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R-反向点杂交法在HPV分型中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何江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67-70,共4页
分析HPV分型中应用PCR-反向点杂交法的实际效果。方法 将本院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2940例应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PV分型的门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HPV分型分布情况。结果 2940例女性经PCR-反向点杂交法检出... 分析HPV分型中应用PCR-反向点杂交法的实际效果。方法 将本院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2940例应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PV分型的门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HPV分型分布情况。结果 2940例女性经PCR-反向点杂交法检出HPV阳性501例(检出率:17.04%)、HPV单型阳性377例(检出率:12.82%)、HPV2型以上阳性124例(检出率(4.22%)、纯低危型阳性54例(检出率1.84%)、高危型阳性447例(检出率:12.50%)、高危型在HPV阳性中占比89.22%;HPV高危型阳性分布情况中以HPV-52(141/2940,4.80%)、HPV-51(58/2940,1.97%)、HPV-53(56/2940,1.90%)、HPV-16(54/2940,1.83%)、HPV-58(50/2940,1.70%)阳性率相对较高;2940例女性中HPV阳性占比最高的是31-40岁年龄段(占比率达34.33%),21-50岁是HPV阳性的高危人群,总共占比率高达79.24%。结论 通过HPV分型检测,可确定HPV感染的型别、区分单一感染与多重感染、区分持续感染与一过性感染患,对于预防宫颈癌变、提高预后效果有重要意义;PCR-反向点杂交法在确定HPV分型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依据受检者感染的基因类别,明确受检者感染风险,进行进一步检查、复查,对持续高危型感染者进行早期治疗,在预防宫颈癌中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反向杂交 人乳头瘤病毒 分型 宫颈癌
下载PDF
反向点杂交法检测中国人N-乙酰化酶基因型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冰 李金恒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69-1272,共4页
目的 建立快速方便的反向点杂交法 (RDB)检测中国人N 乙酰化酶 (NAT2 )基因型。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生物素标记的DNA片段 ,与固定在尼龙膜上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杂交 ,通过非同位素法显色检测杂交结果 ,分析NAT2 5种主要... 目的 建立快速方便的反向点杂交法 (RDB)检测中国人N 乙酰化酶 (NAT2 )基因型。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生物素标记的DNA片段 ,与固定在尼龙膜上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杂交 ,通过非同位素法显色检测杂交结果 ,分析NAT2 5种主要突变位点。用本法对 4 8名肺结核患者NAT2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 RDB法与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结果完全一致。 4 8名肺结核患者NAT2 5、 6、 73种突变型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1 0 4 %、2 2 9%和 15 6 %。野生型纯合子、杂合子和突变型纯合子分别为 33 3%、5 4 2 %和 12 5 %。结论 RDB法检测NAT2基因型准确、方便 ,适用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化酶(NAT2) 多态性 反向杂交(rdb) 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ASO) 基因分型
下载PDF
PCR-反向点杂交法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断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刘秀卿 王革非 +1 位作者 李卓成 黄磊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7期495-498,共4页
目的评价PCR-反向点杂交法用于念珠菌菌种鉴定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及体检健康妇女分泌物各285份和50份。用生物梅里埃酵母菌鉴定卡进行菌种鉴定,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郑州安图真菌快速... 目的评价PCR-反向点杂交法用于念珠菌菌种鉴定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及体检健康妇女分泌物各285份和50份。用生物梅里埃酵母菌鉴定卡进行菌种鉴定,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郑州安图真菌快速培养鉴定药敏试剂)进行药敏试验;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深圳亚能念珠菌菌种鉴定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试剂)进行菌种鉴定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采用PCR及测序方法进行耐药基因的检测。分别以培养鉴定法、MIC法、核酸序列测定法为对比方法,评价PCR-反向点杂交法念珠菌菌种鉴定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与培养鉴定法相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6种念珠菌菌种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总符合率分别为95%、96%、96%、98%、97%以上,2种方法检测6种念珠菌(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季也蒙念珠菌)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44、0、0、0、0和0,P均>0.05),一致性较好(Kappa均>0.9)。与MIC法相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白念珠菌耐药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总符合率分别为98%、88%、98%、88%和96%,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一致性较好(Kappa>0.8)。PCR-反向点杂交法与核酸序列测定法相比,对6种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PCR-反向点杂交法在念珠菌菌种鉴定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上与培养鉴定法以及核酸序列测定法的一致性高,比传统检测方法更早期更快速,可应用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白念珠菌 PCR-反向杂交 ERG11突变
下载PDF
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耐药变异与基因分型 被引量:5
4
作者 刘伟 李代红 刘纯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5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PCR-反向点杂交法用于检测HBV基因耐药变异与基因分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HBV基因耐药变异和基因分型检测;用DNA测序法对患者的HBV DNA进行测序,确定HBV的耐药变异与基因... 目的探讨PCR-反向点杂交法用于检测HBV基因耐药变异与基因分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HBV基因耐药变异和基因分型检测;用DNA测序法对患者的HBV DNA进行测序,确定HBV的耐药变异与基因分型情况,评价PCR-反向点杂交法的准确性、灵敏度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89例标本经PCR-反向点杂交法检出变异株31例,其中rtL180M+rtM204V联合突变株15例,rtN236T突变株4例,rtM204I突变株9例,rtA181V突变株3例;野生株55例,阴性标本3例;HBV基因型中C基因型72例,B基因型14例。经测序确定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准确度、特异度均为100%。结论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BV基因耐药变异与基因分型可靠、简便、经济、高效,适宜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乙型 慢性 PCR-反向杂交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变异 基因分型
下载PDF
膜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广东人G6PD基因6种常见突变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卫东 张太松 +3 位作者 陈冬 葛艳芬 林婷 胡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膜反向斑点杂交法在广东人G6PD基因6种常见突变同步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用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和G6PD/6-PGD酶活性比值法进行G6PD缺乏症筛查。应用多重PCR方法扩增G6PD基因目的片段。用Premier Primer6.0软件设计和优... 【目的】探讨膜反向斑点杂交法在广东人G6PD基因6种常见突变同步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用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和G6PD/6-PGD酶活性比值法进行G6PD缺乏症筛查。应用多重PCR方法扩增G6PD基因目的片段。用Premier Primer6.0软件设计和优化针对广东人常见6种G6PD基因突变型的特异性寡核甘酸探针,用乙基-3-二甲氨基丙碳二亚胺(EDC)法处理尼龙膜并固定探针,制成G6PD基因突变检测用膜条。多重PCR扩增产物与固定在膜条上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杂交,通过显色反应判读结果。以G6PD基因测序为金标准,对膜反向斑点杂交法进行评价。【结果】26例标本中膜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结果:95A→G突变型5例,1024C→T突变型3例,1376G→T突变型8例,1388G→A突变型7例,392G→T突变型1例,未发现1311C→T突变型,有两例检测为阴性。膜反向斑点杂交法未能测出的2例标本经基因测序证实存在392G→T突变,其余24例膜反向斑点法与基因测序法的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为92.3%(24/26)。【结论】在优化探针设计和杂交条件前提下,膜反向斑点杂交法可用于广东人G6PD基因6种常见突变型的同步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基因突变 反向杂交(rdb)
下载PDF
PCR反向点杂交技术与DNA测序法检测HPV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许爱敏 张丽萍 周惠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991-993,共3页
目的通过PCR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并采用DNA测序法对此方法进行验证,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为临床使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进行HPV DNA检测提供准确依据。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和DNA测序法对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 目的通过PCR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并采用DNA测序法对此方法进行验证,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为临床使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进行HPV DNA检测提供准确依据。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和DNA测序法对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妇科门诊收集的27例HPV感染患者进行检测,将两种检测方法得到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和DNA测序法得到的检测结果一致,27例样本中阳性检出率100.0%,其中高危型检出率为85.2%,低危型检出率为14.8%,多重型别感染率为25.9%。结论两种HPV检测方法的结果符合率100.0%,PCR-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结果准确度高,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反向杂交 DNA测序 HPV
下载PDF
应用反向点杂交法诊断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 被引量:2
7
作者 饶兆英 周红平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反向杂交 临床诊断 基因突变 PCR-rdb
下载PDF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法基因诊断 被引量:2
8
作者 方小武 干志锋 +1 位作者 谭志伟 单念忠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3年第2期125-126,共2页
关键词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聚合酶链反应 反向杂交 基因诊断
下载PDF
反向点杂交法快速诊断人乳头瘤病毒的基因型 被引量:2
9
作者 齐凤菊 徐钤 黄扬中 《生物技术通讯》 CAS 1997年第Z1期118-119,共2页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迄今已被肯定的少数DNA肿瘤病毒之一,在女性下生殖道肿瘤中的检出率高达90%以上。HPV的DNA检测和分型对女性生殖道肿瘤的病因学和癌情预报具有重要意义。HPV异质性很大。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反向 杂交 女性生殖道肿瘤 下生殖道肿瘤 尖锐湿疣 DNA肿瘤病毒 基因型 速诊 生物化学
下载PDF
用反向点杂交法进行β-地贫的基因诊断
10
作者 郑克勤 李永全 +2 位作者 周汝滨 廖霞 陈小萍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322-322,共1页
用反向点杂交法进行β-地贫的基因诊断郑克勤,李永全,周汝滨,廖霞,陈小萍(广东医学院医学遗传研究室,湛江524023)β-地中海贫血是广东省最常见、危害最大的遗传病之一。由于β-地贫具有高度的分子病理异质性,在中国人... 用反向点杂交法进行β-地贫的基因诊断郑克勤,李永全,周汝滨,廖霞,陈小萍(广东医学院医学遗传研究室,湛江524023)β-地中海贫血是广东省最常见、危害最大的遗传病之一。由于β-地贫具有高度的分子病理异质性,在中国人群中已发现有18种基因突变类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基因诊断 反向杂交
下载PDF
PCR荧光法与PCR-反向点杂交法检验人乳头瘤病毒对比分析
11
作者 李美珠 林静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7年第28期98-99,共2页
目的将PCR荧光法和PCR-反向点杂交法用于人乳头瘤病毒检验中,分析其检验结果。方法2014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宫颈炎或是疑似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患者归入笔者研究目标,对100例患者都进行CR荧光法检验和PCR-反向点杂交法检验,统... 目的将PCR荧光法和PCR-反向点杂交法用于人乳头瘤病毒检验中,分析其检验结果。方法2014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宫颈炎或是疑似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患者归入笔者研究目标,对100例患者都进行CR荧光法检验和PCR-反向点杂交法检验,统计2种不同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合计值及两者检验结果的符合总计值。结果 PCR-反向点杂交法检验的人乳头瘤病毒阳性检出合计值与PCR荧光法检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荧光法检验结果和PCR-反向点杂交法检验结果对比,阴性符合总计值、阳性符合总计值、总符合总计值分别是70.00%、93.02%、94.00%。结论 PCR荧光法和PCR-反向点杂交法用于人乳头瘤病毒检验都具有良好效果,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验的阳性检出率更高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荧光 PCR-反向杂交 人乳头瘤病毒
下载PDF
反向点杂交法在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黎青 李少英 +2 位作者 孔舒 孙筱放 蒋玮莹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663-665,707,共4页
目的应用反向点杂交法(RDB)对样本进行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评价反向点杂交法对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诊断效能。方法使用反向点杂交法对1294例疑似地中海贫血病例(材料包括外周血、羊水和脐带血)进行β-地贫基因诊断,并对其中10例进行... 目的应用反向点杂交法(RDB)对样本进行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评价反向点杂交法对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诊断效能。方法使用反向点杂交法对1294例疑似地中海贫血病例(材料包括外周血、羊水和脐带血)进行β-地贫基因诊断,并对其中10例进行测序;对其中890例与血液学试验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用RDB方法,1294例样品中有558例β地中海贫血。在558例基因诊断阳性病例中共发现了21种突变,涉及到14个突变位点。前6位的突变位点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CD41-42(41.2%)、IVS-2-654(25.6%)、TATAbox-28(13.8%)、CD17(7.2%)、CD26(2.0%),CD71-72(1.4%)。与RDB比较,将临界值定为MCV≤80fL或MCH≤26Pg,脆性≤60%,HbA2﹥3.8%,则敏感度分别为98.49%,89.17%,95.47%;特异性为68.97%,72.82%,77.08%。结论与血液学方法比较,RDB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适用于普通人群的β-地中海贫血分子检测和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反向杂交 基因诊断 血液学试验
下载PDF
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九江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被引量:4
13
作者 孔令和 史国香 张太松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调查九江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203例HBV DNA阳性患者HBV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共检测了203例患者,成功分型199例,占98.03%。其中B型160例,占78.82%;C型24例,占11.82... 目的调查九江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203例HBV DNA阳性患者HBV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共检测了203例患者,成功分型199例,占98.03%。其中B型160例,占78.82%;C型24例,占11.82%;B、C混合型14例,占6.90%;D型1例,占0.49%。结论利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技术可以较简便地对HBV进行基因型分析,分型成功率高,适用于临床检测;在九江地区人群中感染的HBV以B型为主,C型次之,其它型别极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反向杂交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联合反向点杂交法鉴定分枝杆菌菌种类型的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晓静 林牧 +4 位作者 龚亚东 唐竹 陈云华 陶雪 马庆庆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21期3345-3346,共2页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联合反向点杂交法用于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的效果。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反向点杂交法鉴定抗酸染色阳性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感染菌种类型。结果276份痰液标本中有结核分枝杆菌(MTB)268例,非结核分枝杆菌(NTM)8例,细...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联合反向点杂交法用于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的效果。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反向点杂交法鉴定抗酸染色阳性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感染菌种类型。结果276份痰液标本中有结核分枝杆菌(MTB)268例,非结核分枝杆菌(NTM)8例,细菌学鉴别结果和荧光定量PCR法完全一致;反向点杂交法鉴定NTM 8例(2.9%)4种,经基因测序验证结果完全一致。结论荧光定量PCR法联合反向点杂交法进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可作为NTM实验室早期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核分枝杆菌 菌种鉴定 荧光定量PCR 反向杂交
下载PDF
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在确定早期宫颈癌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肖琳 赵帅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33期5-6,共2页
目的:研究以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对提升宫颈癌(SCC)早期确诊率的价值。方法:以332例门诊疑似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行PCR反向点杂交法确定分泌物中HPV分型,续行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将HPV及TCT联合检测结... 目的:研究以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对提升宫颈癌(SCC)早期确诊率的价值。方法:以332例门诊疑似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行PCR反向点杂交法确定分泌物中HPV分型,续行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将HPV及TCT联合检测结果归入观察组;将TCT检测结果单独归入对照组。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对比三项检测结果,并明确观察组与对照组灵敏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结果:(1)HPV阳性率32.2%(107/332);TCT阳性率30.4%(101/332),其中HPV阳性率68.3%(69/101);组织病理学检测阳性率20.5%(68/332),其中HPV阳性率89.7%(61/68)。(2)观察组灵敏度88.4%,特异度97.0%,Youden指数0.854;对照组灵敏度49.5%,特异度92.2%,Youden指数0.417。观察组显著性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PV分型,有助于提升TCT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SCC早期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反向杂交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早期诊断
下载PDF
FFPE组织HPV检测中PCR-反向点杂交技术的应用:两种核酸提取方法的比较
16
作者 王诚 童玲玲 +1 位作者 刘千琪 况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6期2203-2206,2210,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核酸提取方法在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检测中的应用,为实验室选择相应的核酸提取方法来获得有效的HPV结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5例浸润性宫颈癌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组织标本,采用粗提法和纯化法两种核酸提取方法...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核酸提取方法在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检测中的应用,为实验室选择相应的核酸提取方法来获得有效的HPV结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5例浸润性宫颈癌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组织标本,采用粗提法和纯化法两种核酸提取方法提取DNA标本,并通过检测DNA浓度、纯度及内参β-Globin来评估DNA质量。将提取的DNA经PCR扩增后,应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PV亚型,分析两种提取方法HPV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及一致性。结果两种提取方法均能获得适量的DNA用于HPV检测,粗提法较纯化法可获得较高的DNA浓度(P<0.05),但存有一定有机物及蛋白质污染。纯化法较粗提法获得的DNA纯度更高(P<0.05)。将粗提法和纯化法提取的DNA用于检测HPV感染,总HPV阳性率分别为92%和96%。采用粗提法提取的DNA标本高危型HPV(HR-HPV)阳性率低于纯化法(92%vs.96%),但单一型HPV16阳性率高于纯化法(44%vs.36%);与纯化法相比,粗提法提取的DNA无法检测出更多型别的混合感染,而FFPE组织标本经纯化法分离后可检测出HPV33、HPV53、HPV58等多型别感染。结论采用粗提法和纯化法进行FFPE组织核酸提取,均可获得足量DNA用于HPV亚型检测,且HR-HPV阳性率达90%以上。粗提法具有操作简便、耗时较短、成本较低等优势,能够获得有效的HPV结果,但对于HPV多型别感染的检测表现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PCR-反向杂交
下载PDF
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凉山州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17
作者 沙涛 周建明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5期659-660,共2页
目的调查凉山州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dot blot,PCR-RDB)对44例HBV DNA阳性患者HBV进行基因型分析,并选取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共检测... 目的调查凉山州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dot blot,PCR-RDB)对44例HBV DNA阳性患者HBV进行基因型分析,并选取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共检测了44例患者,成功分型38例,占86.36%,其中B型23例,占52.27%,C型13例,占29.55%,B、C混合型1例,占2.27%,未知型7例,占15.91%。结论利用PCR-RDB可以简便地对HBV进行基因型分析,分型成功率较高,适用于临床检测。在凉山州乙型肝炎人群中感染的HBV以B型为主,C型次之,其他型别极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反向杂交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下载PDF
反向点杂交法和荧光PCR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DNA阳性符合率分析
18
作者 姚雨叶 《常州实用医学》 2022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分析反向点杂交法和荧光PCR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DNA阳性符合率。方法将496例宫颈刷标本分别用反向点杂交法与荧光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DNA。结果人乳头瘤病毒DNA阳性率反向点杂交法为28.83%(143/496),荧光PCR法为29.44%(146/496),2种... 目的分析反向点杂交法和荧光PCR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DNA阳性符合率。方法将496例宫颈刷标本分别用反向点杂交法与荧光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DNA。结果人乳头瘤病毒DNA阳性率反向点杂交法为28.83%(143/496),荧光PCR法为29.44%(146/496),2种检测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向点杂交法与荧光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DNA有475例标本检测结果一致,其中阳性符合率为46.37%(134/289),阴性符合率为48.51%(341/703),总符合率为95.77%(475/496),两者间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97)。结论反向点杂交与荧光PCR2种检测方法的检测阳性符合率一致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杂交 荧光PCR 检测 人乳头瘤病毒 DNA 阳性符合率
下载PDF
PCR反向杂交法在乙肝耐药突变及分型检测中的应用
19
作者 韩志莹 《河南中医》 2014年第B11期324-324,共1页
目的通过PCR 反向点杂交法快速检测临床样品中乙型肝炎病毒的耐药突变情况.方法:PCR 反向点杂交法检测56 例慢性乙肝患者样品,对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载量为104-107进行分析.结果:在56 例临床病例中,共检出耐药突变病例55 例,检出率为98.... 目的通过PCR 反向点杂交法快速检测临床样品中乙型肝炎病毒的耐药突变情况.方法:PCR 反向点杂交法检测56 例慢性乙肝患者样品,对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载量为104-107进行分析.结果:在56 例临床病例中,共检出耐药突变病例55 例,检出率为98.2%.发现3 种基因亚型,其中B 型2 例,占3.5%;C 型52 例,占92.8%;B、C 混合感染1 例,占1.8%;型别未分1 例,占1.8%.结论:PCR 膜芯片杂交技术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亚型及耐药突变类型,并具有快速、高通量、敏感的特点,适合各临床医院开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反向杂交 乙肝耐药 乙肝基因分型
下载PDF
反向点杂交技术应用于β-地中海贫血基因研究
20
作者 方红辉 李芳芳 甘志彪 《中国新医药》 2004年第8期38-39,共2页
目的 应用反向点杂交技术(RDB)建立敏感、特异、简便的检测方法来同时检测17种不同的β-珠蛋白基因突变。方法 应用反向点杂交技术对734例来我院做产前检查的高危患者进行检测,发生突变位点共68例,占92.6%。其中,654/N 18例占2.45... 目的 应用反向点杂交技术(RDB)建立敏感、特异、简便的检测方法来同时检测17种不同的β-珠蛋白基因突变。方法 应用反向点杂交技术对734例来我院做产前检查的高危患者进行检测,发生突变位点共68例,占92.6%。其中,654/N 18例占2.45%,41-42/N 31例占4.22%,22-28/N 5例占0.6%,BE/N 5例占0.41%,-28/N 4例占0.54%,17/N 4例占0.5%,14-15/N 1例占0.14%,-29/41-42 1例占14%,71-72/N 1例占0.14%。结论 反向点杂交方法应用于进行β-地中海贫血的血液学筛查、基因诊断、携带者检出具有简便、快捷、准确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杂交技术 Β-地中海贫血 基因 rdb 静脉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