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直立性高血压与脉搏波速度和反射波增益指数的关系
1
作者 张秋实 周智林 +4 位作者 谢晓林 林玎 林萍 刘路平 马静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23期2132-213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直立性高血压(OHT)对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PWV)与颈动脉反射波增益指数(AI)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行生化指标、卧立位血压等检查,OHT定义为直立位后30s和2min平均收缩压升高≥20mmHg,平... 目的探讨老年直立性高血压(OHT)对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PWV)与颈动脉反射波增益指数(AI)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行生化指标、卧立位血压等检查,OHT定义为直立位后30s和2min平均收缩压升高≥20mmHg,平均收缩压增加或减少<20mmHg即直立性血压正常(ONT)。分别测定PWV和AI。结果 OHT组与ONT组PWV、仰卧A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HT组直立位时AI明显高于ONT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OHT与AI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30,P<0.05)。结论 OHT可能与动脉压反射波增强相关并受动脉性能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性高血压 动脉压 反射波增益指数 脉搏速度
下载PDF
增益指数检测在高血压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2
作者 孙晓楠 曾强 +2 位作者 马俐华 房征宇 杨丹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研究桡动脉反射波增益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水平与高血压患者心脏舒张功能、肾脏功能之间关系,探讨AI水平变化在高血压健康管理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符合入选条件的10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桡AI、proBNP水平测定、肾脏功能测定... 目的研究桡动脉反射波增益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水平与高血压患者心脏舒张功能、肾脏功能之间关系,探讨AI水平变化在高血压健康管理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符合入选条件的10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桡AI、proBNP水平测定、肾脏功能测定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绘制AI的受试者特征曲线并评价其在心脏舒张功能不全中的作用。结果proBNP水平升高组患者AI水平明显增加,而肾功能减退组患者AI水平相应增加,proBNP与AI正向相关,相关系数0.3697(P=0.003)。肌酐清除率与AI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48(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提示以AI诊断舒张功能不全的最佳临界值为85.5,该点灵敏度0.909,特异度0.889。结论桡动脉AI水平变化反映高血压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状态的变化,亦能体现高血压肾脏功能状态的改变,可作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动态随访无创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反射波增益指数 心脏舒张功能 健康状况指标
下载PDF
中心动脉压及其在航空心血管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瀚 王新宴 薛军辉 《心脏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95-198,201,共5页
中心动脉压能够反映主动脉根部的压力。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中心动脉压在预测心血管事件方面优于肱动脉压。两者的差异随年龄增大而降低。此外,抗高血压药物对肱动脉压和中心动脉压的影响不同。因此将治疗决策建立在中心动脉压而非肱动脉... 中心动脉压能够反映主动脉根部的压力。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中心动脉压在预测心血管事件方面优于肱动脉压。两者的差异随年龄增大而降低。此外,抗高血压药物对肱动脉压和中心动脉压的影响不同。因此将治疗决策建立在中心动脉压而非肱动脉压的基础上,对青年飞行人员高血压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飞行环境对飞行人员的心血管功能要求比普通人更为严格,传统的血压评估已暴露出诸多不足。因此对于飞行风险的准确评估,中心动脉压监测未来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动脉压 肱动脉压 反射波增益指数 飞行人员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变化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学森 徐新娟 +1 位作者 珠勒皮亚.司马义 陈玉岚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对比不同昼夜节律分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之间中心动脉压(CAP)各项指标的差异,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CAP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变化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09-2011-02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目的对比不同昼夜节律分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之间中心动脉压(CAP)各项指标的差异,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CAP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变化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09-2011-02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0例,其中男性96例、女性94例,年龄(59.7±12.8)岁,检测其血压昼夜节律,计算夜间血压下降率,并将其分为反杓型组(夜间血压下降率<0,n=59),非杓型组(夜间血压下降率≥0且<10%,n=73),杓型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且<20%,n=58);检测CAP和反射波增益指数(AI),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之间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反杓型组nSBP、nDBP、nMAP均高于非杓型、杓型组;反杓型组及非杓型组dDBP、dMAP均低于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心动脉脉压每增加10mmHg,反杓型组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1.13倍(OR1.13,95%CI1.04~1.27,P<0.05);75次心率中心动脉压增强指数校正指数(AIx75)每增加10,反杓型组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到1.26倍(OR1.26,95%CI1.00~1.39,P<0.05);baPWV与反杓型组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中心动脉脉压与夜间血压下降率相关,与反杓型高血压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 反杓型血压 非杓型血压 中心动脉压 反射波增益指数 脉搏传导速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