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公共地悲剧:乡村旅游经营行为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琴 田银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9-36,共8页
明晰的产权具有众多优势,但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多个群体共同拥有旅游资源的排他权,就会形成乡村旅游资源利用和开发进入壁垒,导致乡村旅游资源的闲置、利用不足等,而引发反公共地悲剧现象。文章以湖南省平江县横冲村和高坪村相邻两... 明晰的产权具有众多优势,但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多个群体共同拥有旅游资源的排他权,就会形成乡村旅游资源利用和开发进入壁垒,导致乡村旅游资源的闲置、利用不足等,而引发反公共地悲剧现象。文章以湖南省平江县横冲村和高坪村相邻两村为例,利用古诺均衡模型与捕鱼模型,以探讨乡村旅游经营行为与反公共地悲剧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比乡村旅游资源产权条块分割,乡村旅游资源集体合作化可以更有效地解决或避免反公共地悲剧的出现,促进乡村旅游资源集体合作化实现的利益分配协同协议对反公共地悲剧具有显著影响。所以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需要强化乡村旅游资源的集中化,通过引导建立股权合作社等有效的组织形式与以分配正义为核心的利益协调机制,不断促进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公共地悲剧 协同 乡村旅游 经营行为
下载PDF
产权、信息与反公共地悲剧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光南 陈广汉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6-56,83,共12页
本文用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博弈论工具,分别在双方共同拥有产权和完整产权条件下,考虑以下四种情况下的反公共品提供双方共同拥有产权条件下的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和单一产权条件下的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并比较四种情况下资源的利... 本文用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博弈论工具,分别在双方共同拥有产权和完整产权条件下,考虑以下四种情况下的反公共品提供双方共同拥有产权条件下的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和单一产权条件下的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并比较四种情况下资源的利用程度。本文结论是,产权分割和信息不完全会导致较严重的反公共地悲剧,因此,在经济管理中首先应该使经济资源具有完整的产权,如果现实的经济管理由于某种原因只能由多个机构共同拥有排他权,不能由单一机构或个人拥有,那么,就应使资源使用成本是完全信息,我国国有资产改革和招商引资“办证大厅”现象验证了以上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 信息 反公共地 公共 博弈
下载PDF
反公共地悲剧:一个捕鱼模型 被引量:17
3
作者 寇宗来 《世界经济文汇》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52,共11页
反公共地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anti-commons)的含义是,如果很多人都对一种资源具有排他性权利,则有可能导致该资源的使用不足。在累计创新过程中,一项后续创新往往必须同时利用多种基础创新。本文考察了不同专利许可方式下可能导... 反公共地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anti-commons)的含义是,如果很多人都对一种资源具有排他性权利,则有可能导致该资源的使用不足。在累计创新过程中,一项后续创新往往必须同时利用多种基础创新。本文考察了不同专利许可方式下可能导致的反公共地悲剧(效应)。首先,如果基础创新的专利所有者数目是公共信息,则入门费和利润分成不会导致反公共地悲剧,但数量抽成则会,因为它提高了后续创新者的实际边际成本。其次,如果引入R&D过程,则只有入门费方式不会导致反公共地悲剧。最后,如果基础创新的专利所有者数目是一个不完全信息,则后续创新者有可能掉入公共地陷阱,即进入市场,但最终获得负利润。此时,如果后续创新者具有不完美预期,则公共地陷阱的存在有可能会导致反公共地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公共地悲剧 入门费 利润分成 数量抽成 公共地陷阱
下载PDF
从“公共地陷阱”到“反公共地悲剧”——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旅游资源经营行为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3-139,共7页
本文引入利益相关者,并考察了利益相关者数目完全信息条件下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旅游资源开发者的行为。通过对有关合约结构的分析,本文认为,完全信息条件下固定合约和分成合约并不会影响旅游资源开发者的行为,但是,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 本文引入利益相关者,并考察了利益相关者数目完全信息条件下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旅游资源开发者的行为。通过对有关合约结构的分析,本文认为,完全信息条件下固定合约和分成合约并不会影响旅游资源开发者的行为,但是,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旅游资源开发者却会由于利益相关者的序贯介入而掉入"公共地陷阱",并且会由于开发者的不完美预期,进一步导致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反公共地悲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经营行为 利益相关者 公共地陷阱” 反公共地悲剧”
下载PDF
“反公共地悲剧”:政策执行网络困境解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定明捷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5-148,共4页
政策执行的网络化使得政策执行日益复杂,而政策执行网络涉及的多个政策执行主体间的协调和合作,则使政策执行可能出现"反公共地悲剧"现象,这将导致"政策执行鸿沟"的出现。
关键词 政策执行 反公共地悲剧 网络
下载PDF
累计创新中的“反公共地悲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闫威 陈林波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18,27,共4页
累积创新中后续创新需以先导创新为基础,在先导创新拥有多个权利主体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反公共地悲剧"现象。后续创新者利用先导创新成果需要向先导创新者支付创新许可费,门槛费、利润分享和数量提成是三种常见的许可协议... 累积创新中后续创新需以先导创新为基础,在先导创新拥有多个权利主体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反公共地悲剧"现象。后续创新者利用先导创新成果需要向先导创新者支付创新许可费,门槛费、利润分享和数量提成是三种常见的许可协议方式。分析表明三者对后续创新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果先导创新者数量明确,仅数量提成方式会导致累积创新中的"反公共地悲剧"。如果先导创新者的数量不明确,先导创新者的序贯出现将使后续创新者落入"公共地陷阱",削弱其创新动机,同样可导致"反公共地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计创新 反公共地悲剧 许可协议方式
下载PDF
“反公共地悲剧”与广西北部湾区域生态资源开发利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肖祥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7-21,共5页
由于多个权利人都有权阻止其他人使用该资源或相互设置障碍而使得没有人真正拥有有效使用权,从而导致资源闲置和使用不足的"反公共地悲剧"。广西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要避免"反公共地悲剧",实现区域生态资源充分... 由于多个权利人都有权阻止其他人使用该资源或相互设置障碍而使得没有人真正拥有有效使用权,从而导致资源闲置和使用不足的"反公共地悲剧"。广西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要避免"反公共地悲剧",实现区域生态资源充分利用与开发、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基本途径是:健全区域管理制度;完善区域生态资源开发的共享实现机制;加强政府、各级组织机构合作,化解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的利益矛盾;强化企业主导型区域合作在生态资源开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公共地悲剧”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生态资源开发利用
下载PDF
“反公共地悲剧”与区域生态文明共享 被引量:10
8
作者 肖祥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2年第7期58-59,共2页
"反公共地悲剧"是由于多个权利人都有权阻止其他人使用同一资源或相互设置使用障碍,导致资源闲置、利用不足或浪费的现象。区域生态资源利用要避免"反公共地悲剧"的发生,避免区域生态资源潜在收益的损失,而建立区... "反公共地悲剧"是由于多个权利人都有权阻止其他人使用同一资源或相互设置使用障碍,导致资源闲置、利用不足或浪费的现象。区域生态资源利用要避免"反公共地悲剧"的发生,避免区域生态资源潜在收益的损失,而建立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实现机制是破解"反公共地悲剧",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重要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公共地悲剧” 资源闲置 区域生态文明共享 协同发展 矛盾协调
下载PDF
审批、谈判与反公共地悲剧
9
作者 应千伟 张光南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3-104,共12页
本文研究了在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程序中,企业审批机构的收益模式,审批权的分割程度以及不同的信息结构如何影响"反公共地悲剧"的发生和经济效率。本文发现,如果不允许谈判且审批机构的收益仅来自固定的审批费份额,则较高的审批... 本文研究了在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程序中,企业审批机构的收益模式,审批权的分割程度以及不同的信息结构如何影响"反公共地悲剧"的发生和经济效率。本文发现,如果不允许谈判且审批机构的收益仅来自固定的审批费份额,则较高的审批权分割程度容易导致反公共地悲剧。在对称信息条件下,企业与每个审批机构的纳什合作谈判可以减轻甚至杜绝反公共地悲剧的发生,但审批权的分割程度以及企业和审批机构的相对谈判力会影响总剩余在企业和机构间的分配:审批权分割程度越高,企业获得的剩余越少。然后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谈判定价也不能避免净效率损失,而且此时降低审批权分割程度反而可能会进一步增加经济效率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公共地悲剧 贿赂 不对称信息
下载PDF
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反公共地悲剧”及其出路——以预防职务犯罪制度为例
10
作者 杨圣坤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15-117,共3页
在多元化参与主体的情况下,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反公共地悲剧"现象。消除或避免"反公共地悲剧"有两个方案。方案一,将制度实施权统一交由某个机构行使,消除或减少制度实施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纠纷。... 在多元化参与主体的情况下,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反公共地悲剧"现象。消除或避免"反公共地悲剧"有两个方案。方案一,将制度实施权统一交由某个机构行使,消除或减少制度实施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纠纷。方案二,在单一的实施主体难以推动制度实施的情况下,应当设置中间协调机构,对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各参与主体进行统一协调。协调机构的职能履行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实施 反公共地悲剧 政治资源 预防职务犯罪制度
下载PDF
土地流转的反公共地悲剧
11
作者 李振 《当代经济》 2013年第18期6-7,共2页
土地流转问题的处理关系到中国广大农民的利益、农业发展以及农村的稳定。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而集体拥有土地的“所有权”,两方作为土地“产权”的拥有者,两方利益相悖的现象在中国农村长期存在,从而导... 土地流转问题的处理关系到中国广大农民的利益、农业发展以及农村的稳定。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而集体拥有土地的“所有权”,两方作为土地“产权”的拥有者,两方利益相悖的现象在中国农村长期存在,从而导致农户与集体组织的矛盾不断激化,在中国各地愈演愈烈的“圈地运动”导致农民损失巨大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问题 反公共地悲剧 “圈地运动” 集体组织 农业发展 农民 中国 使用权
下载PDF
国有资产的反公共地悲剧现象及解决机制研究
12
作者 卢燕婷 孙绍荣 《企业技术开发》 2015年第7期93-96,共4页
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一直是国家改革的重点。文章以反公共品理论为基础,揭示了国有资产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陷入了反公共地悲剧的陷阱,并进一步研究解决机制... 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一直是国家改革的重点。文章以反公共品理论为基础,揭示了国有资产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陷入了反公共地悲剧的陷阱,并进一步研究解决机制。不同于以往专注于降低国有企业产权束割裂程度的解决措施,文章提出了闲置行为最小惩罚值模型,从而对相关部门制定管理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资产 反公共地悲剧 解决机制
下载PDF
高科技专利的“反公共品”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玉剑 宣国良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2-86,共5页
“反公共品”是和“公共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因为拒绝权被滥用而导致的资源使用不足.在剖析了“反公共品”概念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高科技专利的“专利丛林”及其可能带来的专利使用效率浪费问题.最后,结合文献指出了高科技专利... “反公共品”是和“公共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因为拒绝权被滥用而导致的资源使用不足.在剖析了“反公共品”概念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高科技专利的“专利丛林”及其可能带来的专利使用效率浪费问题.最后,结合文献指出了高科技专利“反公共品”问题两种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科技 公共 专利
下载PDF
反公共品理论及其对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晖明 王庆新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0-84,共5页
反公共品理论是西方产权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之一。反公共品产权是同公共品产权相对称的一种产权状态,它是指众多所有者同时拥有对一种稀缺资源进行利用的有效的排他性权利这种状态,会造成资源利用率低下的“反公共地悲剧”。国有资产之... 反公共品理论是西方产权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之一。反公共品产权是同公共品产权相对称的一种产权状态,它是指众多所有者同时拥有对一种稀缺资源进行利用的有效的排他性权利这种状态,会造成资源利用率低下的“反公共地悲剧”。国有资产之所以利用效率低下,一个重要原因是,名义上由全民所有的国有资产处于众多政府部门的实际控制下,从而使国有产权变成了一种反公共品产权,陷入了“反公共地悲剧”的陷阱。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就是将严重分割的国有产权统一起来,使之摆脱反公共品产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品理论 国有产权 管理体制
下载PDF
反倾销法上公共利益规则的困境与反思 被引量:3
15
作者 曹和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6-142,共7页
为了避免反倾销成为片面保护国内产业利益的手段,实现相关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均衡,维护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一些国家和WTO相继在反倾销法中引入公共利益规则。然而,该规则因设计缺陷在实践中面临诸多困境。如何突破困境,构建利益均衡的国... 为了避免反倾销成为片面保护国内产业利益的手段,实现相关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均衡,维护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一些国家和WTO相继在反倾销法中引入公共利益规则。然而,该规则因设计缺陷在实践中面临诸多困境。如何突破困境,构建利益均衡的国际反倾销法律制度已成为后危机时代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销公共利益 法律规则 困境与
下载PDF
从“反公共品”理论视角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变革 被引量:1
16
作者 苗纪江 王庆新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7-11,共5页
本文首先对反公共品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并通过经典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来解决"反公共地悲剧"问题;其次用反公共品理论对转轨过程中我国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产权状况进行了考察,从而对当前国资体制的变革的必要性给出... 本文首先对反公共品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并通过经典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来解决"反公共地悲剧"问题;其次用反公共品理论对转轨过程中我国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产权状况进行了考察,从而对当前国资体制的变革的必要性给出了一个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 产权 国有企业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下载PDF
“反公众”何以为“反”——一种多元视角下的公共领域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翔 程晓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71,共9页
新派公共领域理论学者提出的反公众和反公共性以一种多元的视角批判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基于霸权建构的排他性,揭示公共话语的权力关系。我们需要从三方面阐释理解反公众之反的本质内涵:一是反公众所隐含的对立性,也即成员对自身边缘化和... 新派公共领域理论学者提出的反公众和反公共性以一种多元的视角批判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基于霸权建构的排他性,揭示公共话语的权力关系。我们需要从三方面阐释理解反公众之反的本质内涵:一是反公众所隐含的对立性,也即成员对自身边缘化和被排斥的地位的充分意识;二是作为社会空间的反公众,具有从主流公共领域的传播流中退出和再进入的二元功能;三是反公众向外追求公开性。而反公共性代表了反公众的言说方式,是与主流话语积极竞争的传播行动。反公众和反公共性概念对中国本土研究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揭示国内舆论场多元话语竞争的状态,并关注中国公共话语空间中不少处于从属地位的边缘话语实体,从而以一个多元主义的视角来看待为主流媒体所忽视的话语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 公共 公共领域 公共话语
下载PDF
论公共权力的异化与反异化——兼论服务行政理念的确立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建华 《行政与法》 2005年第8期27-29,共3页
公共权力的异化和反异化是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学的重要课题。“公共性”是公共权力的重要特征之一,公共权力异化是公共权力“反公共性”的结果。公共权力反异化,既要考虑传统意义上的以权力制约权力和以公民权利制约公共权力等方式,还必... 公共权力的异化和反异化是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学的重要课题。“公共性”是公共权力的重要特征之一,公共权力异化是公共权力“反公共性”的结果。公共权力反异化,既要考虑传统意义上的以权力制约权力和以公民权利制约公共权力等方式,还必须考虑在公共管理过程中要淡化公共权力,使公共权力的运作向服务行政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 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异化 公共权力异化 照务行政
下载PDF
公共品与反公共品悲剧
19
作者 程燕 《中国外资》 2008年第11期223-224,共2页
本文对公共品与反公共品进行了对比论述。首先探讨了公共品的性质、特点及供给量的决定,其次分析了公共品遇到的困境并提供了一些因素分析。第二部分论述了“反公共地悲剧”,用博弈论工具分别考虑了完全信息条件下在双方共同拥有产权... 本文对公共品与反公共品进行了对比论述。首先探讨了公共品的性质、特点及供给量的决定,其次分析了公共品遇到的困境并提供了一些因素分析。第二部分论述了“反公共地悲剧”,用博弈论工具分别考虑了完全信息条件下在双方共同拥有产权和单一产权时反公共品的供给,并比较了资源的利用程度。结论是在经济管理中首先应该使经济资源具有完整的产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 帕累托效率 反公共地 博弈 产权
下载PDF
反公共领域理论与中国农地产权改革
20
作者 苏常禄 《商业经济》 2021年第12期119-120,共2页
利用反公共领域理论这一新的视角研究农地产权改革,能够揭示出以往研究中被忽略的地方。在公共领域里投入要素进行生产或者增值活动,因为存在反公共领域往往会造成投入过少,生产效率较低。通过考察农地改革经历的四个时期的生产经营状况... 利用反公共领域理论这一新的视角研究农地产权改革,能够揭示出以往研究中被忽略的地方。在公共领域里投入要素进行生产或者增值活动,因为存在反公共领域往往会造成投入过少,生产效率较低。通过考察农地改革经历的四个时期的生产经营状况,发现土地改革时期生产效率较高,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时期生产效率较低,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之后生产效率得到了较大提升。反公共领域理论对这些生产效率变化给出了较好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理论 农地改革 要素投入 生产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