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末清初士大夫与近代士大夫反基督教思想异同辨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丽敏 《唐都学刊》 2005年第1期117-121,共5页
无论在明末清初还是在教案风起云涌的近代 ,士大夫一直是倡导反基督教思想、制造反教言论的主力军。总体说来 ,明末清初士大夫与近代士大夫的反基督教思想 ,其深层内容并无二致 ,二者都以儒家的世界观表现出种族反教、邪说反教、纲伦反... 无论在明末清初还是在教案风起云涌的近代 ,士大夫一直是倡导反基督教思想、制造反教言论的主力军。总体说来 ,明末清初士大夫与近代士大夫的反基督教思想 ,其深层内容并无二致 ,二者都以儒家的世界观表现出种族反教、邪说反教、纲伦反教和经验反教的特征。但在列强肆虐的近代中国 ,随着教会权威的形成和官、绅、民反教共识的达成 ,近代士大夫的反教思想又呈现出别异于明末清初士大夫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近代 士大夫 反基督教思想 异同
下载PDF
意象与美感渲染下的反基督宣言——论《星期天的早晨》的主题思想
2
作者 韦晴 林玉鹏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75-178,共4页
文章旨在分析美国现代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早期的诗歌《星期天的早晨》中的异教内涵。该诗运用多重意象和富于感官色彩的词汇,表达了现代人对基督崇拜的质疑,以及主张把信仰从天国转向人间、转向自然,充分享受生活的精神状态。
关键词 星期天的早晨 主题 反基督 自然 意象 感官词
下载PDF
叶芝的宗教观点探秘:又一个反基督者——从叶芝的诗作“二次圣临”谈起
3
作者 罗长斌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5-58,共4页
考虑到西方人和《圣经》的关系,对那些作品的研究解读也应建立在对宗教知识的了解之上。叶芝以《新约》中的预言为基础,描写了一个他所理解的耶稣的"二次圣临"。通过对《新约》原意的深刻理解和剖析,再比照诗作的深刻内涵,就... 考虑到西方人和《圣经》的关系,对那些作品的研究解读也应建立在对宗教知识的了解之上。叶芝以《新约》中的预言为基础,描写了一个他所理解的耶稣的"二次圣临"。通过对《新约》原意的深刻理解和剖析,再比照诗作的深刻内涵,就会发现,《新约》的寓意和叶芝的寓意是完全不同的。在叶芝貌似忠诚的宗教诗中,叶芝其实是表达了他深刻的反基督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芝 二次圣临 《新约》 反基督
下载PDF
“反基督七人帮”:1860年《论文与评论》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弋 《圣经文学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363-378,共16页
1860年《论文与评论》出版,它对英国社会造成的冲击不亚于《物种起源》。该书的七位作者被正统教派斥为"反基督七人帮"。七位作者在书中批判"圣经无谬"的所谓正统观点,并就基督教如何应对科学的挑战、何为正确的释... 1860年《论文与评论》出版,它对英国社会造成的冲击不亚于《物种起源》。该书的七位作者被正统教派斥为"反基督七人帮"。七位作者在书中批判"圣经无谬"的所谓正统观点,并就基督教如何应对科学的挑战、何为正确的释经原则和方法这两个基本问题展开论述。他们的观点当时被视作离经叛道,后来却被圣经学者视为常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经思想 《论文与评论》 反基督七人帮
下载PDF
尼采的反基督对鲁迅的影响及鲁迅有关的特殊性(下篇)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福勤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5年第6期24-33,共10页
尼采的反基督对鲁迅的影响及鲁迅有关的特殊性(下篇)刘福勤尼采用他的生命哲学、“人”的哲学和立足“大地”、诚实“求真”的思想为武器,以人的健全、自主、创造、向上作标准,引古希腊悲剧文化精神、佛教精神和原始基督教曾有的冲... 尼采的反基督对鲁迅的影响及鲁迅有关的特殊性(下篇)刘福勤尼采用他的生命哲学、“人”的哲学和立足“大地”、诚实“求真”的思想为武器,以人的健全、自主、创造、向上作标准,引古希腊悲剧文化精神、佛教精神和原始基督教曾有的冲创进取性等为参照,批判在一千多年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尼采 反基督 基督教文化 基督教伦理 文化史 特殊性 古希腊文化 伦理道德 物质文明
下载PDF
尼采的反基督对鲁迅伦理观的影响(上篇)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福勤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5年第5期15-22,共8页
尼采的反基督对鲁迅伦理观的影响(上篇)刘福勤鲁迅和尼采都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高层次思想家,都十分注重伦理问题研究,而且都以道德批判为显著特色。鲁迅对尼采学说、尼采精神多有取纳和融会,在伦理的思索和道德批判方面尤其如此。但... 尼采的反基督对鲁迅伦理观的影响(上篇)刘福勤鲁迅和尼采都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高层次思想家,都十分注重伦理问题研究,而且都以道德批判为显著特色。鲁迅对尼采学说、尼采精神多有取纳和融会,在伦理的思索和道德批判方面尤其如此。但二者国度不同,母文化类型不同,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道德 尼采学说 《鲁迅全集》 反基督 伦理观 基督教伦理 上帝 伦理道德 《狂人日记》 创造力
下载PDF
爱欲相随 悲美予罪——关于《反基督者》的思考
7
作者 袁恺泽 《大观周刊》 2011年第5期75-76,共2页
电影,是表现人真实情感的艺术,折射出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念等是我们了解文化最形象生动、最全面概括、最简便快捷的途径。拉斯·冯提尔曾形容自己的电影为“对自己幻想的黑暗世界的一瞥,探索自我恐惧以及反基督者... 电影,是表现人真实情感的艺术,折射出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念等是我们了解文化最形象生动、最全面概括、最简便快捷的途径。拉斯·冯提尔曾形容自己的电影为“对自己幻想的黑暗世界的一瞥,探索自我恐惧以及反基督者的原始本性。”拉斯·冯提尔的电影总是试图用梦幻隐喻真实,在剥去一层层虚伪的外壳之后,裸露出的却是人贪婪、自私的本性。拉斯·冯提尔正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把人类的劣根痛斥的淋漓尽致。《反基督者》取名来自于尼采的著作《反基督》,尼采的一句“上帝已死”十分震耳欲聋,但是拉斯·冯提尔走的更远、野心更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基督者》 拉斯·冯提尔 女性主义 虚幻 现实
下载PDF
《反基督者》 毫无顾忌地释放愤怒 被引量:1
8
作者 麻小 左岸 《电影世界》 2009年第5期26-26,共1页
作为"Domga95宣言"的领军人物,拉斯·冯·特里尔正在影像风格上离其最初的主张远去,投资1100万美元的《反基督者》,其摄影由打造过《贫民富翁》、《狗镇》、《末代独裁》等片的安东尼·多德·曼妥担纲。
关键词 反基督 影像风格 特里尔
下载PDF
升格之美——电影《反基督者》中升格镜头的美学功用
9
作者 游毅杰 《电影评介》 2014年第5期54-55,共2页
拉斯·冯·提尔,作为丹麦电影的领头羊,近年来饱受影评人和观众的争议.对于这些争议,影评人和观众之间呈现的是一种两极化的极端.认可他作品的人把他的作品奉为经典;不认可的观众,认为他的作品纯属自以为是的自娱自乐.本文试从... 拉斯·冯·提尔,作为丹麦电影的领头羊,近年来饱受影评人和观众的争议.对于这些争议,影评人和观众之间呈现的是一种两极化的极端.认可他作品的人把他的作品奉为经典;不认可的观众,认为他的作品纯属自以为是的自娱自乐.本文试从拉斯·冯·提尔在电影《反基督者》中的升格镜头的使用,来谈谈导演拉斯·冯·提尔如何利用升格镜头来阐释主题以及表现影片的独特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基督 影评人 提尔 拉斯 男主角 两极化 母鹿 悲剧色彩 观众心理 就这样
下载PDF
后三部曲时代的拉斯·冯·提尔——《反基督者》与《忧郁症》
10
作者 施嘉敏 《戏剧之家》 2021年第7期149-150,153,共3页
拉斯在导演生涯的前段,拍摄了人们广为熟知的"欧洲三部曲"、"金心三部曲"以及"美国三部曲"。拍摄完《曼德勒》后,他的电影便没有了"三部曲"这个概念,但他的影片仍然具备阶段性的风格。不过,目... 拉斯在导演生涯的前段,拍摄了人们广为熟知的"欧洲三部曲"、"金心三部曲"以及"美国三部曲"。拍摄完《曼德勒》后,他的电影便没有了"三部曲"这个概念,但他的影片仍然具备阶段性的风格。不过,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侧重点主要还是在单部影片,并没有结合起来总结他电影的阶段创作特点。其中,《反基督者》与《忧郁症》两部电影是他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反基督者》和《忧郁症》都是拉斯·冯·提尔身患抑郁症的时候创作的,这两部电影都向观众展示了一个患者的内心世界。两部电影也有着相似的美学特征,在这两部作品里,拉斯把主人公的梦境/幻想和现实结合在一起,着重讨论了人物的信仰和心理状态,还成功地利用生动具体的意象和超现实的手法将主角内心的不同心理变化真实地用影像呈现了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斯·冯·提尔 反基督 忧郁症 尼采 酒神精神
下载PDF
志贺直哉《混浊的头脑》与反基督教意识
11
作者 陈秀敏 《日本研究》 2019年第2期91-96,共6页
在日本近代文坛,白桦派主将志贺直哉以贯彻“绝对自我”而著称。志贺确立自我的标志之一,即对自由的肯定,包括对合理性欲自由的肯定。志贺于初期力作《混浊的头脑》中借主人公之口,表达性欲和道德的葛藤、性欲与宗教的相克;志贺通过主... 在日本近代文坛,白桦派主将志贺直哉以贯彻“绝对自我”而著称。志贺确立自我的标志之一,即对自由的肯定,包括对合理性欲自由的肯定。志贺于初期力作《混浊的头脑》中借主人公之口,表达性欲和道德的葛藤、性欲与宗教的相克;志贺通过主人公灵肉痛苦挣扎的经历,旨在点明基督教禁欲导致的弊端和性欲放恣的恐怖。志贺大胆地以《混浊的头脑》中的性欲来强烈反抗基督教冷酷的禁欲主义,以示作者对基督教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直哉 《浑浊的头脑》 自我意识 反基督教意识
下载PDF
论梅列日科夫斯基《基督与反基督》三部曲中“颜色”的象征含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武晓霞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4-77,共4页
颜色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从而成为承载人类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工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象征主义文学中,颜色更成为众多象征主义作家和诗人的主要象征对象。具有时代特点的红白黑三色成为... 颜色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从而成为承载人类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工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象征主义文学中,颜色更成为众多象征主义作家和诗人的主要象征对象。具有时代特点的红白黑三色成为最鲜艳的象征颜色,它们在梅列日科夫斯基的象征主义小说《基督与反基督》三部曲中具有强烈的对比意义,成为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象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 白色 黑色 基督反基督
原文传递
“对位”与“错合”的协奏——论梅列日科夫斯基《基督与反基督》三部曲的象征结构 被引量:3
13
作者 武晓霞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70,共5页
德·梅列日科夫斯基是俄国象征主义文学流派的理论奠基人之一。1892年他在自己的"象征主义宣言书"中提出了"新艺术"的三大要素:神秘的、象征和艺术印象的扩展。这一纲领源源地融入他的创作实践中,《基督与反基... 德·梅列日科夫斯基是俄国象征主义文学流派的理论奠基人之一。1892年他在自己的"象征主义宣言书"中提出了"新艺术"的三大要素:神秘的、象征和艺术印象的扩展。这一纲领源源地融入他的创作实践中,《基督与反基督》三部曲就是其"宗教思想主题"和"象征主义文学艺术"结合的杰出代表。通过"对位"和"错合"等方法,梅列日科夫斯基建立起自己的象征体系,贯穿于各种文化层面和语境中,获得极其丰富的内涵,成为众多"元象征",为后来的象征派作家提供了创作的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 二元论 基督反基督 对立结构 错合结构
原文传递
尼采眼中的基督教之罪及其他——以《反基督:诅咒基督教》为核心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齐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0,共6页
尼采在《反基督》一书中对基督教进行了猛烈抨击,其间还夹杂着对康德哲学的尖刻批判。从深层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尼采集中批判了支撑基督教会的三大理念"信、望、爱",认为它们是教会精明算计的产物。基督教的"信"与&q... 尼采在《反基督》一书中对基督教进行了猛烈抨击,其间还夹杂着对康德哲学的尖刻批判。从深层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尼采集中批判了支撑基督教会的三大理念"信、望、爱",认为它们是教会精明算计的产物。基督教的"信"与"真"无关,且是对知识和真理的抑制;基督教的"望"树立起一个"彼岸"世界,使"现实"虚无化,弱化了受苦受难者的生命意志;基督教的"邻人之爱"因掩盖自爱而沦为"怜悯"和"同情"。从尼采对基督教会的"世俗性"的批判来看,尼采心目中或许并没有完全排斥基督教,而是有一个更"神性的"基督教和更"神性的"上帝的位置,后者偏重于《旧约》上帝的形象。这一点与尼采意志哲学的主旨一致,无疑增加了尼采与基督教关系问题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反基督 精明 世俗性 神性
原文传递
《教育敕语》、国家主义与近代日本的反基督教运动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永广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4-219,共6页
明治政府所颁布的《教育敕语》激起了日本的反基督教运动。在"国家主义"的强势话语下,日本的基督教运动陷入困境。深陷社会舆论批判之中的日本基督教会和学校一方面消除自身的"洋化"色彩以满足"本土"社... 明治政府所颁布的《教育敕语》激起了日本的反基督教运动。在"国家主义"的强势话语下,日本的基督教运动陷入困境。深陷社会舆论批判之中的日本基督教会和学校一方面消除自身的"洋化"色彩以满足"本土"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则顺从政府的要求,维护国家的利益。日本的基督教会在祛除"外来"色彩,消解同"国家"冲突的同时,也逐渐丧失了其独立性,并最终被卷入法西斯战争的漩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敕语》 国家主义 日本反基督教运动
原文传递
论《基督与反基督》三部曲中的“超人”主题
16
作者 武晓霞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4-151,F0003,共9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尼采哲学在俄国广为流行,象征主义就是在尼采哲学与唯美主义理想的影响下崛起于俄国文坛的。梅列日科夫斯基作为俄国象征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最先接受尼采的超人思想,并以超人为题进行创作,丰富了"超人&qu... 19世纪末20世纪初尼采哲学在俄国广为流行,象征主义就是在尼采哲学与唯美主义理想的影响下崛起于俄国文坛的。梅列日科夫斯基作为俄国象征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最先接受尼采的超人思想,并以超人为题进行创作,丰富了"超人"的内涵。本文将以比较文化哲学和文艺学分析方法为基础,研究《基督与反基督》三部曲对超人思想的解释方法,阐述超人现象的演变过程和语义来源,发掘超人思想在文化历史和精神建设方面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列日科夫斯基 基督反基督 超人 象征主义 尼采
原文传递
《基督与反基督》三部曲象征主题建构模式探究
17
作者 王蓉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4-88,共5页
主题是体现文学作品思想的重要部分,是具体文本情节与作品内涵、作者意图的枢纽。象征主义作品的主题系统具有其显著特点。本文以象征主义大师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基督与反基督》三部曲为例,具体分析了象征性主题的图示化结构、层级化内... 主题是体现文学作品思想的重要部分,是具体文本情节与作品内涵、作者意图的枢纽。象征主义作品的主题系统具有其显著特点。本文以象征主义大师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基督与反基督》三部曲为例,具体分析了象征性主题的图示化结构、层级化内容和多元化符号等模式特点,这种主题模式不仅将三部曲迥然各异的叙事情节有效激活,还使作品的思想内涵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了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主题 基督反基督 结构 符号
原文传递
儒家思想与近代士大夫反基督教
18
作者 孙江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88年第1期179-188,共10页
传教士借助殖民者枪炮获取了传教自由的权利,但其活动并不自由,在近代中国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抵制和反对,教会殉难者的血和中国人的血换来的不是相互宽容和理解,而是更深的仇恨,原因何在呢?本文认为基督教精神与儒家伦理观念的差异... 传教士借助殖民者枪炮获取了传教自由的权利,但其活动并不自由,在近代中国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抵制和反对,教会殉难者的血和中国人的血换来的不是相互宽容和理解,而是更深的仇恨,原因何在呢?本文认为基督教精神与儒家伦理观念的差异是二者发生冲突的根源.指出基督教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冲击是士大夫反基督教的客观依据,着重分析了士大夫的反基督教思想和表现方式,并予以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基督 近代中国 士大夫 儒家思想 中国近代社会 儒家伦理观念 社会各阶层 基督教精神
原文传递
反基督教廷六训——非立非破,拉尔斯·冯·特里厄的新片,一位大艺术家的作品 被引量:1
19
作者 拉里·格罗斯 曹艺馨(译)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5-111,共7页
纯洁的毒誓 本文对这部影片既不吹捧也不棒杀。《反基督者》既非倒胃到一文不值,但也算不上一部伟大的电影。它是一位显露危象的艺术家创作的过渡型作品,只是这种危象并不一定是他曾在戛纳的新闻发布会上细数的那一种心理危机。
关键词 反基督 艺术家 作品 新片 新闻发布会 心理危机 过渡型 影片
原文传递
从《基督与反基督三部曲》看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宗教思想 被引量:2
20
作者 裴连山 《金陵神学志》 2004年第3期177-191,共15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俄罗斯文学的“白银时代”,此时名家辈出,各种流派思潮争奇斗艳。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文艺复兴式的人物,这其中既包括中国读者所熟悉的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叶赛宁。
关键词 基督反基督三部曲》 梅列日科夫斯基 宗教思想 象征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