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通过反复朗读进行有效识字
1
作者 刘海梅 《新校园(中旬刊)》 2015年第6期90-90,共1页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帮助学生从口头语言运用过渡到书面语言的一个重要的桥梁。如果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出现问题,对学生以后语文学习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学实验发现,...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帮助学生从口头语言运用过渡到书面语言的一个重要的桥梁。如果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出现问题,对学生以后语文学习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学实验发现,反复朗读对于学生识字是很有效果的。本文对如何通过反复朗读的方法进行有效识字作简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朗读 识字教学 有效识字
下载PDF
他把反复变成了艺术——王崧舟诗意朗读教学艺术探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韩雨晌 叶黎明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17年第1期13-15,共3页
朗读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是识记、理解、入情、会意、悟境进而锤炼语感的重要手段。但是,朗读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只求形式不求实效的朗读教学使课堂多了喧哗,少了内涵。王崧舟老师将其“诗意语文”的教学理念融入朗读... 朗读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是识记、理解、入情、会意、悟境进而锤炼语感的重要手段。但是,朗读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只求形式不求实效的朗读教学使课堂多了喧哗,少了内涵。王崧舟老师将其“诗意语文”的教学理念融入朗读教学之中,创造了独特的诗意朗读教学:以反复朗读为主要特征,反复却不重复,以领读为核心技巧,通过借力、造境、改编、配乐等手段,把学生从声音表达带到情感的表达。而这背后,展现了王崧舟老师丰厚的文学积淀和深刻的课程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读教学 反复朗读 诗意语文
下载PDF
语文不厌反复读——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初探
3
作者 郑晴 《名师在线》 2018年第22期68-69,共2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最基本的手段,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朗读,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文本的语言特色,感悟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情感,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最终实现高效解读的目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反复朗读 高效教学
下载PDF
让学生在朗读中入境悟情——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被引量:10
4
作者 顾凤芝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46-146,152,共2页
古诗词是小学生必不可少的语言文字学习材料,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培养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来体会情感的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课标中提出的朗读训练要求。
关键词 反复朗读 入境悟情 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 积累创新
下载PDF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
5
作者 韩世坤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1,共4页
【教学目标】1.学习用素读、联读、比读、拓读的方法阅读诗歌。2.体验诗歌情感,感悟诗人的精神世界。3.体悟诗歌“模糊”的艺术与“虚词”的情味。4.了解诗人在文学史上的贡献。【教学准备】1.反复朗读,理解诗歌大意,试着读出节奏、韵... 【教学目标】1.学习用素读、联读、比读、拓读的方法阅读诗歌。2.体验诗歌情感,感悟诗人的精神世界。3.体悟诗歌“模糊”的艺术与“虚词”的情味。4.了解诗人在文学史上的贡献。【教学准备】1.反复朗读,理解诗歌大意,试着读出节奏、韵律、情味。2.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体悟诗人的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幽州台歌》 反复朗读 素读 生平经历 教学设计 诗歌情感 情味 教学目标
下载PDF
《木兰诗》教学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艳茹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0,共3页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2.品读重点诗句,多角度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创造性阅读能力。3.感受木兰所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增强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教学准备】1.反复朗读,理解诗歌大意,试着读出...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2.品读重点诗句,多角度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创造性阅读能力。3.感受木兰所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增强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教学准备】1.反复朗读,理解诗歌大意,试着读出节奏、韵律、情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诗》 反复朗读 文化自信 家国情怀 教学设计 创造性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优秀品质
下载PDF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7
作者 陈晗 《亚太教育》 2024年第13期55-57,共3页
在当前教育理念转变的大背景下,对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进行探究显得尤为关键。学生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能够在语言感知能力、文学素养以及文化历史认知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通过营造合适情境、创新教学形式、借助反复朗... 在当前教育理念转变的大背景下,对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进行探究显得尤为关键。学生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能够在语言感知能力、文学素养以及文化历史认知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通过营造合适情境、创新教学形式、借助反复朗读、开展课后活动等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词内容、理解古诗词主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鉴赏力,提高其文学素养,进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雅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古诗词 教学策略 情景教学 反复朗读 课后活动
下载PDF
情境相融 读写融合——《黄河颂》教学与反思
8
作者 孙仙苗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4年第9期12-14,共3页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歌中的形象特点。2.品析关键词句,领悟诗歌抒发的情感。3.理解诗歌的抒情方式,掌握直接抒情的方法。【教学实录】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师:之前,同学们一起绘制了黄河流经图,我在这...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歌中的形象特点。2.品析关键词句,领悟诗歌抒发的情感。3.理解诗歌的抒情方式,掌握直接抒情的方法。【教学实录】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师:之前,同学们一起绘制了黄河流经图,我在这幅图上圈出了我故乡的位置。(屏显学生绘制的黄河流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抒情 巧设情境 关键词句 反复朗读 抒情方式 形象特点 读写融合 教学实录
下载PDF
中学文言文教学思考 被引量:3
9
作者 楼晓霞 《科教文汇》 2006年第11期54-54,共1页
中学文言文教学中,首要是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再以自由朗读,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课中听读,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美感感受;达成背诵,增加学生古代美文的积淀;最后再以探讨的形式,“觉疑难,明是非”,让学生综合掌握文言知识。
关键词 中学文言文教学 查工具书 反复朗读
下载PDF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10
作者 王雨冰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64,共3页
【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和互学,借助注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借助联想和想象,了解写景句的特点,感知“凡景语,皆情语”的作用.3.结合背景资料,反复朗读,体会“闲人”心境,领会苏轼“安闲... 【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和互学,借助注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借助联想和想象,了解写景句的特点,感知“凡景语,皆情语”的作用.3.结合背景资料,反复朗读,体会“闲人”心境,领会苏轼“安闲从容”的人生境界.【课前准备】1.朗读课文,尝试疏通文意.2.阅读所发背景资料,了解苏轼在黄州期间的经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感知 文言实词 情语 反复朗读 景语 教学设计 人生境界 互学
下载PDF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11
作者 张秀丽 《甘肃教育》 2015年第9期92-92,共1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能力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它所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能力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道德教育是再合适不过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德育 人文特色 语言训练 学生实际 反复朗读
下载PDF
“趣”当头,“童”相伴——《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与思考
12
作者 吕贺 《教育视界》 2021年第2期66-69,共4页
【设计意图】《王戎不取道旁李》是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小古文,充满趣味性与思辨性。整个教学设计紧密依托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展开,让学生在欢快、轻松的氛围内学习文言文;关注了学习的主体——儿童,处处洋溢着童心童... 【设计意图】《王戎不取道旁李》是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小古文,充满趣味性与思辨性。整个教学设计紧密依托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展开,让学生在欢快、轻松的氛围内学习文言文;关注了学习的主体——儿童,处处洋溢着童心童趣。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朗读关""理解关"和"背诵关"三重关卡的设置引领学生在反复朗读、思考中读好、解好小古文,最后借助生活情景让学生复述课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述课文 生活情景 小学语文 小古文 引领学生 反复朗读 王戎 教学设计
下载PDF
《黄河颂》教学三部曲
13
作者 王晓凤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年第16期122-,共1页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学生能读出一些韵味。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会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反复朗读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体会诗歌中澎湃激昂...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学生能读出一些韵味。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会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反复朗读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体会诗歌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通过反复朗读,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朗读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朗读,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通过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朗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颂 反复朗读 打动 提高 能力
下载PDF
浅谈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
14
作者 李敬华 《学苑教育》 2014年第12期41-41,共1页
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给人外在的美感,其深刻的内涵,所蕴藏的丰富人生哲理,给人的人生启示,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另外,不管长诗短诗,其优美的意境,对比、烘托,色彩的运用等等写作手法,也给后人的文章写作以启迪。
关键词 反复朗读 了解背景 分析意境 诗歌赏析 总结再现
下载PDF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
15
作者 凌玲 《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 2018年第5期34-34,共1页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许多值得称赞的精神与品质,同时也贯穿了我们每个人的学生时代。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相对较为简单,朗朗上口,哲理明显,方便小学生记忆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带有独特性,具有一般文章没有...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许多值得称赞的精神与品质,同时也贯穿了我们每个人的学生时代。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相对较为简单,朗朗上口,哲理明显,方便小学生记忆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带有独特性,具有一般文章没有的章法和深度,教师要利用好古诗词的特点,在课堂上不断研究适合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都能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深刻意义,感受到古诗词之美,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文学水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古诗词 背景讲解 反复朗读 名句剖析
下载PDF
锁定课核,多方比较 ——《木兰诗》教学设计
16
作者 唐惠忠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第1期146-148,共3页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通过比较辨析,体会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2.以"木兰是女郎"为课核,赏析关键诗句,理解木兰的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态.【教学重点】反复诵读直至背诵诗歌,感受民歌情味,深入理解木兰的“女儿”形...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通过比较辨析,体会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2.以"木兰是女郎"为课核,赏析关键诗句,理解木兰的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态.【教学重点】反复诵读直至背诵诗歌,感受民歌情味,深入理解木兰的“女儿”形象。【教法和学法】(一)教法:1.比较辨别;2.点拨交流。(二)学法:1.朗读品味;2.合作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诗》 合作探究 反复朗读 反复诵读 学法 教学设计 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
下载PDF
一首诗,一束光
17
作者 樊开宇 《湖南教育(中旬)(B)》 2021年第7期24-25,共2页
《回延安》是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课。对于一首歌颂"延安精神"的政治抒情诗,对于一首以"信天游"形式写就的现代诗歌,怎样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诗歌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内涵?走出"小鲁艺",走向"大鲁... 《回延安》是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课。对于一首歌颂"延安精神"的政治抒情诗,对于一首以"信天游"形式写就的现代诗歌,怎样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诗歌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内涵?走出"小鲁艺",走向"大鲁艺"学诗歌,要反复朗读。读着读着,小钰问我:"老师,这首诗有些词语好奇怪,有好多‘几回回’‘树根根’‘羊羔羔’这样的词语,一点儿也不像书面语。"我让大家结合预习提示思考这个问题,立刻有学生回答:"这是延安当地富有特色的词语,用极具地方特色的语言来描摹会更生动传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材 反复朗读 现代诗歌 生动传神 延安精神 信天游 富有特色 书面语
下载PDF
“生”与“死”的哲思——《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18
作者 强雪雯 《语文教学通讯》 2021年第35期30-31,共2页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歌中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诗歌中的特殊含义。2.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赋予诗歌的哲理思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3.在反复朗读中,培养鲜...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歌中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诗歌中的特殊含义。2.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赋予诗歌的哲理思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3.在反复朗读中,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朗读 教学设计 对比手法 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目标 特殊含义 朗诵诗歌 深刻哲理
下载PDF
结合语境培养表达能力的策略
19
作者 张逸仙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22年第4期75-75,共1页
在低中学段的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再加工,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比如,《走月亮》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抒情散文,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作者连用四个“照亮了”,将... 在低中学段的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再加工,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比如,《走月亮》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抒情散文,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作者连用四个“照亮了”,将月光下的大山、村落描写得格外静谧,富有诗情画意。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想象画面之后,再让学生试着写一写自己印象中的月色,还可以写一写和煦的阳光下的景色。在这样的感悟、运用、表达中,学生能积累属于自己的语言表达形式,储备写作素材。需要注意的是,在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式练笔的过程中,教师要循序渐进,真正让语言形式内化为学生的有效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素材 教学课堂 教师引导 统编教材 抒情散文 反复朗读 培养和提升 仿写
下载PDF
浅教语文 教真语文——品肖培东《周亚夫军细柳》课例
20
作者 李晶晶 《语文教学之友》 2021年第11期13-14,共2页
在肖培东老师的"浅教语文"教学中,其用简简单单、老老实实、真真切切的教学模式,即是在教"真语文"。主要方法是"回归课本,精巧自在浅教语文;反复朗读,返璞归真教真语文;以生为本,‘文’‘言’并重教真语文。&q... 在肖培东老师的"浅教语文"教学中,其用简简单单、老老实实、真真切切的教学模式,即是在教"真语文"。主要方法是"回归课本,精巧自在浅教语文;反复朗读,返璞归真教真语文;以生为本,‘文’‘言’并重教真语文。"肖老师的教学方式恰当得体,引领了语文教学的方向。肖培东老师的课堂教学看似浅显却深邃,碧波深处有珍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教语文 回归课本 反复朗读 以生为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