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7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朱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探讨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重症肝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双重血浆吸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 目的 探讨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重症肝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双重血浆吸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以及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A]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8.56±1.91)d短于对照组的(12.59±2.6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ST、TBIL、AL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PTA、IgG、Ig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AST(40.21±2.21)U/L、TBIL(181.12±3.55)μmol/L、ALT(31.58±2.01)U/L低于对照组的(78.28±2.04)U/L、(251.11±7.13)μmol/L、(140.21±8.71)U/L, PTA(45.26±12.24)%、IgG(9.15±2.21)g/L、IgA(2.56±0.85)g/L高于对照组的(38.12±10.12)%、(8.02±2.12)g/L、(1.78±0.25)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33/35)高于对照组的74.29%(2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和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血浆吸附 重症肝炎 血浆置换
下载PDF
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永超 任红军 +1 位作者 刘磊 张松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2016年9月~2017年10月本院感染病科收治的60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接受血浆置换和... 目的探讨应用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2016年9月~2017年10月本院感染病科收治的60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接受血浆置换和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观察12周。结果在治疗12周末,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为(75.3±2.8)%,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7.0±3.0)g/L和血清总胆红素为(180.2±93.0)μmol/L,与对照组[分别为(60.2±2.1)%、(33.6±2.5)g/L和(232.0±98.3)μmol/L,P<0.05]比,差异显著;观察组外周血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03.2±22.1)g/L和(80.2±5.9)×10^9/L,血钾、钠和氯分别为(3.7±0.8)mmol/L、(137.1±5.0)mmol/L和(99.0±7.2)mmol/L,血肌酐水平为(73.2±14.8)μmol/L,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分别为(102.6±15.3)g/L、(75.5±6.0)×109/L、(3.7±0.5)mmol/L、(137.5±8.0)mmol/L、(99.1±5.7)mmol/L和(73.5±15.5)μmol/L,P<0.05];在治疗12周末,观察组病死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使用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能够降低近期病死率,其远期效果值得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超 邱邦东 +3 位作者 叶清琦 王成军 李旭 姚玲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9期10-11,共2页
目的:评价双重血浆吸附(DPMAS)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肝衰竭患者141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DPMAS组、PE组及DPMAS联合PE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生化指标水平变... 目的:评价双重血浆吸附(DPMAS)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肝衰竭患者141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DPMAS组、PE组及DPMAS联合PE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生化指标水平变化。结果:三组均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的总胆红素(TB)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且PE联合DPMAS组与PE组效果相当,均优于单独的DPMAS组。PE组及PE联合DPMAS组均能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PE组是更优的,但单独的DPMAS组不能提高患者PTA水平。单独PE组能提高患者白蛋白(ALB)水平,PE联合DPMAS对血浆白蛋白水平基本无影响,而单独DPMAS会降低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结论:PE+DPMAS组治疗效果与血浆置换相当,同时又能显著清除炎症介质,也克服了血浆置换的不足,因此为肝衰竭患者治疗的优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人工肝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吸附
下载PDF
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吕云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31期72-75,共4页
目的 分析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1例。常规组患者予以血浆置换治疗,实验组患者予以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 目的 分析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1例。常规组患者予以血浆置换治疗,实验组患者予以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同时间(上机前、上机4周后及随访12周后)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肌酐、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上机前,两组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机4周后及随访12周后,实验组血清总胆红素低于常规组,血清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机前及上机4周后,两组肌酐、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周后,两组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周后,实验组血小板计数(80.32±5.70)×109/L及血红蛋白(104.92±9.45)g/L均高于常规组的(75.40±5.98)×109/L、(100.71±8.32)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68%高于常规组的7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开展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减轻对血细胞的损伤,提升治疗效果,发挥一定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乙型肝炎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吸附 凝血酶原活动度
下载PDF
全量血浆置换术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比较研究
5
作者 陈宁 马力 +2 位作者 张乾 安逸远 刘俊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7期86-89,共4页
目的 对比全量血浆置换术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医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共计108例,采用电脑抽号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54例,研究组患者给... 目的 对比全量血浆置换术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医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共计108例,采用电脑抽号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54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治疗,常规组患者给予全量血浆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肝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临床指标。结果 研究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效果更优异(P<0.05);研究组炎性因子水平控制效果更理想(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更佳(P<0.05);研究组临床指征(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均得到改善(P<0.05)。结论 对于肝衰竭患者而言,全量血浆置换术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治疗对比,为其提供后者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肝功能,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纠正患者的凝血功能,控制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全量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置换血浆置换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剂量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高胆红素患者的疗效研究
6
作者 陈佳炜 蔡毅峰 +1 位作者 章志坚 翁冬锐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1期9-12,共4页
目的探究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b System,DPMAS)联合低剂量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肝衰竭高胆红素患者的疗效。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潮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肝衰竭高胆红素患者... 目的探究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b System,DPMAS)联合低剂量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肝衰竭高胆红素患者的疗效。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潮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肝衰竭高胆红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DPMAS+PE组(n=25)和PE组(n=25)。观察两组疗效、肝功能、血常规指标与凝血功能。结果DPMAS+PE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PE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MAS+PE组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以及谷丙转氨酶低于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PMAS+PE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优于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PMAS+PE可有效提高在肝衰竭高胆红素患者中的疗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低剂量血浆置换 肝衰竭 高胆红素 疗效
下载PDF
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结果 被引量:1
7
作者 邹波 朱龙川 +2 位作者 甘达凯 张鑫垚 姚雪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8-352,359,共6页
目的探讨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L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联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炎症细胞因子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使用信封法将100例ACL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常规予以... 目的探讨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L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联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炎症细胞因子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使用信封法将100例ACL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常规予以护肝、退黄、降酶、抗病毒、预防出血等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血浆置换(PE)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LPE+DP⁃MAS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凝血功能、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90 d生存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90 d生存率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E+DPMAS联合治疗ACLF患者,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慢加急性肝衰竭 肝功能 炎症细胞因子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血浆置换单独与联合治疗肝衰竭的效果比较
8
作者 吕欣原 刘莉华 +4 位作者 马胜银 黄启功 谭娟 高军 宫峰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2期86-90,共5页
目的比较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血浆置换(PE)单独与联合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确诊肝衰竭并接受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DPMAS+PE组、DPMAS组及PE组各25例。比较三组治疗前... 目的比较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血浆置换(PE)单独与联合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确诊肝衰竭并接受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DPMAS+PE组、DPMAS组及PE组各25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变化,计算4周有效率、12周生存率及终末期肝病模型3.0(MELD3.0)评分。结果三组治疗后RBC、PLT、Hb、TBil、DBil、TBA、ALB、MELD3.0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三组治疗后TBil、DBil、TBA、AL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DPMAS、PE组相比,DPMAS+PE组治疗后TBil、DBil、TBA更低,DPMAS组与PE组治疗后TBil、DBil、TB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DPMAS+PE组、PE组相比,DPMAS组治疗后ALB更低,DPMAS+PE组与PE组治疗后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MAS+PE组、PE组治疗后PTA均高于治疗前,PT及INR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DPMAS+PE组比较,PE组治疗后PTA更高,PT及INR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PMAS组治疗后PTA低于治疗前(P<0.05),PT及INR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三组治疗后PT、INR、PT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间两两对比,治疗后PT、INR、P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治疗后4周有效率DPMAS+PE组更高,MELD 3.0评分DPMAS+PE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12周无肝移植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PMAS+PE、DPMAS、PE均可改善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但DPMAS+PE更具优势,短期疗效及预后更好;三种模式对肝衰竭患者长期疗效的改善作用相当,DPMAS+PE和PE均可改善肝衰竭患者凝血功能,但PE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非生物型人工肝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血浆置换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低量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党含 杜锋 +5 位作者 杨建军 郭素娟 杨建华 康晓芳 赵亚亚 姚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2期31-34,共4页
目的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低量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9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3例。A组给予全量血浆置换治疗,... 目的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低量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9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3例。A组给予全量血浆置换治疗,B组给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C组给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低量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三组的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均缩短,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升高,变化程度为C组>B组>A组(P<0.05)。治疗后,三组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均降低,降低程度为C组>B组>A组(P<0.05)。C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低量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血浆置换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文苑 祝娟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561,共6页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序贯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ACLF合并AKI...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序贯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ACLF合并AKI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分为DPMAS序贯PE联合CRRT组(观察组,n=31),DPMAS序贯PE组(对照组,n=59)。收集所有患者入院一般资料、血液净化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包括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炎症指标等,计算eGFR、MELD-Na评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内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48.4%(15/31),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27.1%(16/59)(χ^(2)=4.071,P=0.044)。两组血液净化方式均可有效改善TBil、ALT、AST、PTA、Scr、PCT、CRP、e GFR及MELD-Na评分(P值均<0.05);两组治疗后PLT及Hb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而BUN、Alb、INR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AST、Scr、PCT、e GFR、MELD-Na评分、Hb、PLT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DPMAS序贯PE联合CRRT模式可有效清除炎症介质,改善肾功能,稳定机体内环境,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急性肾损伤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CRP、IL-6及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11
作者 陶志强 周腾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6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L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效果及对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10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A...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L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效果及对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10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ACLF住院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LPE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DPMAS联合LPE治疗,疗程均为2周。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炎症因子(CRP、IL-6)、Th1/Th2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ALT、AST、TBIL、CRP、IL-6、IFN-γ、TNF-α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2周后,两组IL-10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ACLF患者,采取DPMAS联合LPE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置换血浆置换 肝功能 炎症因子 Th1/Th2型细胞因子
下载PDF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联合脱敏治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特异性抗体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王增胜 聂玉玲 +4 位作者 郎涛 张晓燕 蔺思颖 王晓敏 毛敏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联合脱敏治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的疗效。方法采用DFPP联合丙种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 目的探讨分析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联合脱敏治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的疗效。方法采用DFPP联合丙种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利妥昔单抗脱敏治疗DSA阳性患者,检测移植前后DSA水平,主要评估分析其植入情况。结果8例DSA性患者7例获得供者细胞稳定植入,嵌合率均为100%,1例血小板植入不良。经过DFPP、IVIG、利妥昔单抗脱敏处理后为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3911±2499),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1,P<0.001),8例患者中有3例转为弱阳性。干细胞回输第3天复测MFI(907士997),较干细胞回输前再次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5,P=0.002)。8例患者仅1例发生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结论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脱敏联合大剂量IVIG和利妥昔单抗,尽量输注高剂量的干细胞,可以降低DSA水平促进供者干细胞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 供者特异性抗体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半量血浆置换改善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承高 刘威 +5 位作者 况林菊 刘强 熊伟 胡飘萍 张长林 乐爱平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半量血浆置换(DPMAS+HPE)治疗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HBV-ACLF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内科...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半量血浆置换(DPMAS+HPE)治疗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HBV-ACLF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内科综合治疗组和DPMAS+HPE组,倾向得分匹配消除组间混杂偏差,比较2组基线资料及治疗后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HBV-ACLF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2组30 d和90 d累计生存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73例HBV-ACLF病例,其中治疗组136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接受1次DPMAS+HPE。237例单纯接受内科综合治疗,经倾向得分匹配(PSM)后纳入1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下降幅度(446.5 vs 159.0、317.0 vs 92.0、5.2 vs 0.3)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DPMAS+HPE治疗是HBV-ACLF患者30 d和90 d死亡独立保护因素(30 d:OR=0.497,P<0.05;90 d:OR=0.436,P<0.05);治疗组30 d和90 d累计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0 d:50.71%vs 44.12%,P<0.05;90 d:30.15%vs 22.79%,P<0.05)。结论DPMAS+HPE能改善HBV-ACLF患者肝功能和短期生存率,可作为1种有效治疗HBV-ACLF患者的人工肝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血浆置换 预后转归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血浆置换治疗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毒素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潇月 刘建英 +2 位作者 张悦 洪芹 陈琳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12-216,共5页
目的: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序贯血浆置换(PE)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毒素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HBV-ACLF患者根据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DPMAS序贯P... 目的: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序贯血浆置换(PE)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毒素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HBV-ACLF患者根据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DPMAS序贯PE组(n=45例)和PE组(n=47例)。PE组接受单纯PE治疗,DPMAS序贯PE组接受DPMAS序贯P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及12周时的好转率及存活率;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及12周时的血清炎性因子、内毒素水平(ET)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4周好转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好转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4周及12周存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4周及12周时,DPMAS序贯PE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ET水平低于PE组(均P<0.05);DPMAS序贯PE组治疗4周时的MELD评分低于PE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DPMAS序贯PE治疗HBV-ACLF患者,可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及内毒素水平,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慢加急性肝衰竭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血浆置换 内毒素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对慢加急性肝衰竭CRP的影响
15
作者 高冉冉 曹阳 +2 位作者 郑嵘炅 杨丽 鲁晓擘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135-139,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治疗中,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对治疗效果和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在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共纳入100例ACL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患者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治疗中,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对治疗效果和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在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共纳入100例ACL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患者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血浆置换(PE)治疗,而观察组则接受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联用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LPE)。通过对比各项治疗指标,以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效果指标上普遍优于对照组,经过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肝功能指标及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在两个组间无显著差异,而干预后,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治疗相比,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肝功能,降低炎症水平,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置换血浆置换 慢加急性肝衰竭 CRP IL-6及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
下载PDF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与血浆吸附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对比
16
作者 马熙淼 刘爽 +1 位作者 雷鸣华 王爱平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10期758-762,共5页
目的对比双重滤过血浆置换与血浆吸附2种不同的血液净化治疗模式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a-associated pancreatitis,HTG-A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5月─2023年4月三亚市人民医院及吉林市人民医... 目的对比双重滤过血浆置换与血浆吸附2种不同的血液净化治疗模式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a-associated pancreatitis,HTG-A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5月─2023年4月三亚市人民医院及吉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HTG-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组患者24例、血浆吸附(plasma adsorption,PA)组26例、常规治疗组25例,比较3组治疗后的生化指标、禁食时间、72h腹痛缓解率、并发症情况、住院费用、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DFPP组血液净化治疗后24h内复查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下降幅度大于常规治疗组(t=8.136、4.577、3.671、2.241,P<0.001、<0.001、0.001、0.030),PA组复查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IL-6下降幅度大于常规治疗组(t=10.533、4.679、3.347、3.622、2.356,P<0.001、<0.001、0.002、0.001、0.023)。DFPP组与常规组复发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_(2)=6.050,P=0.049),3组间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87,P=0.175)。结论DFPP及PA是2种可快速有效降低血脂的血液净化治疗方法,有利于阻断炎症反应,减少发生重症的概率,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 血浆吸附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与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的比较
17
作者 李丽 薛婷 +3 位作者 卢斌 燕宪亮 许铁 叶英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219-1223,共5页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与全量血浆置换(PE)对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133例。按患者在...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与全量血浆置换(PE)对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133例。按患者在院期间人工肝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70例,采用DPMAS治疗;B组63例,采用全量血浆置换。使用倾向性匹配方法,按照1:1比例匹配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际配对每组各5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肝功能、凝血功能、炎症指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vs.74.00%)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前白蛋白(PA)、甲胎蛋白(AFP)、PA/TB值均高于治疗前,总胆红素(TBIL)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各项肝脏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治疗前缩短,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增加,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下降(P<0.05);而两组治疗后的凝血指标、血清炎症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全量血浆置换相比,采用DPMAS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效果与其相当,均能明显降低TBIL、改善肝脏功能,降低血清炎症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高胆红素血症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血浆置换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双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对3~4级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
18
作者 周小红 杨景 袁明娟 《肝脏》 2024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评估血浆置换(PE)和双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治疗3~4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岳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接诊的64例3~4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E联合DPMAS治疗32例,单纯药物治疗32例... 目的评估血浆置换(PE)和双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治疗3~4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岳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接诊的64例3~4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E联合DPMAS治疗32例,单纯药物治疗32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TBil、ALT、AST、凝血功能指标(PT)的变化,并对不良临床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结果PE联合DPMAS组的总有效率为87.5%(28/32),比单纯药物组的65.6%(21/32)明显提高。PE联合DPMAS组在降低胆红素和提高凝血功能(P值分别为0.017和0.025)方面有更好的表现,而两组治疗后转氨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97和0.103)。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PE联合DPMAS治疗3~4级药物性肝损伤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人工肝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药物性肝损伤
下载PDF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
19
作者 田艳茹 杨淑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5期58-61,共4页
目的 分析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及对干扰素-γ(IFN-γ)、miR-223-3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 目的 分析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及对干扰素-γ(IFN-γ)、miR-223-3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0例,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和观察组(50例,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低于常规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miR-223-3p相对表达量低于常规组,白细胞介素-10(IL-10)及IFN-γ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可取得理想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下载PDF
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治疗严重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20
作者 刘绘青 曲艳晓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24-0027,共4页
分析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治疗在严重肝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严重肝衰竭患者进行选择,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出8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的是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方法,观察组40例... 分析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治疗在严重肝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严重肝衰竭患者进行选择,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出8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的是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方法,观察组40例患者则是使用小剂量血浆置换+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 在不同治疗方案中,对比两组生化指标以及其他指标、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在对比中可显著发现两组之间的差异性,所以可发现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应用联合治疗(小剂量血浆置换+血浆胆红素吸附)措施,可有效将严重肝衰竭患者病症进行抑制,改善生化指标,将症状进行控制,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可将该种联合治疗方案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胆红素吸附 小剂量血浆置换 严重肝衰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