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争与反主体化:大学生社会行为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储琰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7-100,共4页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呈现一种认知与行为的抵触性特点。大学生社会行为规律有其现实存在的基础,只有尊重这种规律,营造崇德守德的社会空间和教育生态系统,才能对大学生的社会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行为 反主体化 主体解构 微观权力
下载PDF
实践过程中的客体反主体化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吴仁平 戴木才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62-64,共3页
在实践中,主体能动的本质力量通过活动转化或物化为静止的物质存在方式。这是实践的主体客体化过程。另一方面,主体通过实践所创造客体,把它们作为直接的生活资料或作为生产劳动的工具和手段加以消费,使客体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或主体本... 在实践中,主体能动的本质力量通过活动转化或物化为静止的物质存在方式。这是实践的主体客体化过程。另一方面,主体通过实践所创造客体,把它们作为直接的生活资料或作为生产劳动的工具和手段加以消费,使客体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从而使主体的本质力量、能动性得到丰富、提高。这是实践的客体主体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主体化 创造客体 实践过程 客观世界 主体客体化 自然界 客体主体化 人类实践 主体本质力量 唯物辩证法
下载PDF
客体反主体化探析
3
作者 吴仁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137-140,145,共5页
本文认为,主体客体间相互作用不仅表现为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客体反主体化也是主客体相互作用关系之一。文章从客体反主体化现象入手,着重探讨分析了客体反主体化产生的原因及抑制客体反主体化产生的途径。
关键词 客体 主体 客体反主体化
下载PDF
论网络技术时代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困境与建构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戈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8期152-154,共3页
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尚未形成,缺乏主动追求道德人格的力量,在网络迅猛发展的技术时代易出现主体性自失、异化、客体反主体化等问题。认清当前主体和主体性的困境,加强大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教育,培养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建构自觉、自为、自... 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尚未形成,缺乏主动追求道德人格的力量,在网络迅猛发展的技术时代易出现主体性自失、异化、客体反主体化等问题。认清当前主体和主体性的困境,加强大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教育,培养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建构自觉、自为、自强、自由的主体性人格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主体性人格 自失 异化 反主体化
下载PDF
趣味有争辩——关于审美趣味的本体论阐释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士林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0-84,共5页
在以精神生产为主导性生产方式的消费文明中,由于趣味问题已经成为一种和人自身再生产关系最为密切的本体论问题,因此它不可能被冷漠地置之度外;生活中单个人的“吃萝卜”还是“吃白菜”是无可厚非的,但那个在深层决定着人们“如何吃”... 在以精神生产为主导性生产方式的消费文明中,由于趣味问题已经成为一种和人自身再生产关系最为密切的本体论问题,因此它不可能被冷漠地置之度外;生活中单个人的“吃萝卜”还是“吃白菜”是无可厚非的,但那个在深层决定着人们“如何吃”的语法结构本身无疑是需要辩论的;如果说在古典美学中审美趣味的本体内涵主要是一种由想象力带来的心灵解放作用,那么在后现代的精神再生产中,由于它特别地利用了“反对象化”与“反主体化”这种纯粹欲望与审美趣味表层结构上的相似性,彻底解构了审美趣味固有的带有解放性质的本体论内涵,并最终直接威胁到人自身精神再生产的现实可能性,因而对它的剖析与批判也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趣味 对象化 反主体化 本体论
下载PDF
论客体能动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孙世明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2-35,共4页
客体也有自身的能动性。本文从分析与“能动”处于同等程度上的“主动”、“自动”、“主导和决定”等相关概念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从主体受动性与客体能动性、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能动性、自觉能动性和未觉能动性着手进行对应性分析,证明客... 客体也有自身的能动性。本文从分析与“能动”处于同等程度上的“主动”、“自动”、“主导和决定”等相关概念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从主体受动性与客体能动性、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能动性、自觉能动性和未觉能动性着手进行对应性分析,证明客体能动性的存在。本文还对物质世界中的不同层次的客体分别作了分析和考察,以凸现客体能动性的存在。本文还考释了客体能动性的各种表现形式:主体化、反主体化、作用与反作用及局部性存在,表征其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的能动性 客体能动性 论客 物的能动性 主体能动性 受动性 人的能动性 旧唯物主义 反主体化 作用者
下载PDF
怎样理解实践具有双重效应
7
作者 程建平 《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实践负效应 正效应 人类生存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精神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 阶级斗争扩大化 两个文明建设 反主体化 双重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