ARHGAP29基因的靶向调控作用。方法利用PCR方法,根据目的基因ARHGAP29的3′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序列信息设计扩增引物,以293T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ARHGAP29基因的野生型3′UTR片段(ARHGA... 目的验证hsa-miR-1291对ARHGAP29基因的靶向调控作用。方法利用PCR方法,根据目的基因ARHGAP29的3′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序列信息设计扩增引物,以293T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ARHGAP29基因的野生型3′UTR片段(ARHGAP 29-WT 3′UTR)及突变型3′UTR片段(ARHGAP29-MUT 3′UTR),并将其分别克隆到双荧光素酶报告pmiR-RB-Report载体中,构建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即野生型载体ARHGAP29-WT 3′UTR pmiR-RB-Report和突变型载体ARHGAP29-MUT 3′UTR pmiR-RB-Report。将hsa-miR-1291 mimic、阴性对照(non-target control,NC组)同野生型载体、突变型载体载体分别共转染于293T细胞中,进一步检测相对荧光值。结果成功构建ARHGAP29-WT 3′UTR pmiR-RB-Report载体(野生型载体)、ARHGAP29-MUT 3′UTR pmiR-RB-Report载体(突变型载体)。荧光检测结果显示,野生型载体转染hsa-miR-1291 mimic后,其荧光表达较NC组明显下降(0.67±0.04 vs 1.00±0.08,P=0.014);转染hsa-miR-1291 mimic后,突变型载体的荧光表达相对于野生型载体的荧光表达有所上升(1.20±0.05 vs 0.67±0.04,P<0.001)。结论初步证实hsa-miR-1291很可能对ARHGAP 293′UTR上的该位点有靶向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 hsa-miR-1291 ARHGAP29 宫腔粘连
下载PDF
KLF3基因3′-UTR区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及其突变载体的构建与活性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翟博 李旭 +4 位作者 王春昕 赵云辉 孙铭 张立春 张明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44-650,共7页
试验旨在构建锌指蛋白3(KLF3)基因3′-UTR区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及其突变载体,初步分析可能调控KLF3基因表达的miRNAs。首先通过PCR方法扩增KLF3基因的3′-UTR序列,将其克隆到经XhoⅠ、NotⅠ双酶切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中;运用Target... 试验旨在构建锌指蛋白3(KLF3)基因3′-UTR区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及其突变载体,初步分析可能调控KLF3基因表达的miRNAs。首先通过PCR方法扩增KLF3基因的3′-UTR序列,将其克隆到经XhoⅠ、NotⅠ双酶切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中;运用Targetscan软件预测可能与KLF3基因3′-UTR相互作用的miRNA;使用脂质体2000转染试剂将miRNAs mimics与构建好的KLF3基因3′-UTR段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或突变载体共转染于常规培养的293T细胞中,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表明,KLF3基因3′-UTR可能是miR-21的作用靶位点;双荧光报告显示,miR-21 mimics组(0.6900±0.0144)比突变组(1.000±0.0688)和空白对照组(1.000±0.0159)KLF3基因3′-UTR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和突变载体的活性降低了31%(P<0.01)。本试验成功构建了含有KLF3基因3′-UTR段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与突变载体,初步证实miR-21对KLF3基因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F3基因 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 MIR-21 3′-非编码区
下载PDF
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检测小鼠巨噬细胞热休克转录因子1调控核转录因子kappa B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雄 罗成群 +2 位作者 周建大 贺全勇 徐阳成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观察烧伤血清刺激后小鼠巨噬细胞NF-κB活性的变化,以及HSF1对NF-κB可能的凋控作用。方法:制作15%TBSAⅢ°烧伤小鼠模型,提取烧伤血清通过表达质粒与报告质粒共转染,检测烧伤血清诱导下NF-κB活性的变化以及过表达HSF1后NF-κ... 目的:观察烧伤血清刺激后小鼠巨噬细胞NF-κB活性的变化,以及HSF1对NF-κB可能的凋控作用。方法:制作15%TBSAⅢ°烧伤小鼠模型,提取烧伤血清通过表达质粒与报告质粒共转染,检测烧伤血清诱导下NF-κB活性的变化以及过表达HSF1后NF-κB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对比正常血清,烧伤血清刺激后相时荧光素酶活性早期即明显增加(p<0.05),这种变化在诱导后2 h即达到高峰,12 h后逐渐下降;过表达HSF1可以显著抑制烧伤血清引起这种活性变化(P<0.05)。结论:烧伤后NF-κB早期即活化,热休克反应可能通过HSF1途径抑制NF-κB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 核因子KAPPA B(NF—κB) 烧伤 双荧光素酶检测
下载PDF
p53基因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的构建及其与miRNA-2127靶向关系的验证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玉霞 袁小远 +1 位作者 王友令 孟凯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14-17,共4页
为了验证miRNA-2127与p53基因的靶向关系,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p53与miRNA-2127的结合位点,全基因合成法合成该结合位点的野生型与突变型模板,并将其克隆到pmiR-RB-REPORT^(TM)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中,构建野生型与突变型重组双荧光素... 为了验证miRNA-2127与p53基因的靶向关系,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p53与miRNA-2127的结合位点,全基因合成法合成该结合位点的野生型与突变型模板,并将其克隆到pmiR-RB-REPORT^(TM)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中,构建野生型与突变型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将293T细胞分为4组,分别共转染野生型报告质粒+阴性对照(NC)、野生型报告质粒+miRNA-2127、突变型报告质粒+NC、突变型报告质粒+miRNA-2127。检测各组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差异,结果显示:共转染了野生型报告质粒+miRNA-2127的293T细胞与共转染了野生型报告质粒+NC组相比,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且突变型报告质粒+miRNA-2127组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报告质粒+miRNA-2127(P<0.05),说明miRNA-2127能够靶向调控p53基因,且结合位点位于3′UTR区369—375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miRNA-2127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
下载PDF
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鉴定靶向作用猪CD163基因的miRNA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俊静 彭先文 +3 位作者 乔木 武华玉 刘贵生 梅书棋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9期4854-4858,共5页
为了进一步筛选获得抑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增殖的候选mi RNA,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防治及猪的抗病育种提供新策略,通过3′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测序获得了猪CD163基因3′UTR的完整序列,生物信息... 为了进一步筛选获得抑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增殖的候选mi RNA,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防治及猪的抗病育种提供新策略,通过3′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测序获得了猪CD163基因3′UTR的完整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其具有mi R-181c、mi R-181d、mi R-23b、mi R-4262等mi RNA的作用靶点。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发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 R-181c、mi R-181d、mi R-23b和mi R-4262均可极显著(P<0.01)抑制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其中mi R-181d抑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 MIRNA CD163基因
下载PDF
不同双荧光素酶方法对检测胃癌相关miRNAs靶向基因TIAM1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史艳芬 胡高峰 +2 位作者 罗杰 钟定荣 续薇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双荧光素酶实验方法对检测胃癌相关miRNAs靶向基因TIAM1的影响。方法:从胃癌细胞系BGC823基因组中提取T-细胞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基因(TIAM1)的3’非编码区(3’-UTR)片段全长,将TIAM1-3’UTR构建在2种不同的荧光素酶基因质... 目的:探讨不同双荧光素酶实验方法对检测胃癌相关miRNAs靶向基因TIAM1的影响。方法:从胃癌细胞系BGC823基因组中提取T-细胞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基因(TIAM1)的3’非编码区(3’-UTR)片段全长,将TIAM1-3’UTR构建在2种不同的荧光素酶基因质粒上,选择8个miRNAs进行双荧光素酶实验研究。结果:miR-10b的抑制物使2种质粒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均升高;miR-651和miR-653的抑制物使2种质粒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变化完全相反;miR-10b-5p的抑制物和类似物(mimic)分别使psi-TIAM1-3’UTR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增高和减弱;而miR-372-3p、miR-373-3p和miR-653-5p的抑制物和类似物处理组荧光素酶活性均升高,miR-335-3p的抑制物和类似物处理组荧光素酶活性均减低。结论:进行双荧光素酶实验时psi-TIAM1-3’UTR这类2种基因位于同一质粒且不以Renilla作为内参的质粒较为合适,并发现miR-10b-5p能够直接靶向作用于TIAM1-3’U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荧光素酶实验 T-细胞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基因 微小RNA
下载PDF
肉牛DKK3基因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构建及与miR-25的靶向验证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凤 陈明新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5-140,共6页
实验旨在鉴定miR-25与肉牛DKK3基因之间的靶向关系,为开展miR-25调控肉牛肌内脂肪生成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TargetScan预测miR-25的潜在靶基因及结合位点,然后PCR扩增包含miR-25结合位点的肉牛DKK3基因3’非... 实验旨在鉴定miR-25与肉牛DKK3基因之间的靶向关系,为开展miR-25调控肉牛肌内脂肪生成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TargetScan预测miR-25的潜在靶基因及结合位点,然后PCR扩增包含miR-25结合位点的肉牛DKK3基因3’非编码区(3’UTR)片段,构建DKK33’UTR野生型、突变型及删除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并分别与miR-25 mimics和mimics NC共转染牛肾细胞(MDBK),检测双荧光素酶活性;此外,miR-25 mimics、mimics NC、miR-25 inhibitor、inhibitor NC分别转染MDBK细胞,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DKK3表达量。结果表明:TargetScan软件预测到miR-25具有包括DKK3在内的共944个潜在靶基因,且与DKK3结合的靶位点位于DKK3基因3’UTR的25~32 bp处;构建的3种质粒经双酶切后释放出大小约321 bp的条带,测序结果与预期一致,表明质粒构建成功;miR-25mimics可显著降低DKK3野生型质粒的双荧光素酶活性;过表达miR-25显著抑制DKK3表达,而抑制miR-25后DKK3的表达量显著上升。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miR-25可靶向肉牛DKK3 3’UTR,并抑制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miR-25 DKK3 双荧光素酶
下载PDF
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siCHECK-2-Intron构建转染及转染细胞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廖亮 王琴容 杨国辉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32-35,共4页
目的构建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siCHECK-2-Intron,并观察其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PC-9转染后对萤火虫荧光素酶、海肾荧光素酶表达。方法以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siCHECK-2中的嵌合体内含子(设计长度为133 bp)为模板,PCR扩增后插... 目的构建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siCHECK-2-Intron,并观察其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PC-9转染后对萤火虫荧光素酶、海肾荧光素酶表达。方法以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siCHECK-2中的嵌合体内含子(设计长度为133 bp)为模板,PCR扩增后插入到psiCHECK-2质粒中,即获得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si-CHECK-2-Intron。取psiCHECK-2-Intron质粒,转染至感受态大肠杆菌中,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观察目的基因片段长度,并对目的基因片段进行基因测序。将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siCHECK-2-Intron、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siCHECK-2分别转染至PC-9细胞中,记为转染组、对照组,采用qRT-PCR法检测两组细胞中萤火虫荧光素酶mRNA、海肾荧光素酶mRNA,采用双荧光素酶活性实验检测两组细胞中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海肾荧光素酶活性。结果目的基因片段长度为133 bp,基因序列正确,无突变和缺失,表明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siCHECK-2-Intron构建成功。转染组细胞中萤火虫荧光素酶mRNA、海肾荧光素酶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13±0.038、2.004±0.025,对照组分别为1.004±0.012、1.003±0.010,两组相比,P均<0.05。转染组细胞中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海肾荧光素酶活性分别为2.974±0.099、1.948±0.052,对照组分别为1.000±0.018、1.000±0.020,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siCHECK-2-Intron;psiCHECK-2-Intron转染PC-9细胞后,细胞中萤火虫荧光素酶、海肾荧光素酶的表达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报告基因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嵌合体内含子 基因质粒 萤火虫荧光 海肾荧光 细胞实验
下载PDF
人DRD1基因启动子区克隆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构建
19
作者 王春红 李哲 +2 位作者 王明菡 邓丽丽 王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0期6060-6066,共7页
背景:多巴胺受体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的改变会影响受体的表达量,进而影响多巴胺能神经递质的作用,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目的:通过克隆人DRD1基因的启动子区,构建含有该基因启动子序列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检测其活性,为研究DRD1基... 背景:多巴胺受体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的改变会影响受体的表达量,进而影响多巴胺能神经递质的作用,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目的:通过克隆人DRD1基因的启动子区,构建含有该基因启动子序列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检测其活性,为研究DRD1基因的转录调控提供基础工具。方法:以人静脉血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DRD1基因启动子序列并克隆至pG M-T载体,测序验证无误后酶切连接至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G L3-Basic,构建含有DRD1基因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采用阳离子脂质体法与内对照质粒pG L3-TK共转染HEK293细胞同时以不含启动子的pG L3-Basic载体与内对照质粒pG L3-TK共转染作为阴性对照组,化学发光仪检测相对荧光强度。结果与结论:(1)通过酶切和测序验证重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DRD1基因启动子区序列正确;(2)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该重组载体转染HEK293细胞后具有转录活性;(3)成功构建了含有DRD1基因启动子区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为研究该基因的转录调控提供了基础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基因病毒载体相关因子模型 多巴胺受体D1基因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启动子 克隆
下载PDF
基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DNA损伤与修复检测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20
作者 张荣 牛玉杰 +3 位作者 樊龙刚 石磊 王茜 王秀荣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3年第6期461-464,469,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同时对环境致癌物所致HepG2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对损伤DNA的修复能力进行快速检测的系统。方法:5μmol/L氯化镉体外损伤质粒pTK-RL,质粒pgadd153-luc和体外受损的质粒pTK-RL共转染到HepG2细胞中,以16种已知致癌物或3种...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同时对环境致癌物所致HepG2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对损伤DNA的修复能力进行快速检测的系统。方法:5μmol/L氯化镉体外损伤质粒pTK-RL,质粒pgadd153-luc和体外受损的质粒pTK-RL共转染到HepG2细胞中,以16种已知致癌物或3种无遗传毒性的非致癌物刺激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检测方法同时检测DNA损伤和细胞的修复能力;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居民区、垃圾焚烧厂和农田3个不同污染区土壤中非挥发性有机提取物对DNA的损伤作用和细胞对该损伤的修复能力;彗星实验检测DNA的损伤。结果: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均可检出已知环境致癌物对DNA损伤与修复能力的影响,非致癌物均未检测到DNA损伤作用和对细胞DNA修复能力的影响;3个不同污染区土壤中非挥发性有机提取物均可诱导DNA损伤并抑制细胞对DNA损伤的修复能力,强度为居民区>垃圾焚烧厂>农田土壤。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建立了可同时检测环境致癌物DNA损伤与细胞修复能力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并可用于环境污染区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 DNA修复 宿主细胞恢复活性试验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致癌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