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语言和逻辑双重视点的兼容性和矛盾性
被引量:
3
1
作者
段益民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37-41,共5页
在话语中,逻辑和语言体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多元联系,用逻辑语言的双重视点分析话语既有兼容性又有矛盾性。语言形式和逻辑形式具有对称性或非对称性差异,但有时二者可以选择性兼容。从语形和语义来看,语言表述传递的信息对逻辑表述传递...
在话语中,逻辑和语言体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多元联系,用逻辑语言的双重视点分析话语既有兼容性又有矛盾性。语言形式和逻辑形式具有对称性或非对称性差异,但有时二者可以选择性兼容。从语形和语义来看,语言表述传递的信息对逻辑表述传递的信息具有抽象性和包容性;从语值和语境来看,语言表述传递的信息对逻辑表述传递的信息具有偏离性和缺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和语言
双重视点
兼容性
矛盾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在穆德家的一夜》的双重视点
2
作者
周艳仙
《电影评介》
2012年第12期58-60,共3页
侯麦在"六个道德故事"系列持续关注了恋爱中男女对于爱情的辗转和选择。其中《在穆德家的一夜》讲述了让-路易在两位女子间作出的选择的故事,形成了以作者讲述故事、故事中的人物讲述自己故事的双重结构,从中就有了来自于作...
侯麦在"六个道德故事"系列持续关注了恋爱中男女对于爱情的辗转和选择。其中《在穆德家的一夜》讲述了让-路易在两位女子间作出的选择的故事,形成了以作者讲述故事、故事中的人物讲述自己故事的双重结构,从中就有了来自于作者的客观视点,以及电影内部叙述者的主观视点。也许没有故事,除非有叙述者,叙述者将自身从平庸之人想象成为"英雄",客观镜头时而与叙述者一起撒谎,时而揭示他的谎言,使得电影双重视点充满了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穆德家的一夜》
双重视点
叙述者作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重视点与《孔乙己》的反讽向度
3
作者
刘崧
《武陵学刊》
2022年第2期75-81,共7页
《孔乙己》是一篇由第一人称“我”展开叙述的小说。然而,仔细阅读小说,会发现其叙述者并不是咸亨酒店的那个小伙计(“我”),而是一个既参与故事、又与故事拉开一定距离的“我”。这个“我”具有双重的视点:既以当事人的身份参与故事,...
《孔乙己》是一篇由第一人称“我”展开叙述的小说。然而,仔细阅读小说,会发现其叙述者并不是咸亨酒店的那个小伙计(“我”),而是一个既参与故事、又与故事拉开一定距离的“我”。这个“我”具有双重的视点:既以当事人的身份参与故事,又以旁观者的姿态审视故事,此间包含的时间距离和心理落差对营造一种“超然的静观”十分关键。这种双重视点不仅决定了小说的结构布局,也是小说反讽力量得以施展的美学前提。《孔乙己》的反讽基于“看/被看”视点的设置;基于这一视点的反讽不仅指向孔乙己及周遭人物和环境,而且指向整个文化和现实的纵深面。毋宁说,《孔乙己》是对一种荒谬的生存世态的反讽刻画。就此而言,双重视点所建构的叙事结构是反讽得以施展的关键艺术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乙己》
叙述
视点
双重视点
反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余的人如何归来——论电影《秋之白华》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松睿
《文化研究》
CSSCI
2012年第2期31-41,共11页
本文试图通过对电影《秋之白华》的解读,呈现当代中国语境下对历史进行书写与再现时必须面对的困境。本文认为,电影《秋之白华》的特点以及由此展开的争论,不仅与这部电影的特质有关,还涉及远比影片本身复杂得多的维度。它既与当下的电...
本文试图通过对电影《秋之白华》的解读,呈现当代中国语境下对历史进行书写与再现时必须面对的困境。本文认为,电影《秋之白华》的特点以及由此展开的争论,不仅与这部电影的特质有关,还涉及远比影片本身复杂得多的维度。它既与当下的电影生产体制和资本运作机制发生关联,还牵涉到瞿秋白自身在中共党史中的尴尬地位,更与今天重写革命故事并将其成功吸纳的文化逻辑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之白华》
瞿秋白
革命诗意化
双重视点
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不是“诗里的印象派”谈起——兼论王维诗之虚处传神
被引量:
1
5
作者
姜玉芳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年第2期33-36,共4页
历代称王维山水诗“诗中有画”,近代或称之为“诗里的印象派”,这一提法有欠妥当。印象派画家注重忠实传写大自然的光与影的变化,而王诗在描摹物象的同时,更主要的赋予其无限空间、无限灵动。这得益于诗人巧妙的“隐身”、得益于中国画...
历代称王维山水诗“诗中有画”,近代或称之为“诗里的印象派”,这一提法有欠妥当。印象派画家注重忠实传写大自然的光与影的变化,而王诗在描摹物象的同时,更主要的赋予其无限空间、无限灵动。这得益于诗人巧妙的“隐身”、得益于中国画的“留白”技巧、道家“心斋”的体道方式,它们共同启发了王维的双重视点,摆脱了一般山水诗人在体物实践方面的束缚,获得了写作的最大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象派
隐身
双重视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限定提示助词的意义特征
6
作者
林彬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8年第3期39-43,共5页
所谓提示助词,是指在句中提示各类要素,揭示所提示的要素与其它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词语。本文从意义论的角度考察了这类日语的提示助词中表示限定意义的限定提示助词"タケ·バカリ·シカ"三者各自的特征和不同点。...
所谓提示助词,是指在句中提示各类要素,揭示所提示的要素与其它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词语。本文从意义论的角度考察了这类日语的提示助词中表示限定意义的限定提示助词"タケ·バカリ·シカ"三者各自的特征和不同点。就日语的限定提示助词的意义用法,本文添加了至今讨论得尚不充分的认知性考察要素,就"四方は海ぱかり"等表达的准确性,以及"はかり"对于被提示要素的复数性的要求等问题,从"事"的层面进行了考察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意义特征
第二意义特征
个别
视点
自者的复数性
双重视点
“事”的层面
原文传递
题名
语言和逻辑双重视点的兼容性和矛盾性
被引量:
3
1
作者
段益民
机构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基础部
出处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37-41,共5页
文摘
在话语中,逻辑和语言体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多元联系,用逻辑语言的双重视点分析话语既有兼容性又有矛盾性。语言形式和逻辑形式具有对称性或非对称性差异,但有时二者可以选择性兼容。从语形和语义来看,语言表述传递的信息对逻辑表述传递的信息具有抽象性和包容性;从语值和语境来看,语言表述传递的信息对逻辑表述传递的信息具有偏离性和缺失性。
关键词
逻辑和语言
双重视点
兼容性
矛盾性
Keywords
logics and language
double viewpoints
compatibility
contradictoriness
分类号
H0-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在穆德家的一夜》的双重视点
2
作者
周艳仙
机构
四川大学
出处
《电影评介》
2012年第12期58-60,共3页
文摘
侯麦在"六个道德故事"系列持续关注了恋爱中男女对于爱情的辗转和选择。其中《在穆德家的一夜》讲述了让-路易在两位女子间作出的选择的故事,形成了以作者讲述故事、故事中的人物讲述自己故事的双重结构,从中就有了来自于作者的客观视点,以及电影内部叙述者的主观视点。也许没有故事,除非有叙述者,叙述者将自身从平庸之人想象成为"英雄",客观镜头时而与叙述者一起撒谎,时而揭示他的谎言,使得电影双重视点充满了不确定性。
关键词
《在穆德家的一夜》
双重视点
叙述者作者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重视点与《孔乙己》的反讽向度
3
作者
刘崧
机构
贵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武陵学刊》
2022年第2期75-81,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儒学的现代性建构研究”(20FZXB06)。
文摘
《孔乙己》是一篇由第一人称“我”展开叙述的小说。然而,仔细阅读小说,会发现其叙述者并不是咸亨酒店的那个小伙计(“我”),而是一个既参与故事、又与故事拉开一定距离的“我”。这个“我”具有双重的视点:既以当事人的身份参与故事,又以旁观者的姿态审视故事,此间包含的时间距离和心理落差对营造一种“超然的静观”十分关键。这种双重视点不仅决定了小说的结构布局,也是小说反讽力量得以施展的美学前提。《孔乙己》的反讽基于“看/被看”视点的设置;基于这一视点的反讽不仅指向孔乙己及周遭人物和环境,而且指向整个文化和现实的纵深面。毋宁说,《孔乙己》是对一种荒谬的生存世态的反讽刻画。就此而言,双重视点所建构的叙事结构是反讽得以施展的关键艺术手法。
关键词
《孔乙己》
叙述
视点
双重视点
反讽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余的人如何归来——论电影《秋之白华》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松睿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化研究》
CSSCI
2012年第2期31-41,共11页
文摘
本文试图通过对电影《秋之白华》的解读,呈现当代中国语境下对历史进行书写与再现时必须面对的困境。本文认为,电影《秋之白华》的特点以及由此展开的争论,不仅与这部电影的特质有关,还涉及远比影片本身复杂得多的维度。它既与当下的电影生产体制和资本运作机制发生关联,还牵涉到瞿秋白自身在中共党史中的尴尬地位,更与今天重写革命故事并将其成功吸纳的文化逻辑息息相关。
关键词
《秋之白华》
瞿秋白
革命诗意化
双重视点
结构
Keywords
The Seal of Love
Qu Qiubai
the poeticization ofrevolution
the structure of Dual viewpoint
分类号
I109.4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不是“诗里的印象派”谈起——兼论王维诗之虚处传神
被引量:
1
5
作者
姜玉芳
机构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年第2期33-36,共4页
文摘
历代称王维山水诗“诗中有画”,近代或称之为“诗里的印象派”,这一提法有欠妥当。印象派画家注重忠实传写大自然的光与影的变化,而王诗在描摹物象的同时,更主要的赋予其无限空间、无限灵动。这得益于诗人巧妙的“隐身”、得益于中国画的“留白”技巧、道家“心斋”的体道方式,它们共同启发了王维的双重视点,摆脱了一般山水诗人在体物实践方面的束缚,获得了写作的最大自由。
关键词
印象派
隐身
双重视点
分类号
I222.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限定提示助词的意义特征
6
作者
林彬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
出处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8年第3期39-43,共5页
文摘
所谓提示助词,是指在句中提示各类要素,揭示所提示的要素与其它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词语。本文从意义论的角度考察了这类日语的提示助词中表示限定意义的限定提示助词"タケ·バカリ·シカ"三者各自的特征和不同点。就日语的限定提示助词的意义用法,本文添加了至今讨论得尚不充分的认知性考察要素,就"四方は海ぱかり"等表达的准确性,以及"はかり"对于被提示要素的复数性的要求等问题,从"事"的层面进行了考察和论证。
关键词
第一意义特征
第二意义特征
个别
视点
自者的复数性
双重视点
“事”的层面
分类号
H364 [语言文字—日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语言和逻辑双重视点的兼容性和矛盾性
段益民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在穆德家的一夜》的双重视点
周艳仙
《电影评介》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双重视点与《孔乙己》的反讽向度
刘崧
《武陵学刊》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多余的人如何归来——论电影《秋之白华》
李松睿
《文化研究》
CSSCI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不是“诗里的印象派”谈起——兼论王维诗之虚处传神
姜玉芳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限定提示助词的意义特征
林彬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