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与逻辑起点的双重意蕴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军峰 邢雅宁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64-68,共5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运用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和普及科学理论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了解、接受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成为人民...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运用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和普及科学理论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了解、接受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壮大,是人民群众认识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起点是群众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用它来指导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起点是人民群众在接受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行为方式、价值判断和话语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双重意蕴
下载PDF
政治建设的双重意蕴: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系统 被引量:1
2
作者 袁红 张延丽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10期34-38,共5页
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政治建设”具有双重意蕴,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总布局中的政治建设,二者构成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系统。方向系统的有效运行带动着整个国家治理现代化沿着中国共产党设... 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政治建设”具有双重意蕴,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总布局中的政治建设,二者构成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系统。方向系统的有效运行带动着整个国家治理现代化沿着中国共产党设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从而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各个领域产生全面影响,勾画出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底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方向系统 政治建设 双重意蕴
下载PDF
论北宋词僧仲殊词的双重意蕴与风格 被引量:1
3
作者 方星移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8-61,102,共5页
北宋词僧仲殊存世词有七十多首,这些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他的词描写了繁华的凡俗世界与枯寂的僧佛静界的双重诱惑:虽不乏对自己熟悉的生活以及佛教仙道题材和山水的描写,但更突出城市和尘世,描写城市的市井风情、官宦园林遗迹,还率真... 北宋词僧仲殊存世词有七十多首,这些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他的词描写了繁华的凡俗世界与枯寂的僧佛静界的双重诱惑:虽不乏对自己熟悉的生活以及佛教仙道题材和山水的描写,但更突出城市和尘世,描写城市的市井风情、官宦园林遗迹,还率真地描写世俗之人的喜乐爱恋,甚至是艳情。他最喜欢用"画"和"清"两类有代表性的语言,使词既富于色彩又工于白描,构成了词清新绮丽、幽柔婉约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殊 双重意蕴 双重风格
下载PDF
毛泽东诗词中主体意识的张扬及其双重意蕴
4
作者 王向清 陈舒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33-38,共6页
受近代启蒙思潮和一师求学经历的熏陶,毛泽东在主、客关系方面注重主体意识的张扬;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将张扬的主体意识淋漓尽致地渲染在其不同时期的诗词作品中。对主体意识的适度张扬则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对主体意识的片面... 受近代启蒙思潮和一师求学经历的熏陶,毛泽东在主、客关系方面注重主体意识的张扬;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将张扬的主体意识淋漓尽致地渲染在其不同时期的诗词作品中。对主体意识的适度张扬则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对主体意识的片面张扬则是唯意志论。毛泽东诗词彰显的主体意识带来了双重意蕴: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而唯意志论则滞缓了社会主义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主体意识 主观能动性 唯意志论 双重意蕴
下载PDF
历史与个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的双重意蕴
5
作者 余良耘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18,共4页
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时期的主要文本《〈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为依据,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的出发点是"人类解放",而"人类解放"不仅指的是... 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时期的主要文本《〈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为依据,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的出发点是"人类解放",而"人类解放"不仅指的是经济的解放和物质资料生产力的发展,它天然地不可分割地包含着物质解放与精神解放、历史客观必然与个人全面发展的双重意蕴。只有抓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个出发点,才能把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进步与以人为本辩证地统一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 个人 人类解放 双重意蕴
下载PDF
生态自然观的双重意蕴:生态文明理论的本体之维
6
作者 李勇强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0-74,共5页
立足感性的对象性活动即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既尊重自在自然的先在性,又彰显自然的属人性;既秉承自然的系统有机性,又坚持自然的可分解性与科学认识自然的合理性。这一双重意蕴的生态自然观为超越生态中心主义的荒野自然与人类中... 立足感性的对象性活动即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既尊重自在自然的先在性,又彰显自然的属人性;既秉承自然的系统有机性,又坚持自然的可分解性与科学认识自然的合理性。这一双重意蕴的生态自然观为超越生态中心主义的荒野自然与人类中心主义的机械自然提供了全新的境域与立场。植根于"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现实语境,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承接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思想动力,坚持尊重自然与积极介入自然的辩证统一,在实践范式的生态变革中推进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自然观 双重意蕴 生态文明理论 本体之维
下载PDF
道教“我命在我”命题的双重意蕴及其演化
7
作者 蔡林波 《广西社会科学》 2003年第5期46-48,共3页
道教“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命题 ,实际上存在两种不同的实践性内涵。本文通过分析 ,认为 :只有在外丹道意义上 ,“我命在我”才较完整地体现人现实的实践主体性 ;而在内修方术传统意义上 ,“我命在我”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内向的自我把握 ,... 道教“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命题 ,实际上存在两种不同的实践性内涵。本文通过分析 ,认为 :只有在外丹道意义上 ,“我命在我”才较完整地体现人现实的实践主体性 ;而在内修方术传统意义上 ,“我命在我”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内向的自我把握 ,缺乏外向的实践精神。此外 ,随着道教生命哲学内在化演进 ,这一命题最终成为道教走向虚无主义的托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我命在我” 命题 双重意蕴 主体性 虚无主义
下载PDF
《薇拉》中女性形象的双重意蕴
8
作者 闫吉青 《外文研究》 2017年第3期40-46,52,共8页
2015年"俄语布克奖"获奖小说《薇拉》塑造了同名女主人公薇拉的形象,向读者展示了20世纪上半叶一直到当下将近一个世纪俄罗斯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追溯了薇拉的祖辈、父辈、薇拉本人所走过的人生道路及其精神探寻。薇拉的形象... 2015年"俄语布克奖"获奖小说《薇拉》塑造了同名女主人公薇拉的形象,向读者展示了20世纪上半叶一直到当下将近一个世纪俄罗斯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追溯了薇拉的祖辈、父辈、薇拉本人所走过的人生道路及其精神探寻。薇拉的形象具有双重象征意蕴,薇拉的命运是俄罗斯女性群体命运的象征,同时也是整个俄罗斯民族命运的缩影。本文拟分别考察薇拉的命运轨迹以及薇拉的祖辈和父辈所走过的人生道路,剖析造成其不幸命运的原因,指出,回归真实的生活及对爱的信仰是作家亚历山大·斯涅吉廖夫为俄罗斯女性乃至整个俄罗斯民族所指出的自我回归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拉 女性形象 双重意蕴 生活 信仰
下载PDF
红楼梦中“痴”、“呆”的双重意蕴 被引量:1
9
作者 丁伟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第2期76-80,共5页
《红楼梦》常用"痴"、"呆"二字刻画人物,这二字是诸多人物的性格核心。二字有表层意蕴,"痴"即痴迷于爱情,"呆"即不同于常人的呆傻行为;也有深层意蕴,"痴"为世间所有真性情的流露,即&... 《红楼梦》常用"痴"、"呆"二字刻画人物,这二字是诸多人物的性格核心。二字有表层意蕴,"痴"即痴迷于爱情,"呆"即不同于常人的呆傻行为;也有深层意蕴,"痴"为世间所有真性情的流露,即"意淫","呆"为作者对痴人的明贬暗褒。"痴"最终走向了"呆","呆"又走向了无奈和虚无。通过"痴"、"呆"二字蕴含的双重意蕴,小说既刻画了一系列人物复杂立体的性格,又寄托了作者"褒扬真性情"的美好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双重意蕴 虚无
下载PDF
新时代习近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论述的双重意蕴——基于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的视角 被引量:2
10
作者 卢震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第2期10-14,共5页
习近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系列论述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色,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是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习近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一方面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通过变革社... 习近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系列论述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色,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是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习近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一方面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通过变革社会关系,发展社会生产力从而解放人发展人的意蕴,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心学"理论从心上下功夫,注重改造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由内而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意蕴,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对当下推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传统文化 双重意蕴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论实事求是的双重意蕴
11
作者 刘金玲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63-69,共7页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循环往复,体现了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实事求是不是处于静止状态,而是一个永恒的动态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循环往复,体现了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实事求是不是处于静止状态,而是一个永恒的动态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中充分遵循了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下的实事求是,开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新境界。在不断深化实事求是内涵特征的基础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双重意蕴
下载PDF
浅显的笑话与深刻的哲理——一个文本的双重意蕴
12
作者 陈竹城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04年第Z2期75-76,共2页
我们能帮你吗? 珍妮太太和她的丈夫晚上很少出门,不过,上个星期六珍妮太太对她的丈夫说:“今晚影院里上映一部很好的电影,我们能去看看吗?”11点钟的时候他们走出影院,坐进车里开始往家里开。天很黑,突然,珍妮太太说:“看,比尔,有个妇... 我们能帮你吗? 珍妮太太和她的丈夫晚上很少出门,不过,上个星期六珍妮太太对她的丈夫说:“今晚影院里上映一部很好的电影,我们能去看看吗?”11点钟的时候他们走出影院,坐进车里开始往家里开。天很黑,突然,珍妮太太说:“看,比尔,有个妇人在路上飞快地跑着,而一个男人在后面追。你能看见他们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意蕴 珍妮 设置悬念 哲理 笑话 文本 电影院 丈夫 小故事 妇人
下载PDF
“失落”与“寻求”的双重意蕴——高中语文教材《项链》主题思想的再探讨
13
作者 梁玉昌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年第14期70-71,共2页
《项链》这篇作品的主题思想在一个阶段里有简单化的倾向,认为作品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主人公追求资产阶级的奢侈生活,这种虚荣心导致了一场生活的变故,从而使主人公失去了十年的青春年华。这样概括这篇作品的主题思想是不太全面的,有... 《项链》这篇作品的主题思想在一个阶段里有简单化的倾向,认为作品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主人公追求资产阶级的奢侈生活,这种虚荣心导致了一场生活的变故,从而使主人公失去了十年的青春年华。这样概括这篇作品的主题思想是不太全面的,有简单化的倾向,不太符合作品的愿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材 《项链》 奢侈生活 主题思想 虚荣心 双重意蕴 简单化 资产阶级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双重意蕴
14
作者 张烨 易玥曈 《中国青年》 2024年第18期18-20,共3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把“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列为“七个聚焦”之一。全过程人民民主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把“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列为“七个聚焦”之一。全过程人民民主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新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链接人类政治文明和中国古代政治文明、融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的一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康庄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政治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古代政治文明 全面深化改革 习近平同志 民主 双重意蕴
原文传递
柳永词中的自我身份定位及“双重意蕴”——基于“双重性别”理论视角
15
作者 邓哲雯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9-71,共3页
研究花间词的美感特征时,叶嘉莹先生首次提出“双重性别”理论,词中女性化的情思、语言,以及与男性作者的思想意识结合,形成了词的“双重性别”现象。这一现象导致了词所特有的美感特质,即词的“双重意蕴”的形成。柳永的个性特征与干... 研究花间词的美感特征时,叶嘉莹先生首次提出“双重性别”理论,词中女性化的情思、语言,以及与男性作者的思想意识结合,形成了词的“双重性别”现象。这一现象导致了词所特有的美感特质,即词的“双重意蕴”的形成。柳永的个性特征与干谒经历致使柳词中也存在一种“双重性别”特征,体现于俗词中作者与叙述者融于一身的闺怨词和柳词中具模糊性、多义性的作品。在随后的读者接受环节,柳词被不断进行“双重意蕴”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 《乐章集》 双重性别 双重意蕴
原文传递
《红楼梦》的双重叙事与文化意蕴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立群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49,共11页
《红楼梦》的叙事结构是写实与空幻的双重叙事。写实叙事向人们展示了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风俗画卷,空幻叙事则表达出对人类生存状态的茫然失据和哲理思考。双重叙事交缠互现,相辅相成,使作品的内容和文化意蕴既复杂又丰富。
关键词 《红楼梦》 写实叙事 空幻叙事 双重意蕴
下载PDF
马克思分工思想的双重意蕴——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考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虎学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3,共4页
经典作家指出,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本身的问题,从分工的观点来是看最容易理解的。而历史唯物主义的确立,也为科学地阐明马克思的分工思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平台。分工范畴是经济学与哲学"双重视域"的融合;分工具有生产力和生产关... 经典作家指出,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本身的问题,从分工的观点来是看最容易理解的。而历史唯物主义的确立,也为科学地阐明马克思的分工思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平台。分工范畴是经济学与哲学"双重视域"的融合;分工具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双重属性";分工的"双重效应"表现为:分工既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工 历史唯物主义 双重意蕴
原文传递
麦克斯·阿德勒"社会化"概念的双重意蕴及其限度
18
作者 马建青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2年第4期203-203,共1页
作为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基础的主要阐释者,阿德勒提出和阐释的“社会化”概念对于理解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进而对于把握20世纪马克思主义演进史具有重要意义。在与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倾向做斗争的过程中,阿德勒将马克... 作为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基础的主要阐释者,阿德勒提出和阐释的“社会化”概念对于理解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进而对于把握20世纪马克思主义演进史具有重要意义。在与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倾向做斗争的过程中,阿德勒将马克思主义主要理解为一种以“社会化”概念为核心的社会科学。他通过康德主义将“社会化”改造为一个“认识论批判”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勒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 康德主义 马克思主义思潮 教条化 阐释者 社会化 双重意蕴
原文传递
精芒外隐,意味无穷——论王昌龄《从军行》其四的双重审美意蕴
19
作者 刘燕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53-58,共6页
王昌龄的七绝组诗《从军行》其四的主旨,向来有"豪情说""怨语说"和"折中说"的分歧。本文根据新批评派提出的复义理论,综合运用"以史证诗"法和新批评派提倡的"文本细读法",深入探究... 王昌龄的七绝组诗《从军行》其四的主旨,向来有"豪情说""怨语说"和"折中说"的分歧。本文根据新批评派提出的复义理论,综合运用"以史证诗"法和新批评派提倡的"文本细读法",深入探究《从军行》其四的丰富意蕴。结合《从军行》组诗创作的历史背景,探究组诗的意脉流动和情感内涵,由此确定《从军行》其四实含有双重审美意蕴。并从语义学的视角对《从军行》其四的意象、语义、结构和关键词进行细致分析,剖析诗歌复义产生的语义学原因。最后从时代精神风尚和人性的复杂情感体验和心理历程深入论证了双重审美意蕴的内在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昌龄 《从军行》其四 主旨 复义 文本细读 双重审美意蕴
下载PDF
意象的多重意蕴与叙事功能——解读《天龙八部》中的神仙姐姐玉像
20
作者 闪飘 《品位·经典》 2022年第13期9-11,共3页
在金庸的《天龙八部》中,段誉因一睹神仙姐姐玉像芳容而为之痴迷。在小说中,神仙姐姐玉像不仅具有双重的文化意蕴,是纯白洁净完美无缺的美好之物的象征,也是段誉心魔的一种外化表现,还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线索,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贯穿小说... 在金庸的《天龙八部》中,段誉因一睹神仙姐姐玉像芳容而为之痴迷。在小说中,神仙姐姐玉像不仅具有双重的文化意蕴,是纯白洁净完美无缺的美好之物的象征,也是段誉心魔的一种外化表现,还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线索,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贯穿小说始终、丰富人物性格、暗示主旨等多种叙事功能。本文以神仙姐姐玉像为切入点,抓住这一关键线索重点探讨神仙姐姐玉像背后代表的深层内涵及其叙事功能,试图更加充分的解读和感受《天龙八部》所特有的意蕴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龙八部 神仙姐姐玉像 双重意蕴 叙事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