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分子设计的策略:双靶标药物设计 被引量:12
1
作者 郭宗儒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9-218,共10页
新药研究可分两种模式:以生理学和表型为基础的研究和以生物靶标为核心的药物研究,这两种模式相互补充和印证。当今以靶标为切入点的模式占主导地位,研发出不少新药。许多疾病如肿瘤、代谢性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非单一靶标可治... 新药研究可分两种模式:以生理学和表型为基础的研究和以生物靶标为核心的药物研究,这两种模式相互补充和印证。当今以靶标为切入点的模式占主导地位,研发出不少新药。许多疾病如肿瘤、代谢性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非单一靶标可治愈,同时干预与疾病相关的双(多)靶标药物可提高药物的效力,因而成为创制新药的活跃领域。双靶标药物可以是两个受体的调节剂、两个酶的抑制剂或同时作用于酶和受体或作用于受体和通道或转运蛋白的双功能性分子等。从药物分子设计的视角,构建双靶标药物分子可将两个活性分子或其药效团用连接基连接在一起,构成连接型分子;两个活性分子的部分结构或药效团特征相同,可将共同部分融合或并合,形成融合型或并合型分子,可以控制分子的大小和相对分子质量,使得分子结构的药效空间与药代动力学空间有较大的重叠,提高成药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分子设计策略 双靶标药物 新药研究
原文传递
新型双靶标化合物的合成与其抗高原缺氧损伤活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景临林 马慧萍 +3 位作者 杨芳芳 葸慧荣 樊鹏程 贾正平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5-8,13,共5页
目的根据"双靶标药物设计原理",设计合成出一种兼具自由基清除活性和碳酸酐酶抑制活性的新型双靶标化合物,并研究其抗高原缺氧活性。方法将乙酰唑胺(碳酸酐酶抑制剂)与氮氧自由基(新型自由基清除剂)通过桥联基结合,设计具有... 目的根据"双靶标药物设计原理",设计合成出一种兼具自由基清除活性和碳酸酐酶抑制活性的新型双靶标化合物,并研究其抗高原缺氧活性。方法将乙酰唑胺(碳酸酐酶抑制剂)与氮氧自由基(新型自由基清除剂)通过桥联基结合,设计具有双靶标联合作用的目标化合物,并经过小鼠常压密闭、急性减压和化学性中毒3种缺氧耐受力实验评价其抗缺氧活性。结果所合成的化合物结构经过电子顺磁共振、ESI-MS和元素分析进行确认。与缺氧模型组、乙酰唑胺组和氮氧自由基组相比,目标化合物组可以明显延长小鼠在常压密闭缺氧环境中的存活时间(P<0.05,P<0.01),降低急性减压缺氧小鼠1 h内死亡率(P<0.01),延长氰化钾、亚硝酸钠和盐酸异丙肾上腺素3种化学性中毒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P<0.05,P<0.01)。结论新型双靶标抗缺氧损伤化合物合成方法简便,产率较高,并且表现出了较好的抗缺氧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自由基 乙酰唑胺 双靶标药物 抗缺氧活性 小鼠 近交BALB C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