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轴反射三极管振荡器的数值模拟
1
作者 杨温渊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39-1343,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同轴反射三极管振荡器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新模型在阴极底座处延伸出一定半径和长度的内导体到互作用区,使得互作用区有了一定的电场梯度,有助于电子在虚阴极和阴极之间来回反射。另外,阴极内导体的引入也使得...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同轴反射三极管振荡器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新模型在阴极底座处延伸出一定半径和长度的内导体到互作用区,使得互作用区有了一定的电场梯度,有助于电子在虚阴极和阴极之间来回反射。另外,阴极内导体的引入也使得该器件要求的电子束阻抗可以较高,阴阳极间距可以较大。在电子束电压和电流分别为590 kV和19.1 kA、输出区波导半径为5.6 cm、二极管阴阳极间距为2.5 cm时,通过参数优化,模拟得到输出频率、周期平均功率和效率分别为3.62 GHz,1.7 GW和15%的微波输出。对器件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反射电子的振荡对微波的产生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反射三极管 振荡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同轴式反射三极管高功率微波源
2
作者 胡红庆 杨中海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3-107,共5页
运用两维半、全电磁模型的MAGIC程序对同轴式反射三极管中的虚阴极振荡现象进行了粒子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同轴式反射三极管的辐射主要由在实-虚阴极之间来回振荡的反射电子提供,得到的微波瞬时峰值输出功率可达兆瓦级,瞬... 运用两维半、全电磁模型的MAGIC程序对同轴式反射三极管中的虚阴极振荡现象进行了粒子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同轴式反射三极管的辐射主要由在实-虚阴极之间来回振荡的反射电子提供,得到的微波瞬时峰值输出功率可达兆瓦级,瞬时峰值效率在1%左右,提高效率的方法是在腔中央加一个收集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式 反射三极管 虚阴极 粒子模拟 微波源
下载PDF
高功率微波的远场测量 被引量:31
3
作者 舒挺 王勇 +1 位作者 李继健 习锋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5-488,共4页
 叙述了高功率微波的远场测量方法,并加以改进。采用改进后的方法对本实验室反射三极管装置所激励的高功率微波进行了测量,测得了辐射方向图,得到了辐射功率,分析了辐射模式。测量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功率超过300MW,辐射频率为2.8GHz,微...  叙述了高功率微波的远场测量方法,并加以改进。采用改进后的方法对本实验室反射三极管装置所激励的高功率微波进行了测量,测得了辐射方向图,得到了辐射功率,分析了辐射模式。测量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功率超过300MW,辐射频率为2.8GHz,微波脉宽约150ns,辐射模式包含TE11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测量 高功率微波 反射三极管
下载PDF
碳纤维阴极对输出脉宽及能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邓潘 刘列 文建春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75-977,共3页
在反射三极管实验平台上,通过浸渍碘化铯(CsI)碳纤维阴极与不锈钢阴极实验对比,研究了碳纤维阴极对虚阴极振荡器输出微波脉宽及能量的影响。实验得出碳纤维阴极虚阴极振荡器输出微波脉宽约200 ns,较不锈钢阴极虚阴极振荡器增加了30%;对... 在反射三极管实验平台上,通过浸渍碘化铯(CsI)碳纤维阴极与不锈钢阴极实验对比,研究了碳纤维阴极对虚阴极振荡器输出微波脉宽及能量的影响。实验得出碳纤维阴极虚阴极振荡器输出微波脉宽约200 ns,较不锈钢阴极虚阴极振荡器增加了30%;对输出微波脉宽面积近似积分,得出碳纤维阴极虚阴极振荡器与不锈钢阴极虚阴极振荡器的输出微波脉宽面积比值约为2.273,表明碳纤维阴极虚阴极振荡器输出微波能量是不锈钢阴极虚阴极振荡器的2倍左右。分析认为碳纤维阴极的材料特性及其综合发射机制导致阴阳极间等离子体膨胀速度及温度降低,延缓了阴阳极间隙的闭合,从而增加了输出微波脉宽,提高了微波输出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碳纤维阴极 反射三极管 虚阴极振荡器 微波脉宽
下载PDF
强脉冲硬X射线产生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邱孟通 来定国 张鹏飞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0-92,共13页
强脉冲硬X射线是电子学系统抗辐射性能评估和加固不可或缺的模拟环境,另外作为一种闪光照相光源,在冲击动力学、弹道学研究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总结了西北核技术研究所近年来强脉冲硬X射线的产生技术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和应... 强脉冲硬X射线是电子学系统抗辐射性能评估和加固不可或缺的模拟环境,另外作为一种闪光照相光源,在冲击动力学、弹道学研究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总结了西北核技术研究所近年来强脉冲硬X射线的产生技术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梳理了突破的核心关键技术和取得的重要进展.基于强束流物理认识和先进负载技术的进步,在大面积脉冲硬X射线方面,已经产生了辐照面积2000 cm^(2),能注量36 mJ/cm^(2)的辐射场,在系统电磁脉冲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形成了产生数百毫焦大面积高强度脉冲硬X射线的技术能力;在闪光照相光源方面,发展了系列小焦斑二极管技术,在多脉冲、多分幅、多视角光源技术取得突破.这些研究成果为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研究与高新装备研制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硬X射线 辐射模拟 闪光照相 强束流二极管 反射三极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