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萃取过程的量热研究(Ⅳ)——皂化P507萃取有机相中反向胶束和微乳状液的形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改玲 李忠 +3 位作者 彭启秀 高宏成 吴佩强 郑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8期1102-1105,共4页
利用量热滴定法研究皂化P507萃取有机相中反向胶束的形成和滴水过程中微乳状液的形成.求得临界胶束浓度、胶束形成常数K、聚集数n以及热力学函数,并用激光动态光散射仪测定胶团和微乳颗粒的流体力学半径。
关键词 溶剂萃取 反向胶束 微乳液
下载PDF
反向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直接紫外检测法测定康复新液中氨基酸 被引量:4
2
作者 苏慧 周鑫悦 +3 位作者 陈莉 赖昕 李琦 余丽双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0-94,共5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反向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直接紫外法同时分离检测亮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甘氨酸、脯氨酸5种氨基酸。在检测波长为200nm,分离电压-20kV,压力进样34.5kPa×5s的条件下,以含有0.4mmol/L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6%(... 本文建立了一种反向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直接紫外法同时分离检测亮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甘氨酸、脯氨酸5种氨基酸。在检测波长为200nm,分离电压-20kV,压力进样34.5kPa×5s的条件下,以含有0.4mmol/L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6%(V/V)乙腈的40mmol/L KH2PO4-110mmol/L NaOH(pH=11)为运行缓冲液,5种目标氨基酸在10min内达到基线分离,检测限可低至0.07μg/mL。将该方法用于康复新液中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亮氨酸和缬氨酸进行测定,加标回收率在77.41%~112.6%之间。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快速、有效,为康复新液中氨基酸的直接测定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 氨基酸 康复新液
下载PDF
萃取过程的量热研究(Ⅰ)——有机相中反向胶束的形成及对萃取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沈兴海 高宏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1410-1414,共5页
用滴定量热法研究萃取有机相中反向胶束的形成,分别测定P204(钠)-仲辛醇-煤油体系和季铵盐-仲辛醇-煤油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聚集数和胶束形成常数等,并讨论了胶束的形成对萃取分配比的影响。
关键词 溶剂萃取 反向胶束 定量热法
下载PDF
黑曲霉中提取葡萄糖氧化酶的探索Ⅱ.用反向胶束法提取葡萄糖氧化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惠英 李弘毅 +1 位作者 刘建忠 计亮年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8-72,共5页
从黑曲霉菌种中,经多次筛选培育获得含有较高酶活力葡萄糖氧化酶的菌株,并进一步获得了胞内酶的浸出液.采用反向胶束法从浸出液中提取葡萄糖氧化酶,通过对温度、pH值、表面活性剂类型和浓度、有机溶剂、震荡时间、静止时间、离子... 从黑曲霉菌种中,经多次筛选培育获得含有较高酶活力葡萄糖氧化酶的菌株,并进一步获得了胞内酶的浸出液.采用反向胶束法从浸出液中提取葡萄糖氧化酶,通过对温度、pH值、表面活性剂类型和浓度、有机溶剂、震荡时间、静止时间、离子强度、低级醇的加入和相比等条件的探索,研究了用反胶束提取葡萄糖氧化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葡萄糖氧化酶 反向胶束 提取
下载PDF
P_(204)Li在有机相形成反向胶束过程的微量量热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于秀芳 吴莉莉 张洪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3-266,共4页
利用滴定微量量热仪测定了滴定热功率 -时间曲线 ,研究了 P2 0 4 Li在正辛烷、正癸烷、正十二烷、正十四烷、正十六烷作溶剂时形成反向胶束过程 ,用处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微乳液的方法来处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相中形成... 利用滴定微量量热仪测定了滴定热功率 -时间曲线 ,研究了 P2 0 4 Li在正辛烷、正癸烷、正十二烷、正十四烷、正十六烷作溶剂时形成反向胶束过程 ,用处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微乳液的方法来处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相中形成微乳液的过程 ,获得了 P2 0 4 Li在有机相中的临界胶束浓度、聚集数 ,胶束生成常数和有关的热力学函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定微量量热法 反向胶束 溶剂萃取 临界胶速浓度 热力学函数 P204Li 有机磷萃取剂
下载PDF
反向胶束法制备聚3,4-乙烯二氧噻吩纳米粒子的光电性能和热稳定性 被引量:2
6
作者 郑华靖 蒋亚东 +1 位作者 徐建华 杨亚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65-1670,共6页
采用聚合和掺杂同时进行的反向胶束体系制备了粒径分散较小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纳米粒子,利用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方法对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发现,氧化剂用量、超声处... 采用聚合和掺杂同时进行的反向胶束体系制备了粒径分散较小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纳米粒子,利用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方法对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发现,氧化剂用量、超声处理、聚合温度及掺杂程度对PEDOT纳米粒子的形貌、电性能及热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对反向胶束法制备PEDOT纳米粒子过程进行优化发现,在PEDOT纳米粒子聚合过程中,甲基苯磺酸有效掺杂浓度约为0.17mol/L时,PEDOT链的取向最规则,在6.7°,12.7°,25°出现衍射峰,掺杂剂的有效掺杂使得纳米粒子中分子链的取向不同,并可以获得较高的电导率(>100S/cm)的PEDOT纳米粒子,当粒子的尺寸小于20nm后电导率降低;热失重法(TG)分析结果表明,PEDOT纳米粒子的热稳定性比普通块材好,掺杂剂浓度对纳米粒子的热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 4-乙烯二氧噻吩 导电聚合物 反向胶束 纳米粒子 光电性能 热稳定性
下载PDF
反向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同时测定辣椒粉和豆制品中酸性橙Ⅱ和碱性橙2 被引量:5
7
作者 王萍 刘文叶 丁晓静 《分析仪器》 CAS 2019年第1期17-23,共7页
建立了碱性橙2和酸性橙Ⅱ同时分析的反向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新方法,优化了分离缓冲体系及其中各组分的浓度、样品提取的实验条件,得到了方法学结果:检出限分别为0.25mg/L和0.5mg/L;定量限分别为0.75mg/L和1.5mg/L。二者的校正峰面积与... 建立了碱性橙2和酸性橙Ⅱ同时分析的反向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新方法,优化了分离缓冲体系及其中各组分的浓度、样品提取的实验条件,得到了方法学结果:检出限分别为0.25mg/L和0.5mg/L;定量限分别为0.75mg/L和1.5mg/L。二者的校正峰面积与相应质量浓度分别在1.0~32.0mg/L与2.0~64.0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均大于0.999。加标回收率在91.5%~109.9%间,方法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小于5%,将该法进行了14件辣椒样品和4件豆制品分析的应用,获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碱性橙2 酸性橙Ⅱ 豆制品 辣椒粉
下载PDF
动态光谱法研究血红蛋白在反向胶束中的类酶催化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毛陆原 张珂 +2 位作者 蔡汝秀 刘志宏 曹启花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2期227-230,共4页
以动态光谱分析法研究血红蛋白作为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作用和在胶束及反向胶束中的反应机理 .通过研究反胶束中酶促反应活性中间体 ,即对微环境中的酶 -底物配合物分子光谱行为进行监测 ,发现含血红素的生物大分子在催化过程中具有典型的... 以动态光谱分析法研究血红蛋白作为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作用和在胶束及反向胶束中的反应机理 .通过研究反胶束中酶促反应活性中间体 ,即对微环境中的酶 -底物配合物分子光谱行为进行监测 ,发现含血红素的生物大分子在催化过程中具有典型的过氧化物酶特征 .导出催化过程速率方程 ,为酶法分析活性氧分子及血红素衍生物提供化学动力学理论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酶催化剂 反向胶束 血红蛋白 动态光谱法
下载PDF
萃取体系反向胶束和W/O微乳液的形成 被引量:3
9
作者 沈兴海 王文清 高宏成 《铀矿冶》 CAS 1994年第3期165-171,共7页
本文评述了国内外学者在萃取体系反向胶束和微乳液领域的研究成果。探讨了胺类萃取和协同萃取体系中反向胶束的形成对萃取分配比的影响,以及某些萃取体系第三相与WinsorⅢ微乳液的关系,并从形成反向胶束或微乳液的角度对萃取规... 本文评述了国内外学者在萃取体系反向胶束和微乳液领域的研究成果。探讨了胺类萃取和协同萃取体系中反向胶束的形成对萃取分配比的影响,以及某些萃取体系第三相与WinsorⅢ微乳液的关系,并从形成反向胶束或微乳液的角度对萃取规律作了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胶束 微乳液 萃取 萃取剂
下载PDF
电导法研究水/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正戊醇/正庚烷体系反向胶束和W/O型微乳液的导电机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文清 顾国兴 《铀矿冶》 CAS 1997年第4期252-258,共7页
本文用电导法研究水/十二烷基苯磷酸钠(DDBS)/正成醇/正庚烷体系反向改束和W/O型微乳液的导电机理。相行为和电导测量表明,水/DDBS/正成醇/正庚烷体系有奇特电导率渗透现象,其渗透界限比理论预测值(1/3)高出许多,可认为... 本文用电导法研究水/十二烷基苯磷酸钠(DDBS)/正成醇/正庚烷体系反向改束和W/O型微乳液的导电机理。相行为和电导测量表明,水/DDBS/正成醇/正庚烷体系有奇特电导率渗透现象,其渗透界限比理论预测值(1/3)高出许多,可认为该体系是非渗透型与渗透型的结合。电导率受界面层的刚性、渗透性、各种粒子的迁移速率影响较大,特别是表面活性剂离子和反离子的影响更为突出,只要其中之一保持低值,渗透现象就不会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胶束 W/O型微乳液 导电机理 DDBS 萃取剂
下载PDF
PMBPNa在有机相形成反向胶束过程的量热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秀芳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42-44,共3页
利用滴定微量量热仪研究了PMBPNa在苯 ,甲苯 ,二甲苯作溶剂时形成反向胶束过程 ,用处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微乳液的方法来处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相中形成微乳液的过程 ,获得了PMBPNa在有机相中的临界胶束浓度、聚集数 。
关键词 PMBPNa 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 有机相 反向胶束 滴定微量量热法 热力学函数 临界胶束浓度
下载PDF
反向胶束法制备PEDOT纳米粒子气体敏感性的研究
12
作者 郑华靖 徐建华 +1 位作者 蒋亚东 杨亚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1-334,共4页
通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透射电镜等手段对采用反向胶束合成法,以二乙基磺基琥珀酸钠(AOT)形成的反胶束为模板制备出的导电聚合物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纳米粒子对HCl气体敏感性进行研究。沉积有纳米粒子的QC... 通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透射电镜等手段对采用反向胶束合成法,以二乙基磺基琥珀酸钠(AOT)形成的反胶束为模板制备出的导电聚合物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纳米粒子对HCl气体敏感性进行研究。沉积有纳米粒子的QCM器件对2.0×10-5气体响应时间为20s,具有较好的响应恢复特性,能够有效探测低浓度(5×10-6)气体,气敏特性明显优于普通PEDOT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OT 导电聚合物 反向胶束 纳米粒子 气敏性能
下载PDF
P_(204)Na在有机相形成反向胶束过程的热力学性质
13
作者 王明刚 茹淼焱 +1 位作者 鲁成学 于秀芳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9-81,共3页
利用 2 2 77热活性滴定微量量热仪研究在不同有机溶剂中反向胶束的形成过程 ,测定了热功率一时间曲线 ,获得了P2 0 4 Na在直链烷烃体系中的临界胶束浓度、聚集数 。
关键词 滴定微量量热法 反向胶束 溶剂萃取 热力学函数
下载PDF
反向胶束中脂肪酶催化猪油的甘油解反应 被引量:3
14
作者 邢艳 褚莹 +1 位作者 吴子生 曹淑桂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9-191,共3页
specific lipase(PSL) catalyzed glycerolysis of lard was performed in microemulsions containing sodium bis(2 ethylhexyl) sulfosuccinate(AOT) and a combination of water and glycerol as the polar components. The effects ... specific lipase(PSL) catalyzed glycerolysis of lard was performed in microemulsions containing sodium bis(2 ethylhexyl) sulfosuccinate(AOT) and a combination of water and glycerol as the polar components.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system parameters on the yield of monofattyacylglycerol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nd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syntheses of monofattyacylglycerols were established. The reactions were carried out at 34 ℃, iso octane being the best hydrocarbon. The other optima were established as follows: pH, 7 0; water content(in mass % of the system), 0 8; AOT content 5%; glycerol content 2 5%, and the monofattyacylglycerols yield herein was 17 3%. Maximum yield of monofattyacylglycerols is obtained at optimum molar ratio of (water+glycerol)/surfactant 6 3, which corresponds to droplet size of ca. 7 2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胶束 甘油解反应 单脂肪酸甘油酯 脂肪酶
下载PDF
微量量热法研究皂化盐Y(PMBP)_3·HA在有机相形成反向胶束的过程
15
作者 王高升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8-71,共4页
研究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皂化盐Y(PMBP)3.HA在不同有机溶剂中形成反向胶束过程,获得了Y(PMBP)3.HA在有机相中的临界胶束浓度、聚集数,胶束生成常数和热力学函数。所得热力学函数为ΔrGmθ负值,并且随着溶剂碳原子数的... 研究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皂化盐Y(PMBP)3.HA在不同有机溶剂中形成反向胶束过程,获得了Y(PMBP)3.HA在有机相中的临界胶束浓度、聚集数,胶束生成常数和热力学函数。所得热力学函数为ΔrGmθ负值,并且随着溶剂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少。ΔrHmθ为正值,并且随溶剂碳链的增长而增大,说明形成反向胶束的过程为吸热过程,ΔrSmθ值表明,形成胶束的过程为熵增加过程,且溶剂碳原子数越多熵增大的越大,由此可以断定,形成胶束的这一过程主要为熵控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PMBP)3.HA 滴定微量量热法 反向胶束 临界胶束浓度 热力学函数
下载PDF
Ag(PMBP)皂化盐反向胶束形成过程的热力学研究
16
作者 王高升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8-20,共3页
研究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皂化盐Ag(PMBP)在不同有机溶剂中形成反向胶束的过程,获得了HPMBP在有机相中的临界胶束浓度、聚集数,胶束生成常数和热力学函数.所得热力学函数△rGmθ为负值,并且随着溶剂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少... 研究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皂化盐Ag(PMBP)在不同有机溶剂中形成反向胶束的过程,获得了HPMBP在有机相中的临界胶束浓度、聚集数,胶束生成常数和热力学函数.所得热力学函数△rGmθ为负值,并且随着溶剂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少.△rHmθ为正值,并且随溶剂碳链的增长而增大,说明形成反向胶束的过程为吸热过程,△rSmθ值表明,形成胶束的过程为熵增加过程,且溶剂碳原子数越多熵增加的越大,由此可以断定,形成胶束的这一过程主要为熵控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PMBP) 滴定微量量热法 临界胶束浓度 反向胶束 热力学函数
下载PDF
Cd(P507)_2皂化盐反向胶束形成过程的热力学研究
17
作者 王高升 《新乡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28-30,共3页
研究了P507皂化盐Cd(P507)2在不同有机溶剂中形成反向胶束过程的问题,获得了Cd(P507)2在有机相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聚集数、胶束生成常量和热力学函数。所得热力学函数△rGθm为负值,并随溶剂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少。△rHθm为正值,... 研究了P507皂化盐Cd(P507)2在不同有机溶剂中形成反向胶束过程的问题,获得了Cd(P507)2在有机相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聚集数、胶束生成常量和热力学函数。所得热力学函数△rGθm为负值,并随溶剂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少。△rHθm为正值,且随溶剂碳链的增长而增大,说明形成反向胶束的过程为吸热过程,△rSθm值表明,形成胶束的过程为熵增加过程,且溶剂碳原子数越多熵增加得越快。由此可以断定,形成胶束的这一过程主要为熵控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P507)2 滴定微量量热法 反向胶束 临界胶束浓度 热力学函数
下载PDF
TCNQ分子在反向胶束中的光谱
18
作者 吴晓春 汤国庆 +3 位作者 王斌 邹炳锁 张桂兰 陈文驹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2期2042-2045,共4页
TCNQ(7,7,8,8-Tetracyanoquinodimethane)分子自1962年首次合成后,其性质,特别是它与多种分子的电荷转移络合物和离子复合物在光电开关,光记录方面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利用TCNQ分子与反向胶束溶液中的超微粒子形成复合功能体系... TCNQ(7,7,8,8-Tetracyanoquinodimethane)分子自1962年首次合成后,其性质,特别是它与多种分子的电荷转移络合物和离子复合物在光电开关,光记录方面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利用TCNQ分子与反向胶束溶液中的超微粒子形成复合功能体系时发现,当TCNQ与超微粒浓度之比大于1/50时,TCNQ与反向胶束体系发生作用,表现出一些新的现象.本文对TCNQ在反向胶束中的性质和行为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为开发和研究TCNQ分子的复合体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NQ 反向胶束 电荷转移络合物 吸收光谱
原文传递
反向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直接紫外法测定天花粉中的氨基酸 被引量:1
19
作者 齐烨迪 赖昕 +3 位作者 周鑫悦 陈莉 林珠灿 余丽双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34-438,444,共6页
目的建立检测天花粉中氨基酸的高效反向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直接紫外法,并进行验证。方法样品分离采用未涂层毛细管(75μm×60 cm,有效长度为49.5 cm),通过运行缓冲液,在一定电压下进样,检测波长为200 nm,样品浓度为50μg/m L,操作... 目的建立检测天花粉中氨基酸的高效反向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直接紫外法,并进行验证。方法样品分离采用未涂层毛细管(75μm×60 cm,有效长度为49.5 cm),通过运行缓冲液,在一定电压下进样,检测波长为200 nm,样品浓度为50μg/m L,操作温度为25℃。对分离条件中运行缓冲溶液p H(10、11和12)、缓冲体系浓度(40 mmol/L KH_2PO_4-110 mmol/L Na OH、60 mmol/L KH2PO4-130 mmol/L Na OH、70 mmol/L KH_2PO_4-140 mmol/L Na OH)、缓冲液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0.2、0.6、1、1.2 mmol/L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etyl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CTAC)]、缓冲溶液有机添加剂浓度(5%、10%、15%、20%乙腈)、进样方式(电动进样:-10 k V进样5 s,压力进样:34.5 k Pa进样5 s)、分离电压(15、20、25 k V)进行优化。同时验证方法的线性、精密性及准确性。采用最适条件检测供试品天花粉中3种氨基酸分离情况。结果最适检测条件为:运行缓冲液为5%(v/v)乙腈、1 mmol/L CTAC、60 mmol/L KH2PO4-130 mmol/L Na OH(p H 11);压力进样:34.5 k Pa×5 s,分离电压:20 k V。瓜氨酸、天冬酰胺和γ-氨基丁酸3种氨基酸的峰面积和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0.99;峰面积RSD分别为4.7%、4.5%和3.8%,迁移时间RSD分别为0.62%、0.93%和1.10%;加标回收率在82.48%~111.16%之间。该方法可有效分离天花粉中的3种氨基酸。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快速有效,且具有良好的精密性及准确性,可用于天花粉中氨基酸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 直接紫外法 天花粉 氨基酸
原文传递
分离测定鱼腥草和山楂果实中槲皮素、芸香苷和绿原酸反向迁移胶束毛细管电泳新方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兴国 禹凯 朱金花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61-64,共4页
建立了反向迁移胶束毛细管电泳法同时分离测定鱼腥草和山楂果实中槲皮素、芸香苷和绿原酸的新方法。运行缓冲溶液为70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和30mmol/L NaH_2PO_4,pH2.1,分离电压-15kV,检测波长214nm。在此最佳条件下,分析物可在15min内... 建立了反向迁移胶束毛细管电泳法同时分离测定鱼腥草和山楂果实中槲皮素、芸香苷和绿原酸的新方法。运行缓冲溶液为70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和30mmol/L NaH_2PO_4,pH2.1,分离电压-15kV,检测波长214nm。在此最佳条件下,分析物可在15min内实现基线分离。槲皮素、芸香苷和绿原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5~400、25~400、12.5~200μg/m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2、0.9992、0.9999, 3种分析物的检测限(S/N=3)分别为2.52、3.10、3.64μg/mL。槲皮素、芸香苷、绿原酸的回收率分别为98.5%~103.7%、95.8%~97.6%、99.1%~10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迁移胶束毛细管电泳法 槲皮素 芸香苷 绿原酸 中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