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积极反叙实句式“要是S就好了”
1
作者 李昕颐 宗守云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3-129,共7页
句式“要是S就好了”属于积极反叙实用法,在句法、语义、语用层面有其独特之处:句法上,“要是”为假设连词,口语化语体色彩较高。S为反叙实小句,主要由主谓小句和VP小句构成,适合表达简洁内容,具有口语化特点。“就好了”为语气词,根据... 句式“要是S就好了”属于积极反叙实用法,在句法、语义、语用层面有其独特之处:句法上,“要是”为假设连词,口语化语体色彩较高。S为反叙实小句,主要由主谓小句和VP小句构成,适合表达简洁内容,具有口语化特点。“就好了”为语气词,根据情况不同分为纯粹虚拟语气词和最低条件语气词两种类型;语义上,“要是S就好了”是纯粹的积极反叙实句式,隐含对过去的遗憾、对现实的期待、对未来的盼望三种不同的语义价值;语用上,积极反叙实句式“要是S就好了”具有有利性,合乎社会规范,其语用价值在于表达虚拟愿望、复盘重构与反思、催生积极转变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反叙实句式 “要是S就好了” 句法 语义 语用
下载PDF
认识类动词反叙实用法的形成与发展——以“以为”和“认为”为例
2
作者 姜毅宁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9-479,共11页
文章基于大规模语料库考察了“以为”和“认为”反叙实用法的形成与发展,论证了反叙实是“以为”的隐涵义但未完全规约化,在表达个人意见和询问时具有非叙实性;“认为”是非叙实动词,仅在特殊语境下才有反叙实用法。“以为”和“认为”... 文章基于大规模语料库考察了“以为”和“认为”反叙实用法的形成与发展,论证了反叙实是“以为”的隐涵义但未完全规约化,在表达个人意见和询问时具有非叙实性;“认为”是非叙实动词,仅在特殊语境下才有反叙实用法。“以为”和“认为”反叙实用法实现的条件首先是出现在叙事语篇中,其次是与一些反叙实提示成分共现,包括否定性评价、反预期标记和明示事实的语句。“以为”反叙实义规约化后在句法上表现为:常与“自”共现,共现时宾语小句以反事实解读为主;经常与第二人称认识主体的“你”共现;经常出现在反问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为 认为 反叙实 事语篇 反叙实提示成分
下载PDF
积极反叙实句式“你就说S”的句法、语义、语用研究
3
作者 李昕颐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79-84,共6页
句式“你就说S”有积极反叙实和非叙实两种用法。积极反叙实句式“你就说S”在句法、语义、语用层面有其独特之处。在句法上,“你就说……”是主句,其后接引语补足语,引语成分S具有述谓性,可以作为事件解读,都是引语补足语。语义上,“... 句式“你就说S”有积极反叙实和非叙实两种用法。积极反叙实句式“你就说S”在句法、语义、语用层面有其独特之处。在句法上,“你就说……”是主句,其后接引语补足语,引语成分S具有述谓性,可以作为事件解读,都是引语补足语。语义上,“你就说S”的概念结构包括反事实行为、故意为之、满足需求三方面。“你就说S”后接第一人称代词时,降低说话人个人意见的重要性,其后接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代词,提高说话人个人意见的重要性。语用上,“你就说S”对说话人具有积极影响,其语用价值主要体现为现时的需要性、计划的有利性、指令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反叙实句式 “你就说S” 句法 语义 语用
下载PDF
积极反叙实构式“算我VP”的句法、语义、语用研究
4
作者 李昕颐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8-122,128,共6页
构式“算我VP”有积极反叙实和非叙实两种用法。从评价性角度看,作为积极反叙实构式,“算我VP”在句法、语义、语用层面有其独特之处:在句法上,积极反叙实构式“算我VP”与认定性标记“就”“好了”共现,加强语气。“算我”后可直接接... 构式“算我VP”有积极反叙实和非叙实两种用法。从评价性角度看,作为积极反叙实构式,“算我VP”在句法、语义、语用层面有其独特之处:在句法上,积极反叙实构式“算我VP”与认定性标记“就”“好了”共现,加强语气。“算我”后可直接接动词、形容词,VP具有述谓性,都具有事件性或可以作为事件解读;语义上,构式“算我VP”是概念结构包含反事实行为、权且当作、满足需求三个方面,具有临时性充任、实质性证伪、削弱重要性的语用价值。构式“算我VP”具有否定性,其表达否定的手段主要有:语义否定、语用否定;语用上,积极反叙实构式“算我VP”其语用价值主要体现为现时的需要性、冲突的缓和性、责任的承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反叙实构式 “算我VP” 句法 语义 语用
下载PDF
积极反叙实动词“假装”及其语义表现和语用价值
5
作者 李昕颐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64-70,共7页
“假装”是典型的反叙实动词,可以分为积极反叙实动词和消极反叙实动词两种类型。探讨积极反叙实动词“假装”在句法、语义、语用等诸多层面上的独特之处:在句法上,“假装”主体人称以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为主,与动词搭配限制性小,共现... “假装”是典型的反叙实动词,可以分为积极反叙实动词和消极反叙实动词两种类型。探讨积极反叙实动词“假装”在句法、语义、语用等诸多层面上的独特之处:在句法上,“假装”主体人称以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为主,与动词搭配限制性小,共现的情态动词表现为对“就”“要”敏感;在语义上,“假装”具有双重性意图,能起临时性充任作用,进行实质性证伪;在语用上,“假装”能够“趋利避害”,还体现在现时的需要性、事实的计划性和状况的向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反叙实动词 假装 语义表现 语用价值
下载PDF
“反叙实”话语标记初探
6
作者 李秀明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66-71,共6页
对"真是""简直""分明""都""有""这个"等词话语标记用法的分析发现:这些词语除了具有强调事实这个语用功能之外,还有辅助标记隐喻、夸张、反讽等修辞格的反叙实功能,这些... 对"真是""简直""分明""都""有""这个"等词话语标记用法的分析发现:这些词语除了具有强调事实这个语用功能之外,还有辅助标记隐喻、夸张、反讽等修辞格的反叙实功能,这些词语的反叙实功能是从强调叙实的焦点标记功能进一步演变而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叙实话语标记 修辞功能 演变路径
下载PDF
言者-主体-观者三方的知情状态与“假装”的反叙实效应 被引量:12
7
作者 唐正大 强星娜 《辞书研究》 2019年第1期60-68,120,121,共11页
文章认为"假装VP"中的谓词性补足语VP按照语义可以分为实质性谓词和现象性谓词。同时,"假装"是反叙实动词,对某个事件进行证伪的操作。假装行为作用于实质性谓词,则对该谓词本身表示的事件进行证伪;若作用于现象谓... 文章认为"假装VP"中的谓词性补足语VP按照语义可以分为实质性谓词和现象性谓词。同时,"假装"是反叙实动词,对某个事件进行证伪的操作。假装行为作用于实质性谓词,则对该谓词本身表示的事件进行证伪;若作用于现象谓词,则要么证伪该谓词内部的实质性语义部分(因事件或果事件),要么证伪该谓词表达的事件之外的事件。总之,"假装"均会证伪实质性语义,无论其编码为什么成分。另外,所有怀疑行为都同时存在言者、"假装"主体、观者三个角色。假装行为之所以几乎可用于所有谓词,正是因为假装行为和真诚行为、主体/言者和观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总是存在,故出现知情状态差距,即主体和观者之间的假装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装VP 言者-主体-观者 质性谓词 现象性谓词 知情差距 反叙实
下载PDF
积极反叙实动词“权当”的句法特征及其词汇化
8
作者 李昕颐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72-78,共7页
“权当”作为专门的积极反叙实动词与拥有积极、消极两种形式的反叙实动词“当”相比,在句法、语义、语用等诸多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句法上,“权当”与动词、名词搭配的限制小,自由度高,主体人称和指称多为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代... “权当”作为专门的积极反叙实动词与拥有积极、消极两种形式的反叙实动词“当”相比,在句法、语义、语用等诸多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句法上,“权当”与动词、名词搭配的限制小,自由度高,主体人称和指称多为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代词或专名,但允许不定成分充当主语,与“就”“是”“好了”“罢了”等认定性标记共现;语义上,“权当”句具有反事实性,与消极反叙实动词不同,积极反叙实动词“权当”能够提高说话人意见的重要性;语用方面,“权当”具有“化弊为利”的语用价值,通过主动构建的积极认识来扭转消极事实。同时,“权当”经历了一段词汇化的过程才成为了专门的积极反叙实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反叙实动词 权当 词汇化
下载PDF
作为离范畴动词和反叙实动词的“说是”
9
作者 宗守云 《世界汉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5-447,共13页
本文讨论两种性质不同的“说是”,即离范畴动词“说是1”和反叙实动词“说是2”。“说是1”是复合动词,“说”和“是”都有实在意义;没有言说主体,带一个离范畴性质的指称宾语,在语篇中有前后小句共同出现,后续小句必须出现。“说是2”... 本文讨论两种性质不同的“说是”,即离范畴动词“说是1”和反叙实动词“说是2”。“说是1”是复合动词,“说”和“是”都有实在意义;没有言说主体,带一个离范畴性质的指称宾语,在语篇中有前后小句共同出现,后续小句必须出现。“说是2”更接近派生形式,“是”是词内成分/附缀,没有实在意义,“说是”和“说”意义相同;有言说主体,带宾语从句,后续小句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说是1”和“说是2”的差异既反映了指称和陈述的对立,也和它们的来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是” 离范畴动词 反叙实动词
原文传递
积极反叙实动词与消极反叙实动词——以“当”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宗守云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3-334,共12页
谓语动词"当"是反叙实动词,语义上有两种类型:一是消极反叙实动词"当1",意为"先前误认";一是积极反叙实动词"当2",意为"权且容认"。说话人用"当1",旨在"辨误指正&quo... 谓语动词"当"是反叙实动词,语义上有两种类型:一是消极反叙实动词"当1",意为"先前误认";一是积极反叙实动词"当2",意为"权且容认"。说话人用"当1",旨在"辨误指正";说话人用"当2",旨在"变弊为利"。反叙实动词的两分,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存在一个聚合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反叙实动词 消极反叙实动词 “当”
原文传递
反叙实动词宾语真假的语法条件及其概念动因 被引量:30
11
作者 李新良 袁毓林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4-215,共22页
本文讨论汉语反叙实动词的句法语义特点,特别是"假装"类动词跟其他反叙实动词不同的语义表现:其宾语在有些情况下是假的(如:假装害怕■不害怕),但在有些情况下却是真的(如:假装摔倒■摔倒了)。文章指出,"假装"类动... 本文讨论汉语反叙实动词的句法语义特点,特别是"假装"类动词跟其他反叙实动词不同的语义表现:其宾语在有些情况下是假的(如:假装害怕■不害怕),但在有些情况下却是真的(如:假装摔倒■摔倒了)。文章指出,"假装"类动词宾语的真假,跟宾语的情状类型直接相关:当宾语的情状类型为动作时,该宾语为真;当宾语的情状类型为状态时,该宾语为假。文章还基于"假装"的概念结构,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对这种相关性进行了解释:"假装"类动词的宾语既可以表示主体故意发出的假动作(真的发生了,用动作类动词表达,如"摔倒"),也可以表示主体通过假动作而制造的假象(虚假的表象,用状态类动词表达,如"害怕")。说话人对假装行为的动作(能指)和假象(常规所指)进行有选择、有侧重的语言编码,造成了"假装"类动词宾语的或真或假,以及相应动词在情状类型上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装”类)反叙实动词 宾语真假 情状类型 概念结构 行为符号 语言编码
原文传递
汉语叙实反叙实名词的句法差异及其认知解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寇鑫 袁毓林 《语言研究集刊》 CSSCI 2018年第1期1-14,372,共15页
现代汉语名词具有叙实性。其中,预设其定语小句为真的名词是叙实名词(如:小王出国的事实→小王出国了),而预设其定语小句为假的名词是反叙实名词(如:孩子生病的谎言→孩子没有生病)。我们发现,叙实名词和反叙实名词在句法表现上呈现出... 现代汉语名词具有叙实性。其中,预设其定语小句为真的名词是叙实名词(如:小王出国的事实→小王出国了),而预设其定语小句为假的名词是反叙实名词(如:孩子生病的谎言→孩子没有生病)。我们发现,叙实名词和反叙实名词在句法表现上呈现出较大差异。首先,叙实名词语义中的“真”义,使其排斥多种句法结构:不常跟施成角色共现、不能对施成角色进行否定、不与“假造”义动词共现等;而反叙实名词语义中的“假”义,则允许其搭配多种物性角色和多种语义类别的动词。其次,叙实名词容易被表示主观否定性的词汇削弱或取消其预设定语小句为“真”的“叙实”特征;而反叙实名词预设其定语小句为假的“反叙实”特征则不可取消。最后,文章使用“疑善信恶”这种基本的认知模式,来解释名词“真、假”语义如何造成其在句法上的不对称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 反叙实名词 定语小句 句法差异 疑善信恶
原文传递
假设、让步、条件类连词的叙实性
13
作者 李璐笛 《现代语文》 2023年第6期61-66,共6页
假设、让步、条件类连词都含有预设真假的意味,常常纠缠在一起。这类能表达真假预设的连词都能够表明说话者的内心期望,具有隐含的交际效果。从叙实性角度出发,将它们划分为三类:叙实性连词、反叙实性连词和非叙实性连词。叙实性连词多... 假设、让步、条件类连词都含有预设真假的意味,常常纠缠在一起。这类能表达真假预设的连词都能够表明说话者的内心期望,具有隐含的交际效果。从叙实性角度出发,将它们划分为三类:叙实性连词、反叙实性连词和非叙实性连词。叙实性连词多是后退一步承认分句中某种情况的发生,与主句中的真实情况形成对比,并在二者的转折中进一步强调主句,可以归为让步连词。反叙实性连词假设某种有违事实的情况发生,具有非叙实性,亦用于假设可能发生的事情,同时包含了真、假假设的不同情况,可以归为假设连词。非叙实性连词所叙内容真假模糊,所表达的重点是预设条件之下的结果,与条件连词的功用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词 假设类 让步类 条件类 反叙实
下载PDF
释“违实”——兼论与“反事实”的差异性关联 被引量:1
14
作者 雍茜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46,共11页
近些年汉语反事实范畴的研究逐渐得到了关注,但在正名称呼上却各异,有反叙实、反事实、违实等。其实违实并不仅仅是反事实那么简单,这些不同名称的概念不尽相同,如果统一将其归为一类,势必会导致表层语言特征的杂乱无章。通过对违实的... 近些年汉语反事实范畴的研究逐渐得到了关注,但在正名称呼上却各异,有反叙实、反事实、违实等。其实违实并不仅仅是反事实那么简单,这些不同名称的概念不尽相同,如果统一将其归为一类,势必会导致表层语言特征的杂乱无章。通过对违实的本质、违实的标记方式、可能世界的层级关系等基本概念的介绍,文章发现违实有别于一般否定在于其只是具有反事实倾向性,且言者态度强度较弱,并由此总结出违实义的4个根本性特征,即:(1)违实中涉及的事实是主观现实世界而非客观现实世界;(2)违实通常以一种假定形式出现,即出现在非直陈世界中;(3)违实通常与直陈世界中的现实世界不一致;(4)违实中涉及的可能世界可被无限地接近(但不是等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叙实
下载PDF
魏县方言中反事实语句“忘了”探究
15
作者 付冉 《今古文创》 2020年第21期77-79,共3页
本文主要探究了魏县方言中,用词汇方式表达反事实语句的"忘了"。"忘了"在魏县方言中由于"了"语音形式的差异,因此"忘了"在魏县方言中有三种不同的语法功能,其中"忘了3"就是带有反叙... 本文主要探究了魏县方言中,用词汇方式表达反事实语句的"忘了"。"忘了"在魏县方言中由于"了"语音形式的差异,因此"忘了"在魏县方言中有三种不同的语法功能,其中"忘了3"就是带有反叙实性,本文详细分析了它的语义和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句 “忘了” 反叙实
下载PDF
叙实性及其漂移:来自三类汉语动词的证据
16
作者 林鼎帆 张和友 《外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9-369,479,共12页
本文以真值预设来界定“叙实性”,在厘清叙实性概念的基础上,讨论叙实性与真实性、现实性、将来时、情态、虚拟等范畴的关系。按照是否预设其补足语命题为真或假,动词可分为叙实和非叙实两类,其中的叙实动词又有预设真值“为真”与“为... 本文以真值预设来界定“叙实性”,在厘清叙实性概念的基础上,讨论叙实性与真实性、现实性、将来时、情态、虚拟等范畴的关系。按照是否预设其补足语命题为真或假,动词可分为叙实和非叙实两类,其中的叙实动词又有预设真值“为真”与“为假”之别,为真者称为正叙实,为假者称为反叙实。然而,正叙实、反叙实、非叙实这三类动词中都存在一些例外,本文称之为“漂移”。漂移与动词所带补足语的句法复杂度有关。本文以“忘记”“怀疑”“假装”这三个汉语动词为例进行分析,发现动词在表现出正叙实/反叙实性(即存在真值预设)时,其补足语的句法结构较为复杂;在表现出非叙实性(即不存在真值预设)时,其补足语的句法结构相对简单。该发现得到英语相关现象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移 反叙实 句法复杂性
原文传递
立足于汉语事实的动词叙实性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李新良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0-361,共12页
本文旨在对动词的叙实性做出理论上的探讨。简要回顾国内外对动词叙实性研究的历史,并对动词的叙实性及相关概念重新做出较为清晰的界定;接着对汉语的叙实动词、非叙实动词和反叙实动词及相关句式存在的成系统的句法语义差别做出探讨;... 本文旨在对动词的叙实性做出理论上的探讨。简要回顾国内外对动词叙实性研究的历史,并对动词的叙实性及相关概念重新做出较为清晰的界定;接着对汉语的叙实动词、非叙实动词和反叙实动词及相关句式存在的成系统的句法语义差别做出探讨;最后指出动词的叙实性是一种面向说话人的语法范畴,并把叙实性的来源归结于概念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 动词 反叙实动词 语法范畴
原文传递
从语言的“多声性”看“假装”句的解读歧异 被引量:8
18
作者 袁毓林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90,共14页
新闻标题“王思聪假装在奋斗”能否推出“王思聪在奋斗”?12位接受调查的研究者对这个句子的语义解释及动词“假装”的叙实性有3种不同的意见:(1)“王思聪在奋斗”为真,即“假装”为叙实动词;(2)“王思聪在奋斗”为假,即“假装”为反叙... 新闻标题“王思聪假装在奋斗”能否推出“王思聪在奋斗”?12位接受调查的研究者对这个句子的语义解释及动词“假装”的叙实性有3种不同的意见:(1)“王思聪在奋斗”为真,即“假装”为叙实动词;(2)“王思聪在奋斗”为假,即“假装”为反叙实动词;(3)“王思聪在奋斗”真假不定,即“假装”兼属叙实动词与反叙实动词。文章引入巴赫金的“多声性”概念,并用话语评价理论介入子系统中的“借言”及其类型作为理论框架,分析了上述标题的新闻文本的正文;特别是离析出“指导性声音”及其所引用的“支持性声音”和“反对性声音”,说明话语中相关的多种声音之间的对话和辩论。接着,从语言的“多声性”及其辩论性(对话性)、未完成性(开放性)的角度,剖析上述标题句子包含的多种声音及其辩论关系和对话的未完成性,以此说明“假装”句语义解读的歧异性和开放性的根源在于,“假装”句恰好处于不同声音和不同意识相互交往的连接点上,所以并不一定揭露真相或昭示真理(或判定真假),由此进一步讨论“假装”的概念结及其语用上的多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叙实动词 多声性 借言 引用 对话
下载PDF
疑问句与汉语动词的叙实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新良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2-102,共11页
本文以疑问句为语法环境,分别测试了在主句为疑问句和宾语小句为疑问形式的条件下,叙实动词、半叙实动词、非叙实动词和反叙实动词的叙实性如何表现。同时还探讨了叙实性不同的动词对疑问提升的反应。我们认为,对疑问提升的允准能力与... 本文以疑问句为语法环境,分别测试了在主句为疑问句和宾语小句为疑问形式的条件下,叙实动词、半叙实动词、非叙实动词和反叙实动词的叙实性如何表现。同时还探讨了叙实性不同的动词对疑问提升的反应。我们认为,对疑问提升的允准能力与动词的叙实性有较为紧密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问句 动词 动词 动词 反叙实动词
原文传递
“说是”的语法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吕为光 《语言与翻译》 2011年第3期21-25,共5页
"说是"在现代汉语中有四种用法:跨层结构"说是1"、传信标记"说是2"、反叙实标记"说是3"和话语标记"说是4",它们之间是逐步虚化的关系,同时还伴随着主观化。文章首先介绍这四种用法... "说是"在现代汉语中有四种用法:跨层结构"说是1"、传信标记"说是2"、反叙实标记"说是3"和话语标记"说是4",它们之间是逐步虚化的关系,同时还伴随着主观化。文章首先介绍这四种用法及其形式、语义差异。其次将它们的虚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说是1"→"说是2"、"说是2"→"说是3"、"说是3"→"说是4",逐一介绍各个阶段发生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是 传信 反叙实 语法化 主观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