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本体:形塑现代中国价值形态的基础 被引量:8
1
作者 孙向晨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34,19,共16页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经常把西学和现代性思想"二而合一"地来谈论,不同的说法显露出不同的价值立场,但无论哪种立场,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思想在现代世界的表述中都被遮蔽了。因此,我们需要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经常把西学和现代性思想"二而合一"地来谈论,不同的说法显露出不同的价值立场,但无论哪种立场,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思想在现代世界的表述中都被遮蔽了。因此,我们需要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化立场,在现代世界的视野中重新定位中国文化传统。面对生活世界,我们常常不得不置身于"古今中西"的视野中,但无论古今,抑或中西,各有其羁绊我们思考的限制,我们需以"本体"的高度重新审视现代文明的核心观念与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观念,当代中国的生活正处于这双重世界的张力中。只有梳理清楚这"双重本体",我们才能真正形塑现代中国的价值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本体 现代性 合理的形式 个体本位 亲亲本位 现代中国价值形态
原文传递
左翼政治与经典构建中的玛丽·麦卡锡创作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劲松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5-180,共6页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左翼政治催生了一大批文学经典作品和作家。玛丽·麦卡锡及其文学创作尤为引人瞩目。其作品能进入经典主要有四个原因:(1)美国特殊的历史造就了她传奇的人生和不同凡响的文学创作;(2)她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既挑战了...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左翼政治催生了一大批文学经典作品和作家。玛丽·麦卡锡及其文学创作尤为引人瞩目。其作品能进入经典主要有四个原因:(1)美国特殊的历史造就了她传奇的人生和不同凡响的文学创作;(2)她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既挑战了左翼文化阵营的男权意识,也改写了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女性传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3)其小说从"实在本体"和"关系本体"两个方面为读者留下了巨大的阅读空间,具有特别的艺术张力;(4)她的自传体小说坦诚直面人生,注重读者的"向心阅读",从而蕴含了丰富的经典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政治 经典性 双重本体 自传体小说
下载PDF
虚拟认识的哲学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8-61,共4页
伴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的发展,产生了认识技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它的理解和解释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哲学上被称为认识论的技术转向。这种转向的基本特征在于:强化了认识过程中主客体之间关系的技术建构作用,主客体之间... 伴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的发展,产生了认识技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它的理解和解释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哲学上被称为认识论的技术转向。这种转向的基本特征在于:强化了认识过程中主客体之间关系的技术建构作用,主客体之间出现了虚拟技术的不可分性;主体的认识途径——实践也可以表现为感觉上的沉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的双重承托 唯物论前提 方法论基础
下载PDF
虚拟认识的哲学探析
4
作者 杨军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86-88,共3页
由于虚拟技术的产生,哲学上一种新的认识论体系可望建立。本文就虚拟认识的本体论的双重承托、唯物论前提及方法论基础提出新的思考,并进而探讨虚拟认识的哲学意义。
关键词 本体论的双重承托 唯物论前提 方法论基础 哲学意义
下载PDF
在现代世界中拯救“家”——关于“家”哲学讨论的回应 被引量:18
5
作者 孙向晨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7-84,178,共9页
在具体论述"家"的问题时,《论家》提出了"双重本体"的概念,即个体与亲亲。拙作一方面积极肯定"个体"之于现代社会的意义;另一方面高度推崇中国文化传统对于"亲亲"的发见。张祥龙、张再林两位... 在具体论述"家"的问题时,《论家》提出了"双重本体"的概念,即个体与亲亲。拙作一方面积极肯定"个体"之于现代社会的意义;另一方面高度推崇中国文化传统对于"亲亲"的发见。张祥龙、张再林两位教授在肯定"双重本体"的基础上,都试图再推进一步,或是回归"家本位",或是强调"身本位"。笔者认为,强调"双重本体"的"双重性"之于现代中国有它的必要性,但进一步的归约工作也可能带来某种局限。在现代世界中拯救"家"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论域,发挥"家"的力量才能够形成一种"健全个体",同时,"亲亲"才能够发展出一种生命共同体的文化,一种温暖世界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文化 个体 亲亲 双重本体 身本位
原文传递
欲本和家本:社会变革思潮中的二重曲——兼与孙向晨教授商榷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再林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7-76,178,共11页
中国近现代前夜的明清之季是一个社会思潮异常活跃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走向现代的个体的"欲本主义",与之相伴的,还有回归传统的生命共同体的"家本主义"。这与其说体现了一种所谓的"双重本体",... 中国近现代前夜的明清之季是一个社会思潮异常活跃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走向现代的个体的"欲本主义",与之相伴的,还有回归传统的生命共同体的"家本主义"。这与其说体现了一种所谓的"双重本体",不如说在新时期"身体转向"大背景下,开启了一种"一身开二门"的以身为基的"二本一体"。这种"二本一体"之所以可能,原因在于一种对身体的肯定必然导致对自我欲望实现的肯定,而这种自我欲望的实现,取决于"既遂己欲,又遂人欲"的人我欲望两两相孚的"互欲"。这种"互欲"之成立,又最终是以无比自洽的"男女互欲"为原型的家际关系为前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本主义 家本主义 双重本体 二本一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