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双重客体说”:劳动法律关系客体再论
被引量:
6
1
作者
许建宇
《法治研究》
2010年第11期63-67,共5页
在确定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的具体类型时,我们应以"涵盖性"、"反作用性"、"概括性"作为判断客体形态的基本出发点。以此标准衡量,"劳动力客体说"、"劳动行为(或劳动活动)客体说"、"...
在确定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的具体类型时,我们应以"涵盖性"、"反作用性"、"概括性"作为判断客体形态的基本出发点。以此标准衡量,"劳动力客体说"、"劳动行为(或劳动活动)客体说"、"主从客体说"等我国当下几种主要的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理论学说均存在着若干不足,极有必要代之以"双重客体说",亦即静态的劳动力、动态的劳动行为均应被视为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的表现形态。在客体种类被界定后,我们更应关注和研究双重客体自身的特殊性,以及这些特殊性对劳动法的宗旨确立、权利义务结构、制度设计等方面产生的制约作用和决定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法律关系
客体
劳动力
劳动行为
“
双重客体
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双重客体及客体的双重规定性──关于主体性的逆极思考
2
作者
康渝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2-15,共4页
关键词
双重客体
双重
规定
主体性
对象性活动
旧唯物主义
主体对象
认识论
本质力量
客体
范畴
客观实在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侵害非同一对象的双重客体可否构成抢劫罪?
3
作者
李占义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7-48,共2页
1994年4月12日,被告人周某(20岁)从安西东站窜上暂停的204次旅客列车15号车厢,见旅客杨某正在睡觉,使用随身携带的折叠剪刀将杨的外衣口袋剪开。当周某欲下手实施盗窃时,被邻座位的旅客魏某发现,魏穿鞋欲去报警,周随即持剪刀对魏说:“...
1994年4月12日,被告人周某(20岁)从安西东站窜上暂停的204次旅客列车15号车厢,见旅客杨某正在睡觉,使用随身携带的折叠剪刀将杨的外衣口袋剪开。当周某欲下手实施盗窃时,被邻座位的旅客魏某发现,魏穿鞋欲去报警,周随即持剪刀对魏说:“你干啥,别动。”遂从杨的兜内盗走人民币50元。 对于本案的处理,主要有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劫罪
双重客体
被害人
同一对象
《刑法》
旅客列车
人身权利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司法实践
秘密窃取
原文传递
论抢劫罪客体要件之意义
被引量:
9
4
作者
冯亚东
刘凤科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22-28,共7页
犯罪客体对于理解个罪的犯罪构成起着纲领性指导作用,就抢劫罪而言尤其如此。双重犯罪客体的实体意义既体现了抢劫罪本身的社会危害性所在,表明刑法的保护重心与针对对象,又指导着对抢劫罪的客观行为方式的确定——尤其是抢劫行为的手...
犯罪客体对于理解个罪的犯罪构成起着纲领性指导作用,就抢劫罪而言尤其如此。双重犯罪客体的实体意义既体现了抢劫罪本身的社会危害性所在,表明刑法的保护重心与针对对象,又指导着对抢劫罪的客观行为方式的确定——尤其是抢劫行为的手段行为方式。“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的个罪体现与个案判断,都应该以其双重客体的构成模式为逻辑归依。同时,双重客体模式还决定着抢劫罪终了形态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劫罪
犯罪
客体
行为方式
双重
行为
客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警务机制构建下的主客体关系探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欧阳洁慧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1年第10期252-253,共2页
现代警务与公安教育在各自的实践活动中是互为主客体的社会交往关系。在警务现代化建设、大教育构建的新要求下,二者之间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准确认识新背景下现代警务与公安教育的本质及相互关系,有利...
现代警务与公安教育在各自的实践活动中是互为主客体的社会交往关系。在警务现代化建设、大教育构建的新要求下,二者之间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准确认识新背景下现代警务与公安教育的本质及相互关系,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警务机制构建实效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警务
公安教育
主
客体
关系
双重
主
客体
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法理再析
6
作者
刘爱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25-329,共5页
为准确把握提供虚假文件罪的实质,仍需从犯罪构成的四个方面,即犯罪客体的双重性、客观方面、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以及犯罪主体的复杂性和主观方面故意的直接性等要件进行具体的剖析。
关键词
双重客体
因果关系
直接故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贪污与肃贪研究(续三)
7
作者
林炳发
《广东审计》
1996年第11期15-18,共4页
贪污与肃贪研究(续三)□林炳发第三篇贪污行为客体要件与客观要件研究一、贪污行为客体要件任何犯罪均有客体,不存在没有客体的犯罪,犯罪客体是所有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研究犯罪客体,对指导司法人员在实践中正确区分此罪与彼罪、...
贪污与肃贪研究(续三)□林炳发第三篇贪污行为客体要件与客观要件研究一、贪污行为客体要件任何犯罪均有客体,不存在没有客体的犯罪,犯罪客体是所有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研究犯罪客体,对指导司法人员在实践中正确区分此罪与彼罪、罪与非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贪污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贪污罪主体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公共财物的所有权
贪污行为
国家工作人员
公共财产
行为人
非法占有
从事公务
双重客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刘泽华对历史认识的理论阐释
8
作者
宁腾飞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4,共8页
刘泽华不仅是中国政治思想史家,而且也是新时期历史认识论研究的奠基者之一。他对历史认识论的研究有系统的规划,包括学术研究、历史教学和系统论著。从内容来看,刘泽华强调对主体意识的考察,率先提出主体意识的认知结构和双重客体。从...
刘泽华不仅是中国政治思想史家,而且也是新时期历史认识论研究的奠基者之一。他对历史认识论的研究有系统的规划,包括学术研究、历史教学和系统论著。从内容来看,刘泽华强调对主体意识的考察,率先提出主体意识的认知结构和双重客体。从形式上看,刘泽华重视探寻历史规律,首次提出考实性认识、抽象性认识、评价性认识三种认识形式。可以说,在新时期史学理论研究中,刘泽华具有高度的认识论自觉。不可否认,刘泽华的历史认识论存在着局限性,却深刻地影响和形塑了新时期的历史认识论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历史认识论研究催生了刘泽华史学的学术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泽华
主体至上
双重客体
历史认识形式
理论自觉
原文传递
强索小额财物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9
作者
肖利民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48-49,共2页
强索小额财物专指那种以非法占有他人少量公私财物为目的,采用轻度暴力、胁迫的方法,强行索取他人较小数额财物的行为。目前对这类案件有着不同定性。第一种以抢劫定性。其理由是:此类强索小额财物案件的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并当场...
强索小额财物专指那种以非法占有他人少量公私财物为目的,采用轻度暴力、胁迫的方法,强行索取他人较小数额财物的行为。目前对这类案件有着不同定性。第一种以抢劫定性。其理由是:此类强索小额财物案件的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并当场对被害人实施了暴力或胁迫,侵犯的是双重客体。我国刑法对抢劫罪的构成并没有规定抢劫财物的数额多少,暴力的强弱。只要具备抢劫的四个要件,就应以抢劫定罪。第二种以流氓定性。其理由是:强索小额财物的行为,客观上给人一种精神强制力,如索不到财物,立即采用暴力攫取。这种精神强制加暴力胁迫的手段是流氓犯罪的基本特征。这种行为,侵犯的虽是复杂客体,包括人身权、财产所有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占有
被害人
定罪处罚
公私财物
我国刑法
财产所有权
抢劫罪
行为人
复杂
客体
双重客体
原文传递
构成抢劫罪是以侵犯人身权利为前提
10
作者
刘林巨
《法学》
1982年第8期20-20,共1页
自本刊复刊号和今年第二期发表关于抢劫罪的既遂、未遂的讨论后,在司法界引起大家的重视,本刊陆续收到不少来稿.现将来稿的不同论点摘要如下,以供大家研究.
关键词
抢劫罪
人身权利
司法
被害人
主次关系
青少年犯罪
侵犯财产罪
犯罪主体
双重客体
抢劫犯罪
原文传递
也谈“绑票”行为的定性
11
作者
杨万明
《法律适用》
1987年第1期24-25,共2页
对于“绑票”行为,我认为它是非法拘禁行为与敲诈勒索行为的结合。在我国现行刑法没有将上述两个独立行为结合规定为一罪的情况下,只能以非法拘禁罪和敲诈勒索罪分别定罪,数罪并罚,不能依照或比照刑法第一百五十条的规定以抢劫罪定罪判...
对于“绑票”行为,我认为它是非法拘禁行为与敲诈勒索行为的结合。在我国现行刑法没有将上述两个独立行为结合规定为一罪的情况下,只能以非法拘禁罪和敲诈勒索罪分别定罪,数罪并罚,不能依照或比照刑法第一百五十条的规定以抢劫罪定罪判刑。理由是:一、抢劫行为与“绑票”行为所侵害的客体,虽然都是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双重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行为
抢劫行为
数罪并罚
非法拘禁罪
抢劫罪
敲诈勒索罪
人质
双重客体
绑架
人身权利
原文传递
题名
“双重客体说”:劳动法律关系客体再论
被引量:
6
1
作者
许建宇
机构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出处
《法治研究》
2010年第11期63-67,共5页
文摘
在确定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的具体类型时,我们应以"涵盖性"、"反作用性"、"概括性"作为判断客体形态的基本出发点。以此标准衡量,"劳动力客体说"、"劳动行为(或劳动活动)客体说"、"主从客体说"等我国当下几种主要的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理论学说均存在着若干不足,极有必要代之以"双重客体说",亦即静态的劳动力、动态的劳动行为均应被视为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的表现形态。在客体种类被界定后,我们更应关注和研究双重客体自身的特殊性,以及这些特殊性对劳动法的宗旨确立、权利义务结构、制度设计等方面产生的制约作用和决定性影响。
关键词
劳动法律关系
客体
劳动力
劳动行为
“
双重客体
说”
分类号
D922.5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双重客体及客体的双重规定性──关于主体性的逆极思考
2
作者
康渝生
机构
黑龙江大学哲学系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2-15,共4页
关键词
双重客体
双重
规定
主体性
对象性活动
旧唯物主义
主体对象
认识论
本质力量
客体
范畴
客观实在性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侵害非同一对象的双重客体可否构成抢劫罪?
3
作者
李占义
机构
兰州铁路运输法院
出处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7-48,共2页
文摘
1994年4月12日,被告人周某(20岁)从安西东站窜上暂停的204次旅客列车15号车厢,见旅客杨某正在睡觉,使用随身携带的折叠剪刀将杨的外衣口袋剪开。当周某欲下手实施盗窃时,被邻座位的旅客魏某发现,魏穿鞋欲去报警,周随即持剪刀对魏说:“你干啥,别动。”遂从杨的兜内盗走人民币50元。 对于本案的处理,主要有三种。
关键词
抢劫罪
双重客体
被害人
同一对象
《刑法》
旅客列车
人身权利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司法实践
秘密窃取
分类号
D924.3 [政治法律—刑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抢劫罪客体要件之意义
被引量:
9
4
作者
冯亚东
刘凤科
机构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清华大学法学院
出处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22-28,共7页
文摘
犯罪客体对于理解个罪的犯罪构成起着纲领性指导作用,就抢劫罪而言尤其如此。双重犯罪客体的实体意义既体现了抢劫罪本身的社会危害性所在,表明刑法的保护重心与针对对象,又指导着对抢劫罪的客观行为方式的确定——尤其是抢劫行为的手段行为方式。“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的个罪体现与个案判断,都应该以其双重客体的构成模式为逻辑归依。同时,双重客体模式还决定着抢劫罪终了形态的划分。
关键词
抢劫罪
犯罪
客体
行为方式
双重
行为
客体
分类号
D924.3 [政治法律—刑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警务机制构建下的主客体关系探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欧阳洁慧
机构
广东警官学院科研处
出处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1年第10期252-253,共2页
基金
2011年广州市社科规划项目<基于现代警务机制构建的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11B21
文摘
现代警务与公安教育在各自的实践活动中是互为主客体的社会交往关系。在警务现代化建设、大教育构建的新要求下,二者之间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准确认识新背景下现代警务与公安教育的本质及相互关系,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警务机制构建实效的最大化。
关键词
现代警务
公安教育
主
客体
关系
双重
主
客体
模式
分类号
D631.1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法理再析
6
作者
刘爱童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25-329,共5页
文摘
为准确把握提供虚假文件罪的实质,仍需从犯罪构成的四个方面,即犯罪客体的双重性、客观方面、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以及犯罪主体的复杂性和主观方面故意的直接性等要件进行具体的剖析。
关键词
双重客体
因果关系
直接故意
Keywords
dual object
causality
maliciousness
分类号
D924.36 [政治法律—刑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贪污与肃贪研究(续三)
7
作者
林炳发
机构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出处
《广东审计》
1996年第11期15-18,共4页
文摘
贪污与肃贪研究(续三)□林炳发第三篇贪污行为客体要件与客观要件研究一、贪污行为客体要件任何犯罪均有客体,不存在没有客体的犯罪,犯罪客体是所有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研究犯罪客体,对指导司法人员在实践中正确区分此罪与彼罪、罪与非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贪污罪...
关键词
贪污罪主体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公共财物的所有权
贪污行为
国家工作人员
公共财产
行为人
非法占有
从事公务
双重客体
分类号
F239 [经济管理—会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泽华对历史认识的理论阐释
8
作者
宁腾飞
机构
重庆大学历史学系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4,共8页
文摘
刘泽华不仅是中国政治思想史家,而且也是新时期历史认识论研究的奠基者之一。他对历史认识论的研究有系统的规划,包括学术研究、历史教学和系统论著。从内容来看,刘泽华强调对主体意识的考察,率先提出主体意识的认知结构和双重客体。从形式上看,刘泽华重视探寻历史规律,首次提出考实性认识、抽象性认识、评价性认识三种认识形式。可以说,在新时期史学理论研究中,刘泽华具有高度的认识论自觉。不可否认,刘泽华的历史认识论存在着局限性,却深刻地影响和形塑了新时期的历史认识论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历史认识论研究催生了刘泽华史学的学术个性。
关键词
刘泽华
主体至上
双重客体
历史认识形式
理论自觉
Keywords
Liu Zehua
Subject First
Double Object
Forms of Historical Epistemology
Theoretical Consciousness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强索小额财物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9
作者
肖利民
机构
福建省将乐县人民法院
出处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48-49,共2页
文摘
强索小额财物专指那种以非法占有他人少量公私财物为目的,采用轻度暴力、胁迫的方法,强行索取他人较小数额财物的行为。目前对这类案件有着不同定性。第一种以抢劫定性。其理由是:此类强索小额财物案件的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并当场对被害人实施了暴力或胁迫,侵犯的是双重客体。我国刑法对抢劫罪的构成并没有规定抢劫财物的数额多少,暴力的强弱。只要具备抢劫的四个要件,就应以抢劫定罪。第二种以流氓定性。其理由是:强索小额财物的行为,客观上给人一种精神强制力,如索不到财物,立即采用暴力攫取。这种精神强制加暴力胁迫的手段是流氓犯罪的基本特征。这种行为,侵犯的虽是复杂客体,包括人身权、财产所有权。
关键词
非法占有
被害人
定罪处罚
公私财物
我国刑法
财产所有权
抢劫罪
行为人
复杂
客体
双重客体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构成抢劫罪是以侵犯人身权利为前提
10
作者
刘林巨
机构
内蒙古太仆寺旗司法局
出处
《法学》
1982年第8期20-20,共1页
文摘
自本刊复刊号和今年第二期发表关于抢劫罪的既遂、未遂的讨论后,在司法界引起大家的重视,本刊陆续收到不少来稿.现将来稿的不同论点摘要如下,以供大家研究.
关键词
抢劫罪
人身权利
司法
被害人
主次关系
青少年犯罪
侵犯财产罪
犯罪主体
双重客体
抢劫犯罪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也谈“绑票”行为的定性
11
作者
杨万明
出处
《法律适用》
1987年第1期24-25,共2页
文摘
对于“绑票”行为,我认为它是非法拘禁行为与敲诈勒索行为的结合。在我国现行刑法没有将上述两个独立行为结合规定为一罪的情况下,只能以非法拘禁罪和敲诈勒索罪分别定罪,数罪并罚,不能依照或比照刑法第一百五十条的规定以抢劫罪定罪判刑。理由是:一、抢劫行为与“绑票”行为所侵害的客体,虽然都是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双重客体,
关键词
犯罪行为
抢劫行为
数罪并罚
非法拘禁罪
抢劫罪
敲诈勒索罪
人质
双重客体
绑架
人身权利
分类号
D9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双重客体说”:劳动法律关系客体再论
许建宇
《法治研究》
2010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双重客体及客体的双重规定性──关于主体性的逆极思考
康渝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侵害非同一对象的双重客体可否构成抢劫罪?
李占义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0
原文传递
4
论抢劫罪客体要件之意义
冯亚东
刘凤科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3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现代警务机制构建下的主客体关系探析
欧阳洁慧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法理再析
刘爱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贪污与肃贪研究(续三)
林炳发
《广东审计》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刘泽华对历史认识的理论阐释
宁腾飞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9
强索小额财物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肖利民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0
原文传递
10
构成抢劫罪是以侵犯人身权利为前提
刘林巨
《法学》
1982
0
原文传递
11
也谈“绑票”行为的定性
杨万明
《法律适用》
198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