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3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共轭对合矩阵与K-反共轭对合矩阵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翔 戴立辉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1-14,共4页
在共轨对合矩阵与反共轨对合矩阵的基础上,引入K-共轨对合矩阵与K-反共轨对合矩阵的概念,进而讨论它们的性质,得到一系列结果,并讨论了K-共辄对合矩阵与K-次正交矩阵及次Hermite矩阵的关系,对矩阵理论的研究有一定的补充意义。
关键词 共轨对合矩阵 反共轨对合矩阵 K-共轨对合矩阵 K-反共轨对合矩阵
下载PDF
清帝退位前袁世凯对北方反共和声势的因应 被引量:5
2
作者 丁健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4期105-110,共6页
清帝退位,是辛亥革命史上重要一环,但其实现并非易事。总体来看,清帝退位之前,全国大多数省份主张共和,反共和的省份尽管不多,但其力量及地理位置都不容忽视。面对北方反对共和的声势,为了尽快结束南北纷争的局面,袁世凯以大局为重,以... 清帝退位,是辛亥革命史上重要一环,但其实现并非易事。总体来看,清帝退位之前,全国大多数省份主张共和,反共和的省份尽管不多,但其力量及地理位置都不容忽视。面对北方反对共和的声势,为了尽快结束南北纷争的局面,袁世凯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小心试探,利用北洋集团的能量,对北方反共和力量采取了一系列谋划,说服和软化忠清的官僚士绅和军队接受共和,为清帝退位作了外部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帝退位 袁世凯 北方反共和声势
下载PDF
美国反共主义外交的国内政治根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建飞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4-60,共7页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政治意识、社会制度上的对立以及美国特有的政治文化的作用,使美国社会产生了一股反共主义思潮。并很快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指导原则之一。本文从两党政治、公众舆论、利益集团三个方面分析了美国反共主义外交的...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政治意识、社会制度上的对立以及美国特有的政治文化的作用,使美国社会产生了一股反共主义思潮。并很快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指导原则之一。本文从两党政治、公众舆论、利益集团三个方面分析了美国反共主义外交的国内政治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外交 反共主义 政治根源
下载PDF
蒙疆政权在文化方面的反共活动 被引量:3
4
作者 任其怿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3,共5页
侵华战争时期,日本把蒙疆定位为"特殊防共地区",赋予其反共防苏的使命。蒙疆政权全面开展反共活动,除采取军事行动和强化社会治安外,还在舆论宣传、教育和宗教等文化方面,进行反共宣传和反共教育。日伪试图通过这些活动,从思... 侵华战争时期,日本把蒙疆定位为"特殊防共地区",赋予其反共防苏的使命。蒙疆政权全面开展反共活动,除采取军事行动和强化社会治安外,还在舆论宣传、教育和宗教等文化方面,进行反共宣传和反共教育。日伪试图通过这些活动,从思想上愚弄、麻痹民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疆政权 特殊防共地区 文化 反共活动
下载PDF
当代美国反共意识形态思想根源剖析——兼论超越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战略 被引量:2
5
作者 谢晓娟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0-103,共4页
冷战后,意识形态的竞争似乎不复存在。然而,美国社会存在的"美国例外论"以及相关的民族优越感、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意识形态、历史记忆的文化传统都深刻地影响着美国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对... 冷战后,意识形态的竞争似乎不复存在。然而,美国社会存在的"美国例外论"以及相关的民族优越感、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意识形态、历史记忆的文化传统都深刻地影响着美国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对此,我们需要做到:正视威胁与理性对待相结合;防范和反西方意识形态需要超越意识形态的思维;需要超越意识形态的思维来维护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反共 意识形态 思想根源
下载PDF
反共主义与杜鲁门政府越南政策的演变 被引量:1
6
作者 吕桂霞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5-50,共6页
虽然二战后期美国即有意"国际托管"印度支那,但由于英法两国的强烈反对,再加上美国远东利益所需,第一次印支战争爆发后美国最终默许法国重返越南,"不插手"印度支那问题;但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反共主... 虽然二战后期美国即有意"国际托管"印度支那,但由于英法两国的强烈反对,再加上美国远东利益所需,第一次印支战争爆发后美国最终默许法国重返越南,"不插手"印度支那问题;但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反共主义成为美国外交的主要考虑,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美国开始"积极介入"越南事务;新中国成立和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更加加紧了在越南的干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共主义 “不插手”政策 杜鲁门主义
下载PDF
当代台湾戏剧现代化之重挫——论1950至1960年代的台湾“反共抗俄”剧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星亮 《南大戏剧论丛》 CSSCI 2015年第1期152-165,共14页
1950至1960年代台湾剧坛出现的"反共抗俄"剧,是作为"政治作战与心理作战的前锋"的"反共抗俄"文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意识形态宣传出发,"反共抗俄"剧的内容必须是把共产党变成妖魔而进行的... 1950至1960年代台湾剧坛出现的"反共抗俄"剧,是作为"政治作战与心理作战的前锋"的"反共抗俄"文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意识形态宣传出发,"反共抗俄"剧的内容必须是把共产党变成妖魔而进行的丑化,和欲在失败中重振民心士气而美化国民党所鼓吹的神话;其形象刻画,也就必然趋于类型化和意识形态性。这些作品其结构、形象、描写等都带有"八股"味,然而更严重的,是其主题内涵的反现代性。反现代的意识形态是不可能创作出真正的戏剧艺术的,"反共抗俄"剧是当代台湾戏剧现代化之重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台湾 反共抗俄”剧 戏剧现代化
下载PDF
“人性”的文学与“反共”文学的瓦解——纪德“形象”与20世纪50年代台湾文坛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秋慧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14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在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文学语境中,'人性'是一个含混多义的词语,'反共'文学作家以此为武器攻讦大陆作家以及共产党。与此同时,'人的文学'与'人性'须臾不可分离,因此,处在政治宣传的夹击中,作家也能实现... 在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文学语境中,'人性'是一个含混多义的词语,'反共'文学作家以此为武器攻讦大陆作家以及共产党。与此同时,'人的文学'与'人性'须臾不可分离,因此,处在政治宣传的夹击中,作家也能实现策略性的突围。法国作家纪德兼具'文学大师'与所谓'反共义士'的身份,在当时为官方文艺界所热捧。当官方扶持的'反共'文学成为文坛主流时,聂华苓、司马桑敦等作家依然可以借鉴纪德,在创作中回溯到本源意义上的'人性',使得'反共'文学土崩瓦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反共”文学 台湾 纪德
下载PDF
冷战初期美国反共清洗运动对“产联”的清洗及后果
9
作者 郭瑞芝 白建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8-125,共8页
冷战初期美国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反共清洗运动,在这场运动中美国第二大工会组织"产联"因其与共产党的关系和不同政治主张成为重点清洗对象。1946年"产联"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产联"内部反共清洗的开... 冷战初期美国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反共清洗运动,在这场运动中美国第二大工会组织"产联"因其与共产党的关系和不同政治主张成为重点清洗对象。1946年"产联"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产联"内部反共清洗的开始;1949年"产联"大会将反共清洗推向了高潮。反共清洗导致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的产业工会联盟走向衰落,对美国工会运动产生了严重影响。反共清洗使"产联"在意识形态上变得保守而归顺,逐渐转化为右翼工会;使"产联"工会数量、会员人数急剧减少,工会内部四分五裂,工会的影响力减弱;同时,使垄断资本集团在与工人的利益博弈中占据了更多优势,损害了工人的经济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产联” 美国反共清洗运动
下载PDF
论1947-1948年美国援蒋反共政策的形成
10
作者 曲升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4-231,共8页
二战后,美国政府提出了旨在遏制苏联的“先欧后亚”大战略。美国的国内政治状况并不利于它的实施。杜鲁门政府起初是从遏制苏联的战略角度来看待并处理对华政策的。但为了使大战略得以顺利实施,在国内政治的压力下,对华政策被纳入了反... 二战后,美国政府提出了旨在遏制苏联的“先欧后亚”大战略。美国的国内政治状况并不利于它的实施。杜鲁门政府起初是从遏制苏联的战略角度来看待并处理对华政策的。但为了使大战略得以顺利实施,在国内政治的压力下,对华政策被纳入了反共轨道。之后,美国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开始把对华政策作为赢得国内对其大战略支持的一个筹码。而国会议员、院外援华集团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为谋取私利而极力鼓吹援蒋反共。随着1948年“援华法案”的通过,美国的对华政策完全走上了援蒋反共的不归路。对华政策已失去现实性,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个国内的政治性问题,注定了它的必然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大战略 援蒋 反共 院外援华集团
下载PDF
抗战时期第三次反共摩擦再研究
11
作者 冯小红 孙新芳 《邯郸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58-61,共4页
以往中国大陆学界普遍将第三次反共摩擦描述为国民党的反共舆论准备——反共军事行动——共产党的舆论反击——第三次反共摩擦被制止的线性过程。而笔者的研究表明,《中国之命运》的出版与第三次反共摩擦并没有必然联系,第三次反共摩擦... 以往中国大陆学界普遍将第三次反共摩擦描述为国民党的反共舆论准备——反共军事行动——共产党的舆论反击——第三次反共摩擦被制止的线性过程。而笔者的研究表明,《中国之命运》的出版与第三次反共摩擦并没有必然联系,第三次反共摩擦是由共产国际解散这一突发性事件诱发的。并且在该事件中国民党由于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导致其对共政策严重脱离实际,最终陷入政治解决不成,武力解决不能的尴尬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第三次反共摩擦 突发性事件
下载PDF
周恩来对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卓越贡献
12
作者 袁本文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3-127,共5页
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并悍然制造了皖南事变,将反共高潮推向了顶点。作为中共中央在国统区的最高领导人,周恩来通过与国民党当局的谈判,迟滞了顽固派反共的步伐;在"皓电"发表后,及时为... 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并悍然制造了皖南事变,将反共高潮推向了顶点。作为中共中央在国统区的最高领导人,周恩来通过与国民党当局的谈判,迟滞了顽固派反共的步伐;在"皓电"发表后,及时为中共中央答复"皓电"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和具体建议;皖南事变后,领导南方局积极争取国内外舆论,有力地打击了顽固派的反共气焰,为中共在政治上赢得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第二次反共高潮 皖南事变 贡献
下载PDF
从“黑市机构”到服务团体——国民党反共救国团始末
13
作者 李灵革 王侃 《浙江档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国民党反共救国团 “黑市机构” 历史渊源 演变 青年组织 公益性团体
下载PDF
美总统特使赫尔利推行扶蒋反共政策
14
作者 任云丽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184-184,共1页
赫尔利 194 4年 9月至 194 5年 11月作为美国总统特使来中国 ,调停国共两党关系 ,由于他执行的是扶蒋反共政策 ,助长了蒋介石国民党坚持反共独裁内战政策 ,致使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
关键词 扶蒋反共 国共合作破裂 中国内战爆发
下载PDF
尼克松如何从“坚定反共分子”到“头号赤色分子”
15
作者 包威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10-113,共4页
深受丘吉尔"铁幕"反共演说的影响,理查德·尼克松对抵制共产主义有了深刻的认识。踏入政坛后,通过加入众议院非美活动委员会,提出蒙特—尼克松法案,加入赫脱委员会以及对希斯案件穷追不舍的调查,尼克松在美国公众面前树... 深受丘吉尔"铁幕"反共演说的影响,理查德·尼克松对抵制共产主义有了深刻的认识。踏入政坛后,通过加入众议院非美活动委员会,提出蒙特—尼克松法案,加入赫脱委员会以及对希斯案件穷追不舍的调查,尼克松在美国公众面前树立了一个"坚定反共分子"形象。但是在总统生涯晚期,尼克松对待共产主义的态度却来了个突然的大转变,成了美国"头号赤色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克松 反共分子” 希斯案件 “赤色分子”
下载PDF
试论抗战时期国民党反共摩擦重心的变化
16
作者 严志才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9-12,共4页
抗战初期,国民党对抗日是比较努力的,同共产党的关系也比较好。相持阶段到来后,自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起,'国民党政府开始了它的政策上的变化,将其重点由抗日逐渐转移到反共反人民。'此后,国民党制造了一系列反共磨擦... 抗战初期,国民党对抗日是比较努力的,同共产党的关系也比较好。相持阶段到来后,自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起,'国民党政府开始了它的政策上的变化,将其重点由抗日逐渐转移到反共反人民。'此后,国民党制造了一系列反共磨擦事件。国民党反共磨擦的重心,先是在华北,随后是在华中,最后是在西北。本文试对国民党反共磨擦重心的这个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军 反共摩擦 抗战初期 相持阶段 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 国共关系 南岳军事会议 军事委员会 第二次反共高潮
下载PDF
试论中国共产党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策略
17
作者 赵崇田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1984年第1期82-87,共6页
一九四○年十月至翌年三月,蒋介石掀起的以皖南事变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中国共产党英勇地击退了。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形势下,我们党是怎样以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打退这次反共高潮的呢? 一、以“佳电”
关键词 第二次反共高潮 蒋介石 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 皖南事变 新四军 斗争策略 第一次反共高潮 主要表现 中间势力
下载PDF
在抗日与反共间游移——抗战时期蒋介石心态剖析
18
作者 贺良林 《沧桑》 2008年第4期60-61,共2页
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的心态总是游移不定,时而反共,时而抗日,反共时有抗日之举,抗日时有反共之行。剖析其心态,主要表现在阶级利益和民族利益之间的反复。
关键词 蒋介石 抗日 反共
下载PDF
试析张继从联共到反共的历史演变
19
作者 赵宏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31-34,共4页
张继是国民党的重要人物 ,矛盾与多变构成其政治生涯的主要特色。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他曾积极倡导国共合作 ,成为国共合作的牵线人 ,但很快便竭力反对共产党 ,堕落为国民党右派 ,追随蒋介石顽固坚持反共反人民的反动立场。
关键词 张继 联共 反共 演变
下载PDF
论1927年国民党的清党反共及其后果——国民党大陆政权若干重大政策选择的错误及其危害研究之一
20
作者 吴贤辉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4-56,共3页
文章认为,一系列重大政策选择的错误及其所引发的严重后果,是导致国民党大陆政权迅速走向衰微的重要原因。1927年的清党反共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场运动所造成的后果为日后国民党政权迅速走向衰微埋下了伏笔。
关键词 政策选择 清党反共 国民党政权的衰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