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加热法合成碳化硅晶须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戴长虹 孟永强 +1 位作者 赵茹 宋祖伟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8-81,共4页
本文给出了一种低成本、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碳化硅晶须的新方法 ,以炭黑和SiO2 微粉为原料对用双重加热法合成碳化硅晶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利用双重加热技术可以在较低合成温度 130 0℃下、较短合成时间 1.5h内得到平均直径为 0 .3μ... 本文给出了一种低成本、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碳化硅晶须的新方法 ,以炭黑和SiO2 微粉为原料对用双重加热法合成碳化硅晶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利用双重加热技术可以在较低合成温度 130 0℃下、较短合成时间 1.5h内得到平均直径为 0 .3μm、长度为 10~ 4 0 μm、生成率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加热 合成 碳化硅晶须 炭黑 二氧化硅微粉 原料
下载PDF
碳化硅晶须双重加热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许桢 戴长虹 +1 位作者 赵茹 宋祖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305-308,共4页
双重加热法是低成本、大批量合成碳化硅晶须的新技术,合成温度低、合成时间短、生成率高。对以炭黑和二氧化硅微粉为原料、用双重加热法合成碳化硅晶须的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观察了不同合成时间、合成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的碳化硅晶须,... 双重加热法是低成本、大批量合成碳化硅晶须的新技术,合成温度低、合成时间短、生成率高。对以炭黑和二氧化硅微粉为原料、用双重加热法合成碳化硅晶须的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观察了不同合成时间、合成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的碳化硅晶须,揭示出不同工艺参数对合成的碳化硅晶须的产出率,微观形貌、直径和长度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的使用可以加快反应速度,提高碳化硅晶须的生成率,合成过程为VLS。实验中初步得到的最佳经济工艺参数为:Fe2O3的用量为2%,合成时间为1.5h,合成温度为1250℃。此时的该工艺条件下碳化硅晶须的生成率可达80%,晶须平均直径为0.6μm,平均长度为3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晶须 双重加热技术 催化剂 生成率
下载PDF
双重加热离子渗氮炉 被引量:1
3
作者 余由海 段国炎 +1 位作者 谢仕芳 陈洪民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6-39,共4页
针对旧式离子渗氮炉所存在的问题,在新炉子的研制中作了大量结构改进工作。所研制的双重加热离子渗氮炉可消除工件由油污引起的弧光,提高了工件的温度均匀性,具有省电、节水、生产效率高的特点。用该炉进行气门的离子渗氮,其硬度、... 针对旧式离子渗氮炉所存在的问题,在新炉子的研制中作了大量结构改进工作。所研制的双重加热离子渗氮炉可消除工件由油污引起的弧光,提高了工件的温度均匀性,具有省电、节水、生产效率高的特点。用该炉进行气门的离子渗氮,其硬度、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均能达到产品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加热 离子渗氮炉
下载PDF
程控与脉冲型双重加热离子轰击炉及其应用技术
4
作者 陈海波 《机械工人(热加工)》 2004年第7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离子轰击炉 表面改性 程控 脉冲型 双重加热 真空炉 辉光离子氮化炉
下载PDF
节能和环保理想结合——程控电脉冲型双重加热多功能离子轰击炉
5
作者 陈海波 《机械工人(热加工)》 2004年第4期4-5,共2页
就节省电能与气能和环保而言,程控电脉冲型双重加热多功能离子轰击炉比气体和液气化学热处理设备、甚至真空炉,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比气体炉节电能30%以上,节约耗用气体是气体炉的1/20~1/100;无环境污染。
关键词 程控电脉冲型双重加热多功能离子轰击炉 化学热处理设备 电能 洁净生产 辉光离子渗氮炉 真空炉
下载PDF
船体外板“双重”线加热成形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齐亮 杨平 张成龙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25-930,共6页
文章在"单"线加热的机理研究基础上,重点对"双重"线加热进行有限元分析,对其温度场和变形场进行了大量基于ANSYS的数值计算,并与"单"线加热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说明"双重"线加热能有效提高船... 文章在"单"线加热的机理研究基础上,重点对"双重"线加热进行有限元分析,对其温度场和变形场进行了大量基于ANSYS的数值计算,并与"单"线加热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说明"双重"线加热能有效提高船体外板的成形效率,非常适合加工大变形的船体外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体外板 双重”线加热 有限元分析 成形
下载PDF
碳化硅晶须合成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宋祖伟 李旭云 +2 位作者 蒋海燕 刘希光 戴长虹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1,共3页
给出了一种低成本、规模化生产碳化硅晶须的方法。以炭黑和二氧化硅微粉为原料,对双重加热法合成碳化硅晶须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合成工艺的优化参数:二氧化硅与炭黑质量比为1.5∶1,以三氧化二铁为催化剂,用量为二氧化硅原料总质量的2%,... 给出了一种低成本、规模化生产碳化硅晶须的方法。以炭黑和二氧化硅微粉为原料,对双重加热法合成碳化硅晶须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合成工艺的优化参数:二氧化硅与炭黑质量比为1.5∶1,以三氧化二铁为催化剂,用量为二氧化硅原料总质量的2%,合成温度为1 250℃,合成时间为1.5 h。该工艺条件下可以得到平均直径为0.6μm、平均长度为30μm、生成率达80%的碳化硅晶须。与常规加热相比,双重加热技术具有节能、省时、生成率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晶须 双重加热 二氧化硅
下载PDF
碳化硅纳米晶须的制备 被引量:10
8
作者 戴长虹 水丽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5-277,共3页
以SiO2 纳米粉和自制的树脂热解炭作原料 ,用一种新的加热设备———双重加热炉合成了直径在 5~ 3 0nm范围内、长径比在 5 0~ 3 0 0之间的碳化硅纳米晶须 .用化学分析方法、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碳化硅纳米晶须进行了... 以SiO2 纳米粉和自制的树脂热解炭作原料 ,用一种新的加热设备———双重加热炉合成了直径在 5~ 3 0nm范围内、长径比在 5 0~ 3 0 0之间的碳化硅纳米晶须 .用化学分析方法、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碳化硅纳米晶须进行了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用双重加热炉合成碳化硅纳米晶须的最佳温度范围为 12 5 0~ 13 0 0℃ ,恒温时间为 60~ 75min ,碳化硅纳米晶须的产率最高可达 82 % (质量分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纳米晶须 制备 双重加热 陶瓷
下载PDF
碳化硅超细粉的制备新法 被引量:7
9
作者 戴长虹 水丽 《中国粉体技术》 CAS 2001年第1期10-11,共2页
用一种新的方法———双重加热法制备了直径在 5 0~ 6 0nm范围内的SiC超细粉 ,用化学分析方法、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SiC超细粉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 ,用双重加热法制备SiC超细粉的最佳温度为135 0℃ ,恒温时间为 6 0... 用一种新的方法———双重加热法制备了直径在 5 0~ 6 0nm范围内的SiC超细粉 ,用化学分析方法、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SiC超细粉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 ,用双重加热法制备SiC超细粉的最佳温度为135 0℃ ,恒温时间为 6 0min ,SiC超细粉的产率可达 98% (质量分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超细粉 陶瓷材料 双重加热
下载PDF
用于制备氮化硅粉的高温电阻炉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少武 王立 +2 位作者 甘恢琪 宋洪科 陈俊宇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38,62,共6页
设计了三种不同加热方式的高温电阻炉,即外壁加热、内芯加热和双重加热高温炉。介绍了电热元件的材料选取、尺寸确定,保温材料的选用,热电偶的选择与安装。分析了三种高温炉的耗电量、散热量和使用寿命。通过对比,内芯加热高温炉耗电量... 设计了三种不同加热方式的高温电阻炉,即外壁加热、内芯加热和双重加热高温炉。介绍了电热元件的材料选取、尺寸确定,保温材料的选用,热电偶的选择与安装。分析了三种高温炉的耗电量、散热量和使用寿命。通过对比,内芯加热高温炉耗电量最低、使用寿命最长,双重加热高温炉升温速度最快,外壁加热高温炉的炉膛有效面积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炉 反应炉 电热元件 双重加热 氮化硅
下载PDF
SiC纳米晶须的制备及TEM观察
11
作者 戴长虹 蔺玉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0期341-342,共2页
以SiO2纳米粉和自制的树脂热解炭作原料,采用双重加热这一新技术在较低的合成温度下、较短的合成时间内制备了直径在10~30nm范围内、长径比在30~100之间、产率达80%的SiC纳米晶须,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SiC... 以SiO2纳米粉和自制的树脂热解炭作原料,采用双重加热这一新技术在较低的合成温度下、较短的合成时间内制备了直径在10~30nm范围内、长径比在30~100之间、产率达80%的SiC纳米晶须,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SiC纳米晶须的显微形貌进行了观察研究,分析了合成温度和时间对SiC纳米晶须显微形貌的影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TEM 纳米晶须 纳米陶瓷 双重加热
下载PDF
碳化硅晶片的制备技术
12
作者 宋祖伟 李旭云 +1 位作者 赵茹 戴长虹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10,共3页
碳化硅晶须和晶片都是陶瓷基、金属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与碳化硅晶须相比,有关碳化硅晶片制备与应用的报道相对较少。论述了碳化硅晶片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比较了国内外碳化硅晶片的各种制备技术。阐明了加热方式对碳化硅... 碳化硅晶须和晶片都是陶瓷基、金属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与碳化硅晶须相比,有关碳化硅晶片制备与应用的报道相对较少。论述了碳化硅晶片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比较了国内外碳化硅晶片的各种制备技术。阐明了加热方式对碳化硅晶片制备的影响。指出低成本、新型热源的开发与推广应用有利于实现碳化硅晶片的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晶片 双重加热 碳化硅晶须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分离技术 被引量:7
13
作者 余喜讯 万昌秀 乐以伦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前 ,普遍认为人类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 (low densitylipoprotein ,LDL)水平的升高及其氧化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危险因素。为此开发出了许多技术和药物来降低血LDL的水平 ,其中 ,通过体外循环直接从血浆或全血中除... 目前 ,普遍认为人类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 (low densitylipoprotein ,LDL)水平的升高及其氧化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危险因素。为此开发出了许多技术和药物来降低血LDL的水平 ,其中 ,通过体外循环直接从血浆或全血中除去LDL的LDL分离技术被认为是最有效和最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特别是对一些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无效的家族性高胆固醇的病人更显得有意义。最近的研究表明 ,LDL分离技术不仅能有效地降低血浆中的LDL水平 ,而且还能减少LDL的氧化及降低LDL氧化的易感性。现今已有 7种类型的LDL分离技术应用于临床 ,即血浆交换、常规双重滤过、加热双重滤过、硫酸右旋糖酐纤维素吸附、免疫吸附、肝素沉淀及LDL的血液灌流分离技术。这几种技术各有其优缺点。总的说来 ,血浆交换、常规双重滤过及加热双重滤过的选择性较差 ,但操作简便、价格较为便宜 ;硫酸右旋糖酐纤维素吸附、免疫吸附、肝素沉淀的选择性较高 ,但操作复杂、价格昂贵 ;LDL的血液灌流分离技术不同于前述几种技术 ,它能直接从全血中特异性地吸附LDL ,但其应用于临床的时间短 ,还需积累应用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分离技术 血浆交换 常规双重滤过 加热双重滤过 免疫吸附
下载PDF
粉状饲料热杀菌工艺与清洁输送设备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英 《养殖技术顾问》 2012年第7期266-266,共1页
1粉状饲料热杀菌卧式桨叶分批杀菌机工艺主要流程是,配料秤→混合机→卧式桨叶分批杀菌机→干燥冷却器→二次混合机→粉状饲料成品打包。在该工艺中,配料后的第1次混合作预混合使用,不添加微量添加剂。在桨叶式分批杀菌机上常采用直接... 1粉状饲料热杀菌卧式桨叶分批杀菌机工艺主要流程是,配料秤→混合机→卧式桨叶分批杀菌机→干燥冷却器→二次混合机→粉状饲料成品打包。在该工艺中,配料后的第1次混合作预混合使用,不添加微量添加剂。在桨叶式分批杀菌机上常采用直接添加蒸气和侧壁同时加热的双重加热法,对粉状饲料进行杀菌作业。通常侧壁加热的温度在0~110℃,粉状饲料的温度应控制在90℃以上。由于湿热杀菌的效力明显大于干热杀菌,同样的温度条件下需要的时间短,所以应使粉料的水分增加3%~6%,但水分增加过高又带来干燥的困难。杀菌的时间根据要处理的致病菌的热死特性而定,一般控制在2-10分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工艺 粉状饲料 输送设备 双重加热 二次混合机 干热杀菌 温度条件 微量添加剂
下载PDF
Miele CombiSet系列烧烤架
15
《家用电器》 2010年第12期15-15,共1页
烧烤不仅局限于牛排,猪排,鱼类,也适用于菜类.味道同样棒。在很多情况下用户不方便在户外烧烤.尤其是寒冷的冬季或潮湿的区域。对于一群喜爱烧烤的用户来说.Miele室内小型烧烤架CombiSet系列成为烹饪中的有力器具。CombiSet系列... 烧烤不仅局限于牛排,猪排,鱼类,也适用于菜类.味道同样棒。在很多情况下用户不方便在户外烧烤.尤其是寒冷的冬季或潮湿的区域。对于一群喜爱烧烤的用户来说.Miele室内小型烧烤架CombiSet系列成为烹饪中的有力器具。CombiSet系列烧烤架有两款.宽度分别为12英寸和15英寸,主要部分是双重加热控制区,可同时加热,烹饪和保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烤 双重加热 控制区 用户 烹饪 牛排 猪排 味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