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间反对称交换耦合的前沿进展
1
作者 杨洪新 李彭 +1 位作者 朱英梅 崔琪睿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27-436,共10页
层间反对称交换耦合,或者层间Dzyaloshinskii-Moriya(DM)相互作用,存在于以铁磁/非磁/铁磁金属异质结为单元的多层薄膜体系中.其物理来源是体系的对称性破缺、自旋轨道耦合(spin-orbit coupling,SOC)以及Ruderman-Kittel-Kasuya-Yosida(... 层间反对称交换耦合,或者层间Dzyaloshinskii-Moriya(DM)相互作用,存在于以铁磁/非磁/铁磁金属异质结为单元的多层薄膜体系中.其物理来源是体系的对称性破缺、自旋轨道耦合(spin-orbit coupling,SOC)以及Ruderman-Kittel-Kasuya-Yosida(RKKY)机制.层间DM相互作用的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但是由于其强度较小,直到2019年才被实验观测到人工反铁磁结构中的手性交换偏置效应所证实.近期的实验证明层间DM相互作用能帮助无外场自旋轨道转矩(spin-orbit torque,SOT)翻转垂直磁化,对于新兴自旋电子学器件设计意义重大.简要介绍层间DM相互作用的理论推导、相关实验现象、第一性原理的计算方法以及可能的应用,为今后层间DM相互作用相关的研究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zyaloshinskii-Moriya相互作用 层间反对交换耦合 层间Dzyaloshinskii-Moriya相互作用 RKKY交换相互作用 自旋轨道转矩效应
下载PDF
非中心对称超导序参量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警蕾 焦琳 +1 位作者 庞贵明 袁辉球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68-81,共14页
非中心对称超导体是近年发现的一类新型超导材料.在这类材料中,非中心对称的晶体势场产生一个有效的反对称自旋-轨道耦合(ASOC)并导致自旋简并的能级发生分裂,从而在超导配对态中允许自旋单态和自旋三重态混合.这一性质有别于先前研究... 非中心对称超导体是近年发现的一类新型超导材料.在这类材料中,非中心对称的晶体势场产生一个有效的反对称自旋-轨道耦合(ASOC)并导致自旋简并的能级发生分裂,从而在超导配对态中允许自旋单态和自旋三重态混合.这一性质有别于先前研究的大部分超导体,需要从概念上突破BCS理论框架.此外,理论研究还表明非中心对称超导可能还是一类潜在的拓扑超导材料.这些独特的物理性质已激发了广泛的研究兴趣,并且越来越受到关注.超导序参量的对称性是认识和理解超导形成机理的一个重要物理量.本文将介绍基于隧道二极管的伦敦穿透深度测量技术,并简要综述非中心对称超导的研究现状以及穿透深度测量在非中心对称超导序参量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对比研究具有不同反对称自旋-轨道耦合强度的非中心对称超导材料,我们发现其混合超导配对态与反对称自旋-轨道耦合强度缺乏简单的对应关系,但与能带劈裂(EASOC)相对于超导转变温度(Tc)的比值(Er=EASOC/Tc)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中心对超导体 超导序参量 反对自旋-轨道耦合 伦敦穿透深度
下载PDF
银-光子晶体-银结构中两Tamm等离子体极化激元的耦合
3
作者 唐飞 王帅 +2 位作者 陈宪锋 唐斌 巢小刚 《量子光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8-92,共5页
利用传输矩阵研究了银-光子晶体-银结构中两Tamm等离子体极化激元(TPPs)的耦合态。我们的数值结果表明当光子晶体的周期数n>10时,存在两本征波长相同的非耦合Tamm等离子体极化激元(非耦合TPPs),当n≤10时,两非耦合Tamm等离子体极化... 利用传输矩阵研究了银-光子晶体-银结构中两Tamm等离子体极化激元(TPPs)的耦合态。我们的数值结果表明当光子晶体的周期数n>10时,存在两本征波长相同的非耦合Tamm等离子体极化激元(非耦合TPPs),当n≤10时,两非耦合Tamm等离子体极化激元发生耦合,劈裂成两本征波长不同的耦合Tamm等离子体极化激元。随着n的减小,两耦合Tamm等离子体极化激元(耦合TPPs)间的劈裂能量增大,当n=3时,劈裂能量达到287.5meV。从银-光子晶体-银结构中的实时电场分布可以得到:本征波长较长的耦合TPP由两非耦合TPPs对称耦合产生,而本征波长较短的耦合TPP由两非耦合TPPs反对称耦合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Tamm等离子体极化激元(非耦合TPP) 耦合Tamm等离子体极化激元(耦合TPP) 传输矩阵 耦合 反对称耦合
原文传递
SU(2) symmetry in a Hubbard model with spin-orbit coupling
4
作者 ZHANG XiZheng JIN Liang SONG Zhi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2086-2091,共6页
We study the underlying symmetry in a spin-orbit coupled tight-binding model with Hubbard interaction.It is shown that,in the absence of the on-site interaction,the system possesses the SU(2)symmetry arising from the ... We study the underlying symmetry in a spin-orbit coupled tight-binding model with Hubbard interaction.It is shown that,in the absence of the on-site interaction,the system possesses the SU(2)symmetry arising from the time reversal symmetry.The influence of the on-site interaction on the symmetry depends on the topology of the networks:The SU(2)symmetry is shown to be the spin rotation symmetry of a simply-connected lattice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the Hubbard interaction.On the contrary,the on-site interaction breaks the SU(2)symmetry of a multi-connected lattice.This fact indicates that a discrete spin-orbit coupled system has exclusive features from its counterpart in a continuous system.The obtained rigorous result is illustrated by a simple rin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mmetry Hubbard orbit connected reversal rigorous contrary counterpart rotation tigh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