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麻消眩汤联合醒脑法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邓行行 吴灿 +5 位作者 成沈荣 钟明 崔怡萍 钟敏 王丽花 陈海裕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双麻消眩汤联合醒脑法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62例中脱落2例,剩余60例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3例中脱落3例,剩余6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双麻消眩汤联... 目的探讨双麻消眩汤联合醒脑法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62例中脱落2例,剩余60例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3例中脱落3例,剩余6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双麻消眩汤联合醒脑法针刺治疗。对比两组14天的总有效率。使用眩晕障碍标准(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估患者的眩晕程度。记录患者症状的消失时间。测定患者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的水平。对比两组基底动脉的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on index,PI)、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14天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的DHI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的DH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头晕目眩、视觉旋转、耳鸣、恶心呕吐的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ANGⅡ、NO低于治疗前,CGRP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ANGⅡ、NO低于对照组,CGR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的RI、PI低于治疗前,Vm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RI、PI低于对照组,Vm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麻消眩汤联合醒脑法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确切,可促进眩晕症状改善,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增强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麻消眩汤 醒脑法针刺 循环缺血性 晕症状 血管内皮功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