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EM教育理念引入市场营销学教学后的实施效果评估研究——基于3年教学调查数据的双重倍差法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毛凌琳 何鑫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0-76,共7页
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于一体的STEM教育理念是否能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本文以STEM教育理念引入市场营销课程为研究目标,通过理论分析其融合机制与实现形式,设计了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市场营销学课... 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于一体的STEM教育理念是否能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本文以STEM教育理念引入市场营销课程为研究目标,通过理论分析其融合机制与实现形式,设计了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模式,并利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效果的3年调查数据,运用能够消除政策内生性的双重倍差法,实证检验了STEM教育理念引入后的教学效果。研究发现,STEM教育理念引入课程能够显著提升学习优秀率0.23个百分点。这一结论对于大二年级的学生尤为明显,但并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鉴于此,本文认为应当加快STEM教育理念引入课程教学的建设进程,加大对课程建设的投资力度,以此保证高校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教育理念 市场营销 双重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动态优势的倍差模型统计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周荣军 邱斌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05-108,共4页
文章结合2000~2012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并利用倍差方法对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的动态优势进行了深入分析,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本土市场效应不能孤立分析,二者具有紧密联系。并非所有地区在行业本土市场效用都相同,资本... 文章结合2000~2012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并利用倍差方法对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的动态优势进行了深入分析,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本土市场效应不能孤立分析,二者具有紧密联系。并非所有地区在行业本土市场效用都相同,资本丰裕型地区在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具有较强的本土市场效应,而劳动丰裕型地区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具有较强的本土市场效应,除此之外,不同的地区特征也会导致地区在不同行业的本土市场效应的差异。研发投入水平、人均工资水平、政府效率水平、人均资本水平对资本密集型较大地区中资本密集型行业出口份额的扩大较为有利。而政府效率水平、人均资本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对劳动丰裕型较大地区中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份额的扩大较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对外贸易 市场效应 模型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参与有助于企业去僵尸化吗?——基于Cloglog模型的倍差法检验
3
作者 贺祥民 郑长福 熊淼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83-95,共13页
研究基于企业数据及海关贸易数据,基于Cloglog模型的倍差法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参与对僵尸企业去僵尸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参与总体上显著地促进了僵尸企业去僵尸化。异质性检验发现,全球价值链参与仅对于私营企业、中小规模企业、... 研究基于企业数据及海关贸易数据,基于Cloglog模型的倍差法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参与对僵尸企业去僵尸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参与总体上显著地促进了僵尸企业去僵尸化。异质性检验发现,全球价值链参与仅对于私营企业、中小规模企业、一般贸易僵尸企业的去僵尸化显著有效。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僵尸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主要是通过生产率提升效应、技术创新改善效应实现去僵尸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地区特征中的市场化程度、银行业竞争程度均有利于增强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去僵尸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参与 僵尸企业 Cloglog模型
下载PDF
中国对美制成品出口竞争优势:本土市场效应与比较优势——基于倍差引力模型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岚 盛斌 《世界经济文汇》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7-79,共13页
在新经济地理框架下,一国国内市场规模是影响出口的重要因素,在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共同作用下,本国市场规模越大出口越多,这种效应被称为本土市场效应(Home Market Effect,简称HME)。本文利用改进的倍差引力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 在新经济地理框架下,一国国内市场规模是影响出口的重要因素,在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共同作用下,本国市场规模越大出口越多,这种效应被称为本土市场效应(Home Market Effect,简称HME)。本文利用改进的倍差引力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 gravity)对2000和2005年中国对美国制成品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中存在显著的本土市场效应,而且这一效应已经超过传统比较优势,成为中国对美制成品出口竞争优势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竞争优势 本土市场效应 引力模型
下载PDF
政策支持下的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双重倍差分析——试析“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经济效益 被引量:2
5
作者 卢波涛 孙丽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2-95,共4页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实施作为我国助力农村电商发展的核心政策,其政策有效性问题始终受到关注。本文探讨政策支持下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双重倍差法分析“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实施的经济效益。研...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实施作为我国助力农村电商发展的核心政策,其政策有效性问题始终受到关注。本文探讨政策支持下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双重倍差法分析“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实施的经济效益。研究发现:相较于没有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对照县,实施该政策县域的农村电商发展水平普遍更高,说明该政策有效推动了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经济影响渠道集中于两个方面,分别是产业集聚和规模经济,其促进就业的作用在农村地区体现得并不明显;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存在明显的“U”型特征,对农村电商较为集中地区及发展相对滞后区域的促进作用更大。基于此,建议持续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加大对落后地区及电子商务强县的扶持力度,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农村电商发展 双重分析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小学数学“差倍问题”结构化教学探析
6
作者 刘沩 《湖北教育》 2024年第20期77-78,共2页
“差倍问题”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利用线段图等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推理的过程中找出单位“1”的量,并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线段图等方法找出倍数差所对应的... “差倍问题”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利用线段图等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推理的过程中找出单位“1”的量,并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线段图等方法找出倍数差所对应的具体量,准确分析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假设、比较、转化等方法分析并解答较复杂的“差倍问题”,构建解题模型?本期,我们讨论如何更好地教学“差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 小学数学 线段图 解题模型 教学重点 教学探析 结构化 如何引导
下载PDF
车辆购置税优惠对汽车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基于双重倍差法 被引量:3
7
作者 丁心兰 丁玉梅 《经贸实践》 2017年第14期105-106,共2页
学者们关于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的效果莫衷一是,并且从定量方面识别车辆购置税对提高汽车消费需求的研究相对较缺乏。文章基于2015--2016年间全国乘用车月销售情况的面板数据,对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对汽车消费需求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双... 学者们关于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的效果莫衷一是,并且从定量方面识别车辆购置税对提高汽车消费需求的研究相对较缺乏。文章基于2015--2016年间全国乘用车月销售情况的面板数据,对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对汽车消费需求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双重倍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的确对汽车消费需求存在正的影响效应,其"纯影响"是将全国乘用车月均销量提高了30.17万辆,文章的发现是显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购置税 消费需求 双重
下载PDF
双重差分模型简介及其在金融学研究中的运用
8
作者 巴英龙 《现代商业》 2021年第11期109-112,共4页
本文追溯了双重差分模型的起源与经济学含义,并通过清晰简明的推导,对双重差分模型、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倾向匹配得分双重差分等模型的原理和使用条件进行区分。另外,本文综述多篇具有代表性的学术研究作品,并通过这些研究展示了双重差... 本文追溯了双重差分模型的起源与经济学含义,并通过清晰简明的推导,对双重差分模型、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倾向匹配得分双重差分等模型的原理和使用条件进行区分。另外,本文综述多篇具有代表性的学术研究作品,并通过这些研究展示了双重差分模型在数理经济学和数理金融学等方面的实证意义,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 金融模型 金融学
下载PDF
土地整理政策下集中居住对农户生活负担的影响——基于双重倍差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易小燕 陈印军 刘时东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0-105,共6页
本文运用双重倍差模型分析江苏省泗洪县土地整理政策试点区和非试点区农民集中居住前后生活支出状况。分析表明,土地整理政策试点区域集中居住后农户生活成本增加了41.2%,其中食品支出增加50.9%,居住支出增加119.1%,比非试点区域高出了4... 本文运用双重倍差模型分析江苏省泗洪县土地整理政策试点区和非试点区农民集中居住前后生活支出状况。分析表明,土地整理政策试点区域集中居住后农户生活成本增加了41.2%,其中食品支出增加50.9%,居住支出增加119.1%,比非试点区域高出了4.5%,其中居住支出高出了108.2%。农户生活总支出、食品支出、居住支出的时变效应和差异效应都显著为正,耕地面积和住房面积对农户生活支出的影响显著为正,表明土地整理政策下集中居住增加了农户生活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集中居住 生活负担 双重模型
原文传递
三相PWM驱动电机系统干扰源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亚秀 孙睿峰 陈炳才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58,共7页
针对三相PWM驱动电机系统难以建立用于预测干扰的准确的高频干扰源数学模型这一问题,提出将整流桥和逆变器两个干扰源分开进行研究的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法建立整流桥的干扰源模型,采用双重傅里叶积分法建立逆变桥产生的共模和差模干... 针对三相PWM驱动电机系统难以建立用于预测干扰的准确的高频干扰源数学模型这一问题,提出将整流桥和逆变器两个干扰源分开进行研究的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法建立整流桥的干扰源模型,采用双重傅里叶积分法建立逆变桥产生的共模和差模干扰的干扰源数学模型,把PWM载波和基波用两个独立周期的时变函数来描述,将其共同作用的函数作为被积函数,并详细推导了正弦脉宽调制技术的内外积分线的确定过程。最后通过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所建立整流桥和逆变器的干扰源模型的正确性,因此该数学模型可作为三相PWM驱动电机系统的传导干扰预测的干扰激励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M驱动 数学模型 共模干扰源 模干扰源 傅里叶变换 双重傅里叶积分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消费促进政策实施效果的区域差异性——“购买”和“使用”环节政策比较视角 被引量:15
11
作者 熊勇清 黄恬恬 李小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78,共8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还处于"技术与商业化示范"阶段,高价格与市场的低需求、高风险与消费者的低认知是其主要特征。根据"居民消费能力"和"交通承载能力"区分示范推广应用城市的区域差异性,应用双重差分模... 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还处于"技术与商业化示范"阶段,高价格与市场的低需求、高风险与消费者的低认知是其主要特征。根据"居民消费能力"和"交通承载能力"区分示范推广应用城市的区域差异性,应用双重差分模型等方法从静态和动态角度,研究分析了"购买"和"使用"环节政策在不同城市实施效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购买"环节政策实施效果与城市居民消费能力呈反比,与城市交通承载压力呈正比,"使用"环节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城市消费能力和交通承载压力均呈正比;"购买"和"使用"环节政策在中等居民消费能力和车辆承载压力较低的城市均有显著效果。因此,制定新能源汽车消费促进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市场内生动力,适当减少财政补贴政策力度;还应根据城市居民消费能力和交通承载压力的不同制定差异化促进政策,消费能力及车辆承载压力较低的城市应以"购买"环节政策为主;消费能力及车辆承载压力中等城市可由"购买"环节向"使用"环节转移;消费能力及车辆承载压力较高的城市则应注重培育新能源汽车市场内生动力,以"使用"环节配套设施及服务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消费促进 政策效果 区域异性 双重模型
下载PDF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对承包户收入的影响——基于DID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艺鹏 姚顺波 郭亚军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1-58,共8页
基于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林场的调研数据,对比了林改前后承包户与非承包户收入水平和结构的变化,建立了双重倍差(DID)模型,运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分析方法,估计了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对承包户收入影响的净效应。结果表明,林改政策的实施... 基于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林场的调研数据,对比了林改前后承包户与非承包户收入水平和结构的变化,建立了双重倍差(DID)模型,运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分析方法,估计了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对承包户收入影响的净效应。结果表明,林改政策的实施在统计意义上对承包户的林业收入和农业收入水平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对总收入产生了显著的正影响,但主要贡献来自务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另外,林改对农业收入占比、务工收入占比以及纯收入占比均产生了显著影响,但对林业收入占比几乎没有影响。最后,探讨了承包户的增收途径以及林改对其未来收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 收入 双重模型(DID) 非观测效应模型
下载PDF
地方主导型产业政策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涌现:基于产业链“链长制”的研究视角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洪铎 吴金燕 +1 位作者 吴璇 陈晓珊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24年第3期53-67,共15页
产业链“链长制”作为地方主导型产业政策的创新形态,是我国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机制,其能否以及如何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亟待研究。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省级层面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倍差法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链“链长制... 产业链“链长制”作为地方主导型产业政策的创新形态,是我国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机制,其能否以及如何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亟待研究。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省级层面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倍差法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链“链长制”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实施产业链“链长制”能够有效带动省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基于不同方法和策略而开展的稳健性估计均验证该促进效应的存在。作用机制检验显示,改善资源错配是产业链“链长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异质性分析表明,产业链“链长制”对新质生产力的促发展效应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中更为显著。上述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地方主导型产业政策、新质生产力的相关研究,这对于我国深入推进产业链“链长制”以加快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链长制” 新质生产力 资源优化配置 多时点模型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促进了企业环保投资吗?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开军 石智博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6,共12页
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是培育经济新动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重要举措。本文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分批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建立渐进倍差模型,基于2014至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对企业环保投资规模... 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是培育经济新动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重要举措。本文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分批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建立渐进倍差模型,基于2014至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对企业环保投资规模和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显著提高了企业环保投资规模,对环保投资效率的提升主要体现在环保投资不足型企业上。机制检验表明,绿色金融创新试验区设立对企业环保投资规模和效率的影响,主要通过要素市场发育程度、环境规制和董事长环保背景进行传导。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对企业投资规模和效率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这种效应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改革 环保投资效率 董事长环保背景 渐进模型
下载PDF
环境信用制度选择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15
作者 陈海盛 沈满洪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115,共10页
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信用制度内涵丰富,类型多样,是拥有强制型、选择型、引导型的制度工具。为推动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信用制度选择面临困境。该研究基于2003—2021年数据,理论探讨影响环境信用制度的因素,分... 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信用制度内涵丰富,类型多样,是拥有强制型、选择型、引导型的制度工具。为推动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信用制度选择面临困境。该研究基于2003—2021年数据,理论探讨影响环境信用制度的因素,分别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绿色信贷指引》《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出台实施构建环境信用监管制度、绿色信贷制度、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准自然实验,采用空间倍差法分析环境信用制度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研究发现:(1)尽管单一型环境信用制度在一定程度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组合型环境信用制度未起到“1+1>2”“1+1+1>3”效果。(2)影响环境信用制度的关键因素是内生交易成本,当内生交易成本过高时,环境信用制度“宁缺毋滥”;当内生交易成本忽略不计时,环境信用制度“多多益善”;当内生交易成本处于中间位置时,需要权衡选择单一或组合型环境信用制度。(3)信用环境是环境信用制度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调节变量,法制环境对环境信用制度支撑力偏弱。加强法制、信用环境建设,降低制度运行成本,是释放环境信用制度潜力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条件,应着眼制度替代加强环境信用制度选择,着眼制度互补加强环境信用制度耦合,着眼制度冲突加强环境信用制度协同,着眼制度空缺加强环境信用制度查漏补缺,着眼定性定量完善环境信用制度绩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信用制度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内生交易成本 EBM模型 空间
下载PDF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劳动力成本上升与企业创新 被引量:14
16
作者 顾欣 张雪洁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2-110,共9页
当前,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强和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所带来的创新压力是中国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通常会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那么在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这种结论是否依然成立,本文尝试给出回答... 当前,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强和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所带来的创新压力是中国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通常会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那么在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这种结论是否依然成立,本文尝试给出回答。笔者基于1999—2007年中国企业微观数据,利用双重倍差模型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背景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进行测算。研究结果显示:当经济政策可能发生巨大波动时,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对企业创新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会随着企业R&D水平的上升而逐渐增加,即企业创新的技术含量越高,所处行业的技术要求越高,则该抑制作用越明显。同时也发现该抑制作用具有选择效应,即对于不同所有制企业具有异质性影响,相较于其他类型企业而言,私营企业和港澳台企业创新受到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劳动力成本上升 企业创新 双重模型
下载PDF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效应 被引量:4
17
作者 章蓉 曹乾 +3 位作者 路云 范涛 孙钰 陈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8-94,共7页
目的探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在农民健康相关指标改善中的作用,定量评估新农合政策的实施效果。方法基于政策效果评价的倍差法(DID模型)和Probit模型对中国2004年和2009年新农合制度的参合数据进行健康效应的实证研究,样本分... 目的探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在农民健康相关指标改善中的作用,定量评估新农合政策的实施效果。方法基于政策效果评价的倍差法(DID模型)和Probit模型对中国2004年和2009年新农合制度的参合数据进行健康效应的实证研究,样本分为对照组(n=1 058)和参合组(n=2 879),比较两组农民在新农合实施前(2004年)和实施后(2009年)健康效应评价指标(4周患病率、体质量指数和自评健康)的变化情况。结果新农合制度对农民的体质量指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0.139,P=0.036,OR=0.871),在职、年龄和收入是体质量指数异常的相关因素。新农合制度对自评健康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0.214,P=0.001,OR=0.807),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家庭规模以及婚姻状况对健康自评有影响(P<0.05);新农合制度对降低患病率效果不显著。结论为更加有效地促进新农合对健康相关评价指标的积极作用,应注意加强健康生活理念的宣传力度,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医疗保健服务以及形成合理的就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PROBIT模型 健康效应
下载PDF
CEPA促进了中国内地对香港的货物贸易吗?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应武 李世杰 朱亭瑜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21,共6页
本文基于1998—2011年相关数据,采用倍差法和引力方程的整合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内地各省区进出口贸易的CEPA效应,得出CEPA既没有增加中国内地省区对香港的出口,也没有逆转进口下降趋势的结论。这与CEPA在内容上体现为内地对香港的单方... 本文基于1998—2011年相关数据,采用倍差法和引力方程的整合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内地各省区进出口贸易的CEPA效应,得出CEPA既没有增加中国内地省区对香港的出口,也没有逆转进口下降趋势的结论。这与CEPA在内容上体现为内地对香港的单方面开放及CEPA框架下香港经济结构和贸易转型有关,并提出本文结论对中国未来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PA 贸易效应 引力模型
下载PDF
文化产业扶贫政策的增收和减贫效应:微观机制和贵州农民画的经验 被引量:14
19
作者 叶林 李艳琼 +2 位作者 方峥 余江 郭子桢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4-97,共14页
基于贫困家庭微观决策的文化产业扶贫模型显示,该政策促使贫困家庭生产将有限劳动时间配置到边际产出更高的文化产品生产,并最终增加人均家庭收入和提高福利水平。为测度文化产业扶贫的增收和减贫效果并验证其微观作用机制,实证部分利用... 基于贫困家庭微观决策的文化产业扶贫模型显示,该政策促使贫困家庭生产将有限劳动时间配置到边际产出更高的文化产品生产,并最终增加人均家庭收入和提高福利水平。为测度文化产业扶贫的增收和减贫效果并验证其微观作用机制,实证部分利用2006~2017年世界银行贵州调查项目的农村家庭微观定点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倍差法(DID)对2013年开始试点的贵州水城县农民画产业扶贫项目进行政策效果估计。结果显示,相对于不受政策影响的控制组,该政策可导致参与该项目的贫困家庭年人均收入增长额外提高22.6%,且在考虑政策强度和政策质量差异后其增收效应仍然显著。以文化产品劳动时间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分析显示,该扶贫政策通过增加贫困家庭的文化产品生产时间和文化产品销售收入间接提高家庭人均收入,政策导致贫困家庭平均每年额外投入348小时进行文化产品生产并获得9670元的农民画销售收入。此外,对该政策的年度和累计脱贫率估计显示文化产业扶贫具有显著的减贫效果,项目覆盖的8个村民小组年均和累计脱贫率分别额外提高7.69%和13.82%。最后,对文化产业政策的年度效应估计还显示,文化产业扶贫政策在考察期内存在持续增收和稳定脱贫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扶贫 农业家庭模型 农民画
下载PDF
倍差法及其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于石成 王琦琦 张曼晖 《疾病监测》 CAS 2019年第3期272-277,共6页
倍差法是针对非均衡组设计提出的统计方法,可解决准实验设计中干预组和对照组不均衡的问题。倍差法不仅可以处理两组基线差异的问题,也可以控制作用于两组的混杂因素的影响,有效地估计干预效应。本文阐述了倍差法的设计原理和统计方法,... 倍差法是针对非均衡组设计提出的统计方法,可解决准实验设计中干预组和对照组不均衡的问题。倍差法不仅可以处理两组基线差异的问题,也可以控制作用于两组的混杂因素的影响,有效地估计干预效应。本文阐述了倍差法的设计原理和统计方法,并以结果为连续变量(甲醛日潜在剂量,mg/d)的实例,拟合一般线性模型,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同时,针对结果为二分类变量的设计,也介绍了倍差法logistic回归的分析原理和参数解释。公共卫生干预项目采用非随机化分组的准实验设计较多,采用倍差法处理这些资料,可达到接近随机对照试验的统计效果。随着倍差法技术的普及,其在公共卫生项目评价中的应用将更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实验设计 非均衡组设计 一般线性模型 LOGISTIC回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