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反向分子对接技术的异鼠李素靶标的预测 被引量:6
1
作者 崔明超 陈少军 +4 位作者 崔文 董珂 江海龙 周海滨 凌庆枝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8期3921-3924,共4页
目的:利用反向分子对接技术对异鼠李素的潜在靶标进行预测。方法:采用id Target软件对蛋白质数据库中异鼠李素的潜在靶标进行筛选,利用Py Rx 0.8软件中的autodock vina模块对筛选的结果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异鼠李素与硫氧还蛋白还原... 目的:利用反向分子对接技术对异鼠李素的潜在靶标进行预测。方法:采用id Target软件对蛋白质数据库中异鼠李素的潜在靶标进行筛选,利用Py Rx 0.8软件中的autodock vina模块对筛选的结果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异鼠李素与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凝血酶、二氢叶酸还原酶、核受体ROR-α等4种靶蛋白的结合较好,其结合能(ΔGpred)分别为-11.7、-10.34、-10.11、-10.07kcal/mol;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异鼠李素与4种靶蛋白核心氨基酸具有静电作用力、氢键、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结论: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凝血酶、二氢叶酸还原酶、核受体ROR-α可能是异鼠李素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鼠李素 反向分子对接 靶蛋白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 凝血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核受体ROR-α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基于反向分子对接技术土贝母皂苷甲抗肿瘤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史海龙 党琳 +2 位作者 崔亚亚 王玉成 陈哲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124-129,共6页
目的:确定土贝母皂苷甲抗肿瘤作用的靶标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把土贝母皂苷甲与36个抗肿瘤的靶点进行反向分子对接,配体受体复合物三维结构和相互作用力图分别用Pymol-v0.99软件与MOE 2008软件演示。结果:土贝母... 目的:确定土贝母皂苷甲抗肿瘤作用的靶标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把土贝母皂苷甲与36个抗肿瘤的靶点进行反向分子对接,配体受体复合物三维结构和相互作用力图分别用Pymol-v0.99软件与MOE 2008软件演示。结果:土贝母皂苷甲与多个抗肿瘤靶标具有较好的亲和性,其中与土贝母皂苷甲结合能在-8.5 kcal·mol-1以下的有6个。结论:土贝母皂苷甲可以通过抑制酪蛋白激酶Ⅱ、金属基质蛋白酶-8、Src激酶、胸苷酸合成酶、CDK2以及微管蛋白的活性,发挥抗肿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土贝母皂苷甲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贝母皂苷甲 抗肿瘤 反向分子对接
下载PDF
反向分子对接-药物靶点发现和确认的新途径 被引量:23
3
作者 范胜军 李学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7-370,共4页
随着药物发现与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活性先导化合物和天然产物的作用机制亟待阐明,而作用靶点的确认成为新药研发的主要瓶颈。反向分子对接以其特有的高效便捷等特点,为药物靶点的发现和确认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对近年来反... 随着药物发现与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活性先导化合物和天然产物的作用机制亟待阐明,而作用靶点的确认成为新药研发的主要瓶颈。反向分子对接以其特有的高效便捷等特点,为药物靶点的发现和确认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对近年来反向分子对接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分子对接 药物靶点 新药发现
下载PDF
基于反向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桂枝汤调和营卫的潜在作用靶点 被引量:5
4
作者 施学丽 郭超峰 夏猛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5期3479-3483,共5页
目的:基于经方的"方证相应"关系和反向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桂枝汤调和营卫的潜在作用靶点。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获得桂枝汤相关的活性成分,采用Pharm Mapper Server对活性成分进行反向分子对接,依据对接分数排序发现桂枝汤的潜在受... 目的:基于经方的"方证相应"关系和反向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桂枝汤调和营卫的潜在作用靶点。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获得桂枝汤相关的活性成分,采用Pharm Mapper Server对活性成分进行反向分子对接,依据对接分数排序发现桂枝汤的潜在受体,通过Auto Dock Vina进行正向分子对接试验考察配体与受体分子之间的亲和力。然后选取7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桂枝汤高、中、低剂量组(12、8、4 g/kg),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的其余各组大鼠均复制营卫不和模型;成模后,各组大鼠每天ig给药1次,连续5 d;结束给药后检测大鼠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中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型(11β-HSD1)表达水平。结果:对桂枝汤的活性成分进行反向分子对接发现11β-HSD1为频繁出现的受体,正向对接试验证实乌拉尔甘草皂苷b、甘草次酸、生胃酮等活性成分与11β-HSD1有较高的亲和力。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中11β-HSD1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大鼠升高(P<0.05);桂枝汤高剂量组大鼠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中11β-HSD1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桂枝汤调和营卫的机制与11β-HSD1有一定的相关性;应用反向分子对接技术可以为"方证相应"关系的研究提供一条可行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汤 反向分子对接 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型 方证关系
下载PDF
反向分子对接法预测龙须藤两种多甲氧基黄酮的分子靶标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晓敏 周毅生 +1 位作者 杨俊腾 莫海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3-606,共4页
目的预测龙须藤两种多甲氧基黄酮5,7,3',4',5'-五甲氧基黄酮(PMFA)及5,6,7,5'-四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黄酮(TMFA)的分子靶标。方法采用反向分子对接法,对这两种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PMFA和TMFA可能在抗癌、... 目的预测龙须藤两种多甲氧基黄酮5,7,3',4',5'-五甲氧基黄酮(PMFA)及5,6,7,5'-四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黄酮(TMFA)的分子靶标。方法采用反向分子对接法,对这两种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PMFA和TMFA可能在抗癌、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抗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发挥作用,并通过防止CTSK与DHODH靶点作用于Toll样受体、破骨细胞分化与嘧啶代谢等途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论该方法可为龙须藤及两种多甲氧基黄酮的药效学及分子作用机制实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藤 PMFA TMFA 分子靶标 反向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反向分子对接的桂枝汤调和营卫与HSP90α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施学丽 郭超峰 +3 位作者 杜正彩 范丽丽 夏猛 常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848-851,I0003,共5页
目的:基于经方的"方证相应"关系和反向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桂枝汤证与热休克蛋白90α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获得桂枝汤相关的活性成份,采用Pharm Mapper server对活性成份进行反向分子对接,依据对接分数(fit score)排序发现桂... 目的:基于经方的"方证相应"关系和反向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桂枝汤证与热休克蛋白90α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获得桂枝汤相关的活性成份,采用Pharm Mapper server对活性成份进行反向分子对接,依据对接分数(fit score)排序发现桂枝汤的潜在受体,然后通过autodock vina进行正向分子对接试验观察配体与受体分子之间的亲和力,最后用动物实验对发现的受体进行验证。结果:对桂枝汤的活性成份进行反向分子对接发现HSP90α为频繁出现的受体,对接分数较高的活性成份为没食子酰芍药苷等,正向分子对接实验证实没食子酰芍药苷、芍药苷等活性成分与HSP90α有较高的亲和力,动物实验显示模型组大鼠下丘脑HSP90α的表达比正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桂枝汤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可以显著提高模型大鼠下丘脑HSP90α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作用不明显。结论:本研究证实桂枝汤调和营卫的机制与HSP90α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也启示应用反向分子对接技术可以为"方证相应"关系的研究提供一条可行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汤 反向分子对接 方证关系 HSP90Α
下载PDF
基于反向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预测木兰花碱抗肿瘤的潜在作用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唐晓龙 金庆江 +6 位作者 王瑞平 王鑫 滕钰浩 汤海林 周逸群 尹浩 金庆雷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08-1118,共11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大数据分析,以研究木兰花碱抗肿瘤的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harmMapper服务器挖掘木兰花碱潜在的抗肿瘤靶蛋白,通过对潜在靶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及KEGG通路分析,了解木兰花碱抗肿瘤的可能机制...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大数据分析,以研究木兰花碱抗肿瘤的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harmMapper服务器挖掘木兰花碱潜在的抗肿瘤靶蛋白,通过对潜在靶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及KEGG通路分析,了解木兰花碱抗肿瘤的可能机制,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木兰花碱的"化合物-靶点-通路-疾病"相互关联网络。结果分析结果数据,预测木兰花碱可与238个人源靶蛋白通过多种方式匹配而发挥作用,其中有75个通过20条信号通路参与肿瘤的生物过程。分别是40个靶点参与肿瘤通路,23个靶点参与多聚糖肿瘤通路,15个靶点前列腺癌通路,有13个靶点参与病毒致癌机理,有12个靶点参与化学致癌机理、胰腺癌通路、转录失调的肿瘤通路,10个靶点参与结直肠癌通路、黑色素瘤通路、非小细胞肺癌通路、肾细胞癌通路,9个靶点参与膀胱癌通路、中心碳代谢通路、子宫内膜癌通路、小细胞肺癌通路、慢性髓性白血病通路,8个靶点参与胆碱代谢通路、胶质瘤通路、急性髓性白血病通路,7个靶点参与甲状腺癌通路。主要参与凋亡调控、RNA转录调控、组织代谢、信号转导调控等生物过程中,通过FoxO signaling pathway、Ras signaling pathway、Metabolic pathways、PPAR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参与抗肿瘤的作用。结论通过对木兰花碱治疗肿瘤潜在靶点的挖掘,我们推测,其可用于治疗胰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为后期木兰花碱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研究方向及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花碱 网络药理学 反向分子对接 抗肿瘤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反向分子对接技术在中药活性分子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温梓辰 张万祥 +5 位作者 吴倩 杨玉佩 谢谦 钟辉 盛文兵 彭彩云 《中医药导报》 2021年第8期44-48,共5页
综述了反相分子对接技术在中药或复方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如蛋白靶点预测、作用机制的阐明、化合物活性筛选及中药质量标志物筛选等。反向分子对接具有高效、便捷的优势,但还需要结合其他实验方法佐证、更新数据库等进一步提高准确性,... 综述了反相分子对接技术在中药或复方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如蛋白靶点预测、作用机制的阐明、化合物活性筛选及中药质量标志物筛选等。反向分子对接具有高效、便捷的优势,但还需要结合其他实验方法佐证、更新数据库等进一步提高准确性,为反向分子对接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分子对接 中药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反向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的吴茱萸次碱对心血管保护作用机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姣 欧水平 +2 位作者 张建永 熊永爱 王森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85-1191,共7页
目的采用反向分子对接技术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探讨吴茱萸次碱作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潜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对吴茱萸次碱进行类药性评价,借助PharmMapper服务器反向对接预测吴茱萸次碱的潜在靶蛋白,并采用Comparative Toxicogenom... 目的采用反向分子对接技术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探讨吴茱萸次碱作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潜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对吴茱萸次碱进行类药性评价,借助PharmMapper服务器反向对接预测吴茱萸次碱的潜在靶蛋白,并采用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数据库对获取的靶点进行疾病预测分析,进一步利用Cytoscape 3.6.0版软件构建吴茱萸次碱的“化合物-靶点-心血管疾病”网络;同时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Database for Annotation 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通路富集预测分析。结果血红素加氧酶1(HMOX1)、凝血酶原2(F2)、血清白蛋白(ALB)、肾素(REN)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等可能是吴茱萸次碱的关键靶点。吴茱萸次碱可能通过作用于这些靶点参与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缺氧诱导因子(HIF)-1等信号通路。结论吴茱萸次碱是一个潜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候选药物,其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机制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次碱 反向分子对接 网络药理学 心血管保护作用
下载PDF
基于反向分子对接的E-低聚白藜芦醇化合物杀菌机制研究
10
作者 吕碧玉 刘坤 +2 位作者 郑莹杰 杨强强 尹卫平 《计算生物学》 2018年第3期41-48,共8页
利用反向分子对接方法对E-低聚白藜芦醇化合物的杀菌机理进行研究。通过受体的直接药物设计方法,筛选得到来自MRSA的PBP2a蛋白(PDB ID:4CJN)匹配度最高的为对接受体蛋白。基于靶蛋白药效团模型与万古霉素的研究比较,结果显示E-低聚白藜... 利用反向分子对接方法对E-低聚白藜芦醇化合物的杀菌机理进行研究。通过受体的直接药物设计方法,筛选得到来自MRSA的PBP2a蛋白(PDB ID:4CJN)匹配度最高的为对接受体蛋白。基于靶蛋白药效团模型与万古霉素的研究比较,结果显示E-低聚白藜芦醇化合物似糖肽类抗生素发挥抗菌杀菌作用,是具抗生素潜能的天然产物。研究揭示了小分子探针的潜在靶标蛋白的搜寻及配体-受体的反向对接,可有效应用于新药先导化合物的筛选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低聚白藜芦醇化合物 天然产物 杀菌机制 反向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反向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姜黄素抗肿瘤作用机制
11
作者 李成 许静 +3 位作者 孙晓旻 杨欢 姚景春 陈绪龙 《江西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59-67,共9页
目的:基于反向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姜黄素的潜在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借助Pharm Mapper在线服务器,以姜黄素为研究对象,反向分子对接筛选其作用的潜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运用Cyto Hubba插件筛选... 目的:基于反向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姜黄素的潜在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借助Pharm Mapper在线服务器,以姜黄素为研究对象,反向分子对接筛选其作用的潜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运用Cyto Hubba插件筛选关键靶点。对潜在靶基因进行KEGG通路分析获得与肿瘤机制相关的靶标,进一步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姜黄素“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关系图。最后用Autodock Tools 1.5.6对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反向筛选得到43个与姜黄素具有较高亲和性的人源靶蛋白,KEGG通路富集到17条与肿瘤相关的通路。姜黄素抗肿瘤作用的核心靶标有SRC、EGFR、GSK3B、RXRA,通路富集结果显示姜黄素主要作用于肿瘤、前列腺癌和胃癌通路;其次姜黄素靶标还相对显著的富集在非小细胞肺癌、大肠癌及乳腺癌等癌症通路,主要通过PI3K/Akt、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Wnt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癌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姜黄素与核心靶点SRC、EGFR、GSK3B及RXRA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姜黄素对前列腺癌、胃癌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有望成为治疗前列腺癌、胃癌、非小细胞肺癌、大肠癌等多种肿瘤的新的潜在药物,该研究结果为姜黄素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抗肿瘤 作用机制 反向分子对接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基于反向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确定冬凌草甲素抗肿瘤的潜在作用机制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伟 张彦忠 白素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148-2156,共9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大数据分析,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建立冬凌草甲素抗肿瘤的'化合物-靶标-通路-疾病'网络,并探究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于PharmMapper服务器寻找冬凌草甲素抗肿瘤的潜在靶蛋白,建立潜在靶蛋白的相互关...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大数据分析,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建立冬凌草甲素抗肿瘤的'化合物-靶标-通路-疾病'网络,并探究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于PharmMapper服务器寻找冬凌草甲素抗肿瘤的潜在靶蛋白,建立潜在靶蛋白的相互关系网络,通过KEGG数据库对获取的靶点进行相关通路分析,进一步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冬凌草甲素的'化合物-靶点-通路-疾病'相互关联网络。结果: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冬凌草甲素对人源靶蛋白的105个潜在活性靶点与肿瘤相关。冬凌草甲素抗肿瘤作用于MAP2K1,PIK3R1,TGFβ2,RXRβ,FGFR1,BCL-XL,GSK-3等靶蛋白,其中有19和9个靶蛋白基因分别富集在肿瘤通路、前列腺癌通路和蛋白聚糖肿瘤通路中,有7个靶蛋白基因富集在小细胞肺癌通路中,分别有6个靶蛋白基因富集在结肠直肠癌、胰腺癌和转录失调肿瘤等通路中,主要通过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PPAR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起到抗肿瘤的作用。结论:冬凌草甲素有望作为治疗前列腺癌、小细胞肺癌、胰腺癌、结肠直肠癌、甲状腺癌等多种肿瘤的一个新的潜在药物,该研究为冬凌草甲素治疗肿瘤的靶标研究、药理活性与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抗肿瘤 反向分子对接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反向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的臭椿酮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赵松峰 张晓坚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4085-4092,共8页
目的利用反向分子对接技术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建立臭椿酮抗肿瘤的"化合物-靶标-通路-疾病"网络,并探究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于Pharm Mapper服务器寻找臭椿酮抗肿瘤的潜在靶蛋白,并通过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 目的利用反向分子对接技术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建立臭椿酮抗肿瘤的"化合物-靶标-通路-疾病"网络,并探究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于Pharm Mapper服务器寻找臭椿酮抗肿瘤的潜在靶蛋白,并通过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对获取的靶点进行相关通路分析,进一步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臭椿酮的"化合物-靶点-通路-疾病"相互关联网络。结果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臭椿酮对人源靶蛋白的102个潜在活性靶点、17条KEGG通路的作用与肿瘤相关。臭椿酮抗肿瘤作用于MAP2K1、PI3KR1、EGFR、GRB2、MDM2、MET等靶蛋白,其中有18、14和11个靶蛋白基因分别富集在肿瘤通路、蛋白多糖肿瘤通路、前列腺癌通路中,有6个靶蛋白基因分别富集在胶质瘤、黑色素瘤、子宫内膜癌、非小细胞肺癌通路中,主要通过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等起到抗肿瘤的作用。结论臭椿酮有望作为治疗前列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胶质瘤、黑色素瘤等多种肿瘤的一个新的潜在药物,该研究为臭椿酮治疗肿瘤的靶标研究、药理活性与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分子对接 网络药理学 臭椿酮 抗肿瘤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反向分子对接法预测丹参醇A的潜在靶点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少军 陈宏降 郭章华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61,共4页
丹参是最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之一,但其作用机理尚未十分清楚。本研究以Pharm Mapper在线服务器为工具,以丹参活性成分丹参醇A为研究对象,反向分子对接筛选其作用的潜在靶点。实验结果显示丹参醇A与靶蛋白醛糖还原酶的打分靠前,靶蛋白药... 丹参是最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之一,但其作用机理尚未十分清楚。本研究以Pharm Mapper在线服务器为工具,以丹参活性成分丹参醇A为研究对象,反向分子对接筛选其作用的潜在靶点。实验结果显示丹参醇A与靶蛋白醛糖还原酶的打分靠前,靶蛋白药效团与丹参醇A分子特征一致,正向分子对接法显示丹参醇A与醛糖还原酶核心氨基酸有相互作用。因此,醛糖还原酶可能是丹参醇A的潜在靶蛋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醇A 反向分子对接 醛糖还原酶
原文传递
反向分子对接技术在中药作用靶点预测、有效成分筛选及作用机制探索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关宏炜 徐丽君 董慧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4537-4541,共5页
中药现代化研究逐步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反向对接技术也逐步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有利工具,将一个小分子药物对接在一组临床相关大分子靶标的潜在结合腔中,通过对结合特征的详细分析,根据结合紧密程度对靶标进行排名,从而潜在地鉴定可能... 中药现代化研究逐步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反向对接技术也逐步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有利工具,将一个小分子药物对接在一组临床相关大分子靶标的潜在结合腔中,通过对结合特征的详细分析,根据结合紧密程度对靶标进行排名,从而潜在地鉴定可能与其作用机制或副作用相关药物的新分子靶标。近年来,为了探索中药的作用机制、筛选中药有效成分以及寻找药物作用于疾病的靶点,反向分子对接技术被广泛运用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该研究通过文献综述,总结反向分子对接技术应用于中药作用靶点、有效成分筛选及中药潜在作用机制探索的情况,为中药临床研究及新药研发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反向分子对接 对接软件 数据库
原文传递
基于反向分子对接的凹叶木兰和中缅木莲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苏博源 刘岩 +1 位作者 薛彦宇 张严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7-344,共8页
凹叶木兰和中缅木莲在西南地区作为传统药用植物对于许多疾病有着较好的治疗价值,如行气平喘、化湿导滞、疏肝理气等功效。然而这两种传统药用植物在抗肿瘤活性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因此我们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中的反向分子... 凹叶木兰和中缅木莲在西南地区作为传统药用植物对于许多疾病有着较好的治疗价值,如行气平喘、化湿导滞、疏肝理气等功效。然而这两种传统药用植物在抗肿瘤活性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因此我们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中的反向分子对接方法,结合PharmaDB药效团数据库对凹叶木兰、中缅木莲中所提取的18种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或抗癌研究,并分析化合物与相关癌症靶标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利用Discovery Studio 3.5软件的ADMET模块分析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和毒理性质。结果表明:14种化合物与相关癌症靶标蛋白具有一定结合性,其中5种化合物与相关癌症靶标蛋白结合的最好,经过药代动力学和毒理预测筛选出4种化合物在抗肿瘤活性方面具有较大潜力,值得进行下一步的药理实验。该结论为凹叶木兰和中缅木莲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叶木兰 中缅木莲 反向分子对接 抗肿瘤
原文传递
反向分子对接方法预测丹参酮Ⅱ_B抗血小板潜在作用靶标 被引量:7
17
作者 章靓 严国鸿 +4 位作者 江川 刘智勇 郭晓芳 陈成辉 何丽君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利用反向分子对接方法预测丹参酮抗血小板可能的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以丹参酮Ⅱ_B为代表,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把丹参酮Ⅱ_B与抗血小板的靶蛋白进行反向对接。利用Discovery Studio Visualizer 4软件对丹参酮Ⅱ_B与靶蛋白的... 目的利用反向分子对接方法预测丹参酮抗血小板可能的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以丹参酮Ⅱ_B为代表,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把丹参酮Ⅱ_B与抗血小板的靶蛋白进行反向对接。利用Discovery Studio Visualizer 4软件对丹参酮Ⅱ_B与靶蛋白的作用模式进行分析。结果丹参酮Ⅱ_B能与GPⅡb/Ⅲa很好地结合,且丹参酮Ⅱ_B的结合能明显优于原有配体RUC-2(IC_(50)为96 nmol·L^(-1))。结论 GPⅡb/Ⅲa可能是丹参酮Ⅱ_B抗血小板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抗血小板 分子反向对接
原文传递
反向分子对接应用于黄曲霉素B1毒性机制及药物Oltipraz靶点的探究(英文)
18
作者 张裕 郭丽梅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14年第3期182-185,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黄曲霉素B1的作用靶点,以探讨其致毒机理,并分析药物Oltipraz的减毒机制,为更好地防治黄曲霉素中毒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反向分子对接的方法,使用了3个在线反向分子对接服务平台预测黄曲霉素B1,Oltipraz可能的作用靶点,... 本研究旨在探究黄曲霉素B1的作用靶点,以探讨其致毒机理,并分析药物Oltipraz的减毒机制,为更好地防治黄曲霉素中毒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反向分子对接的方法,使用了3个在线反向分子对接服务平台预测黄曲霉素B1,Oltipraz可能的作用靶点,综合分析所得结果,结合黄曲霉素中毒的临床表征对结果进行分析。黄曲霉素B1的对接结果表明AFB可能通过作用于细胞凋亡、激素代谢、免疫调节等过程中的相关蛋白扰乱了机体的正常功能,以及通过作用于组织特异性的蛋白造成肝、肾、胃等器官毒性。另外,药物Oltipraz的对接结果表明,Oltipraz可能一方面通过抑制AFB产生毒性的生物转化过程,另一方面通过拮抗多个黄曲霉素可能作用的靶点产生减毒作用。本研究用反向分子对接的方法系统而有效地预测了黄曲霉素B1和药物Oltipraz的靶点,为研发更有效的抗黄曲霉毒素的药物提供了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分子对接 黄曲霉素B1 奥替普拉
原文传递
苍术酮潜在靶点预测及正向分子对接验证 被引量:9
19
作者 周域 陆建图 +2 位作者 张小丁 易增兴 王博龙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1期98-104,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苍术酮潜在靶标及可能药理作用。方法利用PharmMapper服务器的反向药效团匹配,将苍术酮与2241个人类蛋白靶标进行匹配,根据Normalized Fit Score的打分由高到低排序,重点分析前10个靶蛋白,再采用Systemsdock ...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苍术酮潜在靶标及可能药理作用。方法利用PharmMapper服务器的反向药效团匹配,将苍术酮与2241个人类蛋白靶标进行匹配,根据Normalized Fit Score的打分由高到低排序,重点分析前10个靶蛋白,再采用Systemsdock Web Site平台对具有疾病治疗价值的主要靶蛋白进行正向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发现苍术酮与二肽基肽酶Ⅳ、维甲酸β受体以及细胞维甲酸结合蛋白2结合较好,Dock score打分分别为7.105、6.948、6.842。结论反向药效团匹配和正向分子对接预测到的苍术酮主要潜在靶点有二肽基肽酶Ⅳ、维甲酸β受体、细胞维甲酸结合蛋白2,具有抗糖尿病、抗癌等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酮 反向分子对接 正向分子对接 二肽基肽酶Ⅳ
下载PDF
薏苡素潜在靶点预测及正向分子对接验证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释岑 钟昌桓 +1 位作者 易增兴 王博龙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利用反向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薏苡素的潜在靶标及药理作用机制。方法使用Pharm Mapper服务器,利用药效团模型匹配的方法将薏苡素与2 241个人类蛋白靶标进行匹配,按照标准化适合分数(Normalized Fit Score)打分,分数由高到低排序,重点... 目的利用反向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薏苡素的潜在靶标及药理作用机制。方法使用Pharm Mapper服务器,利用药效团模型匹配的方法将薏苡素与2 241个人类蛋白靶标进行匹配,按照标准化适合分数(Normalized Fit Score)打分,分数由高到低排序,重点分析前10个靶标蛋白,然后采用Systemsdock Web Site服务器对具有疾病治疗价值的主要靶蛋白进行正向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发现薏苡素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甾醇硫酸酯酶(STS)、单胺氧化酶B(MAOB)、胆碱酯酶(Ch E)的靶标蛋白结合较好,Dock Sore打分分别为4. 971、5. 277、5. 625、5. 769。结论薏苡素主要的潜在靶点有BMP2、STS、MAOB、Ch E,具有预防治疗骨疾病、乳腺癌、阿尔茨海默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等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素 反向分子对接 正向分子对接 靶标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