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萨尔浒之战与朝鲜光海君的双边外交政策 |
文钟哲
|
《满族研究》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2
|
东道国与母国双边外交关系对跨国企业海外投资绩效的影响—制度距离和国际化经验的调节作用 |
张伟
岳雯雯
贾昱
程斌武
杨也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
2022 |
2
|
|
3
|
中美双边外交的影响因素、特点和趋势 |
朱丽
|
《阴山学刊》
|
2006 |
0 |
|
4
|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区位选择——基于双边友好外交关系的视角 |
张为付
吴怡
|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
2021 |
4
|
|
5
|
国家安全要素的互动:经贸联系对双边外交立场的影响——基于联合国大会投票数据的研究 |
蒋屹阳
董杰旻
唐世平
|
《国家安全论坛》
|
2022 |
0 |
|
6
|
加强双边外交途径之探究——以中俄两国为例 |
张宇
|
《才智》
|
2017 |
0 |
|
7
|
稳健外交关系如何影响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 |
程凯
杨逢珉
|
《国际商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海外投资的外交影响--基于投资外交假说的再检验 |
范祚军
张誉夫
陈翘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9
|
中国的“集体对话”外交——围绕中非合作论坛的探讨 |
赵晨光
|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0
|
双边教育协定对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影响研究 |
唐静
林嘉纯
|
《新疆财经》
|
2021 |
3
|
|
11
|
多边外交浅谈 |
一帆
|
《国际展望》
|
1985 |
0 |
|
12
|
峰会外交推动中国-东盟全方位合作 |
无
|
《中国报道》
|
2023 |
0 |
|
13
|
浅析多边外交关系的终止 |
拉斐尔 阿卜拉哈麦
|
《消费导刊》
|
2009 |
0 |
|
14
|
东南亚防务外交的演变与发展前景 |
邢瑞利
谭树林
|
《东南亚纵横》
|
2015 |
3
|
|
15
|
中日韩合作的结构性解读与战略再定位 |
张暮辉
|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6
|
试析中国参与解决达尔富尔问题的基本方式 |
孙学峰
金峰
|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7
|
国际间生态智慧城市合作的创新项目与战略展望——以中芬政府间合作的进展轨迹为例 |
徐振强
|
《上海城市管理》
|
2015 |
2
|
|
18
|
稳健外交关系驱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来自双边联合声明公报签订的证据 |
韩永辉
麦炜坤
王贤彬
韦东明
|
《国际经贸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19
|
国家利益视角下的中国北极身份 |
王新和
|
《太平洋学报》
CSSCI
|
2013 |
23
|
|
20
|
俄罗斯、伊朗对中亚地区“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及对策 |
马文琤
智宇琛
俞淼
|
《当代世界》
CSSCI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