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反人文主义到一种狭义的后人类:跨越拟人辩证法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春晓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56,共9页
人文主义和一部分反人文主义理论分享着同一种辩证逻辑。它被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彻底澄清,但又止步于一种以负的方式言说的开放原则,缺乏有效的替代性话语。在后人类议题的讨论中,辩证法的拟人属性也容易将人文主义偷运回来导致范式混淆... 人文主义和一部分反人文主义理论分享着同一种辩证逻辑。它被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彻底澄清,但又止步于一种以负的方式言说的开放原则,缺乏有效的替代性话语。在后人类议题的讨论中,辩证法的拟人属性也容易将人文主义偷运回来导致范式混淆。所以本文尝试区分不同于反人文主义的狭义后人类,它是绕开主体意识的外在性,反对基础主义、打破一切对立和边界的一元论以及经验主义具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 人文主义 反人文主义 解构主义 辩证法
下载PDF
从人类到“类人”:论沃斯绘画中的人文主义与反人文主义
2
作者 王薇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1-85,共5页
作为无形式艺术团体的成员,沃斯的绘画放弃了关于人的理想主义表达,采用了怪诞变形的视觉语言。《沃斯马戏团》等系列作品呈现了艺术家乌托邦式的构想,画面将高低文化杂糅在一起,并通过不断变异的、人与动物相融合的生命形态突破了强调... 作为无形式艺术团体的成员,沃斯的绘画放弃了关于人的理想主义表达,采用了怪诞变形的视觉语言。《沃斯马戏团》等系列作品呈现了艺术家乌托邦式的构想,画面将高低文化杂糅在一起,并通过不断变异的、人与动物相融合的生命形态突破了强调稳定自主的人文主义叙事,在观念上与沃斯在诗歌中对“类人”的阐释相呼应。沃斯的绘画可以被看做是在特殊的历史语境中,对人文主义内核的发展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斯 人文主义 反人文主义 无形式艺术
原文传递
反本质人文主义批评——论多利默对《李尔王》的解读
3
作者 许勤超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3年第1期142-148,共7页
《李尔王》作为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历来受到批评家的关注。传统上对于该剧中呈现的复杂人性,西方的批评家多用本质人文主义观点进行解释。多利默作为文化唯物主义莎评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主张从反本质人文主义的观点对该剧进行批评;正... 《李尔王》作为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历来受到批评家的关注。传统上对于该剧中呈现的复杂人性,西方的批评家多用本质人文主义观点进行解释。多利默作为文化唯物主义莎评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主张从反本质人文主义的观点对该剧进行批评;正是基于这种批评观,多利默认为《李尔王》是关于权力、财产和继承权的一部剧作,从而揭示出人性的本质是由社会历史决定的,有力地批判了本质主义的人性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人文主义 人性 文化唯物主义莎评 权力
下载PDF
后人文主义及其视阈下的文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巍 《文教资料》 2015年第21期13-15,共3页
本文提出,后人文主义思想是对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核心内容是在解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后对人类本质的探讨,能够为处于后时代的文学理论提供新的视角,从而开阔文学批评的思路。
关键词 人文主义 反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 文学批评
下载PDF
建构主义文论再反思 被引量:1
5
作者 范永康 刘锋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6-80,共5页
建构主义从本质主义的实体性思维转向反本质主义的生成性思维,建构主义文论无意于文学或文学理论本身的研究,转而关注建构其历史社会文化语境和意识形态,从而走向了文学的知识社会学或文化政治学。建构主义文论的学理依据主要包括索绪... 建构主义从本质主义的实体性思维转向反本质主义的生成性思维,建构主义文论无意于文学或文学理论本身的研究,转而关注建构其历史社会文化语境和意识形态,从而走向了文学的知识社会学或文化政治学。建构主义文论的学理依据主要包括索绪尔的建构论语言学、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和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建构主义文论在破除纯文学研究和纯文学理论幻象方面是有功绩的。但是,建构主义文论也只是建基于后现代哲学基础之上的一种文论形态,具有回避文学内部研究、反人文主义、缺乏价值论维度等理论缺陷。故其并不具有普遍有效性,即只适用于对文学的文化研究,而不是对文学本身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文论 本质主义 反人文主义 价值论
下载PDF
儒学的人文——反人文悖论与人的全面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涂可国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3-48,共6页
儒学作为源远流长的传统观念文化系统,它蕴含着不少"文化悖论",从中既可窥测到人文主义的要素和特点,又可发现不少非人文乃至反人文的文化特质。儒家的人文主义思想特质主要表现在弱宗教、内在超越、天人分立、重人、民本和... 儒学作为源远流长的传统观念文化系统,它蕴含着不少"文化悖论",从中既可窥测到人文主义的要素和特点,又可发现不少非人文乃至反人文的文化特质。儒家的人文主义思想特质主要表现在弱宗教、内在超越、天人分立、重人、民本和重人文等六个方面。它的非人文主义乃至反人文主义特质主要表现在带有宿命论倾向、缺乏感性自然和世俗功利的诉求、抹杀人的个性和贬低个人的价值,以及把人文自然化等层面。儒学的人文主义和非人文主义特性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了积极争消极的双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人文主义 反人文主义
下载PDF
荒谬境遇中的生命抗争——麦尔维尔小说《誊写员巴特比》的存在主义解读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格非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1-86,共6页
19世纪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誊写员巴特比》是一部具有反古典人文主义倾向的小说。本文运用现代存在主义的哲学理念 ,通过对该小说主人公巴特比的性格特征、生存境遇、命运抉择和巴特比精神之人文内涵的分析 ,阐释了该小说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 美国 麦尔维尔 《誉写员巴特比》 存在主义 现代意义 古典人文主义小说
下载PDF
消解、重构与合作:论后人类主体生成的三个路径
8
作者 雷碧乐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22-127,共6页
后人类主体的生成是对文艺复兴和启蒙传统推崇的封闭理性主体的消解,是在技术发展基础上对自然人类主体的重构,是重新审视人类的本质并与非人类他者构成对照性批判,与机器、动物、自然环境最终进入合作关系网络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 后人类主体的生成是对文艺复兴和启蒙传统推崇的封闭理性主体的消解,是在技术发展基础上对自然人类主体的重构,是重新审视人类的本质并与非人类他者构成对照性批判,与机器、动物、自然环境最终进入合作关系网络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后人类主体生成路径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清它与超人类主义和反人文主义之间的区别,更清晰地勾画后人类这一复杂概念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解 重构 合作 超人类主义 反人文主义
下载PDF
重建当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潮的马克思主义精神谱系——评英国马克思主义学者戴维·奥尔德森、罗伯特·斯宾塞理论文集《保卫人文主义:政治与理论的探讨》
9
作者 张颖 王进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2年第1期347-357,374-375,共13页
当代西方学界在话语层面上的后现代文化转向,造成当代人文主义的失语,以及各种反人文主义思潮的崛起。作为晚近以来当代西方人文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英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奥尔德森等人主编的理论文集《保卫人文主义》,运用历史阐释的... 当代西方学界在话语层面上的后现代文化转向,造成当代人文主义的失语,以及各种反人文主义思潮的崛起。作为晚近以来当代西方人文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英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奥尔德森等人主编的理论文集《保卫人文主义》,运用历史阐释的研究方法梳理现当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脉络与理论资源,对人文主义的思想发展史,特别是当代问题史做出历史性探讨。该理论文集从思想本体与认识方法两个层面考察“保卫人文主义”的语境意义、理论资源和批判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重建当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潮的马克思主义精神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西方人文主义 反人文主义思潮 《保卫人文主义 马克思主义精神谱系 历史话语分析
原文传递
赛义德与后结构主义:反拨,还是延续?——《爱德华·赛义德的遗产》评介
10
作者 綦亮 《当代外语研究》 2010年第8期57-59,共3页
2009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of Illinois Press)出版了威廉.斯潘诺斯(WilliamV.Spanos)的新作《爱德华.赛义德的遗产》(TheLegacy of Edward W.Said)。斯潘诺斯是纽约州立大学宾哈姆分校英语和比较文学特聘教授,美国著名... 2009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of Illinois Press)出版了威廉.斯潘诺斯(WilliamV.Spanos)的新作《爱德华.赛义德的遗产》(TheLegacy of Edward W.Said)。斯潘诺斯是纽约州立大学宾哈姆分校英语和比较文学特聘教授,美国著名的后现代文艺思想家,曾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存在主义的后现代诗学概念,认为后现代主义思想最早应追溯到海德格尔和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在《赛义德的遗产》中,斯潘诺斯通过追溯赛义德批评思想的哲学根源,重新思考和定义了赛义德与后结构主义的理论关系。1.赛义德批评理论的归属性,特别是赛义德与后结构主义之间的理论关系,一直是西方学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斯潘诺斯在第一章“赛义德与后结构主义”中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赛义德的世俗批评与其说是对后结构主义的反驳,不如说是它的延续。以《开始:意图与方法》为切入点,斯潘诺斯发现赛义德与后结构主义在两个层面上具有一致性。首先,同后结构主义者一样,赛义德也将本体论作为理论建构的出发点,致力于寻找自启蒙运动以来统治西方的如存在、人性等总体化概念的替代品。其次,通过解构西方对存在的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结构主义 海德格尔 反人文主义 赛义德 福柯 遗产
原文传递
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女性形象分析
11
作者 刘巍 《课外语文(下)》 2014年第4期149-149,共1页
宫崎骏说:“我希望能够再次借着曼具深度的作品,拯救人类坠落的灵魂。”所以,宫崎骏的每部作品,题材虽然不同,但却将梦想、环保、人生、生存这些令人反思的信息融合其中。
关键词 女性形象 女权主义 人文主义思想 环保
下载PDF
赛博格超级社会的建筑 被引量:3
12
作者 帕克里特.舒马赫 段雪昕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5,共7页
从社会的角度探讨了赛博格主义中对开放未来、反人文主义的敏感性,并从由技术所引发的社交动态转型中,找寻人类身份与生活方式正在进行着的历史性的转型根源。语言的进化,以及后来的书写系统,被认为是人类生产力合作和文化进化的重要动... 从社会的角度探讨了赛博格主义中对开放未来、反人文主义的敏感性,并从由技术所引发的社交动态转型中,找寻人类身份与生活方式正在进行着的历史性的转型根源。语言的进化,以及后来的书写系统,被认为是人类生产力合作和文化进化的重要动力,对人类集体自我改造同样至关重要的还有不断进化的人工环境建设。这些建筑环境不仅可以在物理上作为秩序通道,还可以作为信息丰富的空间视觉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人类 社会秩序 未来主义 反人文主义 参数化主义 建构主义 心智延展 参数化符号学 赛博格
原文传递
19世纪德国人类学视域中的澳大利亚原住民
13
作者 彼得·蒙提斯 汪辉 刘文明 《全球史评论》 CSSCI 2017年第2期53-68,299,共17页
有观点认为19世纪德国人对待澳大利亚原住民时,只有一种独特的认知方式,本文辩驳的正是这一观点。恰恰相反,实际上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解和认知路径,在某些层面它们相互矛盾。本文探讨德国人类学中两大主要且颇有影响力的范式。其中一种范... 有观点认为19世纪德国人对待澳大利亚原住民时,只有一种独特的认知方式,本文辩驳的正是这一观点。恰恰相反,实际上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解和认知路径,在某些层面它们相互矛盾。本文探讨德国人类学中两大主要且颇有影响力的范式。其中一种范式认为非欧洲的'他者'也有普遍的人性,这是基础,因此要努力去理解'他者'的脑海世界,尤其要借助语言和文化来理解。另一范式倾向于使用一种经验的、科学的方式来研究人类,这一范式大致可称为'反人文主义的';它认为人类族群之间的差异关乎体格构造,是本质性的,而不是文化方面的。19世纪末期,传教士兼人类学家卡尔·施特劳和受过医药学训练的人类学家埃尔哈德·埃尔曼在澳大利亚分别使用这两种范式,德国人类学中这两种范式之间的差异从他们这里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人类学家 人类学 埃尔曼 原住民 澳大利亚 德国人 反人文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