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反向共沉淀法对Pr2Zr2O7纳米粒子表观活化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韩锋 马伟民 +4 位作者 马雷 孙杨 史树君 李晓龙 管仁国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1-820,共10页
以氨水作为沉淀剂,采用正、反向共沉淀法制备Pr2Zr2O7纳米粒子。利用XRD、SEM、TEM、TG-DTA等测试手段表征了样品物相及形貌;研究其制备过程中合成动力学和晶粒生长动力学,采用Doyle-Ozawa法和Kissinger法分别计算正、反向沉淀粒子在主... 以氨水作为沉淀剂,采用正、反向共沉淀法制备Pr2Zr2O7纳米粒子。利用XRD、SEM、TEM、TG-DTA等测试手段表征了样品物相及形貌;研究其制备过程中合成动力学和晶粒生长动力学,采用Doyle-Ozawa法和Kissinger法分别计算正、反向沉淀粒子在主要反应阶段的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反向沉淀的滴定速率为2 mL·min-1、母盐溶液初始浓度0.05 mol·L-1、反应体系温度273 K、pH值11、煅烧温度为1 173 K,保温2 h的条件下获得的样品形貌近球形、无团聚现象、一次粒径约60 nm。Pr2Zr2O7前驱体的分解过程分为3个阶段,正、反向粒子各阶段平均表观活化能分别为:71.2、97.8、183.2 kJ·mol-1和45.37、84.34、152.16kJ·mol-1;晶粒生长活化能分别为19.02和11.95 kJ·mol-1,后者比前者的晶粒生长活化能降低了7.07 kJ·mol-1;反向共沉淀制备工艺优于正向共沉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2Zr2O7 纳米粒子 反向共沉淀法 微观形貌 合成动力学 表观活化能
下载PDF
反向滴定共沉淀法合成新型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_(0.7)Sr_(0.3-x)Ca_xCo_(1-y)Fe_yO_(3-δ) 被引量:2
2
作者 郎业鹏 高文元 +2 位作者 隋新国 李长敏 胡志强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09年第1期6-12,共7页
以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碱为沉淀剂,金属硝酸盐为原料,共沉淀法合成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0.7Sr0.3-xCaxCo1-yFeyO3-δ(简称:LSCCF,x=0.05、0.10、0.15、0.20;y=0.10、0.20、0.40)的前躯体。讨论了共沉淀的最佳pH值范围以... 以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碱为沉淀剂,金属硝酸盐为原料,共沉淀法合成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0.7Sr0.3-xCaxCo1-yFeyO3-δ(简称:LSCCF,x=0.05、0.10、0.15、0.20;y=0.10、0.20、0.40)的前躯体。讨论了共沉淀的最佳pH值范围以及加料顺序,TG-DSC研究了LSCCF粉料的形成过程,XRD和SEM对其前驱体在600℃,800℃,1000℃煅烧4h后的晶体结构和粒度形貌进行了研究和表征;并通过与固相合成LSCCF的条件比较可知:pH值在9.1~9.5范围内,反向滴定共沉淀法得到的前驱体在800℃煅烧4h可以合成出纯度高、组份均匀的单一钙钛矿相的LSCCF粉料。使用直流四极探针法在空气气氛下研究不同烧结温度下LSCCF样品从100℃到800℃时的电导率发现:电导率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在增大;随着x从0.05到0.20以及y从0.10到0.40,1200℃烧结3h后样品的电导率却在减少;当x=0.10或0.15时,Ca2+和Sr2+掺杂对电导率产生"混合"效应,致使其值基本相等。且在500~800℃范围所有样品的电导率都超过了100S/cm。合成的阴极材料LSCCF与电解质Ce0.8Sm0.2O2两者间有良好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反向滴定共沉淀 La0.7Sr0.3-xCaxCo1-yFeyO3-δ 电导率 相容性
下载PDF
一种新的高纯度蓝舌病毒中国湖北株制备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卢莉莉 董长垣 +3 位作者 郭淑芳 罗翔 张蔚英 刘文培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目的 :获得高纯度蓝舌病毒HbC株 ,为制备生产和实验室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反向免疫共沉淀方法获取纯化的蓝舌病毒颗粒 ;运用透射电镜和凝胶过滤层析检测纯化产物病毒的结构完整性和纯度 ;组织培养技术检测产物的生物学活性并计算... 目的 :获得高纯度蓝舌病毒HbC株 ,为制备生产和实验室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反向免疫共沉淀方法获取纯化的蓝舌病毒颗粒 ;运用透射电镜和凝胶过滤层析检测纯化产物病毒的结构完整性和纯度 ;组织培养技术检测产物的生物学活性并计算纯化得率。结果 :纯化后的病毒经凝胶过滤层析分析仅见一个层析峰 ;所对应的电镜照片背景干净 ,未见明显杂质 ;纯化后的病毒对Vero细胞的TCID50 是 1 0 -5.7·ml-1 ;纯化得率为 5 0 .4 %~70 .8%。结论 :这种新方法能制备出高纯度、高活性的蓝舌病毒 ,且得率较高 ,易于放大生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毒中国湖北株 反向免疫共沉淀 溶癌病毒 凝胶过滤层析
下载PDF
聚苯胺/钴铁氧体电磁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5
4
作者 冯辉霞 王果 +4 位作者 陈姣 谭琳 陈娜丽 邱建辉 陈柏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374-3378,共5页
先采用反向共沉淀法制备了钴铁氧体(Co Fe2O4)磁性纳米颗粒,并以此为核,基于离子液体(IL)环境下,以苯胺为单体,运用原位聚合和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得到了既具有电性能又具有磁性能的钴铁氧体/酸掺杂聚苯胺——PANI/Co Fe2O4(IL)复合材料... 先采用反向共沉淀法制备了钴铁氧体(Co Fe2O4)磁性纳米颗粒,并以此为核,基于离子液体(IL)环境下,以苯胺为单体,运用原位聚合和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得到了既具有电性能又具有磁性能的钴铁氧体/酸掺杂聚苯胺——PANI/Co Fe2O4(IL)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分析(XRD)、红外波谱分析(FT-I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四探针电导率仪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质,结果表明:本文实验条件下,制备得到的Co Fe2O4具有单一的尖晶石型铁氧体结构,且分散性较好,IL存在的反应条件对其晶型没有影响;含相同量钴铁氧体(0.3g Co Fe2O4)时,在IL和水相中制备的PANI/Co Fe2O4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分别为1.0S/cm和0.4S/cm,而饱和磁强度则分别为19.8emu/g和22.9emu/g。此外,IL下得到的复合材料表现出较好的电包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共沉淀法 聚苯胺 钴铁氧体 合成 复合材料 离子液体
下载PDF
纳米Fe_3O_4类酶催化Na_2S_2O_8氧化降解对硝基酚 被引量:2
5
作者 江吉周 邹菁 +2 位作者 黄蕾 张远孝 江海鹏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23-26,31,共5页
采用超声辅助反向共沉淀法制备了高活性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Fe3O4MNPs).采用XRD,FT-IR和Raman等仪器对Fe3O4MNPs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研究.以Fe3O4MNPs为类酶催化剂,Na2S2O8为氧化剂,在室温25℃的条件下,降解对硝基酚的优化条件为:... 采用超声辅助反向共沉淀法制备了高活性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Fe3O4MNPs).采用XRD,FT-IR和Raman等仪器对Fe3O4MNPs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研究.以Fe3O4MNPs为类酶催化剂,Na2S2O8为氧化剂,在室温25℃的条件下,降解对硝基酚的优化条件为:10 mg.L-1对硝基酚溶液,在pH=3.8,Fe3O4MNPs用量为0.9 g.L-1,Na2S2O8用量为6.3 mmol.L-1时,无需超声、紫外光照和Gamma辐射的条件下,30 min后其降解率达到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MNPs 反向共沉淀法 对硝基酚 类酶催化剂
下载PDF
磁性Fe-Ti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对水中As(Ⅴ)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汪赛奇 唐玉朝 +2 位作者 黄显怀 薛莉娉 伍昌年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0-165,共6页
采用正/反向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了不同铁钛配比的新型纳米复合材料——Fe3O4/TiO2。对以两种方法制备的材料的外观、磁性及对水中As(Ⅴ)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相同铁钛配比的材料具有类似的外观和磁性,随铁含量降低材料由黑灰... 采用正/反向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了不同铁钛配比的新型纳米复合材料——Fe3O4/TiO2。对以两种方法制备的材料的外观、磁性及对水中As(Ⅴ)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相同铁钛配比的材料具有类似的外观和磁性,随铁含量降低材料由黑灰色向乳白色转变,磁性随之减弱,当铁物质的量分数≤50%时,材料基本丧失磁性。正向共沉淀法制备的材料吸附性能优于反向共沉淀法,正向n(Fe)∶n(Ti)=9∶1材料的磁性最强,对砷的吸附性能也较好,对起始As(Ⅴ)质量浓度为0.5 mg/L的模拟含砷水,经3 h吸附,As(Ⅴ)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该材料为介孔结构,比表面积为279.1 m2/g,BJH平均孔径为7.14 nm。模拟吸附剂的自由沉淀与外加磁场的沉淀过程,在20 min内,二者的浊度去除率分别为19.4%和7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Fe3O4/TiO2 正/反向共沉淀法 吸附 磁分离
下载PDF
Y_2O_3和CeO_2复合掺杂ZrO_2纳米晶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9
7
作者 庞松 侯书恩 +1 位作者 张涛 刘贺年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5-759,共5页
以ZrOCl2.8H2O,Y2O3,Ce(NO3)3.5.5H2O为原料,NH3.H2O作沉淀剂,少量表面活性剂PE作分散剂,采用反向共沉淀-喷雾干燥法,结合物理、化学分散技术,成功地制备了Y2O3,CeO2复合掺杂ZrO2纳米粉末。通过DSC-TG,XRD,XPS,BET和SEM等方法对所制... 以ZrOCl2.8H2O,Y2O3,Ce(NO3)3.5.5H2O为原料,NH3.H2O作沉淀剂,少量表面活性剂PE作分散剂,采用反向共沉淀-喷雾干燥法,结合物理、化学分散技术,成功地制备了Y2O3,CeO2复合掺杂ZrO2纳米粉末。通过DSC-TG,XRD,XPS,BET和SEM等方法对所制得粉末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Ce0.1Y0.1Zr0.8O1.95化学计量比制备的多元氢氧化物胶体经过喷雾干燥处理后,在500℃基本完成水合氧化物的分解,577℃附近完成由非晶相向立方相的转变;经过580-1000℃煅烧后,CeO2和Y2O3已经完全固溶到ZrO2中,形成类质同相体,该粉末系列均属于立方相萤石结构;掺杂进入ZrO2晶格中的Ce呈+4价形式存在;比表面积由22.0 m^2.g^-1(580℃煅烧)减至4.97 m^2.g^-1(1000℃煅烧);SEM结果显示800℃煅烧的该粉末颗粒尺寸分布均匀,多呈类球状,且粒径在50-8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rO2粉末 反向共沉淀-喷雾干燥 Y2O3 CeO2复合掺杂 稀土
下载PDF
不同pH值对Eu_2Zr_2O_7/ZrO_2(3Y)粉体活化能的影响
8
作者 葛利芳 马伟民 +3 位作者 魏明伟 周瑶 马雷 李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48-2153,2159,共7页
用反向共沉淀法合成Eu_2Zr_2O_7/ZrO_2(3Y)复相粒子;用XRD、DTA-TG、SEM表征物相变化及粒子形貌;分析了不同pH值下制备粉体的合成动力学。结果表明,两相体积比V(Eu_2Zr_2O_7)∶V(ZrO_2(3Y))=15∶85,初始溶液浓度0.1 mol/L,体系温度0℃,... 用反向共沉淀法合成Eu_2Zr_2O_7/ZrO_2(3Y)复相粒子;用XRD、DTA-TG、SEM表征物相变化及粒子形貌;分析了不同pH值下制备粉体的合成动力学。结果表明,两相体积比V(Eu_2Zr_2O_7)∶V(ZrO_2(3Y))=15∶85,初始溶液浓度0.1 mol/L,体系温度0℃,滴定速率2 mL/min,pH值=11,经1 100℃煅烧2.5h时,获得的Eu_2Zr_2O_7/ZrO_2(3Y)粒子形貌近似球形、粒径约35nm。由Doyle-Ozawa和Kissinger法分别计算的pH值=11和12的样品物相变化各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平均值分别为59.66,100,310.53kJ/mol和73.99,126.91,356.74kJ/mol;晶粒生长活化能分别为18.96和23.90kJ/mol,前者比后者小了4.94kJ/mol,可见具有较高的烧结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共沉淀法 Eu2Zr2O7/ZrO2(3Y)粉体 pH值 合成动力学 表观活化能
下载PDF
Gd_2Hf_2O_7∶Ce纳米粒子表观活化能对发光性能影响
9
作者 李军 马伟民 +3 位作者 葛利芳 魏明炜 张艳丽 聂力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9-127,共9页
采用正、反向共沉淀法制备了掺杂Ce的Gd_2Hf_2O_7纳米粒子,用XRD、SEM、TG-DTA和荧光分度计等测试手段分析了物相形貌及发光性能;在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由热力学计算了样品的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两种滴定法得到的前躯体分别经煅烧物相... 采用正、反向共沉淀法制备了掺杂Ce的Gd_2Hf_2O_7纳米粒子,用XRD、SEM、TG-DTA和荧光分度计等测试手段分析了物相形貌及发光性能;在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由热力学计算了样品的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两种滴定法得到的前躯体分别经煅烧物相变化同为3个阶段,由Doyel-Ozawa法和Kissinger法计算取两者的平均值得到各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分别是48.18 kJ·mol^(-1)、80.35 kJ·mol^(-1)、285.7 kJ·mol^(-1)和39.18 kJ·mol^(-1)、64.3 kJ·mol^(-1)、277.82 kJ·mol^(-1),晶粒生长活化能是29.61 kJ·mol^(-1)和22.61 kJ·mol^(-1)。后者样品分别在567 nm波长下的激发光谱和450 nm波长处发射光谱的相对发光强度优于前者,可见纳米粒子的活化能越小对发光离子的能级跃迁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2Hf2O7∶Ce纳米粒子 正、反向共沉淀法 活化能 发光性能
下载PDF
La_(0.7)Sr_(0.15)Ca_(0.15)Co_(0.4)Fe_(0.6)O_(3-δ)合成工艺对其电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唐玲 高文元 +1 位作者 刘贵山 郝洪顺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3-286,共4页
分别采用反向共沉淀法和柠檬酸法合成La_(0.7)Sr_(0.15)Ca_(0.15)Co_(0.4)Fe_(0.6)O_(3-δ)(LSCCF)粉料,利用XRD、SEM和四极探针技术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酸法和反向共沉淀法合成制备的LSCCF粉料平均粒度分别为16.5和19.7... 分别采用反向共沉淀法和柠檬酸法合成La_(0.7)Sr_(0.15)Ca_(0.15)Co_(0.4)Fe_(0.6)O_(3-δ)(LSCCF)粉料,利用XRD、SEM和四极探针技术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酸法和反向共沉淀法合成制备的LSCCF粉料平均粒度分别为16.5和19.7nm,反向共沉淀法制备的晶粒尺寸较大,不利于后续粉料的烧结。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到655℃,柠檬酸法制备的LSCCF电导率达到最大值776S/cm。模压法组装了(NiO-SDC|SDC|LSCCF-SDC)单电池,650℃时,柠檬酸法制备的LSCCF阴极材料的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值385mW/cm2,反向共沉淀法制备的阴极材料的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值350mW/cm2。在(NiOSDC|SDC|LSCCF-SDC)单电池电性能方面,柠檬酸法要优于反向共沉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 反向共沉淀法 LSCCF阴极 电性能
下载PDF
BaMgF_4:Er^(3+),Yb^(3+)上转换纳米晶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潘成龙 刘红利 +4 位作者 郭芸 景姝 孙静 周禾丰 王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02-206,共5页
采用反向共沉淀法制备了形貌呈棒状的BaMgF4:Er3+,Yb3+上转换纳米晶.样品在980 nm半导体激光器激发下发射绿色和红色上转换荧光,其发射的绿、红发射带归因于Er3+离子的2H11/2—4I15/2,4S3/2—4I15/2和4F9/2—4I15/2跃迁.当Er3+的掺杂浓... 采用反向共沉淀法制备了形貌呈棒状的BaMgF4:Er3+,Yb3+上转换纳米晶.样品在980 nm半导体激光器激发下发射绿色和红色上转换荧光,其发射的绿、红发射带归因于Er3+离子的2H11/2—4I15/2,4S3/2—4I15/2和4F9/2—4I15/2跃迁.当Er3+的掺杂浓度为3%,Yb3+离子掺杂浓度为10%时,荧光粉的上转换发光强度最强;随着Yb3+离子浓度的增加样品的红光发射增强,绿光发射减弱.通过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抽运电流关系曲线的拟合,得出BaMgF4:Er3+,Yb3+上转换材料的绿光与红光的上转换过程均为双光子吸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MgF4 ER3+ YB3+ 反向共沉淀法 上转换
原文传递
镁基六铝酸镧粉体的制备及高温原位XRD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红丹 张锦化 +1 位作者 雷新荣 周志辉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59-62,共4页
采用反向化学共沉淀-高温煅烧法制备了镁基六铝酸镧(La Mg Al_(11)O_(19))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高温原位X射线衍射及Rietveld晶体结构精修法对粉体的物相组成、显微形貌、晶体结构及晶格热膨胀行为进行了研究。... 采用反向化学共沉淀-高温煅烧法制备了镁基六铝酸镧(La Mg Al_(11)O_(19))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高温原位X射线衍射及Rietveld晶体结构精修法对粉体的物相组成、显微形貌、晶体结构及晶格热膨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向化学共沉淀制备的氢氧化物前驱体经1600℃热处理后完全转变为磁铅石结构的La Mg Al_(11)O_(19),呈规则六方板片状,晶面光滑平整。采用高温原位XRD技术及Rietveld晶体结构精修系统研究了镁基六铝酸镧材料的晶格热膨胀行为。随着温度的升高,镁基六铝酸镧(La Mg Al_(11)O_(19))晶格热膨胀表现出各向异性,晶胞参数a和c随温度变化关系为:a T=5.5821+1.625×10^(-5)T+1.757×10^(-8)T^2+4.24×10^(-12)T^3,c T=21.9189+1.1952×10^(-4)T+4.587×10^(-8)T^2+5.463×10^(-11)T^3。室温~1300℃,//a平均热膨胀系数为8.42×10^(-6)℃^(-1),//c平均热膨胀系数为12.54×10^(-6)℃^(-1)。La-O键键长(或键能)的各向异性是La Mg Al_(11)O_(19)晶格热膨胀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六铝酸镧 反向化学共沉淀 高温原位XRD 晶格热膨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