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R-反向点杂交法在HPV分型中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何江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67-70,共4页
分析HPV分型中应用PCR-反向点杂交法的实际效果。方法 将本院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2940例应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PV分型的门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HPV分型分布情况。结果 2940例女性经PCR-反向点杂交法检出... 分析HPV分型中应用PCR-反向点杂交法的实际效果。方法 将本院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2940例应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PV分型的门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HPV分型分布情况。结果 2940例女性经PCR-反向点杂交法检出HPV阳性501例(检出率:17.04%)、HPV单型阳性377例(检出率:12.82%)、HPV2型以上阳性124例(检出率(4.22%)、纯低危型阳性54例(检出率1.84%)、高危型阳性447例(检出率:12.50%)、高危型在HPV阳性中占比89.22%;HPV高危型阳性分布情况中以HPV-52(141/2940,4.80%)、HPV-51(58/2940,1.97%)、HPV-53(56/2940,1.90%)、HPV-16(54/2940,1.83%)、HPV-58(50/2940,1.70%)阳性率相对较高;2940例女性中HPV阳性占比最高的是31-40岁年龄段(占比率达34.33%),21-50岁是HPV阳性的高危人群,总共占比率高达79.24%。结论 通过HPV分型检测,可确定HPV感染的型别、区分单一感染与多重感染、区分持续感染与一过性感染患,对于预防宫颈癌变、提高预后效果有重要意义;PCR-反向点杂交法在确定HPV分型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依据受检者感染的基因类别,明确受检者感染风险,进行进一步检查、复查,对持续高危型感染者进行早期治疗,在预防宫颈癌中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反向点杂交法 人乳头瘤病毒 分型 宫颈癌
下载PDF
生物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建立与思考——以反向点杂交检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为例
2
作者 唐敏 王咸寿 +2 位作者 郑琳 杜冠魁 颜冬菁 《科技风》 2023年第29期17-19,共3页
本校在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物技术专业中开设反向点杂交检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的实验项目。从生物安全与阳性基因型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实验室将CD41-42(-TTCT)、-28(A>G)、IVS-Ⅱ-654(C>T)、CD71-72(+A)、CD17(A>T)以及... 本校在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物技术专业中开设反向点杂交检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的实验项目。从生物安全与阳性基因型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实验室将CD41-42(-TTCT)、-28(A>G)、IVS-Ⅱ-654(C>T)、CD71-72(+A)、CD17(A>T)以及野生型共6种常见的基因型克隆至T载体中,建立β-珠蛋白基因突变类型模板库,丰富实验内容。同时笔者对实践教学提出思路,首先,小教师+翻转课堂教学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其次,在课堂的实验等待时间组织讨论,充分结合理论与实验知识点,以提高教学效果;最后,思政教育与实践同行,培养科学逻辑思维与良好实验习惯,并鼓励科普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反向点杂交 突变基因模板 小教师 翻转课堂教学
下载PDF
反向点杂交法检测广东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 被引量:3
3
作者 魏君锋 张太松 +9 位作者 黄辉红 曾艳丽 张帆 王俊洁 周斌 吴英松 刘叔文 侯金林 郭亚兵 周元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70-2272,2276,共4页
目的建立并应用HCV基因分型技术PCR-反向点杂交法(PCR-RDH),调查广东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和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针对HCV5'端非编码区(5'UTR)和核心蛋白区(C区)设计特异性捕获探针及生物素标记引物,... 目的建立并应用HCV基因分型技术PCR-反向点杂交法(PCR-RDH),调查广东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和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针对HCV5'端非编码区(5'UTR)和核心蛋白区(C区)设计特异性捕获探针及生物素标记引物,建立HCV基因分型的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应用本技术对11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HCV基因型和亚型检测,同时对其中38份标本中的HCV进行RT-PCR扩增、测序、系统进化树分析确定HCV基因型和亚型,以评价反向点杂交法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15份血清标本中,反向点杂交法HCV基因型及亚型检出率为96.5%(111/115),15份阴性对照全部为阴性。111例检出基因型的标本中1b型63例(56.8%)、2a型9例(8.1%)、3a型4例(3.6%)、3b型6例(5.4%)、6a型28例(25.2%)、1b/2a混合型1例(0.9%)。经测序分型确定此法检测准确度为100%,特异度为100%。结论 HCV基因型反向点杂交法检测准确可靠、简便经济、高效,适用于临床检测。广东地区的HCV基因型分布以1b型为主,呈现出1b型比例下降,3a、6a型比例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点杂交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基因亚型
下载PDF
应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点突变 被引量:6
4
作者 吕燕波 潘兴华 +4 位作者 徐庆玲 刘林 邓永丽 王金祥 石琳琳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0年第7期717-719,共3页
目的对疑似β-地中海贫血的4例患者进行基因诊断。方法针对β-珠蛋白基因上17个位点突变,使用特异性带有生物素标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与固定在膜条上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杂交,并通过一系列显色反应,明确检测样品在17个位点是否... 目的对疑似β-地中海贫血的4例患者进行基因诊断。方法针对β-珠蛋白基因上17个位点突变,使用特异性带有生物素标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与固定在膜条上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杂交,并通过一系列显色反应,明确检测样品在17个位点是否发生了突变,以及是否为突变纯合子或杂合子。结果 1号和2号患者均为CD17M(A→T)/N,βEM(GAG→AAG)/N双重杂合子;D3号患者为IVS-Ⅱ-654M(C→T)/N杂合子;D4号患者为IVS-Ⅱ-654M/IVS-Ⅱ-654M(C→T)纯合子。结论利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技术,能对β-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对其产前诊断、临床治疗以及携带者检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突变 PCR-反向点杂交
下载PDF
PCR-反向点杂交法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断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刘秀卿 王革非 +1 位作者 李卓成 黄磊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7期495-498,共4页
目的评价PCR-反向点杂交法用于念珠菌菌种鉴定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及体检健康妇女分泌物各285份和50份。用生物梅里埃酵母菌鉴定卡进行菌种鉴定,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郑州安图真菌快速... 目的评价PCR-反向点杂交法用于念珠菌菌种鉴定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及体检健康妇女分泌物各285份和50份。用生物梅里埃酵母菌鉴定卡进行菌种鉴定,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郑州安图真菌快速培养鉴定药敏试剂)进行药敏试验;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深圳亚能念珠菌菌种鉴定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试剂)进行菌种鉴定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采用PCR及测序方法进行耐药基因的检测。分别以培养鉴定法、MIC法、核酸序列测定法为对比方法,评价PCR-反向点杂交法念珠菌菌种鉴定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与培养鉴定法相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6种念珠菌菌种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总符合率分别为95%、96%、96%、98%、97%以上,2种方法检测6种念珠菌(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季也蒙念珠菌)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44、0、0、0、0和0,P均>0.05),一致性较好(Kappa均>0.9)。与MIC法相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白念珠菌耐药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总符合率分别为98%、88%、98%、88%和96%,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一致性较好(Kappa>0.8)。PCR-反向点杂交法与核酸序列测定法相比,对6种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PCR-反向点杂交法在念珠菌菌种鉴定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上与培养鉴定法以及核酸序列测定法的一致性高,比传统检测方法更早期更快速,可应用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白念珠菌 PCR-反向点杂交法 ERG11突变
下载PDF
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耐药变异与基因分型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伟 李代红 刘纯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5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PCR-反向点杂交法用于检测HBV基因耐药变异与基因分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HBV基因耐药变异和基因分型检测;用DNA测序法对患者的HBV DNA进行测序,确定HBV的耐药变异与基因... 目的探讨PCR-反向点杂交法用于检测HBV基因耐药变异与基因分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HBV基因耐药变异和基因分型检测;用DNA测序法对患者的HBV DNA进行测序,确定HBV的耐药变异与基因分型情况,评价PCR-反向点杂交法的准确性、灵敏度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89例标本经PCR-反向点杂交法检出变异株31例,其中rtL180M+rtM204V联合突变株15例,rtN236T突变株4例,rtM204I突变株9例,rtA181V突变株3例;野生株55例,阴性标本3例;HBV基因型中C基因型72例,B基因型14例。经测序确定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准确度、特异度均为100%。结论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BV基因耐药变异与基因分型可靠、简便、经济、高效,适宜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乙型 慢性 PCR-反向点杂交法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变异 基因分型
下载PDF
反向点杂交法在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荣卡彬 李运雄 +1 位作者 陈冬 陈和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50-1051,共2页
目的初步评价反向点杂交法对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诊断效能。方法使用反向点杂交法对1 004例疑似β-地中海贫血病例进行基因诊断。结果1 004例外周血样品中有283例β-地中海贫血。共发现11种突变,其中CD41-42(40.89%),IVS-2-654(22.68... 目的初步评价反向点杂交法对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诊断效能。方法使用反向点杂交法对1 004例疑似β-地中海贫血病例进行基因诊断。结果1 004例外周血样品中有283例β-地中海贫血。共发现11种突变,其中CD41-42(40.89%),IVS-2-654(22.68%),CD17(12.71%),TATAbox-28(14.43%),CD43 (3.78%)和CD26(1.72%),占突变的95%以上。结论反向点杂交法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适用于普通人群的β-地中海贫血分子检测和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反向点杂交 基因诊断
下载PDF
PCR-反向点杂交法在结核杆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何进才 周丹 +3 位作者 劳诗欣 李惠贞 黄涛 单万水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5-397,共3页
目的了解深圳结核病患者结核杆菌耐药基因突变和耐药情况,评价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结核杆菌耐药基因突变的方法学性能。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264例(初治患者141例,复治患者123例)临床分离结核杆菌菌株或经抗酸染色镜检为阳性... 目的了解深圳结核病患者结核杆菌耐药基因突变和耐药情况,评价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结核杆菌耐药基因突变的方法学性能。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264例(初治患者141例,复治患者123例)临床分离结核杆菌菌株或经抗酸染色镜检为阳性的痰标本中结核杆菌13个耐药基因突变位点。以DNA测序法为金标准,评价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结核杆菌耐药基因突变的方法学性能。结果 264例结核病患者对4种常用抗结核药物中1种或以上耐药者90例,耐药率34.09%,其中耐多药率19.32%。141例初治患者耐药率为17.73%,耐多药率为4.96%。123例复治患者耐药率为52.85%,耐多药率35.77%。对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的耐药率分别为22.73%、20.45%、15.91%和6.82%,相应最常见突变位点分别为315M、S531L、43M和306M2。突变位点检出率超过5%的为315M(28.74%)、43M(20.69%)、S531L(15.52%)、15M(8.62%)、306M2(6.90%)和H526Y(5.17%)。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结核杆菌耐药基因突变的敏感度为94.74%、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8.11%,Kappa值为0.958 4(95%CI:0.837 9~1.078 9)。结论深圳结核病患者对抗结核药物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均较高,复治患者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比初治患者高2倍和6倍,对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的耐药性依次降低,相应最常见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分别为315M、S531L、43M和306M2。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结核杆菌耐药基因突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临床要求,适合临床实验室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 结核病 耐药性 基因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反向点杂交
下载PDF
应用反向点杂交法检测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 被引量:11
9
作者 郭广洲 陈延娥 +1 位作者 廖生赟 周敏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785-787,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临床上切实可行的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方法。方法中国人常见的非缺失α-地中海贫血为αCSα、αQSα、αWSα3种类型,针对此3个位点设计特异性带有生物素标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与固定在膜条上的寡核苷... 目的建立一种临床上切实可行的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方法。方法中国人常见的非缺失α-地中海贫血为αCSα、αQSα、αWSα3种类型,针对此3个位点设计特异性带有生物素标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与固定在膜条上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杂交,并通过一系列显色反应分析结果。结果分别分析3种突变类型的正常及突变位点信号,明确检测样品在3个位点是否发生了突变,及是否为突变纯合子或杂合子,验证了该方法可诊断非缺失型!-地中海贫血点突变。结论该检测方法结果可靠,且简便易行,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要求不高,适合于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地中海贫血 突变 反向点杂交
下载PDF
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快速鉴定BALF中分枝杆菌菌种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辛茶香 熊国亮 +2 位作者 袁小兰 张周云 彭亦平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PCR-RDBHA)快速鉴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标本中分枝杆菌菌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30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病患者BALF标本采用PCR-反向点... 目的探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PCR-RDBHA)快速鉴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标本中分枝杆菌菌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30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病患者BALF标本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和传统的改良罗氏培养法进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结果 306例BALF标本PCR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出分枝杆菌127例,阳性率为41.5%(127/306),其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C)108例,占分枝杆菌的85.0%(108/127),非结核分枝杆菌(NTM)19例,占分枝杆菌的15.0%(19/127)。NTM中,6例脓肿分枝杆菌,10例胞内分枝杆菌,2例戈登分枝杆菌,1例瘰疬分枝杆菌;传统的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出分枝杆菌101例,阳性率33.0%(101/306),经菌种的初步鉴定,其中MTC89例,占分枝杆菌的88.1%(89/101),NTM12例,占分枝杆的11.9%(12/101)。结论 PCR反向点杂交技术能够快速鉴定BALF中分枝杆菌菌种,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菌种鉴定 聚合酶链反应 反向点杂交
下载PDF
改进反向点杂交方法检测脑肿瘤基因突变 被引量:3
11
作者 顾建文 章翔 +2 位作者 李侠 费舟 柴玉波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9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 探讨利用改进的反向点杂交方法检测已知细胞因子及肿瘤相关基因在胶质瘤、听神经瘤及脉络丛乳头状瘤中表达及突变的可行性 .方法 分别提取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听神经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组织中的总 RNA,并反转录为 c DNA,随机引... 目的 探讨利用改进的反向点杂交方法检测已知细胞因子及肿瘤相关基因在胶质瘤、听神经瘤及脉络丛乳头状瘤中表达及突变的可行性 .方法 分别提取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听神经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组织中的总 RNA,并反转录为 c DNA,随机引物法标记探针 ,与点于特殊尼龙膜上的已知分子进行反向杂交 .结果 该方法可同时检测多种基因在四种组织中的表达 ,其中 BMP- 6、GH,Sis,m dm 2在四种组织中均有较高水平表达 ,而 BMP- 7,IL- 1,- 11,- 12 ,TGF- α,G- CSF,TPO,Endostatin,nm2 3,raf,p5 3,c- er B2 ,ANG在四种组织中均为低表达 ;其余基因在四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较大的差异 .结论 改进的反向点杂交方法可同时检测多种基因的表达 ,并在不同的组织间进行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点杂交 脑肿瘤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反向点杂交法快速检测HPV基因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齐凤菊 徐钤 黄扬中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5-78,共4页
应用反向点杂交法(RDB)的原理,针对HPV6B,11,16,18,31,33和35设计了7条序列作为未标记的特异性寡核苷酸(SSO)探针,分别固定在尼龙膜条上,形成7个点,再与经PCR扩增的样品DNA序列杂交,即可... 应用反向点杂交法(RDB)的原理,针对HPV6B,11,16,18,31,33和35设计了7条序列作为未标记的特异性寡核苷酸(SSO)探针,分别固定在尼龙膜条上,形成7个点,再与经PCR扩增的样品DNA序列杂交,即可在一个膜条上分辨出这7型HPV中的任一型.此法快速简便,特异性高,不存在假阳性;且因PCR灵敏度高,亦不易出现假阴性.用PCRRDB法检测保存的宫颈癌组织石蜡包埋标本32例,结果:HPV16阳性22例(688%),HPV18阳性5例(156%),HPV16/18双重感染2例(63%),阴性仅3例(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点杂交 聚合酶链反应 子宫颈癌
下载PDF
反向点杂交法检测中国人N-乙酰化酶基因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冰 李金恒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69-1272,共4页
目的 建立快速方便的反向点杂交法 (RDB)检测中国人N 乙酰化酶 (NAT2 )基因型。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生物素标记的DNA片段 ,与固定在尼龙膜上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杂交 ,通过非同位素法显色检测杂交结果 ,分析NAT2 5种主要... 目的 建立快速方便的反向点杂交法 (RDB)检测中国人N 乙酰化酶 (NAT2 )基因型。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生物素标记的DNA片段 ,与固定在尼龙膜上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杂交 ,通过非同位素法显色检测杂交结果 ,分析NAT2 5种主要突变位点。用本法对 4 8名肺结核患者NAT2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 RDB法与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结果完全一致。 4 8名肺结核患者NAT2 5、 6、 73种突变型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1 0 4 %、2 2 9%和 15 6 %。野生型纯合子、杂合子和突变型纯合子分别为 33 3%、5 4 2 %和 12 5 %。结论 RDB法检测NAT2基因型准确、方便 ,适用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化酶(NAT2) 多态性 反向点杂交法(RDB) 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ASO) 基因分型
下载PDF
基于PCR-反向点杂交法对江西地区分枝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小林 聂益军 +1 位作者 林慧 肖婕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12期2252-2254,共3页
目的了解江西地区分枝杆菌感染流行现状,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345例可疑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不同标本进行分枝杆菌核酸检测。结果 345份标本中共检出68例阳性(阳性率为19.7%),其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C)59... 目的了解江西地区分枝杆菌感染流行现状,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345例可疑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不同标本进行分枝杆菌核酸检测。结果 345份标本中共检出68例阳性(阳性率为19.7%),其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C)59例(占86.76%),非结核分枝杆菌(NTM)8例(占11.77%),混合感染(MTC/MIN)1例(1.47%);NTM感染中检测出5种,分别为偶发/猪分枝杆菌(MFO)、戈登分枝杆菌(MGO)、胞内分枝杆菌(MIN)、龟分枝杆菌脓肿亚肿(MAB)、蟾蜍分枝杆菌(MXE),其中以MIN为主,占5.88%;不同标本中分枝杆菌检出率不同,痰液、灌洗液、分泌物、胸水中分枝杆菌检出率分别为:31.5%、20.3%、16.0%、4.7%。结论江西地区分枝杆菌感染主要以MTC为主,且多为单一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感染 PCR-反向点杂交
下载PDF
反向点杂交检测肝癌细胞DNA甲基化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肖华 毛恺 +3 位作者 邱耕 叶松山 杨晓菲 何蕴韶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29-30,33,共3页
目的建立反向点杂交(RDB)检测DNA甲基化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肝癌细胞MAGE-A3 5'端CpG位点异常甲基化的检测。方法亚硫酸氢盐修饰后聚合酶链式测序分析细胞株Hep G2和外周血白细胞DNA的甲基化模式差异,建立RDB检测DNA甲基化方法,进... 目的建立反向点杂交(RDB)检测DNA甲基化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肝癌细胞MAGE-A3 5'端CpG位点异常甲基化的检测。方法亚硫酸氢盐修饰后聚合酶链式测序分析细胞株Hep G2和外周血白细胞DNA的甲基化模式差异,建立RDB检测DNA甲基化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并运用于临床肝癌病理组织标本、肝硬化组织标本和正常对照组。结果 RDB检测肝癌细胞MAGE-A3 5'端CpG位点异常甲基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是83%(25/30)、100%(60/60)和94%(85/90)。其与临床肝癌诊断金标准的检验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70,P<0.05)。结论建立了RDB检测肝癌细胞DNA异常甲基化的方法,并可用于肝癌的临床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DNA甲基化 反向点杂交
下载PDF
PCR反向点杂交技术与DNA测序法检测HPV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爱敏 张丽萍 周惠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991-993,共3页
目的通过PCR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并采用DNA测序法对此方法进行验证,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为临床使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进行HPV DNA检测提供准确依据。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和DNA测序法对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 目的通过PCR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并采用DNA测序法对此方法进行验证,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为临床使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进行HPV DNA检测提供准确依据。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和DNA测序法对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妇科门诊收集的27例HPV感染患者进行检测,将两种检测方法得到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和DNA测序法得到的检测结果一致,27例样本中阳性检出率100.0%,其中高危型检出率为85.2%,低危型检出率为14.8%,多重型别感染率为25.9%。结论两种HPV检测方法的结果符合率100.0%,PCR-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结果准确度高,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反向点杂交法 DNA测序 HPV
下载PDF
应用反向点杂交法产前诊断β-地中海贫血375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坚 李冬至 +1 位作者 廖灿 冯琼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7年第7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反向点杂交(RDB)产前诊断β-地中海贫血的实用性。方法对375例有出生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孕妇用RDB方法进行产前诊断,若夫妇一方携带的为少见β-地中海贫血突变,则加用DNA测序方法。结果375例孕妇中有373(99.5%)例可以... 目的探讨应用反向点杂交(RDB)产前诊断β-地中海贫血的实用性。方法对375例有出生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孕妇用RDB方法进行产前诊断,若夫妇一方携带的为少见β-地中海贫血突变,则加用DNA测序方法。结果375例孕妇中有373(99.5%)例可以应用RDB作出产前诊断,有2例需要DNA测序完成。共377例胎儿中诊断出正常103(27.3%)例,轻型β-地中海贫血170(45.1%)例,重型104(27.6%)例。结论RDB是产前诊断β-地中海贫血较为适用的方法,能应用于在绝大多数产前诊断病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反向点杂交 产前诊断
下载PDF
反向点杂交快速检测流感嗜血杆菌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德新 封志纯 杜江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77-479,共3页
目的 研究以分子杂交为基础的流感嗜血杆菌 (Hi)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将Hi探针固定在尼龙膜上 ;用标记有地高辛的细菌通用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不同细菌DNA ,产物分别与点有探针的膜条杂交。结果  8种细菌均扩增出 4 6 8bp目... 目的 研究以分子杂交为基础的流感嗜血杆菌 (Hi)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将Hi探针固定在尼龙膜上 ;用标记有地高辛的细菌通用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不同细菌DNA ,产物分别与点有探针的膜条杂交。结果  8种细菌均扩增出 4 6 8bp目的带 ,而人白细胞及轮状病毒DNA扩增均阴性。 6株Hi杂交阳性 ,7株其他临床常见菌杂交结果阴性。结论 反向点杂交法简便、快速、准确 ,是检测Hi的一种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点杂交 寡核苷酸探针 流感嗜血杆菌
下载PDF
利用反向点杂交膜片检测结核杆菌多耐药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韦世录 何晓 +5 位作者 何敏 蒙江明 王祖恩 银春莲 仇小强 张志勇 《广西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反向点杂交膜片试剂盒在结核杆菌耐药性检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5种耐药基因检测试剂盒,对20株耐药的结核杆菌临床分离菌株、5例非结核病患者痰标本进行检测,结果与传统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株耐药的临床分离菌株,膜... 目的:探讨反向点杂交膜片试剂盒在结核杆菌耐药性检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5种耐药基因检测试剂盒,对20株耐药的结核杆菌临床分离菌株、5例非结核病患者痰标本进行检测,结果与传统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株耐药的临床分离菌株,膜片试剂盒检测19株判为耐药,总体耐药符合率为95·0%;其中3株膜片检测的耐药种类与药敏试验耐药种类完全一致;1株检测结果与药敏结果不同;5例非结核病患者痰标本膜片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反向点杂交膜片试剂盒检测5种结核杆菌的耐药基因快速、简便,但检测出的耐药种类与传统药敏的符合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 反向点杂交 膜片
下载PDF
多重PCR及PCR/反向点杂交法在诊断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文静 陈丽 +2 位作者 陈魏怡 王斌 唐宁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6年第6期270-272,共3页
目的:探讨多重PCR和PCR/反向点杂交(RDB)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临床疑诊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贫)患者45例,应用单管多重PCR法检测α基因常见的3种突变类型;应用PCR/RDB技术检测17种β珠蛋白基因突... 目的:探讨多重PCR和PCR/反向点杂交(RDB)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临床疑诊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贫)患者45例,应用单管多重PCR法检测α基因常见的3种突变类型;应用PCR/RDB技术检测17种β珠蛋白基因突变。结果:共检出15例阳性,12例为β珠蛋白基因突变,1例为α珠蛋白基因突变,2例患者同时具有α、β珠蛋白基因的突变。所有突变均为杂合性突变。β珠蛋白基因包含6种突变类型,分别为CD41-42(-TCTT)、IVS-2-654(C-T)、TATA box-28(A-G)、βE(G-A)、CD43(G-T)、71-72M。结论:多重PCR用于α地贫和PCR/RDB用于β地贫的临床基因诊断方法简便、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地中海贫血 Β地中海贫血 基因诊断 多重PCR 反向点杂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