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宾结构的微观句法
1
作者 杨萌萌 胡建华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共9页
进入双宾语句式[NP1 V NP2 NP3]的动词可根据直接宾语位移的方向性而分为"给予"类、"取得"类两大类。本文以新描写主义的研究视角对这些动词的微观句法结构进行细颗粒的描写与刻画,逐步地显示不同动词之间的句法差... 进入双宾语句式[NP1 V NP2 NP3]的动词可根据直接宾语位移的方向性而分为"给予"类、"取得"类两大类。本文以新描写主义的研究视角对这些动词的微观句法结构进行细颗粒的描写与刻画,逐步地显示不同动词之间的句法差异,从而区分由词汇句法结构为双VP的动词(双VP动词)和词汇句法结构为单VP的动词(单VP动词)所构成的两种双宾结构,即:由词汇句法投射而来的双宾与依赖构式而形成的双宾(构式双宾)。由词汇句法投射而来的双宾,由于动词在词汇句法层面就具有双VP结构,所以其两个宾语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省略且省略后语义不变;而构式双宾则不具备这一可能性,其直接宾语或是不能省略,或是省略后导致句意改变。本文还以区别性句法环境"VOt给Og"显示"给"与"送、还"等动词的句法差异,从而得出只有"给"是双VP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动词 双vp结构 及物性 VOt给Og
原文传递
“致使-被动”结构的句法 被引量:11
2
作者 胡建华 杨萌萌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9-399,500,共21页
致使和被动在很多语言中可由同一动词或语素承担。汉语的"给、让、教(交/叫)"就可以既表致使又表被动。本文将探究:第一,什么样的动词或语素可以既表致使又表被动?或者说,既表致使又表被动的条件是什么?第二,这种"致使... 致使和被动在很多语言中可由同一动词或语素承担。汉语的"给、让、教(交/叫)"就可以既表致使又表被动。本文将探究:第一,什么样的动词或语素可以既表致使又表被动?或者说,既表致使又表被动的条件是什么?第二,这种"致使一被动"解读是有关成分或结构演变的结果,还是两种变换形式一直同时并存?本文首先提出"致使一被动"变换解读的分析方案,然后指出演变分析的问题所在。本文的变换分析方案认为:"给、让、教"之所以既可以表致使又可以表被动,是因其词汇句法结构为双VP结构,而只有这样的双VP结构才能产生致使和被动两种语义的变换。"给、让、教"本身的词汇语义并不含致使义和被动义,致使义和被动义源自对"给、让、教"所投射的双VP结构所做的句式解读。许多学者认为这种"致使一被动"解读是从致使到被动演变的结果,然而,演变分析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条件,说明该演变适用于哪些动词,不适用于哪些动词。另外,传世文献也并没有显示出清晰的线索,证明这类动词先有致使用法后有被动用法。实际上,即便有证据证明是这样,也并不意味着被动用法是从致使用法演化而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 被动 对立与转换 双vp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