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百余年来汉语双音节连词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李德鹏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
-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2年第4期36-42,共7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双音节虚词成词历史研究"(12YJC740042)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对外汉语教学‘词汇’本位理论研究"(2011C153)
-
文摘
自《马氏文通》以来,汉语双音节连词的研究呈现3个阶段性的特点,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双音节连词大都是简单提及,语义和语法功能也是部分列举;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双音节连词研究范围扩大到来源、词类等方面;21世纪以来,汉语双音节连词研究成果最多,主要表现为对典型双音节连词语法功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对双音节连词成词过程和成词原因也从句法结构、认知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讨。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
关键词
汉语
双音节连词
研究
发展变化
展望
-
Keywords
Chinese
disyllable conjunction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change
prospect
-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上古汉语的双音节连词“然而”
被引量:13
- 2
-
-
作者
刘利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6-151,共6页
-
文摘
"然而"最仞是指示代词"然"和连词"而"的组合,后来演变为双音节连词并沿用至今。本文证明,"然而"向双音节词的演变在上古就已经完成,具体时间应是在战国初期,此后到西汉的发展表现为数量的增加和用法的进一步成熟。
-
关键词
上古汉语
双音节连词
“然而”
战国初期
用法
-
Keywords
ran'er
disyllable
conjunction
disjunctive
-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