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工况双U管土壤源热泵冬季能耗测试分析
1
作者 王勇 韩传璞 +1 位作者 赖道新 伍培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基于重庆市某空军场站的双U管竖埋式土壤源热泵系统工程,对该系统冬季变工况下的运行能耗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水源热泵机组能耗的数学模型,在变负荷工况运行的基础上,测试并得到了机组的运行能效比.在此基础上对蒸发器不同进水温度变化对... 基于重庆市某空军场站的双U管竖埋式土壤源热泵系统工程,对该系统冬季变工况下的运行能耗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水源热泵机组能耗的数学模型,在变负荷工况运行的基础上,测试并得到了机组的运行能效比.在此基础上对蒸发器不同进水温度变化对机组能耗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蒸发器不同进水温度下对应的机组能效比.根据地源侧变流量工况的测试,找到了变流量工况下系统能效比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源热泵 双u管 能效比 蒸发温度
下载PDF
基于双U管的热响应试验与室内瞬态法试验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柳晓松 郑壮壮 +3 位作者 毕垒 张娜娜 马亚弟 李继宝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3年第6期151-153,共3页
由于含水率变化等原因,可能使实验室所测数据与实际土壤情况相比发生了改变,因此所测结果有可能并不能准确反映地下岩土的真实情况。因此,本文利用工作区内已做的8个基于线热源模型数据处理的热响应试验孔所测试的数据结果与实验室采用... 由于含水率变化等原因,可能使实验室所测数据与实际土壤情况相比发生了改变,因此所测结果有可能并不能准确反映地下岩土的真实情况。因此,本文利用工作区内已做的8个基于线热源模型数据处理的热响应试验孔所测试的数据结果与实验室采用瞬态法测试的165件热物性测试样品数据进行差异分析,量化分析其差异规律性,为参数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双u管 热响应试验 瞬态法
下载PDF
双U管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
作者 杨兆民 《教学仪器与实验》 1996年第5期35-36,共2页
双U管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河南省平顶山师范杨兆民图(一)双U管很容易制作。图(一)即是它的面板示意图(下文简称“面板”)。其中,1和2是用细玻璃管弯曲而成的两根U型管;3和4是用以连通配套器材的乳胶管;5是U型管的有色... 双U管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河南省平顶山师范杨兆民图(一)双U管很容易制作。图(一)即是它的面板示意图(下文简称“面板”)。其中,1和2是用细玻璃管弯曲而成的两根U型管;3和4是用以连通配套器材的乳胶管;5是U型管的有色液柱;6和7分别是面板和底座;8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中的应用 配套器材 通电时间 玻璃管 排气管 u 乳胶管 实验方法 电阻丝 物理教学
下载PDF
基于土壤分层的双U型地埋管出口温度及土壤温度场研究
4
作者 王宏伟 于川淇 +2 位作者 安瑞 张芸栗 于磊鑫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8-344,共7页
目的 探究在土壤分层和地下水渗流条件下地埋管的出口温度以及传热规律。方法 基于多孔介质理论建立分层岩土体瞬态三维模型,分析土壤的初始温度、地下水渗流、回填材料种类对地埋管出口温度及土壤温度场的影响。结果 土壤初始温度为290... 目的 探究在土壤分层和地下水渗流条件下地埋管的出口温度以及传热规律。方法 基于多孔介质理论建立分层岩土体瞬态三维模型,分析土壤的初始温度、地下水渗流、回填材料种类对地埋管出口温度及土壤温度场的影响。结果 土壤初始温度为290.15 K时,热泵运行30 d后地埋管的出口温度最高,达到280.43 K;三种常用的回填材料中沙土的换热效果最好,黏土作为回填材料时,地埋管附近出现明显的冷量堆积;地下水渗流速度达到200 m/a时,地埋管出口温度为280.85 K,相较于不存在地下水渗流时的出口温度增加了0.51 K。结论 土壤初始温度、地下水渗流速度均与地埋管出口温度呈正相关;土壤温度场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回填材料的种类及热物性;地下水渗流的存在能够消除土壤冷量的堆积,在地埋管敷设时应适当增加沿着渗流方向管间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直u型地埋管 出口温度 回填材料 地下水渗流 土壤温度
下载PDF
双U型单环谐振陀螺热弹性阻尼分析
5
作者 王馨宇 魏雯强 +1 位作者 蔡麒 曹慧亮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8-1024,共7页
对于MEMS环形谐振陀螺而言,品质因数是一个关键的技术指标,在真空条件下热弹性阻尼是影响品质因数的主要因素。因此,针对带有拓扑梳齿的双U型环形陀螺,首先分析了其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其次研究了热弹性阻尼机理,对双U型环形陀螺热弹... 对于MEMS环形谐振陀螺而言,品质因数是一个关键的技术指标,在真空条件下热弹性阻尼是影响品质因数的主要因素。因此,针对带有拓扑梳齿的双U型环形陀螺,首先分析了其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其次研究了热弹性阻尼机理,对双U型环形陀螺热弹性阻尼进行了理论研究。同时借助有限元方法对热弹性阻尼进行了仿真分析,探索了结构参数对环形陀螺品质因数的影响。对不同结构参数的陀螺进行实验测试。仿真分析与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增加单环内径,减小单环环宽,减小中央圆盘的半径和减小支撑梁梁宽方式都可以降低陀螺热弹性阻尼,从而提高陀螺的品质因数。合理调整陀螺结构参数可以使陀螺品质因数在一定参数条件下达到十万量级。所提分析方法对降低热弹性阻尼,提高陀螺品质因数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环形谐振陀螺 u型梁 热弹性阻尼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双U/f下垂控制下双极MMC-HVDC系统交流阻抗建模及稳定性分析
6
作者 李鹏坤 王跃 +3 位作者 冯伯乐 薛英林 刘熠 李润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4-1223,共10页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MC-HVDC)常采用双极接线方式以提高系统功率输送能力和可靠性。然而目前对于风电场经柔直外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集中...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MC-HVDC)常采用双极接线方式以提高系统功率输送能力和可靠性。然而目前对于风电场经柔直外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集中于单极接线方式,孤岛直驱风电场与采用不同双极协调控制的双极MMC-HVDC互联系统小信号稳定性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究。该文首先考虑频率耦合特性、参考系初相位和直流侧耦合特性的影响,分别建立了采用双U/f下垂控制和定U/f-P/Q控制的双极MMC-HVDC系统交流侧等效SISO阻抗模型,并详细分析了金属回线阻抗和双极间功率均分度对交流阻抗特性的影响。接着对比研究了两种协调控制中共有控制环路和特有控制环路对交流侧负电阻特性及互联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最后,孤岛直驱风电场经两种双极协调控制下双极MMC-HVDC外送系统Matlab/Simulink时域仿真结果和硬件在环半实物实时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小信号阻抗模型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分析结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孤岛直驱风电场 极接线 u/f下垂控制 u/f-P/Q控制 阻抗建模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磁导率无损检测的双U型探头仿真优化研究
7
作者 邓文洁 任尚坤 《焊管》 2024年第3期41-46,57,共7页
基于磁导率无损检测原理,设计了一种双U型检测探头。以20钢试件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仿真分析了双U型探头在检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参数与检测灵敏度的关系,对关键影响参数进行了优化选取,又通过试验研究了拉应力对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结果... 基于磁导率无损检测原理,设计了一种双U型检测探头。以20钢试件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仿真分析了双U型探头在检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参数与检测灵敏度的关系,对关键影响参数进行了优化选取,又通过试验研究了拉应力对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检测灵敏度随着激励电压幅值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激励频率的提高先增大后趋于稳定,随着激励线圈匝数的增加而下降,随着拉应力的增大而减小,双U型探头相比于传统U型探头具有更广泛的分析检测能力。该仿真研究为后续探头的选取制作提供了设计理念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导率无损检测 u型探头 检测灵敏度 应力集中
下载PDF
冀南地区双U型地埋管换热器热响应试验研究
8
作者 李朋朋 韩乐 +3 位作者 李永 罗景辉 张晓飞 张昌建 《区域供热》 2024年第6期60-66,144,共8页
通过对邯郸市磁县某产业园内的双U型地埋管换热器进行现场热响应试验,分析该区域地源热泵系统的换热性能。试验在埋管深度为120 m的条件下进行,结果显示,该区域岩土的原始平均温度为18.01℃,平均导热系数为2.098 W/(m·K)。基于试... 通过对邯郸市磁县某产业园内的双U型地埋管换热器进行现场热响应试验,分析该区域地源热泵系统的换热性能。试验在埋管深度为120 m的条件下进行,结果显示,该区域岩土的原始平均温度为18.01℃,平均导热系数为2.098 W/(m·K)。基于试验数据,对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能力进行了设计工况下的折算分析:在夏季工况下(供回水平均温度为32.5℃),单位延米的排热量参考值为63.065 W/m;在冬季工况下(供回水平均温度为6℃),单位延米的取热量参考值为52.24 W/m。研究结果可为邯郸市磁县地区地源热泵系统的合理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换热器 u型地埋管 热响应试验 地源热泵
下载PDF
改良“双U法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运用及效果评估
9
作者 华杰 施思 +4 位作者 孟庆才 许航 刘江 梁晨 王巍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探讨“双U法胰肠吻合”改良前、后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疗效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王巍团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50例病例资料。根据吻合方式改良与否,分为双U法1.0组(改良... 目的:探讨“双U法胰肠吻合”改良前、后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疗效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王巍团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50例病例资料。根据吻合方式改良与否,分为双U法1.0组(改良前70例)和双U法2.0组(改良后80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双U法2.0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双U法1.0组显著降低(13.8%比38.6%,P=0.001)。双U法1.0组临床相关性胰漏发生率18.6%,而双U法2.0组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双U法1.0组术后腹腔出血5例,双U法2.0组术后仅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两组术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双U法2.0组术后中位住院时间较双U法1.0组显著降低(11 d比14 d,P=0.001)。结论:改良后的“双U法胰肠吻合”可显著降低临床相关性胰漏及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肠吻合 u 胰漏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网膜垫
下载PDF
胰周脓肿双U管引流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田伏洲 黎冬暄 +3 位作者 李红 张炳印 蔡忠红 邢庆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678-679,共2页
关键词 胰周脓肿 双u管引流术 术式 疗效
原文传递
大南湖一矿双U型厚煤层工作面开采方案
11
作者 袁昌模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4年第18期242-244,共3页
大南湖一矿3#煤层双U型厚煤层赋存条件的特殊性,导致其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遇到导通地表裂缝、上覆含水层及回采率低等问题。本文以该矿1309工作面为例,通过现场实测、物理模拟、理论分析等手段预测了该工作面两带发育高度,明确了双U型赋... 大南湖一矿3#煤层双U型厚煤层赋存条件的特殊性,导致其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遇到导通地表裂缝、上覆含水层及回采率低等问题。本文以该矿1309工作面为例,通过现场实测、物理模拟、理论分析等手段预测了该工作面两带发育高度,明确了双U型赋存条件对工作面开采的影响,按走向和倾向两个方向分区设计了工作面开采方案和放煤高度。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条件矿井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型煤层 矿压控制 工作面布置 厚煤层 放煤高度
下载PDF
流速对垂直双U形地埋管换热器热交换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英峰 吴学红 龚毅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57-61,共5页
针对设计地源热泵室外侧换热器时钻孔间距过大会浪费土地资源,过小又会导致土壤温度持续变化、降低换热效果的问题,通过建立系统运行费用函数,研究了系统连续运行30 d时模拟流速对热力半径的影响.结果显示,0.4 m/s时,热力半径达到0.95 m... 针对设计地源热泵室外侧换热器时钻孔间距过大会浪费土地资源,过小又会导致土壤温度持续变化、降低换热效果的问题,通过建立系统运行费用函数,研究了系统连续运行30 d时模拟流速对热力半径的影响.结果显示,0.4 m/s时,热力半径达到0.95 m,随着流速的增大,热力半径增大,在流速>0.6 m/s时,热力半径增幅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双u管热力半径 经济流速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双U型通风系统综放开采采空区瓦斯分布规律 被引量:44
13
作者 吴玉国 邬剑明 +1 位作者 王俊峰 周春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04-1708,共5页
利用矿用移动式束管采样、色谱分析系统对成庄矿5303双U型通风系统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进行定期采样分析、随工作面推进分阶段释放示踪气体测定采空区气体流场、应用CFD模拟技术对采空区瓦斯分布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双U型通风综放... 利用矿用移动式束管采样、色谱分析系统对成庄矿5303双U型通风系统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进行定期采样分析、随工作面推进分阶段释放示踪气体测定采空区气体流场、应用CFD模拟技术对采空区瓦斯分布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双U型通风综放工作面在正常生产情况下,高浓度瓦斯在采空区深部沿回风侧逐渐汇集,形成瓦斯富集带,瓦斯浓度最高可达70%;现场实测表明采用CFD模型模拟得到的双U型通风系统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瓦斯分布规律与现场实测结果相吻合,模拟结果为制定采空区瓦斯抽放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型通风系统 综放开采 采空区 瓦斯分布 CFD模拟
下载PDF
两个外消旋双U形稀土单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表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解庆范 黄妙龄 陈延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9-255,共7页
对氨基苯磺酸(p-AbsH),邻菲咯啉(phen)与稀土硝酸盐在pH=6~7的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了2个新颖的双U形单核配合物[Ln(O-p-Abs)2(phen)2(H2O)3](NO3).2H2O,其中Ln=La(1)和Ce(2)。X-射线单晶结构测定表明,2种晶体属异质同晶,正交晶系,Pccn空... 对氨基苯磺酸(p-AbsH),邻菲咯啉(phen)与稀土硝酸盐在pH=6~7的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了2个新颖的双U形单核配合物[Ln(O-p-Abs)2(phen)2(H2O)3](NO3).2H2O,其中Ln=La(1)和Ce(2)。X-射线单晶结构测定表明,2种晶体属异质同晶,正交晶系,Pccn空间群。在2个配合物中,Ln(Ⅲ)离子与5个O原子和4个N原子配位,形成1个畸变的三冠三棱柱体LnN4O5配位多面体,其中2个氧原子来自于2个对氨基苯磺酸根的磺酸基,另3个O原子则由配位水分子提供,4个N原子来自2个Phen。p-Abs与phen通过π-π作用构成具有手性的螺旋双U形结构,每个晶胞中含有2对构型相反的[Ln(O-p-Abs)2(phen)2(H2O)3]+,整个晶体呈外消旋,2种异构体分子间通过phen间的π-π作用构成超分子螺旋链,并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晶体结构 对氨基苯磺酸 u 外消旋化合物
下载PDF
单U、双U型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与经济性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薛玉伟 季民 +1 位作者 李新国 赵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0-414,共5页
结合实际工程建立单U型与双U型埋管换热器实验系统,进行夏季排热和冬季取热实验。以单位井深换热量为评价指标对不同埋管方式的换热性能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排热和取热工况下,双U型埋管单位井深换热量均高于单U型。同时,分析了单U与双U型... 结合实际工程建立单U型与双U型埋管换热器实验系统,进行夏季排热和冬季取热实验。以单位井深换热量为评价指标对不同埋管方式的换热性能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排热和取热工况下,双U型埋管单位井深换热量均高于单U型。同时,分析了单U与双U型埋管换热器的经济成本构成,采用投资成本指标、静态投资成本差值和投资成本比数等参数,从换热性能和经济成本两方面对地下埋管换热器进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uu型埋管 单位井深换热量 投资成本指标
下载PDF
地源热泵系统双U型埋管换热器的测试实验 被引量:16
16
作者 姜黎 蒋绿林 +1 位作者 王宏 黄晓蕾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3,共4页
建立双U型垂直埋管试验井测试实验装置,通过现场测试采集当地的岩土热物性参数,从而确定土壤的原始地温、单位井深的散热量等参数,对地源热泵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结果表明,土壤的原始地温为19.2℃;夏季工况下,地下换热器的进、出口... 建立双U型垂直埋管试验井测试实验装置,通过现场测试采集当地的岩土热物性参数,从而确定土壤的原始地温、单位井深的散热量等参数,对地源热泵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结果表明,土壤的原始地温为19.2℃;夏季工况下,地下换热器的进、出口水温度分别为35℃和31℃时,单位井深的散热量为62.55W/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地源热泵 u换热器 实验分析
下载PDF
双U型埋管能源桩桩周岩土体温度场分布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赵海丰 唐荣彬 +2 位作者 桂树强 骆进 贾甲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7-163,共7页
以信阳地区两根相邻的双U型埋管能源桩为研究对象,通过较长时间的TRT增温测试地温恢复TPT制冷测试模拟了能源桩的间歇性运行状态,在能源桩桩壁和岩土体中埋设传感器实测获得了能源桩运行过程中的桩周岩土体温度场分布。研究成果显示,能... 以信阳地区两根相邻的双U型埋管能源桩为研究对象,通过较长时间的TRT增温测试地温恢复TPT制冷测试模拟了能源桩的间歇性运行状态,在能源桩桩壁和岩土体中埋设传感器实测获得了能源桩运行过程中的桩周岩土体温度场分布。研究成果显示,能源桩运行过程中的传热表现为三维传热特征,桩端岩土体的温度变化滞后于桩体中间区域岩土体,建议能源桩设计时在桩端部位适当增加埋管量,以提高能源桩的换热效率;测试结果显示在经过172h的TRT测试并进行约25d的地温恢复后,桩周岩土体温度整体升高了约1℃,验证了岩土体温度扩散的缓慢性及其具有良好的热储性,同时也预示了地源热泵运行过程中存在冷热失衡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桩 u型埋管 温度场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大型U形双渡槽结构动力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声平 彭翠玲 吴杰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8-71,共4页
应用三维有限元动力分析方法,建立大型U形双渡槽结构动力分析有限元模型,计算其在不同过水工况下的自振特性,并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别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的规范谱和穿黄工程场地危险性分析确定的场地谱计算渡槽的地震动力响应。结... 应用三维有限元动力分析方法,建立大型U形双渡槽结构动力分析有限元模型,计算其在不同过水工况下的自振特性,并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别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的规范谱和穿黄工程场地危险性分析确定的场地谱计算渡槽的地震动力响应。结果表明:槽中水体对渡槽的自振特性影响显著;按场地谱计算的动力响应约是规范谱的3倍;支撑结构是渡槽抗震的薄弱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分析 三维有限元 渡槽 u形截面
下载PDF
竖直双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支管间热短路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范军 胡玉秋 +1 位作者 孙奉仲 刘惠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5-97,共3页
采用地热换热器准三维传热模型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对竖直双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支管间的热短路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管间距和回灌材料的导热系数对热短路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少热短路的措施。
关键词 地源热泵 u型管 地热换热器 热短路
下载PDF
基于CFD技术的双U型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热阻 被引量:3
20
作者 危日光 张晨 +2 位作者 李聪 高建强 刘中良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49-955,共7页
以地热埋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对换热器各环节热阻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利用Fluent软件,建立双U型埋管换热器二维模型,并对钻孔内外各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讨论管间距半宽、PE管外径以及钻孔半径... 以地热埋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对换热器各环节热阻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利用Fluent软件,建立双U型埋管换热器二维模型,并对钻孔内外各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讨论管间距半宽、PE管外径以及钻孔半径的变化对PE管内热阻、钻孔内热阻和钻孔外热阻的理论公式计算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PE管内热阻和钻孔外热阻而言,其模拟值和理论公式计算值非常相近,而钻孔内热阻的理论计算公式精度较差,其计算值和模拟值之间存在较大偏差;且管间距半宽和钻孔半径对理论值与模拟值的相对误差几乎无影响,而钻孔内热阻的理论值与模拟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会随着PE管外径的增大而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型埋管换热器 Fluent软件 热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