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止行为双重效力的探讨
- 1
-
-
作者
韩光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
出处
《研究生法学》
2015年第2期137-143,共7页
-
文摘
中止行为双重效力的认定对定罪量刑具有重大意义。拟从中止行为双重效力的构造特点出发,重点探讨先前实行行为的既遂标准以及我国刑法对中止犯的处罚态度。在上述两个理论探讨的前提下,详细论述了判断双重效力的形式标准和实质标准,并结合两个案例作了运用剖析,得出了中止行为双重效力进行类型化的意义。
-
关键词
中止行为
双重效力
事实因果关系
客观归责
-
分类号
D924.11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预重整的双重效力延伸和司法审查机制的本土化构建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高丝敏
-
机构
清华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5,共13页
-
基金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优化营商环境下的债务人自行管理重整模式的体系建构”(23FXB012)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破产重整目的在于为当事人提供解决债务问题的默认菜单,从而降低交易成本。预重整应当被视为重整的简化程序,经过法院事后的司法审查对庭外协商的表决和通过的重整计划草案予以认可,从而豁免重整中的某些程序,使得庭前协商的效力能够向后延伸。预重整中的庭外协商环节可以被视为债务人自行管理模式下的协商,专业的破产实践人士作为监督者参与该环节。重整中的某些环节也可以向前延伸到庭前协商中,如当事人可以通过申请法院的备案进而适用破产程序中的临时保全和中止执行机制。我国应当根据具体国情和司法实践的需要,构建预重整的双重效力延伸模式和法院的司法审查标准。
-
关键词
预重整
双重效力延伸
司法审查
-
分类号
D922.291.92
[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
-
题名劳动基准法的范畴、规范结构与私法效力
被引量:30
- 3
-
-
作者
沈建峰
-
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6-94,共1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课题“劳动法律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及其制度研究”(19VHJ017)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劳动基准法是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强行性法律规范的总合。根据规范的效力结构,其可以分为私法性劳动基准法、公法性劳动基准法和双重效力劳动基准法三类。立法如何安排特定劳动基准法规则的效力结构,取决于维护公共利益、保护劳动者利益以及立法技术考量等多种因素。不论何种效力结构的劳动基准法规范,最终都可以产生私法效力。对公法性劳动基准法规范而言,这主要表现为反射效力、双重效力、公法的违法控制效力等。劳动基准法对劳动关系的私法效力具体落实在劳动关系主体准入、行为有效性控制、给付义务履行等方面。对具有公法和私法双重效力的劳动基准法而言,应协调两种效力的关系,在规范内涵确定上,应以劳动法上的理解为起点,同时考虑公法本身的价值和体系,允许相关规范的内涵确定在公私法领域有所差异;在实施机制上公法救济和私法救济应并行不悖,并通过当事人选择解决其中可能的冲突。
-
关键词
劳动基准
强行法
私法效力
反射效力
双重效力
-
Keywords
labor standard
mandatory law
private law validity
reflexivity
dual-validity
-
分类号
D912.5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
-
题名宪法规范与民法一般人格权
被引量:1
- 4
-
-
作者
王晓云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出处
《才智》
2015年第6期272-273,共2页
-
文摘
一般人格权是以《德国基本法》第1条第1款人之尊严条款和第2条第1款人格自由发展条款为基础而创设,从而确立了一般人格权由宪法予以保障的基本权利的地位。一般人格权具有宪法权利和民法权利的双重属性,本文以私法上的一般人格权为基础,从基本权利的双重效力出发,分析宪法规范对于民法一般人格权理论的影响。
-
关键词
一般人格权
民法权利
基本权利双重效力
-
分类号
D951.6
[政治法律—法学]
DD911
[政治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