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凝视:《农神噬子》中的幻想与欲望
1
作者 王晓丹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1年第2期66-69,共4页
《农神噬子》是西班牙著名画家弗朗西斯科·戈雅在其晚年居住的"聋人屋"墙壁上创作的壁画,画面中展现的是希腊神话里农神吞噬其子的一幕。若将《农神噬子》置于"双重凝视"的凝视理论中考察可以发现:《农神噬子... 《农神噬子》是西班牙著名画家弗朗西斯科·戈雅在其晚年居住的"聋人屋"墙壁上创作的壁画,画面中展现的是希腊神话里农神吞噬其子的一幕。若将《农神噬子》置于"双重凝视"的凝视理论中考察可以发现:《农神噬子》是戈雅逃离现实象征秩序进入个人幻想情景的媒介,而凝视则是满足欲望观看的入场券,戈雅的自我想象得以投射于画中诡秘的神话故事与农神形象之上,"农神"作为"自我"形象,满足主体对缺席的观看,反映了戈雅潜在的欲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雅 农神噬子 双重凝视 幻想 欲望
下载PDF
肖像凝视的视觉效力——论南希《肖像画的凝视》中的双重凝视 被引量:3
2
作者 陆颖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19年第1期405-422,564,共19页
《肖像画的凝视》(Le Regard du Portrait)是让-吕克·南希(Jean-Luc Nancy)在2000年发表的一本画论小册,书中反映了南希本人对肖像画这一艺术形式及肖像画主体的理解。肖像无时无刻不在与个人主体性发生关联与对话,肖像画的凝视是... 《肖像画的凝视》(Le Regard du Portrait)是让-吕克·南希(Jean-Luc Nancy)在2000年发表的一本画论小册,书中反映了南希本人对肖像画这一艺术形式及肖像画主体的理解。肖像无时无刻不在与个人主体性发生关联与对话,肖像画的凝视是主体性的凝视却又绝非囿于主体性之困。南希凝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凝视的'双重性',其对肖像画凝视的思考大体拆解为以下四个层面:①强调肖像画的自主性,将其视其为主体的出生或再造、缺席或死亡。②肖像画与人物主体之间存在相似性,南希强调正是主体的缺席成全了肖像画的相似性,使画像具有脱离于现实真实的自主性。③肖像画与主体之间的暖昧与张力在于,肖像画的凝视能够唤起读图者对自身'在场'感的回归,即南希所说的由外而内的'回撤'。④肖像画的凝视完成的是一种主体性的打开或延展,是向自身的回返,借由肖像画可以最终解答的问题是:肖像画作为'精神性的生命'如何思考自身和检视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像画 凝视理论 主体性 双重凝视 让-吕克·南希
原文传递
晚清西方漫游者对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凝视维度 被引量:1
3
作者 洪思慧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69-76,共8页
晚清西方来华漫游者著述了大量的访华游记,这些作品普遍对彼时中国城市社会空间作了带有意识形态化的批评和乌托邦化的赞扬。这种双重凝视现象虽然反映着西方先进工业文明与中国传统农业文明之间的冲突与互补,但从空间认知的角度来考虑... 晚清西方来华漫游者著述了大量的访华游记,这些作品普遍对彼时中国城市社会空间作了带有意识形态化的批评和乌托邦化的赞扬。这种双重凝视现象虽然反映着西方先进工业文明与中国传统农业文明之间的冲突与互补,但从空间认知的角度来考虑漫游者凝视维度的形象学意义,可以给出新的理解——漫游者对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凝视生成了一种在相互对立基础上相互包涵进而综合再现的辩证形象。这种在特定时期形成的既矛盾又融合的凝视观感,既是社会空间生产发展的动态展现,也是社会空间形象的综合显现,同时更是社会空间生活的真实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 西方漫游者 中国城市 双重凝视
下载PDF
“现代性”视角下西人对打箭炉的建筑认知——以20世纪之交西人游记为例
4
作者 邓巍婷 田凯 《华中建筑》 2021年第11期9-12,共4页
20世纪之交大量旅藏西人途经打箭炉,他们以西方城市现代化转型中生成的古典与现代精神并存的现代性认知视角,在游记里塑造了其眼中打箭炉的建筑形象,将这些游记作为线索尝试去剖析西人对打箭炉的建筑认知特征。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将西... 20世纪之交大量旅藏西人途经打箭炉,他们以西方城市现代化转型中生成的古典与现代精神并存的现代性认知视角,在游记里塑造了其眼中打箭炉的建筑形象,将这些游记作为线索尝试去剖析西人对打箭炉的建筑认知特征。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将西人在现代性视角下的记载与当地内部视角下的记载作对比分析,得知在该视角下西人对打箭炉的建筑认知呈现出赞美与批判并存的双重凝视特征,表现为既有对打箭炉在汉藏文化交融下生成独特建筑形态的正面描述,又存在对当时该地落后建筑空间的负面描述。这实质反映的是他们对自身建筑文化的认同与否定。通过研究该认知特征及形成原因,为今后通过西人这一新的视角去研究打箭炉的建筑面貌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人视角 打箭炉 城市和建筑 认知 双重凝视
下载PDF
异域旅游电影的现代性悖论 被引量:2
5
作者 慈祥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1-54,共4页
异域旅游电影通过旅游-爱情模式在不同空间的对比展现了异域景观的体验对工具理性束缚的反抗作用,进而试图指出作为现代性"他者"的本土已经成为需要接受批判的"中心",而曾经的"中心"异域则成为提供批判... 异域旅游电影通过旅游-爱情模式在不同空间的对比展现了异域景观的体验对工具理性束缚的反抗作用,进而试图指出作为现代性"他者"的本土已经成为需要接受批判的"中心",而曾经的"中心"异域则成为提供批判动力的"他者"。然而,异域旅游电影的批判逻辑不可避免地陷入到另一个悖论中,即作为对公路电影进行改造与模仿的异域旅游电影,在其内在的双重凝视结构中显现了与其表层的现代性批判诉求的尖锐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域旅游电影 现代性 公路电影 商业 双重凝视
原文传递
流放即归家:论阿列克斯·米勒的《祖先游戏》 被引量:2
6
作者 马丽莉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0-154,共5页
本文主要探讨澳大利亚作家阿列克斯.米勒的小说《祖先游戏》中有关流放的主题。这部小说在连接和断开之间,过去和现在之间,移民和移置之间,都有所描述并达到和解。对于书中人物双重文化下的流放生活,米勒的观点是积极乐观的。他认为,这... 本文主要探讨澳大利亚作家阿列克斯.米勒的小说《祖先游戏》中有关流放的主题。这部小说在连接和断开之间,过去和现在之间,移民和移置之间,都有所描述并达到和解。对于书中人物双重文化下的流放生活,米勒的观点是积极乐观的。他认为,这种'二态'性的生活是一种神圣的礼物,而非生活的障碍。这与赛义德'双重凝视'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先游戏》 流放 双重凝视
原文传递
镜中人生——《楚门的世界》评析
7
作者 吴琳红 吴毅强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年第9期226-226,共1页
很多影评人都从控制欲和窥视欲的角度来解读《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本人用镜子的意象来做隐喻,从照镜子的姿态去诠释影片的内涵,影片中的观众观看truemanshow这个真人节目,犹如观看自己,而影片外的观众——我们又进一步观看我们照镜子... 很多影评人都从控制欲和窥视欲的角度来解读《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本人用镜子的意象来做隐喻,从照镜子的姿态去诠释影片的内涵,影片中的观众观看truemanshow这个真人节目,犹如观看自己,而影片外的观众——我们又进一步观看我们照镜子的姿态,这是一个自我分裂而有融合的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中之镜 自我 双重凝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