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介质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耦合模型及三维数值研究 被引量:47
1
作者 赵延林 曹平 +2 位作者 赵阳升 林杭 汪亦显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4024-4031,共8页
在建立双重介质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耦合微分控制方程基础上,提出研究裂隙岩体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耦合的双重介质模型,对不同介质分别建立以节点位移、水压力和温度为求解量的三维有限元格式,提出该数学模型的求解策略与方法,开发双... 在建立双重介质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耦合微分控制方程基础上,提出研究裂隙岩体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耦合的双重介质模型,对不同介质分别建立以节点位移、水压力和温度为求解量的三维有限元格式,提出该数学模型的求解策略与方法,开发双重介质流固热耦合分析的计算程序,通过模拟地下2200m的高温岩体地热开发系统的算例发现,注入井附近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三场耦合作用十分明显的,主干裂隙对渗流场、温度场和应力场的整体分布具显著影响。与渗流场-应力场耦合,应力场-温度场耦合进行比较,探讨各场耦合效应的强弱,可以得出,在一定空间、时间域内,往往存在着起主导控制作用的双场耦合系统,变温条件下温度场对裂隙渗流场具显著耦合作用,从而论证了存在温度变化梯度的岩土工程中进行三场耦合分析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耦合模型 双重介质 有限元法 三维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双重孔隙介质模型的渗流–应力耦合并行数值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耀儒 杨强 +1 位作者 黄岩松 李晓琴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05-711,共7页
为模拟天然岩石中孔隙和裂隙的不同渗透性能及应力耦合特性,基于双重孔隙介质模型,建立渗流–应力耦合分析的迭代计算模型。岩石基质渗透系数和孔隙率通过体积应变进行更新。裂隙系统的耦合模型通过立方体单元模型来建立,渗透系数和孔... 为模拟天然岩石中孔隙和裂隙的不同渗透性能及应力耦合特性,基于双重孔隙介质模型,建立渗流–应力耦合分析的迭代计算模型。岩石基质渗透系数和孔隙率通过体积应变进行更新。裂隙系统的耦合模型通过立方体单元模型来建立,渗透系数和孔隙率随有效应力的变化进行更新。考虑到耦合分析时步多、计算量大的问题,采用基于element-by-element策略的有限元并行计算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编制相应的耦合分析并行程序CoupledGF,并在分布存储的并行机上实现。对包含一个生产井和一个注入井的封闭区域进行渗流–应力耦合分析,模拟约22 000个时步。计算结果表明,并行耦合分析模型对于渗流应力的耦合分析是很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分析 渗流 应力 双重孔隙介质模型 耦合分析 并行计算
下载PDF
基于连续介质离散元的双重介质渗流应力耦合模型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洋 李世海 刘晓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51-959,共9页
为模拟边坡在库水涨落和降雨作用下的渐进破坏过程,发展基于连续介质离散元的双重介质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它分为固体计算模型、孔隙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和裂隙渗流应力耦合模型3个部分。固体计算模型能够反映地质体的破坏规律,可以模拟从... 为模拟边坡在库水涨落和降雨作用下的渐进破坏过程,发展基于连续介质离散元的双重介质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它分为固体计算模型、孔隙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和裂隙渗流应力耦合模型3个部分。固体计算模型能够反映地质体的破坏规律,可以模拟从连续到非连续的破坏过程;孔隙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可以方便地计算出自由水位线(浸润线)的位置;裂隙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可以避免由于不连通裂隙(孤立裂隙)存在所导致的收敛性问题;假设只考虑库水涨落和降雨的最终状态,裂隙渗流产生的水头分布和由库水涨落所引起的水头改变作为孔隙渗流的变边界条件,从而实现孔隙渗流场和裂隙渗流场的耦合。典型算例计算结果表明,基于连续介质离散元的双重介质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对于库区古滑坡的研究是很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型 基于连续介质离散元 双重介质模型 渗流应力耦合 动态松弛技术
下载PDF
双重介质固气耦合模型及含夹层盐穴储气库渗漏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耀平 曹平 +1 位作者 赵延林 江学良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7-224,共8页
提出孔隙裂隙双重介质固气耦合理论;将夹层视为多孔连续介质,层间结构面视为裂隙介质,在建立双重介质固气耦合微分控制方程的基础上,提出双重介质固气耦合模型的求解策略并开发三维有限元计算程序;对含夹层盐穴储气库的天然气渗漏规律... 提出孔隙裂隙双重介质固气耦合理论;将夹层视为多孔连续介质,层间结构面视为裂隙介质,在建立双重介质固气耦合微分控制方程的基础上,提出双重介质固气耦合模型的求解策略并开发三维有限元计算程序;对含夹层盐穴储气库的天然气渗漏规律进行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夹层、层间裂隙区为应力降低区,透气性远比岩盐体的强;在内压p=8MPa时,在2a的运行时间里,仅在距库壁125m处夹层和层间裂隙内出现0.2MPa的气压,气体渗漏率先增加后减小,最终保持平稳,表明在含夹层的岩盐矿床内建造地下储气库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穴储气库 双重介质 耦合模型 渗漏 夹层
下载PDF
岩体系统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广义双重介质模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仵彦卿 张倬元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40-46,共7页
本文通过实验资料分析,提出了裂隙岩体应力与渗流之间的分形几何关系式.以研究区岩体系统结构为基础,提出了岩体系统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的广义双重介质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某水利水电工程的渗流与控制中,对坝区岩体进行了应力场... 本文通过实验资料分析,提出了裂隙岩体应力与渗流之间的分形几何关系式.以研究区岩体系统结构为基础,提出了岩体系统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的广义双重介质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某水利水电工程的渗流与控制中,对坝区岩体进行了应力场和渗流场的耦合分析,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系统 应力 渗流 耦合模型 广义双重介质
下载PDF
双重介质重整产量递减分析模型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东权 贾永禄 +2 位作者 林涛 赵海洋 李冬梅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5期70-73,共4页
针对压力恢复试井测试时间较短、压力波及范围小、解释结果不能综合反映长期生产后地层的特性等问题,建立考虑有效井径双重介质油藏的产量递减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绘制新型产量递减分析样版曲线。通过实例拟合解释表明:产量递减分析... 针对压力恢复试井测试时间较短、压力波及范围小、解释结果不能综合反映长期生产后地层的特性等问题,建立考虑有效井径双重介质油藏的产量递减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绘制新型产量递减分析样版曲线。通过实例拟合解释表明:产量递减分析法拟合解释结果与压力恢复试井解释结果较为接近,其结果更能综合反映地层的生产动态特性。产量递减分析方法不需关井测压,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是一种非常优越的解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递减 双重介质 重整产量 物质平衡时间 有效井径模型
下载PDF
一种双重孔隙介质水–应力耦合模型及其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玉军 张维庆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5-329,共5页
建立了一种双重孔隙介质水–应力耦合模型,其特点是可考虑裂隙的组数、间距、方向、连通率和刚度的变化的影响,并研制出相应的二维有限元程序。在假定裂隙的渗透性与裂隙间距无关的前提下,通过算例考察了不同的裂隙间距对双重介质岩体... 建立了一种双重孔隙介质水–应力耦合模型,其特点是可考虑裂隙的组数、间距、方向、连通率和刚度的变化的影响,并研制出相应的二维有限元程序。在假定裂隙的渗透性与裂隙间距无关的前提下,通过算例考察了不同的裂隙间距对双重介质岩体中的变形、主应力、孔隙水压力及裂隙水压力的作用,并与单重介质岩体的相应情况作了对比。结果显示:裂隙间距对双重介质岩体的位移影响很大,但对岩体主应力及孔隙与裂隙水压力的影响很小,岩体水压力主要取决于孔隙与裂隙的孔隙率与渗透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孔隙介质 裂隙参数 水–应力耦合 模型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双重孔隙介质THMM耦合模型及其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玉军 张维庆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0-669,共10页
建立了一种饱和-非饱和遍有节理岩体的双重孔隙-裂隙介质热-水-应力-迁移耦合模型,其特点是应力场和温度场是单一的,但具有不同的孔隙渗流场、裂隙渗流场和孔隙浓度场、裂隙浓度场,以及可考虑裂隙的组数、间距、方向、连通率和刚度对本... 建立了一种饱和-非饱和遍有节理岩体的双重孔隙-裂隙介质热-水-应力-迁移耦合模型,其特点是应力场和温度场是单一的,但具有不同的孔隙渗流场、裂隙渗流场和孔隙浓度场、裂隙浓度场,以及可考虑裂隙的组数、间距、方向、连通率和刚度对本构关系的影响;并开发了相应的二维有限元程序.针对一个假定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就岩体为非饱和双重孔隙-裂隙介质和放射性核素泄漏的情况进行了数值分析,考察了岩体中的温度、负孔隙水压力、饱和度、地下水流速、核素浓度和主应力的状态.结果显示:孔隙和裂隙中的负水压力及核素浓度呈现不同的变化、分布;尽管裂隙水饱和度平均仅为孔隙水饱和度的1/10,但因裂隙的渗透系数比孔隙的渗透系数大4个数量级,故裂隙中地下水的流速约是孔隙中相应值的3倍;孔隙和裂隙中核素浓度的量值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遍有节理岩体 双重孔隙-裂隙介质 热-水-应力-迁移耦合 模型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考虑裂隙的几何-力学特性的双重孔隙介质水-应力耦合模型及其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玉军 张维庆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52-1459,共8页
建立了一种双重孔隙介质水-应力耦合模型,其特点是可考虑裂隙的组数、间距、方向、连通率、开度、刚度及应力水平对介质的弹性模量、孔隙率及渗透系数的影响,并研制出相应的二维有限元程序。以模拟饱和的双重孔隙岩体在外荷载作用下产... 建立了一种双重孔隙介质水-应力耦合模型,其特点是可考虑裂隙的组数、间距、方向、连通率、开度、刚度及应力水平对介质的弹性模量、孔隙率及渗透系数的影响,并研制出相应的二维有限元程序。以模拟饱和的双重孔隙岩体在外荷载作用下产生沉降为算例,针对岩体的孔隙率与渗透系数分别是常数及按照本文中所述规律变化的两种工况,考察了不同岩体中的变形、孔隙水压力与裂隙水压力及流速、主应力等的分布与变化。结果表明:将岩体的孔隙率与渗透系数作为应力的函数,与将其作为常量的方法相比,二者对岩体的变形及应力的影响不大,但前者对孔隙水压力、裂隙水压力及流速的影响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孔隙介质 裂隙特性 水-应力耦合 模型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用似双重介质模型进行岩体应力与渗流耦合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云鹏 张静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7-410,共4页
将宏观裂隙按裂隙渗流模型分析,微观和细观裂隙按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处理,给出了一种非线形耦合分析模型———似双重介质模型。基于该模型导出了岩体应力场与渗流场的非线形耦合分析有限格式。通过对煤矿矿井突水预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将宏观裂隙按裂隙渗流模型分析,微观和细观裂隙按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处理,给出了一种非线形耦合分析模型———似双重介质模型。基于该模型导出了岩体应力场与渗流场的非线形耦合分析有限格式。通过对煤矿矿井突水预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是可行和实用的,并给出了一些有实际应用参考价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 渗流 双重介质模型 非线性耦合分析 矿井突水 岩土工程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双重介质地下水流耦合离散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恩志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9-34,共6页
本文按裂隙系统和孔隙岩块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渗透机制,建立了新的双重介质耦合模型,该模型弥补了以往各种概化模型的某些缺陷,并对两类空隙系统间的水量交替特征提出新的解释。
关键词 地下水 双重介质 耦合离散模型
下载PDF
裂隙刚度随应力变化对双重孔隙介质热-水-应力耦合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玉军 徐刚 杨朝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426-3432,共7页
引入并修正了变刚度的连续屈服节理模型,同时考虑应力拉压和压力(化学)溶解对裂隙开度的综合影响,对所建立的双重孔隙-裂隙介质热-水-应力耦合有限元计算程序作了改进。通过一个假定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数值模拟,就岩体裂隙刚度变化... 引入并修正了变刚度的连续屈服节理模型,同时考虑应力拉压和压力(化学)溶解对裂隙开度的综合影响,对所建立的双重孔隙-裂隙介质热-水-应力耦合有限元计算程序作了改进。通过一个假定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数值模拟,就岩体裂隙刚度变化的2种工况,分析了岩体中的温度、裂隙刚度、正应力、孔(裂)隙水压力和地下水流速的变化、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与裂隙刚度是常数时相比,裂隙刚度是法向应力的函数时计算域中温度较低;岩体应力的大小也有一定不同,其分布与裂隙刚度"场"有明显的相似性;并且负孔(裂)隙水压力的绝对值要略小一点,约是常数时的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孔隙介质 连续屈服节理模型 热-水-应力耦合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双重介质地层的凝析气井定流压分析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笑萍 赵子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47,共3页
在凝析气井生产过程中地层流体会产生复杂的相变,如果井底析出凝析油会造成严重的井底污染,影响气井产量。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凝析气井多以定流压的状态进行生产,因此,从凝析气井生产的这一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常产量试井分析... 在凝析气井生产过程中地层流体会产生复杂的相变,如果井底析出凝析油会造成严重的井底污染,影响气井产量。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凝析气井多以定流压的状态进行生产,因此,从凝析气井生产的这一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常产量试井分析理论,建立了适应于凝析气井试井分析的定流压渗流模型,绘制了试井理论图版,以适用于凝析气井的试井分析,可以通过凝析气井的产量历史解释出地层参数,还可以进行产能预测,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相变 双重介质地层 定流压试井模型 理论图版 气井产量 地层参数
下载PDF
广义双重介质岩体水力学模型及有限元模拟
14
作者 杨栋 赵阳升 +1 位作者 段康廉 郑少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 182-185,共4页
根据裂隙发育规模与工尺度的关系,将裂隙岩体看作是由离散介质和拟连续介质组成的广义生介质岩体,提出了广义双重介质岩体水力学模型,并对其有限元解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其中对拟连续介质地体的裂隙展布按分形理论进行模拟。最... 根据裂隙发育规模与工尺度的关系,将裂隙岩体看作是由离散介质和拟连续介质组成的广义生介质岩体,提出了广义双重介质岩体水力学模型,并对其有限元解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其中对拟连续介质地体的裂隙展布按分形理论进行模拟。最后以王庄矿3^#煤层的注为算例,验证了该模型基本上是合理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 固流耦合 广义双重介质 岩体 水力学模型
下载PDF
双重介质非饱和两相流岩体热流固损伤模型研究
15
作者 魏长霖 齐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525-2527,2545,共4页
以孔隙-裂缝双重孔隙介质为研究对象,建立孔隙度与岩体应变数学模型和温度场诱导应力模型。基于Terzaghi有效应力原理,建立注水开采过程温度-流体-岩石骨架的应力分布模型。考虑注水压力和注水温度场应力导致的岩体孔隙-裂隙的变形、成... 以孔隙-裂缝双重孔隙介质为研究对象,建立孔隙度与岩体应变数学模型和温度场诱导应力模型。基于Terzaghi有效应力原理,建立注水开采过程温度-流体-岩石骨架的应力分布模型。考虑注水压力和注水温度场应力导致的岩体孔隙-裂隙的变形、成核和增长,采用应变孔隙度定义损伤变量,建立了以Gurson-Tvergaard-Needleman圆柱体胞模型为塑性屈服函数的双重孔隙介质饱和热流固损伤本构模型。以某1口生产井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得到:温度场诱导应力、注水压力诱导应力和岩石应力分布规律;应力与损伤变量、应变孔隙度演化规律。新模型对油田注水开采过程中储层孔隙和裂缝的变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流固耦合 孔隙压力 注采关系 Gurson体胞模型 双重介质
下载PDF
基于孔-裂隙双重介质模型的有效抽采半径应用研究
16
作者 崔广永 《山西煤炭》 2022年第4期33-39,共7页
为了合理布置瓦斯抽采钻孔,提高瓦斯抽采效率,以亭南煤矿为研究背景,基于孔-裂隙双重介质模型及瓦斯流动理论,建立了气固耦合流动瓦斯抽采模型;借助COMSOL软件,研究单一钻孔抽采半径及多钻孔布孔间距对瓦斯抽采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抽... 为了合理布置瓦斯抽采钻孔,提高瓦斯抽采效率,以亭南煤矿为研究背景,基于孔-裂隙双重介质模型及瓦斯流动理论,建立了气固耦合流动瓦斯抽采模型;借助COMSOL软件,研究单一钻孔抽采半径及多钻孔布孔间距对瓦斯抽采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抽采120 d时,单一钻孔抽采瓦斯的有效抽采半径约为1.4 m。多钻孔抽采中,钻孔间距为2 m、3 m、4 m时,钻孔有效抽采区域在钻孔周围大致呈圆柱状分布;钻孔间距为5 m、6 m时,钻孔有效抽采区域虽有所扩大,但各钻孔所围成内部区域的瓦斯抽采效果减弱。抽采120 d时,不同钻孔间距下的有效抽采区域体积排序为Vd4>Vd3>Vd2>Vd5>Vd6,综合考虑不同钻孔间距下有效抽采瓦斯区域变化情况,得出适用于亭南煤矿的最优布孔间距为4 m。研究结果为井下瓦斯钻孔合理布孔间距的判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双重介质模型 气固耦合 有效抽采区域 钻孔间距
下载PDF
裂隙岩体渗流–损伤–断裂耦合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31
17
作者 赵延林 曹平 +1 位作者 汪亦显 刘业科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34-1643,共10页
从岩体结构力学和细观损伤力学的角度出发,根据裂隙发育与工程尺度的关系,建立合理且适用的裂隙岩体渗流–损伤–断裂耦合数学模型,该模型能真实反映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作用下裂隙岩体的损伤演化特性,并能模拟由于渗透压的存在和变化引... 从岩体结构力学和细观损伤力学的角度出发,根据裂隙发育与工程尺度的关系,建立合理且适用的裂隙岩体渗流–损伤–断裂耦合数学模型,该模型能真实反映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作用下裂隙岩体的损伤演化特性,并能模拟由于渗透压的存在和变化引起的拟连续岩体内翼形裂纹的开裂、扩展和贯通等损伤演化特性和高序次贯通裂隙的张开、闭合。建立考虑渗透压力的三维含水裂隙岩体弹塑性断裂损伤本构方程和损伤应力状态作用下流体渗流方程,给出该数学模型的求解策略与方法,开发裂隙岩体渗流–损伤–断裂耦合分析的的三维有限元计算程序DSDFC.for。该计算程序能模拟岩体分步开挖、应力和渗流边界的动态变化,对裂隙岸坡蓄水加载过程进行渗流–损伤–断裂耦合分析,发现水库蓄水后岸坡山体的竖向抬升,随水位上升岸坡破损区增大,断层塑性区向岸坡深部扩展,与裂隙渗流比较,拟连续岩体渗流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裂隙岩体 损伤演化 有限元法 耦合模型 双重介质
下载PDF
孔隙-裂隙双重变形介质中的油水两相流动理论研究
18
作者 马利成 唐汝众 +1 位作者 仝兴华 薛世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5-99,共5页
在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架构下,文章建立了饱和油水两相渗流与变形孔隙-裂隙双重介质耦合作用的理论来模拟裂隙砂岩储层中的油-水渗流,提出了基于双孔隙固相系统变形与油水两相渗流的全耦合力学模型;在对力学模型给予适当简化的基础上,应用... 在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架构下,文章建立了饱和油水两相渗流与变形孔隙-裂隙双重介质耦合作用的理论来模拟裂隙砂岩储层中的油-水渗流,提出了基于双孔隙固相系统变形与油水两相渗流的全耦合力学模型;在对力学模型给予适当简化的基础上,应用解耦的有限元数值解方法对裂隙储层的两相流体压力、饱和度以及储层变形等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裂隙储层流体运动主要由裂隙变形、油/水的PVT特性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裂缝性岩层 孔隙-裂隙双重介质 饱和油水两相渗流 耦合理论模型
下载PDF
碳酸盐岩气藏的渗流模型和产量递减分析方法 被引量:8
19
作者 康莉霞 叶礼友 +2 位作者 刘华勋 张振东 张蓉 《油气井测试》 2019年第5期8-15,共8页
为明确应力敏感性和高速非达西效应对双重介质气藏不稳定渗流的影响,建立了同时考虑二者影响的碳酸盐岩气藏渗流模型;引入摄动原理,在拉氏空间下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拉普拉斯空间解析解,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算法将拉普拉斯空间解转换... 为明确应力敏感性和高速非达西效应对双重介质气藏不稳定渗流的影响,建立了同时考虑二者影响的碳酸盐岩气藏渗流模型;引入摄动原理,在拉氏空间下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拉普拉斯空间解析解,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算法将拉普拉斯空间解转换为实空间的解,根据求解结果绘制产量递减分析图版,结合产量递减分析图版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应力敏感性和非达西效应都会显著降低气藏产量。应力敏感系数越大,应力敏感性越强,气藏产量递减越快;非达西系数越小,非达西效应越强,气藏初期产量递减越快。建立的渗流模型和产量递减分析方法提高了对碳酸盐岩气藏渗流规律的认识,为分析该类气藏的产量规律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敏感 非达西效应 双重介质 渗流模型 产量递减分析 产能评价 碳酸盐岩 渗流特征
下载PDF
裂缝多孔介质流模型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瑞 王宝华 +1 位作者 李巧云 吴淑红 《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 2024年第2期83-114,共32页
页岩/致密油气藏等非常规油气藏的储层介质为典型的多尺度空间:既具有纳微米级的基质孔隙,又具有微米-厘米级的天然裂缝,以及大规模压裂所产生的米级到百米级的人工裂缝.本文针对裂缝多孔介质,介绍基质、天然裂缝、宏观裂缝及大尺度缝... 页岩/致密油气藏等非常规油气藏的储层介质为典型的多尺度空间:既具有纳微米级的基质孔隙,又具有微米-厘米级的天然裂缝,以及大规模压裂所产生的米级到百米级的人工裂缝.本文针对裂缝多孔介质,介绍基质、天然裂缝、宏观裂缝及大尺度缝洞中的流体耦合流动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多孔介质 双重介质模型 基质--裂缝模型 嵌入裂缝模型 两相裂缝渗流 自由流与裂缝渗流耦合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