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动与资本:相遇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兼论《反俄狄浦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中的资本逻辑批判
1
作者 夏莹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6,共8页
德勒兹和伽塔里《反俄狄浦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的理论批判所指并非当代精神分析思潮,而是197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金融化语境下的资本逻辑。德勒兹、伽塔里将资本的金融化视为资本血缘式而非姻亲式的增殖,是资本主义机器的真正... 德勒兹和伽塔里《反俄狄浦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的理论批判所指并非当代精神分析思潮,而是197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金融化语境下的资本逻辑。德勒兹、伽塔里将资本的金融化视为资本血缘式而非姻亲式的增殖,是资本主义机器的真正开启。由此,马克思有关资本逻辑批判中资本与劳动的对峙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阿尔都塞的“相遇的哲学”所开启的有关资本原始积累如何可能的叙事需要重新被思考:“属人性”的劳动与“非人性”的资本呈现出不可相遇的异质性;而资本的金融化发展让劳动与资本最终成为货币之流的不同存在样态,又赋予了两者相遇的全部可能性。德勒兹、伽塔里对这一“相遇哲学”的讨论路径彰显的是他们对资本在金融化语境下资本逻辑的描述性批判。这一批判内涵的非辩证的肯定性批判扬弃了辩证的否定性批判,最终让这一批判带上了犬儒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的金融化 资本逻辑批判 劳动 货币 反俄狄浦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
下载PDF
社会历史就是控制“欲望生产”的历史——德鲁兹和瓜塔利《反俄狄浦斯》的历史观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晓升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59,共9页
在德鲁兹和瓜塔利看来,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控制"欲望生产"的历史,传统社会通过编码和再编码而控制欲望生产,而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公理体系"把编码和再编码内在化,从而使资本主义社会的欲望生产欲望自己的被控制。资... 在德鲁兹和瓜塔利看来,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控制"欲望生产"的历史,传统社会通过编码和再编码而控制欲望生产,而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公理体系"把编码和再编码内在化,从而使资本主义社会的欲望生产欲望自己的被控制。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就应该从这种自我控制的机制中得到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生产 历史 资本主义 编码 反俄狄浦斯
下载PDF
《反俄狄浦斯》序言 被引量:7
3
作者 米歇尔·福柯 麦永雄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2003年第7期43-44,共2页
福柯和德勒兹皆为20世纪西方哲学的标志性人物,两人之间交往颇深。福柯在这篇著名的序言中,认为《反俄狄浦斯》是一部《非法西斯生活导论》,这对我们理解德勒兹会有所助益。以下是序言全文。
关键词 反俄狄浦斯 福柯 德勒兹 思维方式 法西斯主义 政治行为
下载PDF
精神分裂分析:解析资本主义的新视角——读《反俄狄浦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症》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妙桃 《学术探索》 CSSCI 2013年第1期34-37,共4页
在《反俄狄浦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症》中,法国当代哲学家吉莱斯.德勒兹与利克斯.瓜塔里认为,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是人们心中的欲望源泉,又是资本主义统治的基础。因此,为了使人们能够挣脱资本主义,欲望本能需转向为欲望机器。通过... 在《反俄狄浦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症》中,法国当代哲学家吉莱斯.德勒兹与利克斯.瓜塔里认为,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是人们心中的欲望源泉,又是资本主义统治的基础。因此,为了使人们能够挣脱资本主义,欲望本能需转向为欲望机器。通过精神分裂分析,他们提出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才是"去俄狄浦斯化"的革命代理人,这与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造就自己掘墓人的思想如出一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俄狄浦斯 欲望机器 精神分裂分析
下载PDF
反俄狄浦斯视域下论郁达夫小说的欲望叙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莉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78-82,共5页
郁达夫的小说中许多主题都与“欲望”相关,故事情节的展开与故事人物的塑造都与“欲望”被社会压抑紧密联系。女性及其同性欲望叙述只是作为男性欲望书写的客体工具,作者在无意识中构建了男性霸权意识下的欲望图景。寄情于山水是郁达夫... 郁达夫的小说中许多主题都与“欲望”相关,故事情节的展开与故事人物的塑造都与“欲望”被社会压抑紧密联系。女性及其同性欲望叙述只是作为男性欲望书写的客体工具,作者在无意识中构建了男性霸权意识下的欲望图景。寄情于山水是郁达夫为自己与书中人物选择的逃避残酷现实的最好方法。这是郁达夫所塑造的独特的“欲望观”,希望能够借欲望打破封建思想为人性欲望构建的囚笼,而这与德勒兹的“反俄狄浦斯”理论的观点不谋而合,由此也为郁达夫的小说的再解读提供了新的视野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欲望叙事 反俄狄浦斯
下载PDF
谈西方文论关键词“反俄狄浦斯” 被引量:1
6
作者 余意梦婷 《文教资料》 2010年第12期75-76,共2页
通过社会实践和理论反思,德勒兹和伽塔利发现了弗洛伊德及拉康精神分析中"俄狄浦斯化"的虚妄性和误导性,于是他们开创了自己的精神分裂分析,制造了"欲望机器",高呼"反俄狄浦斯"。实际上他们的"反俄狄浦斯"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反... 通过社会实践和理论反思,德勒兹和伽塔利发现了弗洛伊德及拉康精神分析中"俄狄浦斯化"的虚妄性和误导性,于是他们开创了自己的精神分裂分析,制造了"欲望机器",高呼"反俄狄浦斯"。实际上他们的"反俄狄浦斯"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反法西斯。尽管这一局部性设想是乌托邦式的,但它却对整个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狄浦斯化” 反俄狄浦斯 欲望 社会彻底解码化
下载PDF
评“俄狄浦斯情结”中的主体和欲望问题 被引量:6
7
作者 赵山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1-34,共4页
“俄狄浦斯情结”概念包含着两个悖论性的问题:“主体”和“欲望”。拉康提出“镜像阶段”说,发展并“哲学化”了其中的主体问题,同时也使其中的悖论更为突出;德鲁兹等则提出了“反俄狄浦斯”的口号,以“精神分裂主体”的“欲望”来对... “俄狄浦斯情结”概念包含着两个悖论性的问题:“主体”和“欲望”。拉康提出“镜像阶段”说,发展并“哲学化”了其中的主体问题,同时也使其中的悖论更为突出;德鲁兹等则提出了“反俄狄浦斯”的口号,以“精神分裂主体”的“欲望”来对抗资本主义对无意识领域的扩张。但这终究是一种空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狄浦斯情结 镜像阶段 反俄狄浦斯
下载PDF
后现代湿地:德勒兹哲学美学与当代性 被引量:7
8
作者 麦永雄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2003年第7期38-42,共5页
湿地作为地球之“肺”,既是包藏着黑暗、疾病、死亡、恐怖的“黑水”之地,又是肥沃的、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活水”之地。在20世纪的西方哲学史上,法国著名哲学家吉尔·德勒兹(GillesDeleuze,1925—1995)的思想也是这样一块“湿地”,... 湿地作为地球之“肺”,既是包藏着黑暗、疾病、死亡、恐怖的“黑水”之地,又是肥沃的、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活水”之地。在20世纪的西方哲学史上,法国著名哲学家吉尔·德勒兹(GillesDeleuze,1925—1995)的思想也是这样一块“湿地”,生发着多种可能性。本期《文化理论》试图以某种方式接近德勒兹,麦永雄教授的文章从后现代语境出发探讨了德勒兹的哲学美学,福柯的序言提供了解读德勒兹重要著作《反俄狄浦斯》的一种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勒兹 哲学美学 当代性 后现代主义 反俄狄浦斯 《千高原》
下载PDF
零的告白——陈染小说性别问题分析
9
作者 沈伟 《文教资料》 2010年第18期179-181,共3页
陈染作品中的思想内涵深刻而复杂,这在关于两性性别角色的思辨中尤其明显。性别在陈染的小说中的彼此区别、认定比较复杂,作品中的人物性别多数是抽象的,并富有象征意味。从对男性的反抗后的失落,对女性的依赖后的迷茫,转向自恋后的错读... 陈染作品中的思想内涵深刻而复杂,这在关于两性性别角色的思辨中尤其明显。性别在陈染的小说中的彼此区别、认定比较复杂,作品中的人物性别多数是抽象的,并富有象征意味。从对男性的反抗后的失落,对女性的依赖后的迷茫,转向自恋后的错读,一个自以为超性别的零女士讽刺地仍没有跳出性别迷失的桎梏,思考重新又回到原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思辨 次性别 反俄狄浦斯 同性恋超性别
下载PDF
倒置弗洛伊德:论基拉尔与德勒兹的欲望观
10
作者 苏立君 《法国研究》 2020年第2期50-57,共8页
在对弗洛伊德的批判上,基拉尔和德勒兹不谋而合。基拉尔结合文学文本,从人类学角度揭示影响欲望的社会因素,指出主体、中介与客体间的摹仿关系呈三角几何状。德勒兹则试图拆解欲望与匮乏的因果链条,为它重塑正向的面貌。这些不落窠臼的... 在对弗洛伊德的批判上,基拉尔和德勒兹不谋而合。基拉尔结合文学文本,从人类学角度揭示影响欲望的社会因素,指出主体、中介与客体间的摹仿关系呈三角几何状。德勒兹则试图拆解欲望与匮乏的因果链条,为它重塑正向的面貌。这些不落窠臼的思想突破了狭隘的家庭结构,丰富了欲望的概念谱系,有助于引导人们摆脱隐性的自大,防止成为集体暴力的帮凶。在资本主义情感治理的新环境下,它还警示被压迫阶级要注意分辨以欲望作糖衣的利益,将自身的欲望潜能投入社会化生产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 基拉尔 德勒兹 三角欲望 反俄狄浦斯
下载PDF
反法西斯主义的生活艺术 被引量:8
11
作者 米歇尔.福柯 李猛 《天涯》 2000年第1期153-155,共3页
本文是福柯为德勒兹和加塔里的名著《反俄狄浦斯》英译本所写的序言 ,而几乎就在这篇高度评价德勒兹和加塔里著作的文章发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福柯就和德勒兹不再直接来往了。尽管许多人猜测两位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间的这一“事件... 本文是福柯为德勒兹和加塔里的名著《反俄狄浦斯》英译本所写的序言 ,而几乎就在这篇高度评价德勒兹和加塔里著作的文章发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福柯就和德勒兹不再直接来往了。尽管许多人猜测两位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间的这一“事件” ,有思想上的直接原因 ,即“快乐”(福柯 )与“欲望”(德勒兹 )之间的直接对立。但从后来德勒兹撰写的《福柯》一书以及一些回忆文章来看 ,情况无疑要复杂得多。不过 ,这篇标志两个人的“哲学友谊”的文章仍然十分重要 ,它向我们展示了福柯对于反抗以及知识分子角色的理解 ,就这一点来看 ,一方面它继承了福柯与德勒兹在“知识分子与权力”那次对话中的主题 ,另一方面则与“反抗没有用吗 ?”“什么是启蒙 ?”“康德论启蒙与革命”、“思考真的重要吗 ?”以及“自我照看的伦理是一种自由实践”等文章和访谈一起 ,构成了福柯晚年思想的重要参照点。因此 ,所谓福柯思想的“伦理学阶段” ,实际上是一种探讨思想与反抗或自由的关系的阶段。如果权力无所不在 ,那么如何反抗 ?如何在反抗的时候 ,不成为你所憎恶的体制的翻版 ?怎样实践反抗和自由 ,才能不再成为建设更完美的“圆形监狱”的一个环节 ?福柯告诉我们不必为反抗找到一种哲学根据。没有什么原则可以预先提示我们 ,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研究 德勒兹 加塔里 <<反俄狄浦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