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复促通技术联合rTMS对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泽晶 徐丰 +6 位作者 吕英 王志勇 李红梅 杨茜姝 钱晓蕊 刘越 刘景隆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 探讨反复促通技术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恢复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22-01—06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康复科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n=40)... 目的 探讨反复促通技术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恢复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22-01—06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康复科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r TMS治疗,观察组实施反复促通技术联合rTMS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10 m步行时间、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水平以及步行功能量表(FAC)分级、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改良Ashworth指数(MAS)分级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4周、8周后FMA、BBS、FAC、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4周、8周后10 m步行时间与Hcy、AC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4周、8周后肌肉痉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反复促通技术联合rTMS能有效促进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恢复,降低血清Hcy、ACE水平,对提高患者步数以及步态恢复均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反复促通技术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下肢运动功能 步态恢复
下载PDF
反复促通技术联合针刺对中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2
作者 杨喜兵 杨帆 +4 位作者 陈忠强 罗开涛 钱立锋 钱华 顾芳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1期3983-3987,共5页
背景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其中55%~75%的患者中风后会出现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后遗症状。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是中风偏瘫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康复治疗新技术,对上肢功能的改善尤为明显,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目的观... 背景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其中55%~75%的患者中风后会出现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后遗症状。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是中风偏瘫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康复治疗新技术,对上肢功能的改善尤为明显,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目的观察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联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为新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夯实基础。方法2018年6—12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5例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对照组(n=25)采用内科常规基础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及针刺治疗;观察组(n=25)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对患者FMA评分、MBI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16.153,P<0.001;F交互=34.226,P<0.001)。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FMA评分、M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MB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期间两组不同时间的症状改善程度不同,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联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确切、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反复促通技术 针刺 上肢功能障碍 康复
下载PDF
反复促通技术联合针灸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忠强 杨帆 +4 位作者 朱鑫鑫 金文杰 徐晓丽 占道伟 钱立锋 《中国康复》 2022年第5期276-278,共3页
目的:观察反复促通技术(RFE)联合针灸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RFE组、联合组3组各20例。3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针灸组增加针灸治疗,RFE组增加反复促通技术治疗... 目的:观察反复促通技术(RFE)联合针灸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RFE组、联合组3组各20例。3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针灸组增加针灸治疗,RFE组增加反复促通技术治疗,联合组增加针灸联合反复促通技术治疗,每周5次,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比较3组患者的Barthel日常生活指数(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以及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评分(SS-QOL)。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BI、FMA、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1),且联合组BI、FMA及SS-QOL评分均高于其余两组(均P<0.05),针灸组和RF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运用反复促通技术联合针灸可以显著改善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梗死 反复促通技术 针灸 功能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反复促通技术联合针刺对中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明 董奎 +2 位作者 秦莉 蒙小翠 方增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7期151-152,共2页
分析反复促通技术联合针刺对中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本文总共纳入100例观察对象,全部都是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中风患者,选择奇偶数法进行分组,分为甲组(常规治疗+针刺,n=50)与乙组(反复促通技术+针刺+常... 分析反复促通技术联合针刺对中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本文总共纳入100例观察对象,全部都是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中风患者,选择奇偶数法进行分组,分为甲组(常规治疗+针刺,n=50)与乙组(反复促通技术+针刺+常规治疗,n=50)。连续治疗8周,对比分析两组的上肢功能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在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评分上,乙组高于甲组(P<0.05)。结论:反复促通技术+针刺用于中风的治疗效果理想,对于上肢功能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反复促通技术 针刺 上肢功能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结合反复促通技术对改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裴圣辰 温学志 连赫宇 《益寿宝典》 2020年第11期182-183,共2页
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反复促通技术改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脑科中心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病情稳定4... 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反复促通技术改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脑科中心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病情稳定48小时后给予肌电图触发生物反馈和反复促通技术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8天,采用Fugl-Meyer评估量表(FMA)、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和伸肌最大等长收缩(iEMG)综合肌电图,对两组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评价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各组患者治疗前后FMA、MBI、IEMG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结合反复促通技术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结合反复促通技术是一种理想的康复训练方法,对改善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有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 脑梗死 康复 反复促通技术
下载PDF
阶梯式康复训练联合反复促通技术对脑中风后偏瘫患者的影响
6
作者 刘小平 吴丹丹 +4 位作者 樊露涛 叶建根 魏星 黄金泳 何辉斌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10期41-44,共4页
目的分析阶梯式康复训练联合反复促通技术(RFE)对脑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共纳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时间为2022年9月至2024年1月,以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在常... 目的分析阶梯式康复训练联合反复促通技术(RFE)对脑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共纳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时间为2022年9月至2024年1月,以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在常规康复措施基础上,对照组予以阶梯式康复训练,研究组予以阶梯式康复训练联合RFE干预,21 d为1个疗程,干预21 d;于干预前后,比较两组上肢肢体功能[简式Fugl-Meyer量表(FMA)中上肢部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BI)]、生活质量[脑卒中影响量表(SIS)]。结果干预后,两组FMA中上肢部分评分提高,且研究组(45.65±4.71)分高于对照组(35.91±5.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BI评分、SIS评分均提高,且研究组(72.48±6.37)分、(77.69±6.49)分高于对照组(67.64±6.51)分、(69.68±5.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式康复训练联合RFE应用于脑中风后偏瘫患者,可提高上肢肢体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阶梯式康复训练 反复促通技术 肢体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反复促通技术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疗效的积分肌电图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纵亚 崔立军 +2 位作者 鲍勇 孙昕 谢青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2期119-120,共2页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常遗留有步行功能障碍.典型表现为“划圈步态”。主要是由于小腿前群肌(胫前肌)及外侧肌群(腓骨长短肌)激活不足,出现废用性肌萎缩,导致足背伸困难。这种足背伸肌与跖屈肌间肌力的不平衡.使得患肢足下垂、内翻...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常遗留有步行功能障碍.典型表现为“划圈步态”。主要是由于小腿前群肌(胫前肌)及外侧肌群(腓骨长短肌)激活不足,出现废用性肌萎缩,导致足背伸困难。这种足背伸肌与跖屈肌间肌力的不平衡.使得患肢足下垂、内翻,足跟不能正常着地,同时由于髋、膝关节屈曲不充分,导致典型的代偿性“划圈步态”.严重影响患者步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促通技术 脑卒中 足下垂 积分肌电图
原文传递
川平法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手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佳梦 张晓雪 +1 位作者 齐丽娜 窦娜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6期475-480,共6页
目的观察川平法(反复促通技术)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手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3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川平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川平法(反复促通技术)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手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3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川平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川平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配合川平疗法,联合组在川平组的基础上辅以FES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手功能评定表(HFAT)、简易上肢机能检查量表(STEF)分析患者的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各组患者FMA腕手部分评分、HFAT和STEF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和川平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FMA腕手部分评分、HFAT评分高于川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和川平组ST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平法联合FES可以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手部的运动功能和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恢复期 反复促通技术 功能性电刺激 手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