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法律实证与社会实证的双重立场分析——以我国农村土地立法为例
1
作者 汪安亚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340-344,共5页
法律实证(分析法学派)和社会实证(法社会学派)是西方法学界倡导的分析法学问题的两大基本路径。我国法学者对诸多法学问题的分析,往往只择其一而用之,其结果因研究路径的缺漏,导致法学理论研究或立法的不完善。我国农村土地立法应采用... 法律实证(分析法学派)和社会实证(法社会学派)是西方法学界倡导的分析法学问题的两大基本路径。我国法学者对诸多法学问题的分析,往往只择其一而用之,其结果因研究路径的缺漏,导致法学理论研究或立法的不完善。我国农村土地立法应采用法律实证和社会实证相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方能既参考国外成功的立法和理论,又照顾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实证主义 社会实证主义 双重立场
下载PDF
弗里曼在《好日子》叙事中的双重立场
2
作者 曹庆艳 《宿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61-65,共5页
从分析19世纪美国女作家玛丽.威尔金斯.弗里曼在《好日子》中刻画的女主人公娜茜瑟出发,揭示该人物与在《新英格兰修女短篇小说集》中描写的生活在新英格兰乡村的年迈、独立、倔强的女性人物的不同。通过对文本中人物叙话语、距离控制... 从分析19世纪美国女作家玛丽.威尔金斯.弗里曼在《好日子》中刻画的女主人公娜茜瑟出发,揭示该人物与在《新英格兰修女短篇小说集》中描写的生活在新英格兰乡村的年迈、独立、倔强的女性人物的不同。通过对文本中人物叙话语、距离控制以及其消费文化背景的分析,展示出作家对女主人公娜茜瑟所持的双重立场,即有批判也有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控制 消费文化 双重立场
下载PDF
追求质量:中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核心动力
3
作者 袁浪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9,共9页
追求人才选拔质量是中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核心动力。中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在考试科目、录取模式和招生方式三个关键领域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探索。考试科目不断优化,经历从分科考试向选科考试的转型,以便提高学业质量;录取模式持续变... 追求人才选拔质量是中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核心动力。中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在考试科目、录取模式和招生方式三个关键领域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探索。考试科目不断优化,经历从分科考试向选科考试的转型,以便提高学业质量;录取模式持续变革,着力于协调国家计划与考生志愿的矛盾,从而提升匹配质量;招生方式推陈出新,重点构建了多元取才的选拔渠道,进而兼顾多元质量。中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只有坚持双重立场,兼顾质量的客观性和主观性,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人才质量 核心动力 双重立场
下载PDF
“淮南学派”与汉代黄老新“道治”的历史阐说
4
作者 高旭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8年第4期11-12,共2页
在汉代思想史上,以淮南王刘安为领袖的“淮南学派”的代表性论著——《淮南子》一书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极为深刻复杂的历史因由。为“刘氏”立言从《淮南子》的文本思想出发,结合淮南王刘安在西汉皇权政治中不同一般的身世地位,可... 在汉代思想史上,以淮南王刘安为领袖的“淮南学派”的代表性论著——《淮南子》一书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极为深刻复杂的历史因由。为“刘氏”立言从《淮南子》的文本思想出发,结合淮南王刘安在西汉皇权政治中不同一般的身世地位,可知其著述《淮南子》实则有着“王朝政治”与“王国政治”的内在立场,而此种双重立场通过为“刘氏”立言的方式得到深刻的表达,一方面显示出交错融合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淮南王刘安 皇权政治 文本思想 立言 汉代思想史 双重立场 刘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