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的供血特点及意义
被引量:
11
1
作者
杨铭
马玉祥
+3 位作者
王玉发
王祥
韩青
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2-1125,1208,共5页
目的:通过对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铸型标本的观测,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移植修复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设计,阐明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血供分区及特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小腿标本利用血管...
目的:通过对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铸型标本的观测,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移植修复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设计,阐明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血供分区及特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小腿标本利用血管铸型后行分层碱腐蚀,用游标卡尺和坐标纸法获取各项数据,对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的浅出点、分支、分布、吻合及供血区的形状和面积进行分析。结果: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在髁踝连线上投影距离90%集中于8~12cm,平均血管直径为(0.96±0.24)mm;解剖供血区近似椭圆形,面积为(72±8)cm2,占小腿面积的14.22%;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为坐标原点,浅出点至内踝后缘与跟腱中点的连线为坐标系的纵轴,经原点向纵轴作一垂线为坐标系的横轴,将内踝上皮支的的供血区分成4个象限,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各个象限的供血面积:内上象限(15±2)cm2,外上象限(8±3)cm2,内下象限(25±4)cm2,外下象限(24±3)cm2;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二级分支和三级分支在内上、外下2个象限分布较多,计算其轴向性(Dmax/L)为1.47±0.31;该皮支与周围血管吻合非常丰富,并参与隐神经营养血管链的构成,其动力供血区面积可达小腿内侧面下2/3。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相对恒定,其供血区域大,且易于切取和转位,可依据其分支、分布和吻合情况,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作供血动脉进行双轴点皮瓣和双轴皮瓣的手术设计,修复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内踝上
皮
支
双轴
点
皮
瓣
双轴皮瓣
皮
肤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10
2
作者
俞光荣
袁锋
+1 位作者
梅炯
朱辉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29-231,共3页
目的 研究临床应用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岛状皮瓣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利用第二掌背动脉的起点和进入掌背部远端的皮肤返支起点 ,形成两个旋转点的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岛状皮瓣 ,修复拇指背侧皮肤缺损 6例 ,拇指掌侧皮肤缺损 2例 ,示指背...
目的 研究临床应用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岛状皮瓣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利用第二掌背动脉的起点和进入掌背部远端的皮肤返支起点 ,形成两个旋转点的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岛状皮瓣 ,修复拇指背侧皮肤缺损 6例 ,拇指掌侧皮肤缺损 2例 ,示指背侧皮肤缺损 1例。急诊手术 7例 ,急诊延迟手术 2例。结果 9例皮瓣全部成活。 2例因术后时间短尚在随访中。 7例术后随访 8~ 14个月 ,拇指指腹二点分辨觉恢复 ,2例缝接神经的分别为 9mm和 11mm ;5例未缝接神经的为 13~ 15mm。结论 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岛状皮瓣转移范围比第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大 ,可至拇指指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掌背动脉
双轴
点岛状
皮
瓣
临床应用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题名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的供血特点及意义
被引量:
11
1
作者
杨铭
马玉祥
王玉发
王祥
韩青
李幼琼
机构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外科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2-1125,1208,共5页
基金
卫生部科教司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09)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资助课题(吉教科合字[2010]第459号)
文摘
目的:通过对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铸型标本的观测,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移植修复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设计,阐明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血供分区及特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小腿标本利用血管铸型后行分层碱腐蚀,用游标卡尺和坐标纸法获取各项数据,对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的浅出点、分支、分布、吻合及供血区的形状和面积进行分析。结果: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在髁踝连线上投影距离90%集中于8~12cm,平均血管直径为(0.96±0.24)mm;解剖供血区近似椭圆形,面积为(72±8)cm2,占小腿面积的14.22%;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为坐标原点,浅出点至内踝后缘与跟腱中点的连线为坐标系的纵轴,经原点向纵轴作一垂线为坐标系的横轴,将内踝上皮支的的供血区分成4个象限,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各个象限的供血面积:内上象限(15±2)cm2,外上象限(8±3)cm2,内下象限(25±4)cm2,外下象限(24±3)cm2;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二级分支和三级分支在内上、外下2个象限分布较多,计算其轴向性(Dmax/L)为1.47±0.31;该皮支与周围血管吻合非常丰富,并参与隐神经营养血管链的构成,其动力供血区面积可达小腿内侧面下2/3。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相对恒定,其供血区域大,且易于切取和转位,可依据其分支、分布和吻合情况,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作供血动脉进行双轴点皮瓣和双轴皮瓣的手术设计,修复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关键词
胫后动脉
内踝上
皮
支
双轴
点
皮
瓣
双轴皮瓣
皮
肤软组织缺损
Keywords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medial supramalleolar perforator
axis points flap
dual axis flap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分类号
R323.7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R322.1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10
2
作者
俞光荣
袁锋
梅炯
朱辉
机构
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出处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29-231,共3页
文摘
目的 研究临床应用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岛状皮瓣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利用第二掌背动脉的起点和进入掌背部远端的皮肤返支起点 ,形成两个旋转点的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岛状皮瓣 ,修复拇指背侧皮肤缺损 6例 ,拇指掌侧皮肤缺损 2例 ,示指背侧皮肤缺损 1例。急诊手术 7例 ,急诊延迟手术 2例。结果 9例皮瓣全部成活。 2例因术后时间短尚在随访中。 7例术后随访 8~ 14个月 ,拇指指腹二点分辨觉恢复 ,2例缝接神经的分别为 9mm和 11mm ;5例未缝接神经的为 13~ 15mm。结论 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岛状皮瓣转移范围比第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大 ,可至拇指指腹 。
关键词
第二掌背动脉
双轴
点岛状
皮
瓣
临床应用
显微外科手术
Keywords
Finger injuries
Surgical flaps
Microsurgery
分类号
R622 [医药卫生—整形外科]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的供血特点及意义
杨铭
马玉祥
王玉发
王祥
韩青
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俞光荣
袁锋
梅炯
朱辉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0
1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