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区块链电子证据的双阶鉴真 被引量:25
1
作者 龚善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5-152,共8页
由于区块链技术并不能提供绝对意义上的反篡改,区块链电子证据的反篡改具有相对性,同时由于区块链技术只能对电子证据流转、移送阶段的载体提供技术上的信任担保,而不涉及反应电子证据内容的收集、提取阶段,因此,区块链电子证据需要基... 由于区块链技术并不能提供绝对意义上的反篡改,区块链电子证据的反篡改具有相对性,同时由于区块链技术只能对电子证据流转、移送阶段的载体提供技术上的信任担保,而不涉及反应电子证据内容的收集、提取阶段,因此,区块链电子证据需要基于内容与载体的区分而展开双阶鉴真。对没有信任担保的内容层面采用“独特性证明”“保管链条证明”等方法进行实质性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确定非法区块链电子证据的强制性排除与可补正性排除规则;对具有一定程度信任担保的载体层面进行资质性、中立性以及技术说明性的形式审查,根据审查结果确立非法区块链电子证据的裁量性排除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电子证据 实物证据 制度 信任担保 双阶鉴真 排除规则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证据“存证—鉴真”模型
2
作者 王素 王永全 +1 位作者 于彤 王海峰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7-66,共10页
针对现有的电子证据审查缺乏明确的认定规则和流程規范,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证据“存证-鉴真”模型,利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可追溯和去中心化等技术特性构建区块链存证模型,并结合区块链证据“载体-内容”双阶属性,对电子证据数... 针对现有的电子证据审查缺乏明确的认定规则和流程規范,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证据“存证-鉴真”模型,利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可追溯和去中心化等技术特性构建区块链存证模型,并结合区块链证据“载体-内容”双阶属性,对电子证据数据载体真实性、介质载体真实性、内容真实性三个层面进行区分并明确审查顺序、制定审查规则,建立可视化鉴真模型。模型以刑事诉讼电信诈骗案中区块链证据的存证及鉴真为例进行证明,实践证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证据“存证-鉴真”模型以技术入手对接证据理论,遵从科学技术的客观中立性认定证据真实性,最大限度减小证据真实性认定过程中的主观误差,具备理论可行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电子证据 区块链存证 双阶鉴真 “存证-鉴”模型 安全保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