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机双角拉伸接头的刚度可靠性灵敏度分析
1
作者 许新 苏长青 +1 位作者 金嘉靖 杜兴盛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68,共6页
根据双角拉伸接头的结构特征,在ANSYS经典界面中采用自底向上法对双角接头进行建模,在施加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得出不同工况的随机参数对接头连接刚度的影响规律,找到对双角接头可靠性影响最大的关键参数为底板厚度。从可靠性的角度出发,... 根据双角拉伸接头的结构特征,在ANSYS经典界面中采用自底向上法对双角接头进行建模,在施加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得出不同工况的随机参数对接头连接刚度的影响规律,找到对双角接头可靠性影响最大的关键参数为底板厚度。从可靠性的角度出发,根据双角拉伸接头的最大位移不能超过允许值的失效准则,定义双角拉伸接头的极限状态方程。结合灵敏度技术和有限元分析方法,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法计算出6种工况下随机参数的可靠性灵敏度,确定随机参数的统计特性对双角拉伸接头可靠性的影响程度。在设计、制造、使用该连接结构时要优先考虑起到积极影响的随机参数并控制起到消极影响的参数。为飞机连接结构的故障预防、结构设计和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角拉伸接头 连接结构 有限元分析 可靠性灵敏度 拉丁超立方抽样法
下载PDF
文献回顾双角子宫对生育结局的影响及其干预措施
2
作者 姜婷 丁景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7-812,824,共7页
双角子宫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子宫畸形和结构异常,对生育能力和妊娠结局有显著影响。它与不孕症、流产、早产、胎儿畸形、胎盘异常等产科并发症有密切关系。本综述着眼于双角子宫对生育的影响,探讨因双角子宫引起的常见产科并发症,和由... 双角子宫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子宫畸形和结构异常,对生育能力和妊娠结局有显著影响。它与不孕症、流产、早产、胎儿畸形、胎盘异常等产科并发症有密切关系。本综述着眼于双角子宫对生育的影响,探讨因双角子宫引起的常见产科并发症,和由其导致的胎儿和新生儿的不良妊娠结局等。尽管子宫重建手术可以改善生育结果,但自然流产和严重的妊娠并发症仍可能发生。本文回顾了相关文献,探讨双角子宫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角子宫 生育结局 妊娠并发症 不良妊娠结局 产科并发症
下载PDF
双中点、双角平分线模型及其应用
3
作者 苏国东 《数学教学通讯》 2024年第5期72-74,共3页
文章阐述双中点模型、双角平分线模型的基本型(和型、差型)和拓展型(有间隙型、有重叠型)的来源、构造、论证、推广及应用,对学生推理能力的提升,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关键词 几何图形初步 双中点 双角平分线 模型 应用
下载PDF
巧设参数形变数 优化思维难化易——“双角平分线问题”解题探究
4
作者 杨晓霞 《数学之友》 2024年第13期51-52,55,共3页
基于解题教学的理念,结合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的实际案例,本文从“教”与“学”两方面探究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活动.通过模型提炼、变式训练、迁移运用等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前后一致、逻辑连贯的学习路径,帮助学生理解通性通法,充分激发学... 基于解题教学的理念,结合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的实际案例,本文从“教”与“学”两方面探究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活动.通过模型提炼、变式训练、迁移运用等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前后一致、逻辑连贯的学习路径,帮助学生理解通性通法,充分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力和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参法 双角平分线 数形结合
下载PDF
双角子宫双侧妊娠1例报道
5
作者 姚芹雪 张树兵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82-82,共1页
关键词 双角子宫双侧妊娠 双角子宫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中国大陆茜草科一新归化种——双角草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中林 洪欣 +3 位作者 刘坤 项贤领 秦卫华 周守标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5-476,共2页
本文报道了分布安徽的茜草科一新归化种——双角草(Diodia virginiana Linn.).双角草原产北美洲,是一种难以控制的草坪杂草,在我国台湾有入侵记录,该种植物有可能成为难以控制的危害入侵种风险.
关键词 茜草科 双角 新归化种
下载PDF
拟双角斯氏线虫侵染红脂大小蠹幼虫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简恒 杨秀芬 +2 位作者 刘峥 杨怀文 苗振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7-159,共3页
The bark beetle, 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 infested mainly pine tree over 30 year old. It has been a disaster of pine forest in Shanxi province and part areas of Hebei and Henan provinces since 1998. This research ... The bark beetle, 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 infested mainly pine tree over 30 year old. It has been a disaster of pine forest in Shanxi province and part areas of Hebei and Henan provinces since 1998. This research reported the results of infectivity of 7 species belonged to Steinernema and Heterorhabditis to matural larvae of the bark beetle 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 in laboratory. Steinernema ceratophorum, isolated from Jilin province in Northeast China, was the best nematode species for infection of the pest larvae among the 7 species of nematodes. The mortality of insect larvae reached to 90% after exposure to nematode for 96 hours. The LC 50 based on 3 day insect mortality was 24±4.2 infective juveniles. Other nematode species tested in this trial were not sensitive to the larvae of Dendroctonus valens. Each host cadaver could produce 6770 infective juveniles. These new generation nematodes would provide nematode resource to infect healthy insect larvae living in bark during field application. This result would be helpful for finding a new way to the integrated control of the bark beetle Dendroctonus val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脂大小蠹 双角斯氏线虫 侵染 油松害虫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拟双角斯氏线虫D43品系鞘蛋白对大蜡螟幼虫的免疫抑制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君 曾洪梅 +4 位作者 邱德文 林华峰 杨秀芬 郭立华 袁京京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7-534,共8页
侵染期的拟双角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eratophorumD43品系体外都包裹着一个透明的体鞘。为探明体鞘对线虫侵染力的影响,了解鞘蛋白(sheath proteins,SPs)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幼虫的免疫抑制作用,本研究通过化学方法使拟双角斯... 侵染期的拟双角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eratophorumD43品系体外都包裹着一个透明的体鞘。为探明体鞘对线虫侵染力的影响,了解鞘蛋白(sheath proteins,SPs)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幼虫的免疫抑制作用,本研究通过化学方法使拟双角斯氏线虫D43脱鞘,以对寄主的致死率和侵入点数量为指标,与包鞘线虫比较对大蜡螟幼虫的侵染力;采用乙醇提取的方法获得线虫鞘蛋白,利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对鞘蛋白进行鉴定分析;从血细胞数量和酚氧化酶活力两个方面评价鞘蛋白对大蜡螟幼虫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0.5%次氯酸钠处理20min可以保证95%以上的线虫存活和脱鞘。与包鞘线虫相比,脱鞘线虫对大蜡螟幼虫的致死率显著降低,致死时间延后,节间膜侵入点数量显著减少。以35%乙醇提取的鞘蛋白提取物可鉴定出6种鞘蛋白,其中一个被鉴定为丝氨酸蛋白酶。此外,血腔注射鞘蛋白提取物可导致试虫血细胞数量明显降低,酚氧化酶活力受到显著抑制。由此说明,体鞘对拟双角斯氏线虫D43的侵染力具有显著影响,鞘蛋白在抑制寄主昆虫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双角斯氏线虫 大蜡螟 鞘蛋白 免疫反应
下载PDF
内膜片双角缝合法建立犬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模型 被引量:4
9
作者 崔佳森 梅志军 +2 位作者 景在平 张健 王利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95-998,共4页
目的:探索一种较为理想的、稳定可靠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12条犬左侧开胸后侧壁阻断降主动脉近端,环形切开外膜、中膜约1/2周径(保持内膜的完整性);找到动脉壁分层裂隙,沿裂隙用特制剥离子... 目的:探索一种较为理想的、稳定可靠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12条犬左侧开胸后侧壁阻断降主动脉近端,环形切开外膜、中膜约1/2周径(保持内膜的完整性);找到动脉壁分层裂隙,沿裂隙用特制剥离子向下、侧方、向上分离。再环形剪开内膜约1/2周径,将已切开的内膜下唇双角处分别缝合固定于邻近的侧动脉壁,然后将远端外膜及中膜缝合于近端主动脉壁上。再经一侧髂总动脉穿刺,用碘海醇造影剂以16-18 ml/s速度经猪尾巴导管DSA造影及彩超跟踪检查。结果:直视下观察全部动脉夹层立即形成并向远端撕裂。术中彩超影像跟踪、即时DSA造影和术后不同时间点获取动脉标本检查均显示夹层动脉瘤形成。结论:应用主动脉内膜片双角缝合法,可建立与人体Stanford B型TAD病理过程相似的Stanford B型TAD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膜片双角缝合法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腹板双角钢梁柱连接的滞回性能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爱国 顾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1-635,共5页
为了研究腹板双角钢梁柱连接的滞回性能,在考虑材料、几何和接触状态非线性基础上,采用三维实体单元对腹板双角钢梁柱连接进行了循环加载有限元模拟.系统研究了角钢厚度、角钢长度、与柱连接角钢肢螺栓中心线到与梁连接角钢肢背距离以... 为了研究腹板双角钢梁柱连接的滞回性能,在考虑材料、几何和接触状态非线性基础上,采用三维实体单元对腹板双角钢梁柱连接进行了循环加载有限元模拟.系统研究了角钢厚度、角钢长度、与柱连接角钢肢螺栓中心线到与梁连接角钢肢背距离以及高强螺栓直径和级别等参数对连接承载能力和滞回性能的影响.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连接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表现出良好的延性,转角超过0.04 rad,抗弯强度不大,可作为铰接节点;少部分连接具有相当的抗弯能力,在结构分析中,须考虑节点抗弯强度对框架性能的影响,不能简单作为铰接处理.建议在设计时,螺栓的线距在满足构造要求同时,取最大线距值;连接在满足抗剪要求的前提下,螺栓中距和端距应取最小构造间距,以保证角钢长度取值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板双角钢梁柱连接 循环加载 滞回性能 有限元
下载PDF
拟双角斯氏线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简恒 杨秀芬 +1 位作者 赵兴元 杨怀文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6,共5页
本文对拟双角斯氏线虫D43品系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线虫在10℃下不能侵染大蜡螟幼虫;25℃下在大蜡螟幼虫体内完成一个侵染周期需232~240小时;每克大蜡螟幼虫组织可繁殖8183×105条侵... 本文对拟双角斯氏线虫D43品系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线虫在10℃下不能侵染大蜡螟幼虫;25℃下在大蜡螟幼虫体内完成一个侵染周期需232~240小时;每克大蜡螟幼虫组织可繁殖8183×105条侵染期幼虫;该线虫有较强的垂直扩散能力,3天内493%的线虫可扩散到5cm处远,15~20cm处有60%的线虫分布;该线虫比S.carpocapsaeA24品系线虫更耐高温,经37℃水浴处理10小时后,其死亡率仅为247%,而A24线虫高达894%;在沙壤土中的存活能力与S.carpocapsaeBJ品系和S.bicornutum线虫没有显著差异;室内感染48小时后,对槐尺蠖、菜青虫和小麦红吸浆虫的致亡率分别为894%、814%和2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角斯氏线虫 大蜡螟幼虫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先天性双角子宫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海梅 丁宝枝 +3 位作者 桑春玉 柳丽 何悦明 马国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6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先天性双角子宫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磁共振成像诊断为双角子宫畸形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扫描方位对双角子宫畸形的显示情况,并与宫腔镜检查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I诊断结果与...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先天性双角子宫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磁共振成像诊断为双角子宫畸形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扫描方位对双角子宫畸形的显示情况,并与宫腔镜检查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I诊断结果与宫腔镜检查及手术结果相符12例,MRI诊断先天性双角子宫畸形的准确率为92.3%,其中斜冠状位诊断13例,横轴位诊断8例,矢状位上不能做出明确定性诊断。结论 MRI可以直观显示宫腔结构和宫底外观形态,且能获得精确的量化分析结果,是先天性双角子宫畸形定性和定量诊断的最佳无创性检查方法;MRI对先天性双角子宫畸形诊断准确率高,斜冠状位T2WI像结合轴位T2WI像是最佳检查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双角子宫畸形 磁共振成像 不同扫描方位
下载PDF
输电铁塔双角钢填板计算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钟寅亥 金晓华 《广东电力》 2008年第3期37-39,共3页
在目前的输电铁塔设计中,双角钢应用普遍,而填板的计算设计却缺乏相应的规范。为此,从受压杆件失稳的角度,推导出填板的计算公式,并对用此方法计算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以指导填板的设计。
关键词 输电铁塔 填板 双角
下载PDF
孤立肾合并双角子宫5例超声诊断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京伟 王宜志 孙鲲 《武警医学》 CAS 2006年第11期859-860,共2页
关键词 孤立肾 双角子宫 超声诊断
下载PDF
双角锥环形腔退偏效应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陆益敏 程勇 +1 位作者 朱孟真 郑启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664-2668,共5页
采用退偏量和退偏相位表征退偏效应,当退偏量很小时,可忽略退偏相位,认为退偏效应很小;利用光学矩阵和坐标转换矩阵,建立了双角锥环形腔退偏量和退偏相位随角锥旋转变化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双角锥镜像对称排置... 采用退偏量和退偏相位表征退偏效应,当退偏量很小时,可忽略退偏相位,认为退偏效应很小;利用光学矩阵和坐标转换矩阵,建立了双角锥环形腔退偏量和退偏相位随角锥旋转变化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双角锥镜像对称排置构成环形腔时,可以在一定的偏振方位角的条件下实现退偏量为0,即无退偏效应;当旋转其中一个角锥小于2.5°时,仍可以得到小于0.09的退偏量;而当双角锥中心旋转对称排置时,退偏效应始终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角锥环形腔 角锥旋转 退偏量 退偏相位
下载PDF
双角山羊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立江 牛娜 +4 位作者 马守才 王强 宋亚珍 张改生 王军卫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40,共6页
通过对双角山羊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旨在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Ae Bi PAP1基因转入到小麦中,为获得耐低磷胁迫能力增强的小麦品种提供种质基因。以双角山羊草叶片为材料,根据小麦中的... 通过对双角山羊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旨在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Ae Bi PAP1基因转入到小麦中,为获得耐低磷胁迫能力增强的小麦品种提供种质基因。以双角山羊草叶片为材料,根据小麦中的PAP1基因和二穗短柄草的PAP1基因设计兼并引物,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了双角山羊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的c DNA序列,并将其命名为Ae Bi PAP1,该双角山羊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长1.124 kb,共编码335个氨基酸,相应的氨基酸分子量为38.131 k Da,等电点为5.77。与小麦中的PAP1基因相比,双角山羊草PAP1的c DNA编码区发生碱基替代的地方共有35处,包含13处颠换与22处转换,有15处编码的氨基酸残基不同,其序列一致性达95.52%。对Ae Bi PAP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蛋白具有一个信号肽但却没有跨膜结构,对Ae Bi PAP1编码蛋白进行三级结构预测发现,该编码蛋白包含金属离子结合中心,预测它属于金属蛋白。因此,将其定位于质膜比分泌到胞外的概率要高,通过对同源蛋白质氨基酸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双角山羊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与普通小麦的亲缘关系最近,与粳稻、短柄草、谷子亲缘关系较近,与大麦、乌拉尔图小麦、水稻以及节节麦等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角山羊草 紫色酸性磷酸酶 耐低磷基因
下载PDF
榕双角蜡蚧虫生镰刀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金秀 陈国华 +2 位作者 张娟 吴兴兴 陶玫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56-759,772,共5页
从罹病榕双角蜡蚧(Dicyphococcus ficicola Borchsenius)上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对榕双角蜡蚧具有寄生作用的镰刀菌(Fusarium sp.)菌株。该菌株菌丝在查彼克、沙氏培养基上生长较快;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 从罹病榕双角蜡蚧(Dicyphococcus ficicola Borchsenius)上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对榕双角蜡蚧具有寄生作用的镰刀菌(Fusarium sp.)菌株。该菌株菌丝在查彼克、沙氏培养基上生长较快;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菌丝适宜生长的pH为3~12,最适生长pH为7-8;菌丝生长较适合的碳源为葡萄糖、麦芽糖和山梨醇,最适氮源为尿素和L-胱氨酸;菌丝在连续光照、12L:12D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较快,连续黑暗条件下生长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角蜡蚧 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冰箱竖梁双角“П”形件弯曲回弹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原红玲 王可胜 杨安民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52-254,共3页
为了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某型号冰箱竖梁改进了原来的工艺,采用了整体式的结构。该整体式的竖梁在进行双角"П"形件弯曲成形时,由于残余应力的释放,卸载后角部角度会回复,同时侧壁会卷曲,影响产品的精度。从数值模拟、实验... 为了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某型号冰箱竖梁改进了原来的工艺,采用了整体式的结构。该整体式的竖梁在进行双角"П"形件弯曲成形时,由于残余应力的释放,卸载后角部角度会回复,同时侧壁会卷曲,影响产品的精度。从数值模拟、实验研究两个方面对工艺难度较大的"П"形弯曲回弹规律进行探讨,确定影响回弹的诸多因素,并将影响回弹的因素与回弹量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提出了一些减小回弹的方法,并将此研究结果用于生产的过程控制和零件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角'∏'形件 弯曲成形 数值模拟 实验研究 回弹规律
下载PDF
拟双角斯氏线虫共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秀芬 刘峥 +3 位作者 杨怀文 简恒 庞在堂 袁京京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4-18,共5页
从我国东北地区采集的拟双角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eratophorum)肠道内分离到1株具有较强生物活性功能的致病杆菌菌株CB43。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结果表明,CB43菌株与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的基本特性相似;对寄主线虫的产量... 从我国东北地区采集的拟双角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eratophorum)肠道内分离到1株具有较强生物活性功能的致病杆菌菌株CB43。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结果表明,CB43菌株与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的基本特性相似;对寄主线虫的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代谢物对细菌和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符合线虫共生菌的基本特性和功能。16S rRNA序列及根据16S rR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CB43菌株与Xenorhabdus budapestensis序列同源性最高,形成一个类群。但CB43菌株不能产生吲哚,在麦芽糖、海藻糖、D-葡萄糖酸和乙酸利用等生化特征与X.budapestensis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是由于菌株的生态差异造成的。根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CB43菌株属于Xenorhabdus budapest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杆菌拟双角斯氏线虫16SrRNA鉴定
下载PDF
双角片件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占军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4-86,共3页
分析了双角片件的冲裁、弯曲和拉深生产工艺,介绍了其特殊级进模总体结构。论证了其排样方案选择的正确性,在进行拉深工序前,先将成形两侧冲出槽孔,解决了材料局部流动问题。采用补偿法达到了控制制件弯曲回弹的目的。实践证明:该模具... 分析了双角片件的冲裁、弯曲和拉深生产工艺,介绍了其特殊级进模总体结构。论证了其排样方案选择的正确性,在进行拉深工序前,先将成形两侧冲出槽孔,解决了材料局部流动问题。采用补偿法达到了控制制件弯曲回弹的目的。实践证明:该模具结构详细、清晰、可靠,加工质量好,生产效率高,对此类零件的级进模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角片件 级进模结构 排样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